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机报告一--ANSYS报告--湖北汽车工业学院_第1页
上机报告一--ANSYS报告--湖北汽车工业学院_第2页
上机报告一--ANSYS报告--湖北汽车工业学院_第3页
上机报告一--ANSYS报告--湖北汽车工业学院_第4页
上机报告一--ANSYS报告--湖北汽车工业学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机报告一姓名:刘洋 班级:KT1043-3-01 学号:20109330401作业一:图示折板上端固定,右侧受力F=1000N,该力均匀分布在边缘各节点上;板厚t=2mm,材料选用低碳钢,弹性模量E=210GPa,=0.33。一、有限元分析的目的:用较简单的问题代替复杂问题后再求解。它将求解域看成是由许多称为有限元的小的互连子域组成,对每一单元假定一个合适的(较简单的)近似解,然后推导求解这个域总的满足条件(如结构的平衡条件),从而得到问题的解。这个解不是准确解,而是近似解,因为实际问题被较简单的问题所代替。由于大多数实际问题难以得到准确解,而有限元不仅计算精度高,而且能适应各种复杂形状,因而成为行之有效的工程分析手段。有限元模型的特点:1、单元类型本题属于平面应力问题单元分析类型;2、 单位制毫米(mm)、牛顿(N)、MPa(兆帕);3、单元类型:对单元描述;材料;实常数。实体单元;选用8节点4面体单元(plane82);材料:低碳钢;弹性模量E=2.1e5(2.110),杨氏模量=0.33;THK厚度:2。二、实体建模:(1)定义矩形 (a)StartProgramsANSYS12.0Interactive,将Intial Jobname改成sj1; (b)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AreasRectangleBy Dimensions (c)输入X1=0,X2=30,Y1=0,Y2=-60. (d)点击对话框上的Apply按钮创建第一个矩形 (e)输入X1=30,X2=60,Y1=-30,Y2=-60。点击对话框上的OK按钮创建第二个矩形。(2)改变显示控制并重新显示单元 (a)Utility MenuPlot CtrlNumbering。 (b)在AREA Area numbers选项处打勾)以便显示面元的编号。 (c)点击对话框上的OK按钮)关闭对话框)可以看到重新显示的两个矩形的中心处有面图元的编号A1和A2)结果如图:(3)面图元的加运算 (a)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OperateBooleansAddAreas。 (b)点击弹出的对话框中的Pick All按钮)所有的面就被加在了一起;(c)Utility MenuPlot CtrlNumbering)打开Lines numbers选项)点击OK按钮)模型自动显示线的编号。显示如图所示 (4)定义材料属性 (a) Main Menu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Material ModelsStructurelineelasticIsotropic (b)在EX框中输入弹性模量2.1e5)PRAY框中输入比例0.33)按OK完成;(5)定义单元类型 (a)Main MenuPreferences; (b)勾选Structural选项(表示作结构分析用)再按OK完成; (c) PreprocessorElement Type点击Add按钮(然后在单元类型库面板上左框内点击StructuralSolid(右框内点击Quad-8node(Plane82)按OK关闭单元类型库面板或者直输ET,1,PLANE82; (d)在单元类型对话框上点击Options按钮(在ElementbehaviorK3项的下拉框中选择Plane strs w/thk ; (e)按OK完成按Close关闭对话框; (6)定义实常数 (a)Main MenuPreprocessorReal Constants; (b)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击Add按钮,在按OK确认Plane82 ; (c)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厚度2,按OK完成按Close关闭对话框 ;(7)划分网格 (a)Main MenuPreprocessorMeshingMesh Tool ; (b)在Mesh Tool面板上点击Size Controls模块内的Global Set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Element edge length(单元边长值)为2,按OK完成 ; (c)在Mesh下拉框中选择Areas ; (d)点击Mesh按钮执行网格划分(在拾取对话框中点击Pick All按钮(点击Close关闭Mesh Tool面板)结果如图所示 ;(8)加载位移约 (a)Utility MenuPlotMulti-Plots ; (b)Main MenuSolutionDefine Loads-ApplyStructural-DisplacementOn Lines 选取L13; (c)按OK完成(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选All DOF(在Displacement value处输入0,按OK关闭对话框;(9)施加非均布载荷 (a)Main Menu: Solution Define Loads Apply StructuralPressure On Lines 拾取右边线OK 如下图输入OK; (b)输入力-1000/60; (10)求解 (a)Main MenuSolutionSolve-Current LS (b)观看弹出的信息窗口;在窗口的FileClose退出该窗口 (c)点击求解确认窗口上OK按钮;开始求解;关闭“Solution is done”窗口三、计算结果 1、绘制形图 (a)Main MenuGeneral PostprocRead Results-First Set;(b)Main MenuGeneral PostprocPlot ResultsDeformed Shape ; (c)点选Def+undeformed;按OK完成;结果如图所示:2、绘制应力曲线 (a)Main MenuGeneral PostprocPlot ResultsContour-Nodal Solu (b)弹出的对话框中的左下拉框内选择Stress(右下拉框内选择von Mises)按OK完成观察如图所示: 3、应力(a) 此时网格密度2 ,general postprocquery resultssubgrid soluzaistress vom mishe4、DOF Solution (a) Main MenuGeneral PostprocPlot ResultsContour-Nodal Solunodal solutiondof solutiondisplacement vector sum(b)general postprocquery resultssubgrid solu(c) 以下依次选DOF中的X,Y,ZXYZ四、网格密度不同 当网格密度为4时;网格划分为下图:应力分布图:X后处理分析,根据上面的应力位移图知当随着网格密度的增大时A点处应力也增大。有限元的解出现了大的偏差属于不正常情况,所以A点是一个折点)属于应力奇异点。 六、A点用过渡圆角 1、创建圆角 (a)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Lines-Line Fillet (b)拾取L13和L11,点击OK完成线的选取 (c)在弹出来的对话框中输入Fillet radius为5,点击OK关闭对话框 2、创建圆角面 (a)Utility MenuPlot CtrlsPan,Zoom,Rotate点击Zoom按钮,移动鼠标至刚才已经创建好的圆角处,点击左键,放大。 (b)Main Me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Areas-ArbitraryBy Lines生成圆角面。 (c)点击Pan,Zoom,Rotate面板上的Fit按钮。关闭面板 3、面的相加,结果如图R=5时4、应力和位移分析图R=3时由图对比可知,随着A处圆角半径的增大,此时A点处的角点应力随着减小。由此得出结论在结构设计时应避免折板的情况。实验小结:在学习ANSYS的过程中,不要纯粹的把ANSYS当作一门功课来学,这样是不可能学好ANSYS的,而要针对问题来学,特别是遇到的新问题,首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