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下图目前DCS的组成简图 过程控制单元是以微处理器微基础的微机结构 具有几十种或上百种运算功能 可以独立地对回路进行各种复杂控制 各控制单元通过通讯系统集中到中央操作站 进行全系统地综合管理 dcs 层次化已经成为目前DCS的体系特点 DCS充分体现了分散控制 集中管理的思想 DCS的功能一般可以分为以下的4级 二 DCS的功能分层体系 市场和用户分析 定货和销售统计 销售计划 产品制造协调 合同事宜 期限监测等 规划产品结构和规模 产品监视 产品报告 工厂生产监视 过程操作测试 装置间协调 优化过程控制 自适应控制 错误检测 数据存档 过程数据采集及检查 开环和闭环控制 设备监测和系统测试及诊断 实施安全性 冗余化措施 现场设备 工厂经营管理级 生产管理级 过程管理级 直接控制级 1 直接控制级 这一级是DCS的基础 在这一级里 过程控制计算机直接与现场各类装置 如变送器 执行器 电动机等相连 对所连接的装置实施检测 控制 同时它还与上一级的计算机相连 接收上层的管理信息 转化为命令发给现场装置 并向上一级传递装置的特性数据和采集到的实时数据 这一级的计算机是过程控制单元 简称DPU DPU的工作是独立的 即当上层计算机与之失去通讯时也能维持对现场装置的控制 2 过程管理级 这一级的计算机主要有操作员站 工程师站 服务器等 它综合监视各DPU传递的所有信息 集中显示操作 控制回路组态和参数修改 优化过程处理等等 操作员一般使用操作员站来监控现场参数和设备 工程师站由维护人员使用来对组态进行修改 这一级计算机与DPU进行通讯 操作人员对现场设备的操作命令是发给DPU的 只有DPU才能直接控制现场的设备 3 生产管理级 该级计算机协调各单元的参数设定 是生产的总协调员 4 工厂经营管理级 这一级居于中央计算机 并与办公自动化连接起来 担任全厂的总体协调管理 包括各类经营活动 人事管理等等 三 DCS的发展 DCS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 发展至今已有近30年 经历了两代历程 现正向更新的第三代发展 1 第一代DCS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后期推出的DCS称为第一代DCS 监控计算机 CRT操作中心 高速数据通道 过程控制单元 数据采集装置 第一代DCS的结构简图 2 第二代DCS 进入20世纪80年代 由于微机技术的成熟和局部网络技术的进入 使DCS进入的第二代 第二代DCS是以局域网 LAN 为主干来领导全系统进行工作 系统中各单元都可以看作网络接点 不同的局域网可通过网桥进行通讯 操作员站 工程师站 DPU DPU 网桥 其它工业网络 3 第三代DCS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 特别是局域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DCS进入了第三代 它的主要变化是局部网络采用了MAP等工厂系统通用的总线型通讯协议 可直接与智能仪表进行通讯 软硬件的变化很大 但总体结构变化不大 节点站 节点站 网桥 主计算机 智能变送器 智能仪表 操作站 四 DCS的特点 与其它计算机控制系统 特别是集中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相比 集散控制系统有以下特点 1 自主性系统中各工作站独立自主地完成分配给自己的规定任务 并通过网络接口涟接起来 系统地控制功能分散 负荷分散 从而危险分散 2 协调性各工作站通过通信网络传递各种信息 协调工作 以完成控制系统的总体功能 3 友好性DCS采用实用而简洁的人机会话系统 丰富的画面显示 具有实时的菜单功能 方便的操作器 如键盘 鼠标等 4 适应性DCS的硬件和软件均采用开放式 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 系统为积木式结构 配置灵活 可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要 可以根据生产的要求 改变系统的大小 在工厂改变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时 只需改变某些配置和控制方案 5 在线性通过通讯接口和I O接口 可对过程对象进行实时采集 分析 记录 监视和操作 以及对系统结构和组态回路的在线修改 局部故障的在线维护等等 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 6 可靠性DCS广泛采用了冗余技术 容错技术 各单元都具备自诊断 自检查 自修理功能 故障出现时还可自动报警 由于采用了种种有效措施 使得DCS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 7 可扩展性DCS中的控制单元 既可独立工作 自成系统 独立地控制某些对象 又可在需要的时候方便地连入通信子网 这是第一重可扩展性 当许多设备通过通信子网连成集散系统后 若需要可方便地删除其中的设备 也可增加设备 这是第二重可扩展性 通信子网本身也可以扩展延伸 这是第三重可扩展性 科远控制工程有限公司采用英国欧陆公司的NW 6000 以及世界排名第一的工控软件Intellution 的FIX 在火电厂的自动控制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五 DCS实例 OS1 OS2 NETWORK 