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有关情况介绍 二一一年六月十三日广州市国际投资促进中心李 榕(020)38920741贺慧洁(020)38920745目录第一篇 产业概况2一、广东生物医药发展现状2二、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2(一)产业重点领域特色明显2(二)产业集群渐成规模2(三)产业园区建设不断加快2(四)公共创新和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2第二篇 发展优势2一、基础设施完善2二、市场潜力巨大2三、产业基础扎实2四、政府高度重视,政策环境良好2五、产业发展投融资环境理想2六、研发力量雄厚2七、技术平台健全2八、人力资源丰富2第三篇 发展展望2一、发展目标2二、生物医药发展重点方向2第四篇 投资指南2一、广州市鼓励投资生物产业指导目录(试行)2二、 主要园区2(一)萝岗区2(二)南沙区2(三)白云区2(四)番禺区2(五)增城市2(六)从化市2四、主要企业2五、 相关机构联络方式2(一)广州市相关部门2(二)广州市投资服务机构2(三)广州市有关行业协会2前 言广东是国家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区域,国家生物医药产业研发资金约15投在广东地区。广东有15个生物种质资源库,特色中药资源和海洋天然活性成分资源丰富;市场容量巨大,医药物流体系发达,毗邻港澳,对外辐射能力强,潜力巨大。到2012年,广东省计划争取开发出10个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对治疗人类重大疾病有确切效验、毒副作用小、能规模化生产、质量稳定可控、市场潜力大、具有品牌效应的新药;争取建设4个国家级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把广州、深圳打造成世界生物技术中心,把广东建设成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到2020年,争取形成2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化学药企业集团;研制出5个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基于新型药物给药系统及传输技术的化学药制剂新产品;建成全国最大的医学影像设备生产基地和具有一定优势的人工器官、生物医学材料制品以及家庭保健工程产品生产基地;成为泛珠三角区域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排头兵”和全国现代中药产业的“领头羊”;科研创新能力在国内领先,生物医药产业对社会保障的支持水平明显提高,综合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建设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强省的战略目标。作为广东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基地,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如沐春风,正当时。第一篇 产业概况一、广东生物医药发展现状广东中药资源十分丰富,药材种类达2600多种,占全国的20.7%,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特产“南药”品种独具优势,作为我国的中药大省的地位不仅来源于中药产品的产量,更来源于中药产品的质量。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南药”特别是广东的现代生物医药产业表现出较强的抗冲击能力,生物医药业成了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行业的一组发展数据体现了这种态势:2008年广东省医药工业总产值约750亿元,同比增长25%,居全国第3位;保健品总产值达300亿元,占全国近四成份额。2009年,广东医药产业完成产值约为920亿元,同比增长约22.6%,其中,医疗器械产业完成产值约310亿元,同比增长约25%,居全国第1位。2010年全省医药产业总产值约1150亿,同比增长25%,居全国第三位;其中,医疗器械产业完成产值约 385亿,居全国第一位。全省保健食品工业总产值约450亿,占全国40 %;化妆品工业总产值约1200亿,均占全国70 %,居全国第一位。广东已经培育了一批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骨干企业,形成了产供销链条完整、遍及全国的营销网络,树立了一批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好的“广药”品牌。全省已经基本建立起一个门类比较齐全、技术比较先进、产品质量较好的现代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在生物制药、基因诊断试剂、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全省药品生产企业597家,药品批发企业1633家,药品零售企业4.9万家(134家连锁企业);有国家药品批准文号1.24万个,中药保护品种241个,拥有二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027家、医疗器械注册品种2443个,各项指标均在全国领先。广东全省已拥有境内上市医药企业18家,占全国同行业的1/8强,排名第一。拥有生物医药行业中国驰名商标11个,占全国的11.5%,在国内同行业中优势明显。世界第三大制药企业赛诺菲安万特、欧洲最大的医疗器械企业西门子、世界著名的生物医药企业山德士、百特、津村、珀金埃尔默公司等也纷纷在广东建立生产基地和分支机构,有力提升了广东医药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广东的生物医药产业的长足发展,在突然而来的国际性医疗卫生危机面前,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在有效应对SARS、禽流感还是甲型H 1N 1等传染病,广东生物医药都成为国际瞩目的一颗新星。目前广东生物医药的产值和发展居全国首位,从业人员已达10万,拥有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一大批科研基地。已建成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15个。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共同出资3亿元组建的“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项目,包括了中药在内的现代生物医药技术。目前全省有30余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是全国机构最多的省份,这为广东省新药开发中的临床试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10年上半年,省政府批准建立了省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工作联席会议,由佟星副省长担任第一召集人,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厅、财政厅、人保厅、卫生厅、国资委、地税局、物价局、工商局、知识产权局、食品药品监管局以及省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联席会议,综合协调各成员单位,全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实现新突破新发展。