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117-118页例1、例2做一做。教材分析:本册数学广角主要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它们中都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就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在植树问题中“植树”的路线可以是一条线段,也可以是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比如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等。本节课着重研究直线上植树情况(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 一端种:棵数=间隔数 两端都不种:棵数=间隔数-1)设计理念:本课的设计,主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开放性的设计,让学生在设计植树方案的过程中通过画图亲身体验不同的植树情况,棵数与间隔数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学生的体验,建构植树问题的模型,再运用模型解决生活中的类似问题。教学中重在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更注重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学重、难点:理解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学生要明白间隔、间隔数、和间距的含义)师:看大屏幕的手,让学生自己伸出手指,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师:老师也发现了一个数字是4,你知道它指的的什么吗?生:手指缝师:这种手指缝,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间隔。板书:间隔像手指缝一样一共有四个间隔,我们可以把这个间隔的多少叫做间隔数。(板书)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组图片,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间隔。(大会堂:用课件出示)像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我们把它叫做间距师:这节棵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植树有关的数学问题。板书:直线上的植树问题二、探索交流、找规律。(一)(出示招聘信息)同学们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1、理解信息。请看题,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预设:从以下几点理解题意(1)什么是“一边植树”?(2)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生:就是两棵树之间的“距离”;师:两棵树之间的一段距离,我们也可以看作一个间隔。2、猜想。师:如果这条路的一边用一条线段来表示,请你口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呢? 你们都是怎么想得?听起来,好像都挺有道理,到底哪个答案是对的?大家能用更加直观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答案吗?(画图研究,师指导,并注意学生植树的不同情况)3、学生汇报。(课件演示)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研究不同的裁树方法及规律。路长(米)植树方案间距(米)间隔数(个)棵数(棵)202020通过观察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小组发现了:(1)汇报交流,发现并总结规律。(课件演示)(2)游戏:你问我答如果在一条路上有50个间隔的话,有多少棵树?100个间隔呢?A个间隔呢? 如果一条路上载了36棵树,有多少个间隔?85棵树呢?A棵树呢?三、应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同学们,像这种包含点数和间隔数的例子,不仅植树问题中有,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也有,谁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学生自由发言,如果学生说不上来,老师顺势说明: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大家不好想,老师倒想出了几个。2、生自学学习例1。(课件出示)3、选择题。(1)6名小学生排成一列纵队,每两名小学生之间相距1米,这列队伍长( )米。A、7 B、6 C、5 D、4(2)校运会的运动场上,1条跑道有2条石灰线,4条跑道有( )条石灰线。A、8 B、7 C、6 D、54、课堂练习361=35356=210(米)答:这条走廊有210米。(2)121=1212+1=13(个)答:一共有13个车站。5、拓展练习(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按照这样的规律排列,最后一个是,已知有30个,有( )。A、29个 B、30个 C 、31个按照这样的规律排列,最后一个是,已知有30个,有( )。A、29个 B、30个 C 、31个按照这样的规律排列,最后一个是,已知有15个,有( )。A、5个 B、6个 C 、7个四、全课总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教学反思:一堂好课,一定是“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各有提升,学科特色”。的“十六”字方针。 让“教学回归儿童,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学生火热的思考,让学习变成探索知识的快乐旅程,实现以学定教。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一、为什么要“以学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的质量最终要通过学的质量来反映。教师的教学设计,不是让学生来适应教师,相反,教师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师所有的教学准备和教学设计都应以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为目的。“教”是为了“学”,课堂应以“学”为中心。二、什么是以“学”中心的课堂。指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和构建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师设计相应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三、如何实践以“学”为中心。首先要学生课前研究,让“学”走在“教”之前。第二是课堂互动,听学生的“声音”。互动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更多的是生生之间。第三是教师的“教”,服务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绝不能“替代”学生学,师要学会慢慢走,慢慢欣赏学生。第四,任何练习设计,针对学生之所需。第五,构建“以学中心”的课堂,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怎么学,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态度如何。我们目前的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思想矛盾:一、我们总是在给学生苦口婆心讲,讲得非常仔细,提个问题学生答不上来,我们就马上急于给学生解答了,我们是在“非常认真的教”,课堂中学生的活动非常少,除非有点挤牙膏式的师问生答,我们的整个课堂一直是教师在“教”,但我们的学生不一定在学。所以我们要有改变课堂的意识,确实要推进课堂转型,以“学”为中心。也许这种转型开始有些凌乱,但过一些时候,师生都适应了,那课堂就会变得灵动起来。二、课堂转型中,学困生是最让大家担心的,他们极有可能学业更难跟上。我个人认为,学困生能学会他能学会的知识就够了,你过于花时间、花精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酒楼行政总厨聘用协议5篇
- 商场复工复产安全培训课件
- 国家事业单位招聘2025中国人民大学书院建设与管理中心招聘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南部县2025上半年四川南充市南部县事业单位考调1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北海市2025广西互联网舆情中心招(实名编制)8人(截止5月27日)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包河区2025年合肥包河区事业单位招聘劳务派遣人员29名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云南省2025云南省教育后勤协会招聘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上海市2025上海申康医疗卫生建设工程公共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招聘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重庆紫光国际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招聘15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农产品跨境电商运营实战指南
- DB53∕T 1269-2024 改性磷石膏用于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回填技术规范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西城区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4年版教育培训机构加盟合同范本
- DL∕T 976-2017 带电作业工具、装置和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 新突破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全套教学课件
- 历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知识竞赛试题真题【含答案】
- 光伏电站的运维项目方案
- CJJ-T134-2019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
- 广东省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指南(2023年版)
-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 (详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