6000分散控制系统不冗余小容量配置 EngineerWS 100Mbps 2OS 1OS 2500 2500 SOE Profibus 2500 12Mbps 1200m 分散处理单元DPU 2500 2500 2500 2500 586 133 Pentium 633 128M 10G CDROM 可联结1024点I O2000个Block 可进行算术 逻辑和PID运算 32BitCPU 每块模件最多8点 2 5Mbps 4OS 5OS NETWORK 6000分散控制系统2000点配置整体性能指标 RedundantControlNet 20Mbps RedundantAI FR TB5 制粉甲 制粉乙 FSS BCS 蒸汽 除氧器 给水系统甲 高加低加控制 发变组 发变组 厂用电 通讯接口 给水系统乙 润滑油和真空系统 循环水 脱硫 定排吹灰DAS 给水泵DAS 汽机DAS 燃料上中 燃料下层 风烟甲 风烟乙 厂用电 EngineerWS MISEthernetTCP IP 100Mbps 1OS Switch 实时数据服务器 厂部监视终端 2OS NETWORK 6000分散控制系统4000点以上容量配置 风门 3OS 4OS 5OS 接口机 蒸汽旁路 循泵房 燃油泵房 DEH DEH ETS 蒸汽旁路 GPS 人机接口MMI 通讯网络Net 监控记录 计算 操作系统 组态软件 硬件平台 NW 6000可分为以下几部分 分散处理单元DPU PCU RPU 控制策略和逻辑 在线下载 组态方式 运算能力 用户开发 DPU和MMI的通讯 速率 协议 介质 网络结构 NW 6000的系统结构 I O网络 I O模件 DPU和I O模件的通讯 数据采样 标度变换 诊断 非线性校正 简单运算 速率 协议 介质 是否标准化 环境适应性 人机接口MMI T103过程控制单元 分散处理单元基本上有T103 T303和T940 CPU I OModules T103SystemDiagnosticTools DedicatedWatchDogRelayOutputforT103CPURichLINDiagnosticBlocksforTroubleShooting Maintenance Total39Blocks e gCommunications CPU Battery Software I OHardware SystemPerformance Database etc T103过程控制单元 性能指标 外形尺寸 440W 205H 141Dmm 重量 7 7kg 含16I O模件和2CPU PSUs 存储温度 25 C 85 C 运行温度 0 50 C 相对湿度 5 95 不结露 抗辐射规范 EN50081 2 抗干扰规范 EN50082 2 设备安全规范 EN61010 1993 隔离规范 BS4743 抗震动规范 符合IEC1131 2 抗冲击规范 符合IEC1131 2 电源冗余 控制器冗余 网络冗余 可接16个I O模件 具有ALIN网络 RS422 RS285 RS232通讯接口 具有电源 通讯 看门狗 运行 后备指示 T103过程控制单元 性能指标 RAM 512Kbytes EPROM 2Mbytes 策略存储于EEPROM 复位 同步按钮 带电插拔 更换 电源 24VDC 范围 18 36VDC 功耗 15W 看门狗继电器 接点容量 24VAC DC 0 5A 接点隔离 30VAC或60VDC CPU保险 6 3A 20 5mm RS422 RS485 线路阻抗 120 240 双绞线线路长度 1220m 9600bits sec连接设备数量 16个 T103过程控制单元 功能 每个T921控制器的处理能力为0 1秒周期内 满负荷可完成256个PID模块运算 其它模块的计算量要比PID模块小得多 T921为冗余控制单元 可插装各种规格的I O模件 各种I O件的插入位置不受任何限制 各种模件均可带电插拔 每台控制器可配置一定数量的I O和控制回路 T921控制器可以完成数据采集 DAS 模拟量控制 MCS 和顺序控制 SCS 通过LIN网与操作站和其它控制器之间实现点对点通讯 执行复杂的分散控制策略 采用EEPROM存储监控策略 省去了更换电池带来的麻烦 保证了即使在失电的情况下控制策略也不会丢失 T921在ALIN网上运行 由T221网络接口与LIN网连接 ALIN网传送速率2 5Mb s LIN网传输速率为1 1000Mb s 控制器的网络冗余 根据用户需求可配置I O点冗余 使控制部分更可靠 冗余控制单元可接受两路电源的输入 自动切换并有报警功能 T921模件CPU为主频为25MHZ的80C386处理芯片 其处理能力非常强大 一只 对 T103只联128点I O T103过程控制单元 设置 T103底板设置 设置 T103过程控制单元 ALIN网地址 T103过程控制单元 设置 看门狗输出 T103过程控制单元 设置 ALIN网功能 T103过程控制单元 设置 保险丝 CMOSReset 看门狗功能 T921功能 T103过程控制单元 设置 T921功能设置 T103过程控制单元 设置 通讯接口 T103过程控制单元 状态指示灯 状态指示 I 0模件 T112八通道热电偶输入模件 T113六通道热电阻输入模件 T113六通道热电阻输入模件 T122八通道模拟量输入模件 TA122八通道模拟量输入前置模件 T130单通道频率量输入模件 T130单通道频率量输入模件 电流 T130单通道频率量输入模件 电压 T130单通道频率量输入模件 T130单通道频率量输入模件 T140八通道数字量输入模件 T140八通道数字量输入模件 T140八通道数字量输入模件 T151八通道模拟量输出模件 T151八通道模拟量输出模件 T180八通道开关量输出模件 