二、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广州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领域加以培育,通过科技创新和投融资体制创新、改善投资和创业环境等措施,为各类生物医药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环境。2006年,广州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以广州科学城和广州国际生物岛为核心区,以各区、县级市科技产业园为扩展区,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化学合成创新药物、海洋医药四大生物医药领域。同年,广州还被商务部认定为“国家医药出口基地”。 2009年,广州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企业实现产值137.19亿元,增长16.8%。合同利用外资5175万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236万美元,增长43.61%。 (一)产业重点领域特色明显广州在生物制药、生物诊断、化学制药、中药现代化、医药流通和服务业等领域的发展处于国内优势地位。在生物制药领域,广州是中国生物制药研发及产业化主要基地之一,建有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中心,蛋白质组学抗体技术、基因工程药物及疫苗研发等多项技术在国内处于重要地位。2009年,广州研发的甲型流感快速检测试剂获得国家批准生产,被科技部推荐使用,在我国甲流防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化学制药领域,广州是中国南方主要制药工业基地之一,头孢类抗生素等抗感染类药物在国内同类产品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在现代中药领域,广州是中国主要地道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GAP)基地之一、全国中药提取分离过程现代化四大工程中心之一,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中药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技术,在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名优中药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研究、名优中药品种二次开发和中药新剂型研发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在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领域,广东省人体组织工程学会是国内最早设立的唯一的地区性组织工程学术组织,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和骨、软骨、神经、角膜等组织构建与临床应用等方面有独特优势。在医药流通和服务业领域,广州是中国最重要的医药和医疗用品流通中心、国家首批医药产品出口基地之一,拥有国家级大型现代药物物流中心“黄金围现代(药品)物流中心”和全国最大中药材集散地“清平中药材商贸市场”,市场辐射范围覆盖华南、港澳和东南亚地区,每年药品销售总额超过180亿元。2009年2月,广东第一家具有第三方药品现代物流业务资质的物流中心国药控股广州公司物流中心成立,对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二)产业集群渐成规模目前,广州已经形成本土医药企业、其他国内知名医药企业、留学生创业企业和跨国公司共同发展的格局。广州本土龙头医药企业以广州医药集团为龙头,具有较好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广州医药集团目前规模、效益均居全国前列,拥有2家上市公司,近30家成员企业,1000多种医药产品,其中多个自主品牌产品为产值超亿元的国家、省、市优质产品。一批自主培育的民营企业拥有自身的核心技术,如中山大学达安基因成为中国基因诊断行业的龙头企业和华南地区首家高校上市公司;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和新产品奖;最早进入检验服务行业的广州金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是全国首家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独立临床实验室,有40多个国家认可其出具的检验报告。2009年,阳普科技成为广州第一家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冠昊生物科技获得国家发改委国家工程实验室和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立项。众多国内知名企业在广州建立产业化和研发基地,如扬子江药业投资设立研发中心和最大的产业化基地,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基因药物、农作物分子育种、生物智能计算机三个领域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一批留学生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如广州倍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世界上首家采用高科技生物技术从哺乳动物血中提取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等相关成分制成生物制剂,广州康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血液透析干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全球众多知名跨国公司集聚广州发展,如英国Alliance BMP Ltd与广州医药有限公司联手打造中国最大的医药流通中外合资企业,美国百特公司参股广州白云山制药生产肠外营养产品,香港和记黄埔与广州白云山中药厂、香港同兴药业与广州王老吉药业联手拓展中药国际市场等。 (三)产业园区建设不断加快广州正在致力于建设一批集聚生物医药产学研用的国际一流高科技园区。广州科学城生物医药产业园聚集了以中科院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为代表的高水平生物技术研发集群,形成了从生物技术研究、中试到产业化的完整产业链,其生物医药产业园聚集了20多家医药生产企业,国际企业孵化器和创新中心在孵生物医药企业达100多家。