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思乡诗小结导学案.doc_第1页
羁旅思乡诗小结导学案.doc_第2页
羁旅思乡诗小结导学案.doc_第3页
羁旅思乡诗小结导学案.doc_第4页
羁旅思乡诗小结导学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羁旅思乡诗鉴赏导学一、自主学习:古人思乡缘由有哪些?1、 战乱频仍,背井离乡; 2、山长水阔,有家难回;3、 久戍边关,遥无归期; 4、宦游在外,身不由己三、 羁旅思乡诗常见的意象有哪些? 四、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1、 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du),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h)叶满山路,枳(zh)花明驿(y)墙。 因思杜陵梦,凫(f)雁满回塘。)、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等。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3、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麟州秋词等。4、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五、练习: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以下问题。除夜宿石头驿戴叔伦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传统节日时独自滞留他乡的孤苦之情,这个传统节日 是( )。诗中点明的句子是( )。2、 结合一、二句,分析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孤独”之情的?3、全诗充满了凄凉之意,但作者为何用了一个“笑”字,请作具体分析。六、课后作业: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2、名句补充: 塞下秋来风景异,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 。 ( 范仲淹 渔家傲麟州秋词) 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 。 (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二、月、佳节、酒、霜、雁、书信、夕阳、驿站、马、船六、1、参考答案:“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第一问: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作者从对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而说家人想念自己,更突出了自己的“思家”之情。2、参考答案: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望月苦思,心境颇为凄凉。后两句不直抒自己入骨的相思之情,而用委婉的问句表达,这样便饱含言外之意:“在望月的许多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 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答“在”字好,言之成理也能得分)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du),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h)叶落山路,枳(zh)花照驿(y)墙。 因思杜陵梦,凫(f)雁满回塘。 注释译文【注释】 (1)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2)动征铎(du):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3)槲(h):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4)枳花照驿墙:照:使明艳。枳(zh):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驿(y)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这句意为: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5)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这句意为:因而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6)凫(f)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来往北飞,秋天往南飞。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7)回塘:圆而曲折的池塘。 【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1 征人怨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诗作。此诗写征人久戍不归的怨恨。远离家乡的征人,年年转战于西北苦寒之地,天天与兵器打交道。暮春三月本来是征人家乡春暖花开的时候,但边塞之地仍然白雪纷飞;黄河九曲,环绕着沉沉黑山。一切都那样零落荒凉。诗中没有一字是怨,但字字是怨,把征战之人厌倦戎马生涯的怨情寓于其中。全诗每句皆对,语言精工自然。 惩人 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 题解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续,地点转换;第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写边塞气候恶劣,暗隐生还无望(归青冢);四句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以怨为题,却无一怨 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情自生。 注释译文【注释】 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玉关:玉门关的简称。岁岁:指年年月月,下文的朝朝同义。 马策: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为暮春。青冢:汉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 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2 【译文】 去年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天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作伴。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紧紧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这两句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无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 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似乎已经把话说尽。然而,对于满怀怨情的征人来说,这只是说着了一面。他不仅从那无休止的时间中感到怨苦之无时不在,而且从即目所见的景象中感到怨苦之无处不有,于是又有三、四句之作。 三句写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春色未曾看,所见者惟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肃杀如此,令人凄绝。末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这两句写景,似乎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读者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苦寒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