T180八通道开关量输出模件 T180八通道开关量输出模件 T180八通道开关量输出模件 一 什么是LINtools组态 LINtools是一种将控制策略转化为实际的组态程序的工具 它所形成的组态文件将下载到T103 T940等控制器中运行 通过控制器的计算和判断去控制现场设备动作 因此 LINtools组态又称下位机组态 Lintools组态分成I O组态 设备级组态 逻辑组态和SFC组态 现场操作人员要对现场的设备以及参数进行操作设置 我们必须进行LINtools组态 下位机I O组态 LIN 二 启动Lintools 在 开始 中选 程序 EurothermLINtools LINtools2000 出现LINtools的组态界面 点击界面上的 新建 按纽或在 File 菜单中选 New 会出现以下对话框 其中 选择 ActionFile 是写自定义模块的 选 Database 是进行数据库组态的 选 GenericSequenceFile 是自定义顺控模块的 选择 SequenceFile 则进行顺控的SFC文件组态 三 LINtools组态的基本界面 Contents ObjectProperties 组态区 模块选择区 说明 1 Contents区 即目录区 以树状结构显示当前组态文件的层次 通过用鼠标点击其中的某一个目录 可在LINtools的组态区中显示该目录下的组态内容 2 组态区 是主要的组态工作区域 在此区域中 可以进行组态的各种工作 如添加 删除各种模块和联线 标注说明 调用SFC文件等等 3 模块选择区 即 FunctionBlockTemplatePalette 该区显示了当前组态可以使用的各种功能模块 组态时只需将所要用的模块 拖放 到组态区中 在模块选择区下部会显示所选模块的说明 4 ObjectProperties区 即对象属性区 该区显示了组态区中所选中的模块的属性 包括参数设置 联线属性和文档说明等信息 四 LINtools的菜单 LINtools软件的菜单共有 Make View Online Window和Help七项 1 File菜单 1 New 新建一个LINtools组态文件 选择此项会弹出对话框来选择组态文件的类型 即Action GenericSequenceFile四种 2 Open 打开一个LINtools组态文件 可打开的文件类型与新建文件的类型一致 3 Save 保存当前组态的文件 4 SaveAs 将当前组态的文件另存为其它文件名 5 PageSetup 页面设置 选择此项会弹出一个设置对话框 用于设置打印组态文件时的标题及图标 6 PrintSetup 打印设置 选择此项会弹出一个设置对话框 用于设置打印机 纸张等 7 PrintPreview 打印预览 8 Print 打印组态文档 以图形格式打印 9 文件属性 显示当前组态文件的组态资源使用情况 包括使用的模块数 模板数 联线数 远程模块数 数据库名等 10 Exit 退出组态 2 Edit菜单 1 Undo 撤消上次操作 具体的操作名称因上次操作而异 2 Redo 重复上次操作 3 Cut 剪切当前选择对象 如果当前选择的对象有联线 则剪切后联线被切断 4 Copy 拷贝当前选择对象 如果当前选择的是多个对象 则所选对象之间的联线一同被拷贝 但所选对象与其它对象之间的联线不被拷贝 5 Paste 将所剪切或拷贝的对象粘贴到当前窗口中 6 Delete 删除当前所选对象 与所选对象有关的联线也一同被删除掉 7 SelectAll 选中所有对象 8 CopytoFile 将当前选中的模块拷贝到另一个文件中 且该文件中的头模块自动是 PROGRAM 9 PastefromFile 将另一个文件中的模块拷到当前组态文件中 10 Re RouteWires 将所有对象的联线由系统重新进行联结 11 CreatCompound 将所选的对象复合成一个对象包 以利于组态界面的分布和美观 12 Rename 将所选的对象重新命名 13 Database 将所选的模块重新定义数据库 即其所属的控制器 14 UpdateRate 将所选的远程模块重新定义刷新速度 15 Task 用于T600系列仪表 3 Make菜单 1 Block 当需要放置一个功能模块时 点击可打开模块选择区 然后从该区选择所要的模块拖放到工作区中 2 Wire 联线功能 3 Compound 放置一个复合对象 4 CommentText 放置一个文本注释对象 当进行顺控组态时 Make菜单有所不同 1 Action 新建一个结构化文本Action 2 Step 新建一个步序模块 3 Wire 联结两个步序 4 Transition 新建一个过渡段 5 CommentText 放置一个文本注释对象 4 View菜单 1 Toolbar 前面打钩则显示工具条 前面没钩则隐藏工具条 2 Status 前面打钩则显示状态条 前面没钩则隐藏状态条 3 Contents 前面打钩则显示目录区 前面没钩则隐藏目录区 4 FunctionBlockTemplatePalette 前面打钩则显示模块选择区 前面没钩则隐藏模块选择区 5 ObjectProperties 前面打钩则显示对象属性区 前面没钩则隐藏对象属性区 6 Find 查找特定信息的模块 输入要查找模块的名称或前面的字母 要查找模块的类型 要查找模块属于哪个控制器 查找按纽 模块列表 7 ZoomIn 放大显示区域 8 ZoomOut 缩小显示区域 该菜单提供了在线监视 Monitor 状态下的一些设置功能 5 Online菜单 1 Sequence 在Monitor顺控策略时 用来复位 停止 保持 运行顺控 2 Watch 在Monitor控制策略时 用来打开Watch区的数据定义文件 保存文件等等 3 Timeouts 在Monitor顺控策略时 