广州国际生物岛是省、市重点项目,将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研发和中试基地,目前全岛征地拆迁工作已基本完成,4.2公里的环岛路已建成通车使用,过江隧道已于2010年通车,标准产业单元已基本完成,产业发展规划和招商计划正在加紧推进。今年7月将隆重举行开岛仪式。广州大学城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于2009年7月成立,总建筑面积约16000平方米,重点引进和孵化从事生物制药、诊断试剂、医疗器械等行业的研发型企业入驻,打造生物医药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一批依托重点企业建设的特色产业园区,如广州白云生物港、广州拜迪生物医药产业园、广州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园等,在研发和产业化的功能上与广州科学城、国际生物岛等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核心区形成分工互补的格局。 (四)公共创新和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广州生物医药创新链条和技术支撑体系完整,工程化研究和产业化能力突出,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医药创新源头之一。拥有与生物医药产业相关的高等院校12所,研究院所近40家,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型企业200余家;各级重点学科(实验室)158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学科(实验室)32个;国家新药非临床安全评价(GLP)中心2个,临床安全评价(GCP)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4个,生物医药创新平台30个。国家在广东批准的16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有15家建在广州。拥有生物医药科技人员2万多人,其中高级职称近4000人,在读研究生4000多人。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建立了6大研究中心,20多个研究团队,2009年获得国家部委重大项目立项5项。广东华南新药创制中心各项建设均取得进展。广州大学城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正在推进设立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发展基金、产业引导基金、健康产业风险投资联盟、公共技术平台等服务体系。第二篇 发展优势一、基础设施完善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是国家三大枢纽机场之一,目前,已开通90条国际航线,客机停机位达到107个,2010年客运量达4000万人次,是辐射国内、东南亚和中东,连接欧、美、澳及太平洋地区的综合性中枢机场。广州港地处珠江水系东、西、北三江交汇点,国际海运通达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2010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突破4亿吨大关,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200万标准箱,生产规模继续保持世界港口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广州港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主枢纽港地位。广州港港口吞吐量在世界十大港口名列第6,是全球瞩目的现代大港。广州地铁2010年底营运里程达255公里,位居中国第2名,广州火车南站是全国四大铁路客运中心之一,是亚洲最大规模的高铁客运枢纽站场。广州是全国长途电信业务三大出口之一,也是全国互联网三个核心节点和国际出口之一,更是国家互联网三大交换中心之一。二、市场潜力巨大广州辐射珠三角4000万富裕人口,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位居中国前列。2010年,广州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5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676元。2010年,广州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76.38亿元,同比增长24.2%,连续23年居全国第三位。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简称纲要)明确,广州要建成珠三角地区一小时城市圈的核心,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携领珠三角地区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联系紧密的城市群;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广州是中国最重要的医药和医疗用品流通中心,市场辐射东南亚地区。广州是首批国家医药产品出口基地之一。广州拥有国家级的大型现代药品物流中心黄金围现代物流中心,清平中药材市场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广州和珠三角的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将持续攀升,年均增长10%。广州居民年均医疗保健支出已超过800元,每年的药品销售额已超过180亿人民币。三、产业基础扎实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基础扎实,企业的经营思路活跃,市场开拓能力较强,特别是中成药在国内享有盛誉;在研究开发领域,市集中了广东省绝大部分的科技力量,整体实力较强,上、中、下游技术配套。近年来,广州地区的研发机构已经开发出一大批新医药产品,特别是已开发出5个基因工程、类新药和多个生化工类新药,并有一批项目正在做临床试验和中试研究。生物医药产业是广州市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广州是广东省的主要医药生产基地之一,在国内占有重要的地位。广州医药工业历史悠久,中成药业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产业基础扎实,在中药、化学药、生化制药、诊断试剂、医疗器械等领域形成了优势和特色。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具有一定的规模,现有医药企业1400多家,产值超亿元生产企业23家,已经形成了如广州医药集团这样的企业集团,一批产值上亿元的高新技术医药企业快速发展起来。生产医药品种3000多个,销售超亿元的品种16个。广州在生物制药、生物诊断、化学制药、中药现代化、医药流通和服务业等领域的发展处于国内优势地位。在生物制药领域,广州是中国生物制药研发及产业化主要基地之一,建有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中心,蛋白质组学抗体技术、基因工程药物及疫苗研发等多项技术在国内处于重要地位。