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朝阳慕容街的北端有一处1500年前东北地区修建最早的皇家塔寺世上唯一的五世同体“塔包塔” 来源:辽沈晚报 2017年11月20日“南慕容北乔峰”,凡是读过金庸小说的,对于慕容这一姓氏都不会陌生。慕容复为了恢复大燕,不惜弃表妹,杀家臣,设计各种阴谋诡计,最终自己也疯了。2004年,考古学家在辽宁朝阳北大街挖掘出“三燕国都”龙城的宫城南门,揭开了大燕国的神秘面纱。今天要说的是这一时期的一座宏伟的建筑“思燕佛图”。它是1500年前东北地区修建的最早的一座皇家塔寺。就是如今朝阳北塔的前身,素有“东北第一塔”之誉。“思燕佛图”是北魏冯皇后在东晋时期三燕龙城宫殿旧址的柱础上,为其祖父北燕王冯弘祈寿冥福和弘扬佛法而修建的。之后,历经唐辽各代不断维修,逐渐形成了以三燕宫殿夯土台基为地基、北魏“思燕佛图”为台基、隋唐砖塔为内核、辽代佛塔为外表的“塔中塔”“塔包塔”的构筑形式,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五世同体的古塔。从没落皇族到太皇太后北塔位于朝阳慕容街的北端。因市内原有三座古塔鼎足而立,依其方位,俗称东塔、南塔、北塔。其中北塔最为珍贵。北塔为方形空心十三级密檐式砖筑佛塔。现高42.6米,由夯土台基、砖台座、须弥座、塔身、塔檐和塔刹等部分构成。其主体结构塔身上,四面砖雕密宗四方佛、八大胁侍菩萨、二十四飞天、八大灵塔及塔名等图案,精美异常,引人入胜。塔基每面长21米,高5.8米,以青砖迭砌而成,逐层略有内收。北塔始建年代是在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公元485年前后),始建者为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北魏冯太后。这位中国古代著名的女政治家,有着显赫而坎坷的经历,她就是北燕末代皇帝冯弘的孙女。冯太后出生之时,距祖上建立的北燕灭亡已有六七年的光景。魏太武帝拓跋焘也已完成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并与南朝宋沿黄河形成了对峙之势。因为冯家的出身问题,家中遭到不幸。冯氏因为年幼又是女孩,就被没入宫中,成了拓跋氏的婢女。从皇族到丫环,生活的打击也磨炼了年幼的冯太后。终于机会来了,13岁的文成帝登基不久,选中她做贵人。这一年,她只有11岁。文成帝统治时期的北魏基本处于较为稳定发展的状态,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冯后对文成帝不拘民族成分,宠重汉族出身的高允,感到十分钦佩。文成帝的这些做法也逐渐影响了她。拓跋弘是文成帝与李氏所生之子。太安二年(456年)二月,也就是冯后被册为皇后的第二个月,不足两岁的拓跋弘被立为皇太子。按照道武帝拓跋珪当年所定的规矩,凡后妃所生之子被立为储君,生母皆要赐死,以防母以子贵,专擅朝政。李氏被赐死后,冯后便担当起了养育之责。她将拓跋弘视若己出,竭尽慈爱,使文成帝也深感快慰。文成帝与冯后夫唱妇随十几年,竟英年早逝,年仅26岁。冯后痛不欲生,按照北魏的旧俗制度,焚烧文成帝生前的御衣器物时,她竟然扑向熊熊燃烧的大火。周围的人都被她的举动惊呆了,待回过神来,急忙冲上去从烈火中救出冯后。幸亏及时,冯后才未被烧死,但烟熏火烤,她早已不省人事。和平六年(465年)五月,文成帝死后第二天,年仅12岁的皇太子拓跋弘即位,是为献文帝,冯后被尊为皇太后。献文帝死后,孝文帝即位,冯后成为太皇太后,并再度临朝听政,成为北魏的政治核心,此时她不过30来岁。冯太后充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为促进北魏由鲜卑族落后的生产方式向汉族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过渡起到了推动作用。此外,为了使鲜卑族逐渐适应汉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礼仪制度,冯太后大兴教育,尊崇儒法,从而开始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这一点,又为后来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大规模的汉化措施清除障碍,打下基础。冯太后在政治上无疑是个铁腕人物,但她在日常琐事上却表现得仁慈和善。有一次,她身体不舒服,服用中草药,但仆人却稀里糊涂地端上一碗米粥,由于粗心,居然没有发现粥中竟有一只数寸长的爬行动物蝘蜓。冯太后正要张嘴吃时,用汤匙轻轻一搅挑了出来。在一旁侍奉太后的孝文帝见此情状,很是恼火,狠狠地将那厨子大骂了一通,并准备处以严刑。冯太后却笑着摆摆手,把早已吓得体如筛糠的仆人放了。孝文帝对此感触很深,很多年后,他也没有忘记。