用来定义与模块通讯的超时时间 6 Window菜单 1 TileVertical 垂直平铺窗口 2 TileHorizontal 水平平铺窗口 3 Cascade 层叠窗口 7 Help菜单 LINtools的帮助系统 五 T103的I O组态 前面已经介绍过 下位机组态可分为I O组态 设备级组态 逻辑组态和SFC组态 其中 I O组态是最基本的 它是将该控制器所带的I O硬件卡件映射到组态文件中 因此 I O组态是与控制器的I O卡件相对应的 I O组态的步骤 1 启动LINtools组态软件 在 开始 中选 程序 EurothermLINtools LINtools2000 出现LINtools的组态界面 然后在File菜单中选 New 或在工具栏中点击 新建 出现 103 选择 Database 出现 模块选择区 3 添加头模块 点击模块选择区的 Librar 一栏 拖动滚动条选中 T921v4 2 从模块选择区中选中T103的头模块 T102 将它拖到工作区 T103的头模块 T303的头模块 双击该头模块 调出对象属性区 在 Name 栏中输入该模块的名字 一般来说 头模块的命名是有规则的 T103 12 控制器的硬件地址 控制器的类型 T103代表T921CTRL类型T303代表T921SEQU类型T940代表T940类型 对头模块只需在属性栏中给它命名 其它的属性不需设置 为了说明的方便 我们按照下面的I O配置表进行组态 4 添加I O卡件模块 点击模块选择区的 I O 一栏 其中是与T103控制器可带的所有卡件相对应的模块 T103的I O模块 说明 1 T151卡件 用 AN8 OUT 模块 一块T151卡件是8通道的 而 AN8 OUT 模块只能代表一个通道 故要用8个这样的模块来代表一块卡件 该卡件是T103的第一块卡件 T151 对每一个模块 都要在对应的对象属性区中对其进行一些设置 以第一个模块为例 对每一项的具体说明请参见 网络6000分散控制系统控制模块使用手册 上 1 2 a Name 点击这一栏输入该通道的名字AO1211 通道名来源于每个项目的I O清册 从名字上可以看出该通道属于哪个控制器的哪个卡件 是第几个通道 AO1211 1代表第一个通道 1 8代表该卡件的8个通道 1代表第一个槽位 1 G代表T103机架的16个槽位 12代表该控制器的硬件地址是12 AO代表该卡件是模拟量输出卡件T151 AI代表该卡件是模拟量输入卡件T122 EI代表该卡件是热电耦输入卡件T112 RD代表该卡件是热电阻输入卡件T113 I O通道的命名规则 PI代表该卡件是频率量输入卡件T130 DI代表该卡件是数字量输入卡件T140 DO代表该卡件是数字量输出卡件T180 b Database 该通道属于哪个控制器的数据库 默认值为 Local 即属于本地数据库 I O组态时此项采用默认值 c Rate 该通道的采样速率 默认值为0 即采用控制器本身的运算周期 d Mode 该通道的运行模式 对于AO通道 共有三种运行模式 Auto Manual和Track 此项采用默认值Auto e OP 该通道的输出 此项一般联入 在I O组态时要把它联给模拟量连接模块AN CONN f HR OP和LR OP 该输出的上下限 此项根据实际情况作不同的设定 一般从I O清册上可以找到每个模拟量的上下限 g Invert 在某些情况下要设为 True 例如一个阀门 它的动作是反向的 4mA时开度为100 20mA时开度为0 则可把上限设为100 下限设为0 Invert设为 True h Alarms 点击该项会出现下表 将 Hardware 一栏设为3 i SiteNO 槽位号 对于AO1211这一通道来说 应将该参数设为1 代表AO1211所属的卡件插在T103机架的第一个插槽上 j OutType 该通道的输出信号类型 对模拟量输出来说 采用默认值mA k HR out 该通道的输出信号的上限 对模拟量输出来说 采用默认值20 l LR out 该通道的输出信号的下限 对模拟量输出来说 应设为4 m Channel 通道号 对于AO1211这一通道来说 应将该参数设为1 代表AO1211是第一个通道 软件报警 硬件报警 负荷过低 负荷过高 综合报警 参数设置完成后 则该T151卡件的第一个通道就设好了 其它7个通道如上所设 但 Channel 一栏依次为2 3 4 5 6 7 8 这样 整块卡件设好了 但由于上位机的数据库无法直接接收这种模块 因此 还要做一步工作 即把模块的值送给模拟量连接模块AN CONN 通过它传给上位机数据库 打开模块选择区的 Control 一栏 从中选择AN CONN模块 以下简称AC 将之拖放到工作区 AN CONN模块有24个模拟量连接管脚 名字分别为PV1 HR1 LR1 PV2 HR2 LR2 PV8 HR8 LR8 和8个数字量连接管脚 名字分别为Alarm1 Alarm2 Alarm8 具体哪个I O模块与它的哪个管脚相连 一般I O清册中都已规定好 在例中该卡件的的8个通道与AC的PV1 PV8相连 则如下连接 AC的名字一般都由I O清册规定 对T103的I O卡件来说 它的I O模块可以直接判断有无报警 每个模块的Alarms参数中有一个 Combined 位 我们称之为综合报警位 当该模块检测到软件报警 或硬件报警 或输出负载过低或过高时 综合报警位都会为 True 我们一般取这一位到上位机 作为动态参数的报警位 但前面已提过 I O模块无法直接传到上位机 因此 我们还需要一个连接模块来传每个I O模块的综合报警位 由于综合报警位是数字量 所以要用数字量连接模块DG CONN 以下简称DC 一个数字量连接模块可以传递104个数字量 4个字 从W1 W4 5个字节 从B1 B4 