2009年,广州研发的甲型流感快速检测试剂获得国家批准生产,被科技部推荐使用,在我国甲流防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化学制药领域,广州是中国南方主要制药工业基地之一,头孢类抗生素等抗感染类药物在国内同类产品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在现代中药领域,广州是中国主要地道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GAP)基地之一、全国中药提取分离过程现代化四大工程中心之一,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中药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技术,在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名优中药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研究、名优中药品种二次开发和中药新剂型研发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在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领域,广东省人体组织工程学会是国内最早设立的唯一的地区性组织工程学术组织,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和骨、软骨、神经、角膜等组织构建与临床应用等方面有独特优势。在医药流通和服务业领域,广州是中国最重要的医药和医疗用品流通中心、国家首批医药产品出口基地之一,拥有国家级大型现代药物物流中心“黄金围现代(药品)物流中心”和全国最大中药材集散地“清平中药材商贸市场”,市场辐射范围覆盖华南、港澳和东南亚地区,每年药品销售总额超过180亿元。2009年2月,广东第一家具有第三方药品现代物流业务资质的物流中心国药控股广州公司物流中心成立,对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四、政府高度重视,政策环境良好广州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将生物工程技术(首先是生物医药)和中药现代化列入重点发展的领域,并逐步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广州作为开放的大都市,经济实力雄厚,民间资本充裕,有较开放的市场环境,有资金、信息、区位等方面的优势,对人才和项目有吸引力。 广州一贯重视技术引进,技术创新,发展高新科技,已经确立将生物医药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广州围绕建设最适宜于创业发展和最适宜于居住的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总体发展目标,不断完善优化产业发展政策环境,陆续出台了广州市科学技术经费投入与管理条例、广州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广州市专利管理条例、广州市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广州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办法、广州市促进风险投资业发展若干规定、广州市技术入股注册登记管理办法、广州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暂行管理办法、广州市鼓励留学人员来穗工作规定等政策,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全面有利的政策措施保障。同时,为加快生物产业发展,还制定了广州市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指导意见、广州市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近期规划、广州市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思路及实施计划、广州市国家医药出口基地建设发展规划和广州生物医药国家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生物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完善优化。 五、产业发展投融资环境理想 广州市政府十分注重科学技术经费投入和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广州有良好的科技投融资环境。2006年,全市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227亿元,其中用于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105亿元。为了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广州设立了生物医药专项计划,从资金上保证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扶持。据统计,20012005年,广州地区生物医药研发投入约2亿美元,其中2005年,广州市政府投入到生物产业研发和产业化的经费近5000万美元,占市科技三项经费的近三分之一。 目前,广州初步建立了科技风险投资体系框架,现有8家规模较大的专业性风险投资公司,共有风险资金约4亿美元,其中约30%的资金投向生物产业,此外还有从事创业投资业务的各类机构约20家。广州科技风险投资公司与新加坡大华银行合作组建的中国第一家生物工程投资基金已正式运行,已开始对广州的生物产业投资。境外风险投资机构如IDG、Intel Capital以及花旗银行、祥峰集团、启峰集团等外资机构也在广州地区开展风险投资活动。 广州在银行科技贷款担保方式上取得了突破,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银企本着“加强合作、互惠互利、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宗旨,从2003年开始,每年安排了约20亿美元资金支持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并提供知识产权为质押的信贷担保方式。广州市政府每年安排6000万美元贷款贴息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六、研发力量雄厚广州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基础雄厚,拥有与生物医药产业相关的高等院校12所,研究院所40余家,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型企业200余家,各级重点学科(实验室)158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学科(实验室)32个,国家新药非临床安全评价(GLP)中心2个,临床安全评价(GCP)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4个,生物医药创新平台30个。