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品味语言魅力 引领名著阅读 古典名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遗产。它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细腻生动的语言描写,使读者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快乐。小学高段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史记、西游记等各类名著章节,让涉世未深的孩子们初见这些文学名著的端倪。读这些古典作品,对于认识古代社会,对于认识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对于提高某方面的文学修养,对于提高语文能力都有积极作用。可是,选入教材的名著章节,有不少是根据名著原文改编而成的,在文字、结构、内容的处理上与原著都有明显的区别,我们在教学改编而成的名著时,是不是只要理解主要内容就行了呢?是不是只要感受人物形象就行了呢?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所以,我认为小学阶段古典名著的教学,在让学生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帮助孩子了解名著,引领孩子走近名著,去体验阅读名著的快乐,进而激起学生有去“读一读”原著的冲动,这才算达到了名著教学的目的。张志公在关于学文言一文中提出了“先尝后买”的观点,他说:“儿童上学之前,文言是什么,不知道,愿意学不愿意学,更不知道,所以选定之前,应该让他们先尝尝,辨别一下滋味。”我想,在教学古典名著时,也应该让学生去“尝一尝”、“品一品”原著的味道。那怎样让学生尝出味道,产生对读古典名著原文的兴趣呢?一、在文字去繁处品味原著语言的华丽由于古典原著章节篇幅都比较长,为了方便学生的阅读,编者往往对原著的篇幅进行压缩。但是这一压缩,不仅仅是字数变化了,更重要的是原本的文质(文彩)也随之变异和退化。这就需要我们把此处的文字还原或充实原著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原著语言的魅力。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教学三打白骨精中的“一打”时,就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很典型的案例。生读相关段落:“这时,悟空从南山回来”师: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村姑?(美貌)六年级的同学,要说美貌的词,是一个接着一个。那还不行,你们知道的词还不足以表达出文中的美貌。(出示视频)师:怎么样?生:闭月羞花、眉清目秀、花枝招展师:看原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出示原文:冰肌藏玉骨,衫领露酥胸。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月样容仪俏,天然性格清。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半放海棠笼晓日,才开芍药弄春晴。生读。师:李卓戊在此处批了一个字妙,妙在哪儿呢?生:常人看不出这女子的美。师:这美下面藏着的是恶。师:把感受送进去再读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当学生体会到诸葛亮算到第三天一定有大雾时,我就出示了原著中的语言,让学生品读三国演义是怎样来描写这场大雾的。师:课文中写到“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那么这场雾大到什么程度呢?三国演义中有篇大雾垂江赋。师出示原文(节选):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虽大禹之智,不能测其浅深;离娄之明,焉能辨乎咫尺?鱼鳖遁迹,鸟兽潜踪。恍惚奔腾,如骤雨之将至;纷纭杂沓,若寒云之欲同。生自由读。师:雾大吗?生:从“上接高天,下垂厚地”看出雾是铺天盖地的。生:从“鱼鳖遁迹,鸟兽潜踪”看出雾很浓。师:把你的体会带进去,读一读这段话。二、在言语改编处品味原著语言的精妙我认为名著改编一定要忠实于原著。如果在改编时把原本沉甸甸的东西变得轻飘飘的,醇美的诗情变得淡乎寡味,丰饶的意蕴变得肤浅稀薄,形象苍白,语言平淡,有的甚至产生歧义,那么就很难引起读者进一步阅读原著的欲望。将相和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蔺相如说“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笔者在教学时向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蔺相如在秦王面前真的会说“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这句话吗?2.如果蔺相如真的说了,秦王真的会怕得“被逼得没法”吗?同学们经过思考,觉得蔺相如说话不会这么冲,不可能直截了当地这么说;秦王也未必害怕蔺相如,相反,秦王有了杀蔺相如的把柄和指责赵王的理由了。于是,我就出示了原文: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学生通过读原文,知道了蔺相如是要以自杀来威逼秦王给赵王击缶,而非蔺相如要和秦王同归于尽。三、在细节削删处品味原著语言的意蕴著名学者陆建德说:“一部伟大的作品,多潜在的魅力,人物头上小小的饰物或下意识的细微举动都暗含了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如此,文学名著才散发出千古如斯的永恒魅力,给人以经久的艺术享受。但改写者在改编时,往往遗神取貌地抽取所谓“故事”,而对那些无关宏旨又充满意味的细节,都看成可有可无的枝蔓,难逃朱笔的杀伐。三顾茅庐主要写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以此来赞扬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在改编“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把原著中的一处细节给删除了,但就是这处被编者删除的文字恰恰最能体现刘备对诸葛亮的虔诚和渴求。于是我在教学时,引入了原著中的这处细节,请看教学实录:师:刘备在第三次拜访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他对诸葛亮的虔诚和渴求?生:刘备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中,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就恭恭敬敬地等在房门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说明刘备很有诚意。生: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也可以说明他的诚心诚意。师:如果不下马步行就不诚心了吗?生:不下马步行,一会儿见了诸葛亮,就显得高高在上,不够诚心。生:还有半里地就下马,其实,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说明它是真的诚心诚意的。生:刘备见到了诸葛亮,赶紧下拜,也可以说明他很诚心诚意。师:刘备为请诸葛亮怒斥张飞,冒着风雪寒冷,三顾茅庐,还有半里地就早早地下马步行,还在房门外恭候多时,都说明他对诸葛亮的虔诚。其实,在刘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前,做了一件事。师出示原文:“乃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生读。师:读了这段文字,你又想说什么?生:刘备没有因为前两次没有遇到诸葛亮而灰心,我觉得第三次他更加看重。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刘备对诸葛亮的渴求可见一斑。总之,名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的内容,与现代文阅读教学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