以及Alarm 一般DC的名字可以从I O清册上查找到 I O清册还规定了模块的综合报警位与DC的连接顺序 在例中 这8个模块的报警位与名为ALM1 12的数字量连接模块的W1的前8位相连 用来传综合报警位的DC又称报警连接模块 它的名字一般以ALM打头 到此 该T103控制器 例中硬件地址为12 的第一块卡件T151的I O组态就全部完成了 总结 模拟量输出卡件T151 1 所用模块为 AN8 OUT 8个模块代表一个卡件 2 每个模块的名字即它所代表的参数的名字 3 每个模块要设上下限 报警 槽位号和通道号 4 每个模块的 OP 要连给AC 5 每个模块的综合报警位要连给DC 2 T112卡件 用 FULL TC8 模块 一块T112卡件是8通道的 而 FULL TC8 模块只能代表一个通道 故要用8个这样的模块来代表一块模拟量输入卡件 设该卡件是T103的第二块卡件 T112 同样 对每一个模块 都要在对应的对象属性区中对其进行一些设置 以第一个模块为例 对每一项的具体说明请参见 网络6000分散控制系统控制模块使用手册 上 1 5 a Name 点击这一栏输入该通道的名字 通道名来源于每个项目的I O清册 从名字上可以看出该通道属于哪个控制器的哪个卡件 是第几个通道 b Database 该通道属于哪个控制器的数据库 默认值为 Local 即属于本地数据库 I O组态时此项采用默认值 c Rate 该通道的采样速率 默认值为0 即采用控制器本身的运算周期 d Mode 该通道的补偿模式 对于热电耦输入通道 共有三种补偿模式 INT CJ EXT CJ和Manual 其中 INT CJ是内部补偿模式 EXT CJ是外部补偿模式 Manual是手动补偿模式 此项采用EXT CJ 即外部补偿模式 e PV 测量值 是经过补偿后的温度值 在I O组态时要把它联给模拟量连接模块AN CONN 送到上位机数据库 f CJ temp 冷端补偿温度 在外部补偿模式下 该温度一般从一个热电阻卡件的某个通道联入 此热电阻通道所测的是冷端补偿温度 g HR和LR PV的上下限 此项根据实际情况作不同的设定 一般从I O清册上可以找到 h HAA和LAA 此项根据实际情况作不同的设定 一般从I O清册上可以找到 i Invert 在某些情况下要设为 True 此时输入信号 mV 与PV的对应正好相反 j RomChar 选择分度号 例中为 K k UserChar 若在RomChar中未选择到分度号 则可用UCHAR模块定义一个mV与温度的对应曲线 然后选择该对应关系 l Alarms 点击该项会出现下表 将 Hardware 和 Range 这两栏设为3 其它如高报 低报的设置看具体情况 综合报警 软件报警 硬件报警 高报警 低报警 超限报警 m SiteNO 槽位号 对于EI1231这一通道来说 应将该参数设为3 代表EI1231所属的卡件在第三个槽位上 其实这是第二块卡件 但由于第一块卡件是T151 它占用了两个插槽 所以第二块卡件的槽位号是3 T112卡件也是双插槽卡件 n Channel 通道号 对于EI1231这一通道来说 应将该参数设为1 代表EI1231是第一个通道 o HR in 该通道的输出信号的上限 要根据测量值的范围对照分度表查找当测量值最高时对应的输入信号的电压 单位是mV p LR in 该通道的输出信号的下限 对照分度表查找当测量值最低时对应的输入信号的电压 单位是mV 参数设置完成后 则该T112卡件的第一个通道就设好了 其它7个通道如上所设 但 Channel 一栏依次为2 3 4 5 6 7 8 这样 整块卡件设好了 但由于上位机的数据库无法直接接收这种模块 因此 也把模块的值送给模拟量连接模块AC 通过它传给上位机数据库 同样 T112卡件也有综合报警信号 通过联到DC把它们送到上位机数据库 用于该测点在界面上显示时的报警 在例中 T112卡件的8个通道与AC和DC的联结见I O清册 总结 热电阻输入卡件T112 1 所用模块为 FULL TC8 8个模块代表一个卡件 2 每个模块的名字即它所代表的温度测点的名字 3 每个模块要设补偿模式 上下限 报警 槽位号和通道号 4 冷端补偿温度要从热电阻卡件联过来 5 每个模块的 OP 要连给AC 6 每个模块的综合报警位要连给DC 3 T113卡件 用 RTD 6 模块 一块T113卡件是6通道的 而一个 RTD 6 模块只能代表一个通道 故要用6个这样的模块来代表一块热电阻输入卡件 设该卡件是T103的第三块卡件 T113 同样 对每一个模块 都要在对应的对象属性区中对其进行一些设置 以第一个模块为例 对每一项的具体说明请参见 网络6000分散控制系统控制模块使用手册 上 1 1 a Name 点击这一栏输入该通道的名字 通道名来源于每个项目的I O清册 从名字上可以看出该通道属于哪个控制器的哪个卡件 是第几个通道 b Database 该通道属于哪个控制器的数据库 默认值为 Local 即属于本地数据库 I O组态时此项采用默认值 c Rate 该通道的采样速率 默认值为0 即采用控制器本身的运算周期 d Mode 该通道的运行模式 对于热电阻输入通道 共有二种运行模式 AUTO和Manual 此项采用AUTO模式 e PV 测量值 它是一个电阻值 需要进行补偿计算 f HR和LR PV的上下限 此项根据实际情况作不同的设定 一般设成400和100 g HAA和LAA 此项根据实际情况作不同的设定 一般从I O清册上可以找到 h Invert 在某些情况下要设为 True 此时输入信号 ohm 与PV的对应正好相反 i RomChar 选择热电阻的种类 此项设 None j UserChar 若在RomChar中未选择到 则可用UCHAR模块定义一个ohm与温度的对应曲线 然后选择该对应关系 