国家在广东批准的16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有15家建在广州。中山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暨南大学、第一军医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医药重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在生物产业的研究与开发方面都有相当的基础和技术特色,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相对优势。已建成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15个。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共同出资3亿元组建的“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项目,包括了中药在内的现代生物医药技术。近几年来,广州在生物医药产业研发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共获得二类以上新药证书21项,二类以上新药临床批文16项,专利130项,其中发明专利33项。部分新药如下:表1 近几年获新药证书的一、二类新药序号新药名称类别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生物新药(原一类)2DS-DNA抗体检测试剂盒生物新药(原一类)3欣洛维生物新药(原一类)4PHGF(促干细胞生长素)生物新药(原一类)5EGF(表皮生长因子)生物新药(原一类)6ENA抗体免疫印迹试剂盒生物新药(原二类)7乌司他丁生物新药(原二类)8丙肝病毒检测试剂盒生物新药(原二类)9结核杆菌检测试剂盒生物新药(原二类)10沙眼衣原体检测试剂盒生物新药(原二类)11乙肝病毒检测试剂盒生物新药(原二类)12SARS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生物新药(原二类)13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生物新药(原二类)14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生物新药(原二类)15IL2生物新药(原二类)16干扰素2生物新药(原二类)17乙肝病毒PCR微板杂交ELISA诊断试剂盒生物新药(原二类)18抗肿瘤增敏药物甘氨双唑钠化学新药(原一类)19尼美舒利化学新药(原二类)20醋氨己酸锌化学新药(原二类)21阿可他利及片剂化学新药(原二类)表2 近几年进入临床的部分一、二类新药序号新药名称类别1超声造影剂生物新药(原一类)2治疗出血性疾病新药Halase生物新药(原一类)3重组人内皮抑素腺病毒生物新药(原一类)4rhaFGF(非促分裂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生物新药(原一类)5心肌肽素生物新药(原一类)6人尿激肽原酶生物新药(原一类)7白细胞介素11生物新药(原二类)8抗血栓新药rhTNK-tPA生物新药(原二类)9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肺损伤生物新药(原二类)10治疗不可切除肝癌新药THY110化学新药(原一类)11加巴喷丁片剂化学新药(原二类)12盐酸雷洛昔芬化学新药(原二类)13人参皂甙RD中药新药(原一类)14痛立克注射液中药新药(原二类)15蛇床子总香豆素及软膏中药新药(原二类)16圣惠止泻软胶囊中药新药(原二类) 表3 在研的部分一、二类新药序号新药名称类别1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生物新药(原一类)2抗乙肝病毒多价基因疫苗生物新药(原一类)3RhbFGF生物新药(原一类)4Nm23H1/NDPK生物新药(原一类)5人源化抗乙肝表面抗原抗体生物新药(原一类)6VMIP重组肽抗AIDS新药生物新药(原一类)7溶栓拟肽LKS-10生物新药(原一类)8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生物新药(原一类)9心血管创新药椒苯酮胺化学新药(原一类)10抗肿瘤新药西米特酸化学新药(原一类)11隐丹参酮中药新药(原一类)12注射用八宝素中药新药(原一类)13抗忧郁金丝桃胶囊中药新药(原二类)14复方丹参软胶囊中药新药(原二类)15脑心健滴丸中药新药(原二类)七、技术平台健全广州共有2400多个医疗机构,其中有292间大型医院;广州有28所高等院校内设生命科技、水生生物、基因组药物、生物工程、生物医学、生物化工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生药学等18个学科;每年生物医药专业毕业的学生达5000人。目前,广州已建成1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中综合性孵化器8家,专业孵化器4家,孵化场地总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一个专业特色鲜明、资源共享的企业孵化体系逐步形成。依托企业组建了25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其中生物产业领域的5家。建成3个区域性生产力促进中心和9个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全市现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4000多家,其中科技中介机构近1000家。 为促进生物产业原始创新和成果产业化,广州还加大了整体规划、统筹布局和政策导向力度,加强与广州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自建或合建了10多个生物技术创新平台,功能包括药物测试、安全评价和新药开发等,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广州生物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具备了研究开发的上中下游配套技术力量和条件。主要的平台如下:广州主要的生物技术创新平台名 称1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2中药提取分离过程现代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国家新药(中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6国家新药(中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重点试验室7国家新药非临床安全评价中心8国家新药(中药)临床安全性评价中心9广州(暨南)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基地10动物细胞大规模连续培养技术平台11广州现代中药质量研究开发中心12人类全长基因高效中介载体克隆库13广州抗体工程技术中心14化学药物创新中心15药物筛选评价技术平台16巴斯德亚洲生物信息中心八、人力资源丰富 广州人才资源密集,既有高层次人才也有大量工作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劳动者,完全可以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 目前,广州共有普通高等院校76所。