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古代诗歌四首》.doc_第1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古代诗歌四首》.doc_第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古代诗歌四首》.doc_第3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古代诗歌四首》.doc_第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古代诗歌四首》.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课题古代诗歌四首总课时数2备课组江高三中初一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1、 朗读并背诵后两首古代诗歌。2、 理解钱塘湖春行诗意,了解白居易清新自然、细腻明丽的诗歌风格。3、 感受马致远小令天净沙 秋思的美妙境界。教学内容:学习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教学切入点:以背诵默写观沧海、次北固山下为切入点教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录音机、录音带、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活动(第二课时)学生活动一、导语:上课前,老师提一个问题,谁知道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最有成就?(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最为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历朝历代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从大海的沙滩上捡拾几颗闪亮的珍珠,学习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二、学习钱塘湖春行1、板书课题,并解释课题。提问:从诗歌的题目我们可以了解到那些信息?(地点:钱塘湖 时间:春天 事件:诗人春游)2、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美如西子的西湖,我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的,那么同学们说一说以前我们见过哪些描写西湖的古诗,你能够背诵给大家听听吗?例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题林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3、让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简介作者白居易及本诗的写作背景。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山西太原人,唐代著名诗人,晚年自称香山居士,后人又称白乐天、白香山。他是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和为事而作”,反对形式主义。他的诗歌善于叙事,语言通俗易懂,内容较为清新,是继杜甫之后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唐代创作诗歌最多的诗人,现存大约3000多首。我们学过他的诗有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等。这首钱塘湖春行大约作于(823-824)年春天,当时白居易正在出任杭州刺史。诗人早春游览西湖,面对着美妙的湖光山色,感受着草色花香,莺歌燕舞,内心愉悦。作品的字里行间不经意间流露出喜悦、轻松的情绪,以及对西湖春天的细腻新鲜的玩味。4、 教师范读课文。5、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质问解疑。6、 探究问题:(1)诗人游览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孤山寺北-贾亭西-白沙堤)(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描写春天的景象的?(早莺、新燕、春泥、乱花、浅草)(3)解析诗句。(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各联的内容,选派代表发言。)首联直接叙述“春游”的出发地,作者从杭州西湖的孤山北面,到贾亭西面。作品点明了具体的环境,又为展开湖上春光的描写作了铺垫。第二句勾画了西湖早晨春水上涨,愈显云脚低,与湖水融为一体的朦胧景色,透过水天相接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颔联描写了早莺和春燕,以及诗人的所见所闻。黄莺是春天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温暖的枝头去歌唱,燕子是报春的使者,已经开始衔泥构筑自己温暖的小家,给人带来生机勃勃的感觉。“争”和“啄”两个动词细腻而生动,流露出诗人一路行来的新鲜感受和喜悦的心情。颈联描写了花草。作者由贾亭西来到了湖东,写法也由点到面,唐人有骑马游春的习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快,人在马背上感到很舒服,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令人目不暇接。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西湖的风景,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7、让学生练习背诵,当堂背诵。三、学习元曲天净沙秋思1、让学生自由朗读天净沙秋思。2、解题:“天净沙”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和乐演唱的韵文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曲有小令,套曲之分,天净沙是小令。曲又称“词余”,和词相近,都是按调填词,但是比词明快自由,句法灵活,可长可短。作者在曲中列举了多种事物,没有使用动词和关联词,就构成了一幅有形象,有氛围,有韵味的图画。3、让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简介作者白居易及本诗的写作背景。马致远,元代散曲家、杂剧家,曾经在浙江做官,时间不长,便退隐田园,写出了许多“叹世之作”。写有15中杂剧,被称为元代杂剧四大家。另外他写有小令、套数200余首,其中天净沙秋思是他的代表作,被人称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之为“唐人绝句妙境”,“小令之最佳音”。作者早年热衷追求功名,屡不得志,过着20多年漂泊生活,这首小令就是他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元曲中的“绝唱”。4、让学生自由朗读,根据注释理解曲意。5、让两个学生说说曲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夕阳)这首曲通过短短的28个字,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深秋晚景图,表现了一位飘零他乡的游子孤独愁苦的情怀。6、让学生自由背诵天净沙秋思。并根据课本上的插图说出本曲的涵义。7、教师配乐朗诵天净沙秋思以及此首曲意。深秋的黄昏,在铺满落叶的古道上,一位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迎着丝丝的冰凉的西风,拖着沉重的步履慢慢独行,古道边是几棵缠着枯藤的老树,鸦雀已经开始回巢,在树梢上一边盘旋着,一边不时“嘎嘎”地啼叫着。这时候夕阳就要下山了,不远处,在小桥流水的近旁稀疏的村舍里,人们已经生起了缕缕炊烟。鸟儿归巢了,太阳也要回家了,可是游子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今天晚上这漫漫黑夜他将怎样熬过呢?唉!自己有家难回,不禁令人肝肠欲断,悲从中来。8、让学生做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题。一、随着老师的导语,进入诗歌的意境。二、学习钱塘湖春行1、看老师板书课题,听老师解释课题。回答老师的提问:从诗歌的题目我们可以了解到那些信息?2、说一说以前我们见过哪些描写西湖的古诗,背诵给大家听听。3、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简介作者白居易及本诗的写作背景。同学之间互为补充。背诵学过他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等。4、 听教师范读课文。5、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质问解疑。6、 探究问题:(1)诗人游览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描写春天的景象的?(3)解析诗句。(四人小组讨论明确各联的内容,选派代表发言。)7、练习背诵,当堂背诵。三、学习元曲天净沙秋思1、学生自由朗读天净沙秋思。2、听老师解题,并提出自己的疑问。3、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简介作者白居易及本诗的写作背景。4、学生自由朗读,根据注释理解曲意。5、说说曲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6、学生自由背诵天净沙秋思。并根据课本上的插图说出本曲的涵义。7、听教师配乐朗诵天净沙秋思以及此首曲意。学生仿读。8、学生做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题。 备课组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特点做的修改修改分析板书设计:钱塘湖春行 早莺、新燕、春泥、乱花、浅草 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天净沙秋思 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夕阳 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深秋晚景图,表现了一位飘零他乡的游子孤独愁苦的情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