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学位论文开题(范本).doc_第1页
学士学位论文开题(范本).doc_第2页
学士学位论文开题(范本).doc_第3页
学士学位论文开题(范本).doc_第4页
学士学位论文开题(范本).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艺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学科专业代码:1103云南艺术学院艺术文化系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题目浅析关汉卿剧作的团圆式结局的文化成因姓名薛莹学号200407204009系 别 艺术文化系专业公共事业管理指导教师 杨洋2008年5月30日论文题目浅析关汉卿剧作的团圆式结局的文化成因论文课题的根据:1)说明本论文课题的理论、实际意义2)综述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论文选题:一.选题意义: 通过关汉卿剧作透视中国古典戏曲的悲剧特征,从悲剧的本质出发,中国的团圆结局形式是一种特殊的悲剧类型。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特征,而且丰富了世界文学体裁。因此,对中国这种特殊的悲剧形式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一)现实意义:中国悲剧的结局形式究竟是不是违背了悲剧的本质呢?如果我们只是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其本质,这势必会造成认识上的错误和新究视野的狭窄、只有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差异,宏观分析民族文化利弊才是我们进行学术研究的可行之道。(二)理论意义:任何一种文学现象现象的形成都有其独特的原因,我国古典戏曲悲剧的形成有复杂的因素,如果忽视这些因素的存在,而生搬硬套的把西方悲剧理论应用于中国传统戏曲悲剧,忽视中西文化因历史条件,自然条件和文化心理的不同而导致的差异化,势必会把传统戏曲悲剧的一大批优秀作品排斥在艺术殿堂之外,从而导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正确认识。论文的主要内容:1 、理论依据:中国戏曲的产生与发展与本民族传统的哲学思想,艺术理想和审美观念有密切联系。影响中国戏曲悲剧结局主要有六个方面:(1)华夏民族的宇宙观:“大团圆”现象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中国文化是伦理,庄子的“中心,家国同构,天人和一”。中国文化的宇宙模式是一个追求安,和,久的农业社会模式。从中国礼乐传统来看,强调的仍是天道与人际的和谐统一和人类情感的均衡。各种艺术价值,功能就在于去营造一种普遍的情感和谐形式。(2)传统美学制约:西方美学强调文艺对现实的模仿,中国传统美学重视文艺的情感感染作用。中国古典美学强调中之美。“非和弗美”的美学核心。在这条美学原则下,古典戏曲创作表现为“哀而不伤”,即“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和,始于困者终于享”。中和情感往往悲剧之后的象征性团圆或复仇性结局来达到,“哀而不伤”,给观众情感上的调剂和精神上的满足。(3)宗教信仰:惩恶扬善是中国古典悲剧所追求的艺术效果,受到佛教因果报应思想的影响,中国人特别推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中国古典戏曲悲剧更集中体现了这种报应,恶人必然回受到惩罚,此种惩罚可以是生前,也可以是死后(地狱);善人必定会得到补偿,而补偿的方式可以是今生的封增,亦可以是死后的旌表,亦可以是来生的幸福。(4)关汉卿的剧作是一个小小的民俗宝库,一个金元时代北方都市民俗的宝库。尤其是鬼魂意识,显示了作家长期的民俗浸染,其作品具有丰富民俗文化底蕴的作用。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5)反映了民众真实的生活理想:鬼话即人话:中国古典戏曲用鬼话构织民众话语体系,诉说他们鲜活而真实的生活状态。在这里鬼话也就是人话,鬼其实是人的另一种存在方式,鬼话,梦话,魂话是人的话语的表达,而象征性的解脱是民众心理真实渴望摆脱残酷现实的写照,体现了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期待。(6)民族精神的影响:王国维最早从民族精神来解释戏曲悲剧,在红楼梦评论中谈到”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古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望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乐观的民族精神造就了典型的民族性格。美的内涵,善的德行形成古典戏曲悲剧的民族特征。窦娥冤结局具有民族特色。2 、大团圆结局在关汉卿的剧作中的体现(一)象征性的解脱:悲剧人物遭受苦难的折磨毁灭了,死后或变为雀鸟,常青树,花草,或羽化登仙进入永无烦恼的极乐世界。这种解脱方式很美,但是缺乏现实基础,引人离开现实之苦而不原正视。这种思想背后的哲学基础,是道家,是佛家的解脱心理,生死轮回观。(二)鬼魂复仇:鬼魂复仇是指悲剧人物死后变鬼成神,向仇敌索命,复仇取得胜利。它的哲学基础是佛教的因果报应说以及儒家思想中善必胜恶的信念。1、鬼魂话语的使用2、梦兆情节(三)祈求外力干预而和解:这种结局是悲剧主人公,依赖外力或神,或清官,皇帝的干预。缓和了矛盾冲突,得以团圆。之所以要依赖外力是因为主人公自身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无望摆脱苦难和避免毁灭而产生的乞求愿望。是儒家思想“善有善终”,存在公理的思想影响。三.结论中国悲剧的大团圆现象是相当错综复杂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悲剧作品的大团圆结局,不但不是糟粕,恰恰是中国悲剧精神的强化。中国悲剧的大团圆结局形式没有违背了悲剧的本质。如果我们只是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其本质,这势必会造成认识上的错误和新究视野的狭窄、只有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差异,宏观分析民族文化利弊才是我们进行学术研究的可行之道。从悲剧的本质出发,中国的团圆结局形式是一种特殊的悲剧类型。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特征,而且丰富了世界文学体裁。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悲剧美学的特点出发,探讨形成中国戏曲悲剧(关汉卿)的文化方面的原因,详细占有材料。在对大量戏曲实例的分析研究中形成观点,找出论据,加以论述。完成期限和采取的主要措施:2008年1月写出开题报告,开题通过。写出大纲,准备资料,开始写论文。2008年3月初完成论文一稿,交与指导教师进行批评指正,修改。2008年3月末修改完二稿,交与指导教师进行批评指正,修改。2008年4月中修改完三稿,交与指导教师进行批评指正,修改论文细节:语言、标点、格式等。2008年5月中定稿。主要参考资料:1)( (1)邱华紫.悲剧精神M.武汉:华中大学出版社,2000年.(2)王国维.王国维文集之红楼梦评论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3)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4)王宝琴.对中国古典戏曲大团圆现象的思考,艺术百家J.南京:2002年,第2期,第55页.(5)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东方出版社出版1996年版。指导教师意见(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创新之处、研究方法可行性等):云南艺术学院艺术文化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记录表学生姓名: 学号: 系别: 专业: 指导教师姓名: 学科专业: 职称:论文题目:指 导 记 录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指导教师签名: 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