此项不设 综合报警 软件报警 硬件报警 高报警 低报警 超限报警 k Alarms 点击该项会出现下表 将 Hardware 和 OutRange 这两栏设为3 其它如高报 低报的设置看具体情况 l SiteNO 槽位号 对于RD1251这一通道来说 应将该参数设为5 代表RD1251所属的卡件在第五个槽位上 其实这是第三块卡件 但由于第二块卡件是T112 它占用了两个插槽 所以第三块卡件的槽位号是5 T113卡件也是双插槽卡件 m Channel 通道号 对于RD1251这一通道来说 应将该参数设为1 代表RD1251是第一个通道 o HR in 该通道的输出信号的上限 要根据测量值的范围对照分度表查找当测量值最高时对应的输入信号的电阻 单位是ohm 一般设成400 p LR in 该通道的输出信号的下限 对照分度表查找当测量值最低时对应的输入信号的电阻 单位是ohm 一般设成100 n InType 接线方式 一般选成3线制 3WIRE 参数设置完成后 则该T113卡件的第一个通道就设好了 其它5个通道如上所设 但 Channel 一栏依次为2 3 4 5 6 这样 整块卡件设好了 但由于热电阻卡件送给RTD 6模块的是电阻信号 所以我们要对这个信号进行补偿计算 得到我们需要的温度信号 在这里我们使用一个表达式模块EXPR 从模块选择区的MATH一栏中可以找到 在EXPR模块中输入一个表达式3383 8095 10000 SQRT 0 13181769 0 00017316017 A 将RTD 6模块的PV值联到EXPR模块的A管脚 则EXPR模块的OP就是温度值 一个RTD 6模块需要一个EXPR模块 所以共需要6个EXPR模块 关于EXPR模块可见 网络6000分散控制系统控制模块使用手册 下 7 2 这样 整块卡件设好了 但由于上位机的数据库无法直接接收这种模块 因此 也把EXPR模块的输出值送给模拟量连接模块AC 通过它传给上位机数据库 同样 T113卡件也有综合报警信号 通过联到DC把它们送到上位机数据库 用于该测点在界面上显示时的报警 在例中 T113卡件的6个通道与AC和DC的联结见I O清册 总结 热电阻输入卡件T113 1 所用模块为 RTD 6 6个模块代表一个卡件 2 每个模块的名字即它所代表的温度测点的名字 3 每个模块要设上下限 报警 槽位号 通道号和接线方式 4 每个RTD 6模块要与EXPR模块结合使用 5 EXPR模块的 OP 要连给AC 6 RTD 6模块的综合报警位要连给DC 4 T122卡件 用 ANIN 模块 一块T122卡件是8通道的 而 ANIN 模块只能代表一个通道 故要用8个这样的模块来代表一块模拟量输入卡件 设该卡件T103的第四块卡件 T122 同样 对每一个模块 都要在对应的对象属性区中对其进行一些设置 以第一个模块为例 对每一项的具体说明请参见 网络6000分散控制系统控制模块使用手册 上 1 1 a Name 点击这一栏输入该通道的名字 通道名来源于每个项目的I O清册 从名字上可以看出该通道属于哪个控制器的哪个卡件 是第几个通道 b Database 该通道属于哪个控制器的数据库 默认值为 Local 即属于本地数据库 I O组态时此项采用默认值 c Rate 该通道的采样速率 默认值为0 即采用控制器本身的运算周期 d Mode 该通道的运行模式 对于模拟量输入通道 共有二种运行模式 AUTO和Manual 此项采用AUTO模式 e PV 测量值 它是一个 4 20mA 电流信号 f HR和LR PV的上下限 一般根据I O清册所给量程设定 g HAA和LAA 此项根据实际情况作不同的设定 一般从I O清册上可以找到 h Invert 在某些情况下要设为 True 此时输入信号 mA 与PV的对应正好相反 i RomChar 选择热电阻的种类 此项设 None j UserChar 若在RomChar中未选择到 此项不设 综合报警 软件报警 硬件报警 高报警 低报警 超限报警 k Alarms 点击该项会出现下表 将 Hardware 和 OutRange 这两栏设为3 其它如高报 低报的设置看具体情况 M Channel 通道号 对于AI1271这一通道来说 应将该参数设为1 代表AI1271是第一个通道 N HR in 该通道的输入信号的上限 现场信号是20mA 但进入DCS是5V O LR in 该通道的输入信号的下限 现场信号是4mA 但进入DCS是1V L SiteNO 槽位号 对于AI1271这一通道来说 应将该参数设为7 代表AI1271所属的卡件在第七个槽位上 其实这是第四块卡件 但由于第三块卡件是T113 它占用了两个插槽 所以第四块卡件的槽位号是7 T122卡件是单刀插槽卡件 参数设置完成后 则该T122卡件的第一个通道就设好了 其它7个通道如上所设 但 Channel 一栏依次为2 3 4 5 6 7 8 这样 整块卡件设好了 但由于上位机的数据库无法直接接收这种模块 因此 也把模块的值送给模拟量连接模块AC 通过它传给上位机数据库 同样 T122卡件也有综合报警信号 通过联到DC把它们送到上位机数据库 用于该测点在界面上显示时的报警 总结 模拟量输入卡件T122 1 所用模块为 ANIN 8个模块代表一个卡件 2 每个模块的名字即它所代表的模拟量测点的名字 3 每个模块要设上下限 报警 槽位号和通道号 4 每个模块的 PV 要连给AC 连接如下图 5 每个模块的综合报警位要连给DC 连接如下图 5 T130卡件 用 FREQIN 模块 一块T130卡件是1通道的 一个FREQIN模块就代表一块T130卡件 设该卡件为T103的第五块卡件 T130 同样 对每一个模块 都要在对应的对象属性区中对其进行一些设置 以下面一个模块为例 对每一项的具体说明请参见 网络6000分散控制系统控制模块使用手册 