在校学生79.6万人;每十万人中大专以上学历人才达到2.4万人,居广东省首位。至2010年,广州地区人才资源总量中留学人员达到2万人左右,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人才资源达到180万人左右,技能人才190万人,农村实用人才20万人。 作为国内人才密集地之一,广州现有生物医药产业研发专门人才7000余人,每年还引进大批生物医药产业专业人才,一年一届的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则引进了一批高层次的生物医药海外留学人员。第三篇 发展展望一、发展目标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将重点发展生物技术制药、现代中药和化学药品产业,积极探索基因药物、中医药和海洋生物技术,着力构建三大平台,即以广州国际生物岛为核心的研发和中试平台、以广州科学城为核心的产业化平台,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医药物流平台。打造由广州国际生物岛和广州科学城两大核心聚集区、若干扩展区和辐射区组成的广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充分发挥广州作为国家医药出口基地的优势,形成以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医药企业为龙头,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群。二、生物医药发展重点方向 1、生物医药产业领域。重点发展基因工程疫苗、胚胎工程、干细胞、人血液代用品、再生医学材料及组织工程、基因工程多肽药物、基因诊断试剂、生物芯片、生物信息等技术与产品。 2、现代中药产业领域。重点发展新型制剂、中药新品种、中药工程化技术研究、优质中药的规范种植、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中药标准提取和新型中成药、中药生产过程的系统集成与优化、中药质量控制等技术与产品。3、生化制药产业领域。重点发展新化学原料药、新型诊断试剂、治疗性和诊断性抗体、手性合成药物、反义药物、酶工程技术、发酵工程技术、医用生物材料、现代生物化学制药、生物治疗等技术与产品。 展发祥织工程技术平台建设,4、“大生物技术”领域。重点发展新型生物农药、生态农业及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病虫害生物防治、禽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产品无公害化及绿色食品、转基因农作物、植物试管苗、动物质量监测试剂盒、动植物生物反应器、生物分离设备、海洋药物及海洋生物制品、生物饲料、功能性生物制品、新型医疗器械等技术与产品。三、广州市鼓励投资生物产业指导目录(试行)1、基因工程疫苗研发、生产(艾滋病疫苗、丙肝疫苗、避孕疫苗等)2、基因工程药物研发、生产3、生物工程疫苗研发、生产4、艾滋病及放射免疫类等诊断试剂生产5、体外诊断试剂研发、生产6、生物医学材料及制品研发、生产7、生物肥料生产8、生物农药开发与生产9、干细胞、人血液代用品生产10、手性合成药物生产11、植物提取物生产12、海洋药物开发与生产13、农业和食品生物技术(植物生长、培育改性技术开发)研发及产品生产14、生物信息技术、蛋白技术、纳米生物技术、组织工程技术平台建设15、有效治癌药物研发、生产16、治疗呼吸道疾病的药物研发、生产17、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研发、生产18、恢复性功能的药物研发、生产19、蛋白质和药物基因学的研究20、基因测序、克隆和干细胞研究21、生物芯片研发、生产22、生物技术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建设 凡符合上述产业目录的项目:广州市将给予最优惠的政策,提供政府专项资金资助,提供研究开发中心的建设研究配套资金,和其它援助资金。第四篇 主要园区、企业一、 主要园区(一)萝岗区萝岗区已规划广州科学城12.19平方公里的生物医药产业园用于生物医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广州国际生物岛1.8平方公里用于生物医药的研究开发。总体上形成核心区与扩散区相连、点与面结合的网络型格局。萝岗区内各类生物医药产业企业超过百家。其中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的生物医药企业有10多家,有4家产值超亿元;研发机构27家(内资22家,外资5家),2005年行业产值达205亿元。2005年出口1.29亿美元,其中一般贸易方式出口1891.41万美元。萝岗区对生物医药项目的研发、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专利的扶持与保护、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奖励等方面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并可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到2010年,萝岗区将形成36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培育和促进一批创新型企业发展,努力实现产业技术的自主创新,产值达到500700亿元的产业规模,成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的生物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重要生产基地,同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1、广州国际生物岛“生物岛”选址位于广州市东南端、珠江主航道和次航道交汇而形成的官洲岛,北面紧临琶洲会展中心,东面与长洲岛隔江相望,西面为广州果园生态保护区。全岛空气清新,生态环境良好,紧临华南快速干线和环城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十分适合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基地的建设。“生物岛”在功能布局上,分为科研生产区、技术服务与生活服务区、居住区。为了顺利推动生物岛的建设,市政府加大了生物岛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生物岛提供完备的周边配套。广州国际生物岛是一个综合性的生物高新科技开发项目,是以生物信息的研究为纲,带动药物、医疗、材料、食品、保健、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的开发,并建立一套完整的支撑服务体系,形成独特的生物科技研究环境。“生物岛”以中医药现代化和功能基因研究为重点内容,发掘中医药和基因组、后基因组研究的两大战略资源,建立将两大资源转化为科技成果的高度集约化先进医药生物技术平台,形成具有高度技术开发能力的研究产业群,以获得系列化、批量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和技术产品,即研究产业化,成为具备国际一流水平的生物医药研究与开发基地。 “生物岛”是以构建完备的生物技术服务支撑体系为核心,为生物科技研究开发机构和个人创造一个完善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环境和优越的居住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吸引、凝聚优秀科技人员的学术环境,进而吸引资金及投资者以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即“招科引商”。“生物岛”的建设,将以广州为中心,联系香港、深圳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发挥地域特色和优势,逐步实现现代医药学和传统医药学的融合。中药现代化亦将是“生物岛”开发建设的计划目标之一,它将与香港的“中药港”计划相呼应,最终形成以广州、深圳、香港为轴线的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具有一定影响的医药、生物技术产业集群。生物岛项目经过国家计委批准立项,是广州市进行产业调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项重大决策。广州市政府将开发建设广州国际生物岛的项目交给了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开发区成立了区生物岛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由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卢锦洪同志任组长,区规划局、经济发展局、计划与科技局的局长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生物岛筹建办公室。2、广州科学城广州科学城在广州市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过程中发挥了平台的作用。在广州科学城规划了12.19平方公里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已建和在建的企业孵化器近10个。其中,国际企业孵化器专设了生物医药企业孵化区,德国拜耳和德固赛已在该孵化器设立了实验中心。其二期工程主要用于生物医药企业孵化,面积近4万平方米,可容纳百家中小企业,引进了多家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生物医药科研机构。目前,区内生物医药研发机构达25家,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研发企业和机构,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入驻广州科学城,开始运作;广州市微生物研究等10家科研机构在科学城建成了中试基地,中科院广东微生物研究所建立了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同时,广州科学城还凝聚了如香雪制药、绿十字药业、康臣药业等产值近亿元的一大批具有自主开发产品、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生物医药企业,初步形成了广州医药创造的凝聚效应。(二)南沙区南沙区于2006年1月立项建设南沙科技创新中心,主要用于生物医药行业的研发和生产场地。规划发展的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约合0.02平方公里),其中厂房建筑8000平方米,实验室和研究中心6000平方米,办公楼6000平方米。南沙区现有医药企业2家,均为外资、加工贸易企业,2005年出口约142万美元。在南沙开发区设立生物医药企业可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惠政策。(三)白云区白云区将医药产业作为该区的重要支柱,规划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服务为主的“三个基地、一个中心”。拟规划12.48平方公里(其中流溪湾白云生物港0.22平方公里,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基地8.56平方公里,和龙生物服务区3.7平方公里)。此外,白云区还将出台产业扶持政策,促进该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白云区现有医药企业10多家,2005年产值21.81亿元,2005年区内医药企业出口58.74万美元。1、 流溪湾白云生物港按照“利用一个产品启动一个市场,利用一个市场发展一个企业,利用一个企业创建一个基地,利用一个基地推动一个产业”的发展思路,以成为“世界最大生物药物代加工基地”和“世界一流水平的生物技术研发基地”、“建成中国最强大的药品市场营销网络和药品物流新体系”为发展目标,“流溪湾白云生物港”拟在2007年初步建成,2010年成为中国著名的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基地,2020年成为世界著名的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 建成后的“流溪湾白云生物港”分为“月亮湾”、“太阳岛”和“花卉基地”三个区,其中太阳岛是“流溪湾白云生物港”的核心区,由研究开发中心、产品制造中心和市场营销中心三大中心组成。2、 广州白云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基地广州白云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基地,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为广州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拓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钟落潭中心镇(卫星镇)的综合产业片区。广州白云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基地是一个复合的产业,既包括生物医药工业产品、功能性食品的研究与生产,也包括相关的金融、商业贸易、物流、信息中介和医疗保健等现代服务业。项目总规划面积约9.5km2,估算的项目投资为80000万元人民币,预计该地区就业人口约为11.5万人。产业基地的核心是制造业,主要建设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的生产基地,建设中药制剂生产基地、中药材的提取基地和药品物流中心。(四)番禺区番禺区将生物医药作为促进番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已规划1.13平方公里发展生物医药科技项目,其中石楼镇897亩(约合0.60平方公里)、化龙科技园800亩(约合0.53平方公里),并已完成建设用地规划,土地手续完善,制订了土地、厂房租金、研发中心设立、科技项目立项等多个优惠措施。番禺区现有医药企业10多家,2005年出口1122.92万美元,其中一般贸易方式出口918.66万美元。(五)增城市目前有医药生产企业5家,医药经营企业20多家,药物研究所1家。年产值4600万元。具有较为丰富的药材资源。(六)从化市从化市把医药产业发展成为区域骨干产业,已明确规划明珠工业园1.67平方公里(2500亩)用于建设医药化妆品产业基地,并将在近期出台基地发展的优惠办法,给予政策倾斜和重点支持,使医药产业成为地区外贸出口的主要力量。