到他亲政后,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一次是厨师在进食时不慎将热汤洒了,烫伤了孝文帝的手;另一次是他在吃饭时,也发现碗中有飞虫之类的东西。孝文帝既没有对厨师发火,也没有怪罪于人,只是和冯太后当年一样,一笑了之。冯太后在孝文帝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也赢得了孝文帝对她的格外孝敬。有一次,冯太后带孝文帝和群臣百官大摆酒筵,冯太后令众人各自表演当地舞乐以助酒兴。孝文帝在酒筵前翩翩起舞,群臣见状也纷纷起身,举杯为冯太后上寿。冯太后见状,心中大乐,情不自禁地随着节拍作歌,孝文帝亦随之放开歌喉相和,并向冯太后再拜上寿。一时间,酒筵之上,歌舞四起,与太后和歌高唱者达九十余人,一派祥和、欢快的气氛。太和十四年(490年)九月,49岁的冯太后死于平城皇宫的太和殿,谥号文明太皇太后。她临终时,曾降遗旨,安排了自己的后事,务行俭约。冯太后的死,使孝文帝痛不欲生,五日内他滴水未进,并坚持按照国君的葬礼规格安葬他的祖母。五世同体世上唯一冯太后一生辅佐了三代帝王。“思燕佛图”正是她为了怀念自己的故国,于孝文帝太和年间为了祭奠先祖弘扬佛法“立思燕佛图于龙城,刊石立碑”。在北魏时期,朝阳佛教已日益兴盛。冯太后在前燕和龙宫殿基础上建造的“思燕佛图”,是北魏王朝在东北地区修建的唯一一座皇家塔寺。为什么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特别兴盛呢?佛教自西汉末传入中国以后,至魏晋南北朝期间大盛,其原因首先是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时局动荡。魏晋南北朝三百余年,政权更换快速,篡弑频仍,故政治混乱,民不聊生;加上外族入侵,造成生灵涂炭,人民生活艰苦。普通百姓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出路,乃寄心于宗教,寻求心灵的慰藉,于是各种宗教均甚盛行,而佛教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其次,佛教因得君主的提倡及上层士子的支持,故得广泛流传。君主常将财产捐于佛寺,天下更从风而化。冯太后本身也非常信佛。她当年14岁入主中宫皇后,除了她的聪慧与才貌外,也与她在宫中生活多年、深谙宫内诸多关节有关。因为宫中嫔妃要得正位中宫,必须先要手铸金人,若能铸造成功,则视为吉祥如意,若是铸而不成,则妃嫔不能立为皇后,这在北魏历史上属于定制。文成帝即位后,群臣都一再要求彻底解除对佛教的禁令,足见社会上下对佛教的信仰。兴安元年(452年)底,文成帝颁诏各州县许立佛寺,准许剃度出家,并亲自为师贤等高僧剃发。他在僧侣的建议下,命于京师平城(今山西大同)的武州山南麓,开凿五所石窟,每窟中雕凿石佛像一座,像高达六七十尺,遂成著名的山西云冈石窟造像的缘起。为什么说朝阳北塔是五世同体的古塔呢?让我们捋一下时间脉络:一世:东晋十六国时期慕容氏前燕、后燕、北燕的都城龙城的宫殿,始建于东晋咸康七年(341年),北魏太延二年(436年)被北燕亡国之君冯弘烧毁。二世: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至十四年(485-490年),冯太后在三燕宫殿基址上建“思燕佛图”,北朝末年被大火烧毁。三世:隋仁寿二年(602年)隋文帝敕建梵幢寺塔,此塔在思燕佛图的基础上修建,安葬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四世: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至天宝年间(约742-756年)修缮隋代梵幢寺塔,并改称“开元寺塔”。五世:辽太祖神册元年(916年)对隋唐塔进行修缮,并改称“延昌寺塔”。辽兴宗重熙十年至重熙十三年(1041-1044)改建延昌寺塔,外观呈现辽塔风格。隋唐是中国佛教大发展并达到辉煌鼎盛的历史时期。当时的朝阳既是隋唐王朝统辖东北的政治中心,又是东西方经济、贸易与文化交流的重镇,同时也是东北亚地区的佛教文化中心。隋文帝于仁寿二年(602年)颁赐的佛舍利,由高僧护送,安葬在朝阳北塔。唐朝时北塔仍然是皇家寺庙,宝塔高耸,庙宇恢弘,雕梁画栋,蔚为壮观。辽代时期,作为辽代统治核心区域的朝阳,佛教达到了极盛,是辽国境内佛教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当时,塔寺建筑遍布城乡各地,据不完全统计有100多处,迄今可考的辽代寺、塔就有52座之多,完好保存至今的佛塔有14处,居北方各市之首。辽代时,寺院经济更加发达。皇室在经济上给予种种优厚待遇的同时,还有达官豪族和普通信众的施舍、邑社的支持以及寺院田产的收入,使朝阳佛教在辽代达到极盛。金元时期,朝阳佛教仍很兴盛。辽代寺庙大多继续沿用,同时对少数被战火毁坏的寺院建筑进行了修复或重建。明朝时,随着成吉思汗的两支后裔分别东迁到辽西的阜新、朝阳一带,藏传佛教开始传入这里。