上 1 6 a Name 点击这一栏输入该通道的名字 通道名来源于每个项目的I O清册 从名字上可以看出该通道属于哪个控制器的哪个卡件 b Database 该通道属于哪个控制器的数据库 默认值为 Local 即属于本地数据库 I O组态时此项采用默认值 c Rate 该通道的采样速率 默认值为0 即采用控制器本身的运算周期 d Mode 该通道的运行模式 对于模拟量输入通道 共有二种运行模式 AUTO和Manual 此项采用AUTO模式 e PV 测量值 它是一个频率信号 f HR和LR PV的上下限 一般根据I O清册所给量程设定 g Cutoff PV的下阀值 当PV Cutoff时 则PV自动为Default 缺省 参数确定的值 h Default PV的缺省值 当PV Cutoff时 则PV自动为Default 缺省 参数确定的值 综合报警 软件报警 硬件报警 高报警 低报警 超限报警 i Alarms 点击该项会出现下表 将 Hardware 和 OutRange 这两栏设为3 其它如高报 低报的设置看具体情况 k HR in 该通道的输入信号的上限 现场信号是频率信号 单位是HZ l LR in 该通道的输入信号的下限 现场信号是频率信号 单位是HZ j SiteNO 槽位号 对于PI1280这一通道来说 应将该参数设为8 代表PI1280所属的卡件在第八个槽位上 其实这是第五块槽卡件 由于第一块T151 第二块T112 第三块T113都是双刀的 所以第五块卡件的槽位号是8 参数设置完成后 由于T130是单通道的 所以整个卡件就设好了 这样 整块卡件设好了 但由于上位机的数据库无法直接接收这种模块 因此 也把模块的值送给模拟量连接模块AC 通过它传给上位机数据库 同样 T130卡件也有综合报警信号 通过联到DC把它们送到上位机数据库 用于该测点在界面上显示时的报警 总结 模拟量输入卡件T130 1 所用模块为 FREQIN 1个模块代表一个卡件 2 每个模块的名字即它所代表的模拟量测点的名字 3 每个模块要设上下限 报警 槽位号 4 每个模块的 PV 要连给AC 连接如下图 5 每个模块的综合报警位要连给DC 连接如下图 6 T140卡件 用 DGIN 8 模块 一块T140卡件有8通道 而 DGIN 8 模块就代表一个卡件 所以一个DGIN 8模块就表示一个数字量输入的卡件T140 T103的第六块卡件T140 T140 同样 对每一个模块 都要在对应的对象属性区中对其进行一些设置 以下面一个模块为例 对每一项的具体说明请参见 网络6000分散控制系统控制模块使用手册 上 1 9 a Name 点击这一栏输入该通道的名字 通道名来源于每个项目的I O清册 从名字上可以看出该通道属于哪个控制器的哪个卡件 b Database 该通道属于哪个控制器的数据库 默认值为 Local 即属于本地数据库 I O组态时此项采用默认值 c Rate 该通道的采样速率 默认值为0 即采用控制器本身的运算周期 d Mode 该通道的运行模式 对于数字量输入通道 共有二种运行模式 AUTO和Manual 此项采用AUTO模式 e Invert 在某些情况下要设为 True 此时数字量输入信号与实际正好相反 f Alarms 点击该项会出现下表 将 Hardware 设为3 其它的设置看具体情况 综合报警 软件报警 硬件报警 h SiteNO 槽位号 对于DI129X 应将该参数设为9 参数设置完成后 由于T140是8通道的数字量输入 所以整个卡件就设好了 这样 整块卡件设好了 但由于上位机的数据库无法直接接收这种模块 因此 也把模块的值送给数字量连接模块DC 通过它传给上位机数据库 同样 T140卡件也有综合报警信号 通过联到DC把它们送到上位机数据库 用于该测点在界面上显示时的报警 总结 数字量输入卡件T140 1 所用模块为 DGIN 8 1个模块代表一个卡件 2 每个模块要设报警 槽位号 3 每个模块的 IN 八位要连给DC 连接如下图 4 每个模块的综合报警位要连给DC 连接如下图 在例中 一共有5块DI卡件 组态如下 6 T180卡件 用 DGOUT 8 模块 一块T180卡件有8个通道 而 DGOUT 8 模块就代表一个卡件 所以一个DGOUT 8模块就表示一个数字量输出的卡件T180 T103的第14块卡件T180 T180 同样 对每一个模块 都要在对应的对象属性区中对其进行一些设置 以下面一个模块为例 对每一项的具体说明请参见 网络6000分散控制系统控制模块使用手册 上 1 10 a Name 点击这一栏输入该通道的名字 通道名来源于每个项目的I O清册 从名字上可以看出该通道属于哪个控制器的哪个卡件 b Database 该通道属于哪个控制器的数据库 默认值为 Local 即属于本地数据库 I O组态时此项采用默认值 c Rate 该通道的采样速率 默认值为0 即采用控制器本身的运算周期 d Mode 该通道的运行模式 对于数字量输出通道 共有二种运行模式 AUTO和Manual 此项采用AUTO模式 e Invert 在某些情况下要设为 True 此时数字量输出信号与实际正好相反 f Alarms 点击该项会出现下表 将 Hardware 设为3 其它的设置看具体情况 综合报警 软件报警 硬件报警 h SiteNO 槽位号 对于DO12AX 应将该参数设为10 故障报警 参数设置完成后 由于T180是8通道的数字量输出 所以整个卡件就设好了 这样 整块卡件设好了 但由于上位机的数据库无法直接接收这种模块 因此 也把模块的值送给数字量连接模块DC 通过它传给上位机数据库 同样 T180卡件也有综合报警信号 通过联到DC把它们送到上位机数据库 用于该测点在界面上显示时的报警 总结 数字量输出卡件T180 1 所用模块为 