预计到2010年,将实现出口3000万美元。从化市现有医药企业10多家,2005年产值8200万元,一般贸易出口370万美元。二、主要企业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是广州市政府授权经营管理国有资产的国有独资公司,是广州市重点扶持发展的集科、工、贸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近年来,集团成功地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形成了广州第五经济板块医药板块。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500强制造企业中排列第105 位、广东省50强企业中排列第23 位,在中国医药行业中名列前3位。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拥有以“广东省广州医药重点工程研究开发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拥有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香港H股、国内A股上市)和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内A股上市)两家上市公司及成员企业30多家。主营业务包括中西药品、医疗器械、生物医药、保健食品和卫生材料与医药整体相关产品的研制开发和生产销售。2005年销售额达141.8亿元人民币,出口约2000万美元。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拥有1,500种中西成药产品,其中47种中成药为国家保护品种,20种是独家保护品种。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属下的商业公司经营一万多种中西成药和医疗器械,并独家代理了40多家国外企业的药品。拥有230家“健民”、“采芝林”医药零售连锁店。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属下的制造企业和商业企业都通过了中国GMP和GSP认证,有6家制造企业还通过了澳大利亚TGA的认证。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的研发机构拥有完整的中药、西药、生物医药技术,在控缓释制剂、二氧化碳萃取、BEAGLE狗培育、临床安全性评价方面具有领先地位。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百特、印度南新组建了合资企业,主要生产腹膜透析液、西药等产品;与欧美、日本等跨国医药大型企业探讨生产、销售、科研等方面的国际合作项目。 2005年,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属下的制造企业先后与香港同兴药业、和记黄埔(中国)有限公司分别合资成立了广州王老吉药业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现已构建了由中药提取分离过程现代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广州医药工业研究所、药物创新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组成的创新体系,重点发展生物制药、中药现代化和化学药物。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准备通过异地改造,在白云区钟落潭镇建设“中药城”,占地8.56平方公里。预计2010年,工商销售规模达到400亿人民币,建设成为大型综合性医药企业。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1992年11月经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等五家企业通过改制而成立的股份制企业,1993年11月作为广州市首批上市公司之一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现拥有总股本3.74亿元。2005年,公司销售规模达到28亿元。白云山制药是最早在国内树立药品制剂品牌的公司之一,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位于医药行业的前列,在全国消费者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白云山属下共有11家制药生产企业,并已全部通过了国家GMP认证。公司以制药为主业,主要业务包括研制、开发、生产和经营多种剂型的中西成药、化学原料药、外用药、儿童药、保健药等系列药品,拥有药品批文1700多个,有几十个品种的生产销售规模在全国制药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中,仙力素(头孢硫脒)粉针剂的开发和投产上市,填补了我国自行研制、开发头孢类抗生素的一个空白。公司的阿莫西林胶囊、菌得治粉针、世福素、活心丸、头孢拉定、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阿咖酚散、感冒清、板蓝根颗粒、复方丹参片、明兴清开灵系列、氨咖黄敏胶囊、脂肪乳注射液系列等一批产品技术含量高、疗效显著,质量优异,先后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广东省名牌产品和广州市名牌产品,获得了多项科技进步奖,具有相当的市场占有率。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制剂生产企业之一,国家一类新药溶拴拟肽LKS-10和假单孢菌活性蛋白的开发进展顺利。广州复能基因公司广州复能基因公司由留学博士人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财务管理流程
- 慢性病患者康复计划
- 家具印刷管理细则
- 心理咨询服务制度实施方案制定计划
- 2025重庆市永川区教育委员会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1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如何引导初高中学生建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
- 实施仪表工业绿色生产方案
- 园艺养护技巧:花草长寿不难
- 2025兴业银行总行国际业务部交易银行部招聘考试含答案
- 2025下半年北京密云区事业单位招聘62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全国中学生汉字听写大会比赛题库及解析(共四套)
- 殡仪馆面试题及答案
- DB37-T 5312-2025 《建筑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标准》
- 肺栓塞(讲课教学课件)
- 二手车寄售协议书范本
- 2025年度拍卖会竞拍者资格审查合同4篇
- 门诊挂号与预约管理制度
- 《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研究》
- 泄漏管理培训课件
- 水彩课件教学课件
- 教师师德师风培训专题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