清代,由于统治者实行以藏传佛教“柔顺蒙古”的统治政策而加以大力提倡,鼓励修建寺庙,到乾隆、嘉庆年间,朝阳藏传佛教格鲁派发展到鼎盛阶段,成为藏传佛教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孝文帝平息叛乱大臣感恩建万佛堂与“思燕佛图”同样建于北魏的辽宁义县万佛堂石窟,距今也有1500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东北地区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石窟建筑群,与云冈、龙门两大著名石窟同期一脉,是由书法摩崖、石刻造像构成的艺术综合体,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是中华民族之瑰宝。万佛堂石窟位于辽宁义县古城西北9公里大凌河北岸的福山峭壁上,气势恢宏壮观。石窟分为东西两区、现存大小洞窟16个,石刻造像430余尊。西区是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平东将军营州(今朝阳)刺史元景为皇帝祈福开凿的。石窟佛像大者丈余、小者不过盈寸,整个造像群布局严谨,内容丰富,镌刻精巧,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窟顶莲花宝盖、飞天藻井更显北魏时期的石刻技艺。摩崖“元景造像碑”字迹遒劲挺秀,笔力极工,被清末梁启超评为“天骨开张,光芒闪溢”,康有为则称其为“元魏诸碑之极品”,韩贞造像题记则是研究我国北方民族史、边疆史极为珍贵的资料。其中,在第六窟现存一尊大弥勒佛,高约3.2米,波形发髻,细眉长眼,高鼻薄唇,叉脚倚坐,体现一种慈善尊严和超然出世的神态,是典型的北魏造像,两目边侍菩萨,无朝和无叶,这尊弥勒佛叫叉脚弥勒。据说佛像仿造北魏孝文帝模样,具有北魏时期典型的清风瘦骨、长眉细眼、高鼻薄唇的特点,且其双腿下垂自然交叉,故称“叉脚弥勒”。这里面还有个故事: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年),太子拓跋恂发动叛乱,分裂北魏。拓跋恂是北魏孝文帝的长子,不喜欢读书学习,体形高大肥壮。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他很不习惯洛阳地区的炎热气候,常常思念北方旧都平城。中庶子高道悦多次苦言相劝,拓跋恂对他深怀怨恨。孝文帝前往嵩山,拓跋恂留守金墉城,在西掖门内与左右侍从密谋,打算征调牧马轻骑返回旧都平城,于是亲手在宫中杀死高道悦。领军把守城门严加防范,直到当天夜晚局势才平静。第二天清晨,有人将此事快马飞报给正在南去嵩山途中的孝文帝。孝文帝闻知,大为震惊和惋惜,对外严守秘密,仍按计划到达汴口之后,才返回京城。孝文帝召见拓跋恂,数说他的罪行,并气得亲自动手杖责拓跋恂,自己打完,便令别人接着打,打了一百余下,命人扶拽而出。拓跋恂被打得躺了一个多月才能起床,之后被囚禁。孝文帝召见群臣,商议废掉太子之事。群臣一起脱帽叩头向孝文帝请罪。孝文帝说,你们自责是为了自己,我所商议的却是国家大事。太子竟要违抗父亲、背叛皇帝、包藏祸心,不除去这小子,将给国家留下大祸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济南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模拟试卷
- 电视芯片专业知识培训班课件
- 房屋拆迁补偿合同
- 电脑内部课件设置
- sac考试内容及答案
- 电缆辅材知识培训总结
- 高级礼仪培训师课件
- 高空车电控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电焊机电缆知识培训总结
- 北京的cad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淘宝天猫·运动户外行业鞋服趋势白皮书
- 机械设备安装施工服务承诺书范文
- 2025年地址标签纸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绿色经济》课件
- 露天矿山安全培训课件
- 2025-2030石灰石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前景预测报告
- 中小学教师岗位安全工作指南培训
- 2025浙江1月卷读后续写及满分语料10类40句 (真假小偷) 解析版
- 构音训练测试题及答案
- DB14T 1596-2024玉米间作花生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 2025-2030坚果炒货市场发展分析及行业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