DGOUT 8 1个模块代表一个卡件 2 每个模块要设报警 槽位号 3 每个模块的 OUT 八位要连给DC 连接如下图 4 每个模块的综合报警位要连给DC 连接如下图 在例中 一共有3块DO卡件 组态如下 现在 例中的所有I O卡件都被采集到了T103控制器中 但我们希望能在上位机 即MMI 上能监视这些I O点 就需要进行下面的工作 FIX组态 FIX组态的工作包括数据库组态 静态画面组态和动态画面组态 当我们希望在上位机的操作界面上能看到某一个I O点时 需要把这个点添加进上位机的数据库 然后再在静态画面上把这个点作动态显示 在FIX组态之前我们介绍一下界面图形的制作 图形是T3500系统的基础 一个系统的开发也往往是以用户界面即图形的开发为开始的 因此 只有先掌握了图形制作的基础和过程 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工作 T3500的用户界面核心程序是Draw 事实上从Draw的菜单中可以运行大多数的T3500程序 从Draw开始 可以逐步掌握T3500 启动Draw后的界面如下图所示 FIX简介 FIX 一 File菜单 包含以下子菜单 菜单条共有下图所示几项 有两种类型可选 一种是图形 picture 扩展名是odf 另一种是模板 Template 扩展名是odt Open 打开已存在的文件 Save 保存当前文件 缺省情况下系统将文件保存在用户设置的图形目录下 如c fix32 pic Saveas 将当前文件存为另外的文件 New 新建文件 选择此项时 会提示新建文件的类型 如图所示 Close 关闭当前的文件 Print 打印当前的图形文件 Report 将当前图形文件的信息以文本文件的方式保存 Resolve MultiPictureSearchandReplace 在多个文件中进行查找和替换 ImportWizard 导入向导 将某些标准格式的图形文件转换为T3500的格式 目前系统支持的标准图形文件格式有 ADF PCX DXF Delete 删除文件 Exit 退出Draw 二 Edit菜单 包含以下子菜单 Undo 撤销最近一次的命令Cut 将当前选中的对象拷贝到剪贴板上 并删除掉当前的对象 Copy 将当前选中的对象拷贝到剪贴板上 Paste 从剪贴板上将对象拷贝到当前图形上 Delete 删除当前选中的对象 Duplicate 将当前选中的对象并拷贝到当前图形上 SelectAll 选中当前所有对象 CopyBitmap 将当前选中的对象拷贝成位图形式 并放入剪贴板 PasteBitmap将剪贴板中的位图粘贴到当前图形上 Picture 设置当前图形文件的属性 选择此项会弹出以下对话框 具体属性设置见下图 标题栏 系统菜单栏 大小可调的 永在上面 标准 子图 弹出 前幅图名 打开 关闭时执行的命令 SQL命令 后幅图名 宽 高 背景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规范与安全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2030中国钢结构建筑防火技术发展与标准研究
- 2026届河南省濮阳市县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江苏省连云港东海县联考物理八上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2026届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工业互联网2025年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设备互联互通标准分析报告
- 边境电子围栏在边境地区智能物流产业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竞品动态监测2025年行业区块链算法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 无人机巢矩阵在智慧农业中的精准施肥技术报告
- 空域管理云在航空物流配送中的应用与优化报告
- ZDMS0.65S-A-YA型、ZDMS0.610S-A-YA型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现场控制箱使用说明书-佑安高科
- 无废校园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奇台县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144人)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中级政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法律基础知识》教案
- 助老员督导培训课件
- 医疗公司加盟管理办法
- 2025年浙江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答案详解讲评(课件)
- 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白皮书(2022.06-2025.06)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测试卷必考附答案详解
- 2025年陕西教师编制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