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以正守以常_第1页
教以正守以常_第2页
教以正守以常_第3页
教以正守以常_第4页
教以正守以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以正 守以常 坚持正面教育为主 尽量减少以至杜绝外部的不良影响 这是儒家一贯 坚持的教育原则 易经 中说 蒙以养正 成为古代始终遵循的启蒙 教育指导思想 孔子说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吕祖谦也强调 教小儿当以正 不可便使之情窦日开 由于幼儿明辨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较低 又喜模仿 所以家长本人的以身作则 躬行正道具有更加重要的教育作 用 幼儿生活中主要的仿效榜样就是父母 父母不行正道 子女也难免不受到 坏影响 现在我们的社会上存在一个很严重的现象 打麻将 基本上每家每户 都有这样的情况存在 一付麻将台招呼所有客人 于是抽烟的 赌钱的在所难 免 虽说小赌怡情 但是这样的一个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很不利的 且不 说孩子身体上受到的危害 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受到薰陶 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 十分不利 我许多朋友的家庭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甚至在不够人的情况下 把稍微大一点的孩子都摆上台面 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久而久之 他就会将这种情况形成一个习惯 而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 很大可能会伴随孩子终身 所以这是很得不偿失的一种做法 教以正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在教育内容上 古人又称之为 教之以义方 即符合道义的方向 除了要使婴幼儿生活在一个充满正气的家庭环境中 教育 者的身教和言教是最主要的因素 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是他的父母 父母的影响 之大自不必言说 但当孩子第一天踏入幼儿园 他便接触到不同的人 便开始 接触到这个世界 而 高高在上 的老师自然就成为他崇拜的对像 他会极力去 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 很多孩子他不会听从父母的话 却对老师所说的话一一 服从 在孩子的眼中老师所说的都是正确的 都是对的 每一天挂在孩子嘴上 的口头禅是 我们老师说 对孩子而言 老师所说的就是圣旨 孩 子对老师的这一种崇拜是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 孩子之单纯 老师之 崇高 很大程度就表现在这里了 我们都说现在的孩子被宠坏了 是因为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宝 从怀胎 十月起父母把全身心的爱投入在孩子的身上 希望给孩子最多的爱 让孩子健 康快乐地成长 所谓胎教 我个人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对准妈妈的一次心理考验 这些付出我们从不去计较 因为这是人的天性 是血溶于水不可分割的亲情 那么我们是否知道 溺爱 其实是一个贬义词呢 其实孩子本身本不坏 每一个 孩子都是天使 都是上天的宠儿 只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 所接触的人不同 所以他的本质就会有所改变 渐而形成他个人的性格 我们在讨论这个孩子怎 么怎么样的时候 是否也应该评价一下自己本身应该怎么样呢 其实对任何一 个孩子来说 他的世界都是很单纯的 如何被宠坏的孩子都不会坏到哪个程度 在孩子的天空里任何东西都是纯净透明的 作为父母 作为一个从事幼儿教育 的工作人员 我觉得很大程度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素质 如何和孩子沟通 如 何给孩子一个纯净的世界 这是最重要的 所谓教以正 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教以正还必须始终如一 这就是守以常 它是保证正面教育效果的关键 因素 如果家长有时坚持某种要求 有时又放弃这种要求 那么就会使儿童滋 生怠慢和侥幸心理 从而大大降低教育的成效 比这更糟糕的是对同一件事 表现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人身上出现截然相反的要求 很简单地举一个例子 我们要求孩子在吃东西前要洗手 这次我们要求了 孩子听了 然后下次我们 又任他去了 孩子就没出有洗了 那么再下一次孩子是洗还是不洗呢 当你再 要求的时候 他会说 上次都没有洗手 那你又如何去回答呢 一种好习惯的 形成 它贵在坚持 必须坚持 所谓习惯 就是坚持和重复的结果 另外 父母之间对子女要求不一致 也是教育的大忌 邓朴庵 家范辑 要 中引 据桐丛说 人子之情 畏父亲母 又父远母近 故父母俱 贤 子必中义方之都 父贤母不贤 则庸之子 阳从父训 而阴奉母言 子之 不肖 多由于此 这里所反映出的封建时代贬低妇女的观念当然是不足取的 不过他指出父母中一方的管教常被另一方的纵容所抵消 值得重视 在这种情 况下 除无法保证教育效果外 还容易养成子女表里不一 投机取巧的不良品 质 更是十分有害的 因此 父母即使在对子女的要求上存在认识上的分歧 也不能在行动上表现出不一致来 尤其应防止因偏爱 不忍或为讨取子女欢心 而干扰对方的教育措施 守以常不仅体现在对儿童的同一贯要求和一致要求上 也体现在对自己和对儿童的同样要求上 也就是说 凡要求子女必须遵守的事 父母本身也同样要严格遵守 这就是以身作则 总之 教以正 守以常是一项全面的 综合的教育原则 它要求于任何 人 任何时候 任何事情 任何场合都要坚持正道 始终如一 这样才能产生 最大的教育效果 学前教育纲要 中指出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 合作的原 则 争取家长的理解 支持 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是儿童 个性发展的重要基地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 是孩子最早学习的榜样 介于这种重要性 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教育 转变家长观念 提高家长的自身素 质 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成材观和人才观 对幼儿发展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幼儿园与家长在思想层面上统一认识 取得共识 家长学校作为现代教育体制中一种新兴的教育手段 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 它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实 施素质教育 加强德育及家庭对幼儿道德形成的重要性的宣传 如为世人熟知的 孟母三迁 孔子的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教以正 守以常 等 使家长注意到家庭的各种因素对幼儿道德的形成能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邀请 专家为家长开办 如何教子成功 等各类专题讲座 帮助家长接受新的教育理念 掌握新的教育方法 针对幼儿德育培养的内容 形式与家长交流讨论 如家园联 系本 家长园地 家访 家长开放日 小型座谈会 小小信箱等 在沟通过程中 教师针对幼儿道德行为的具体表现与家长讨论 研究 求同存异 以有利于幼儿 的长远发展为根本目的 与家长形成一股合力 使家长从内心深处赞同我们的观 点并进而支持我们的工作 2 加强互动 在操作层面上密切配合 1 家园互动 是指为使幼儿获得最好的发展 家长与幼儿园在对幼儿教育过程 中的相互作用 我们成立了家委会 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并对家园德育教育提 出了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组织开展丰 富多彩的亲子游戏 加深亲子之间的情感 是维护孩子健康情感的关键因素 如 组织家长开展造房子 种植 包馄饨等体育类 生活类游戏 有效增强了亲子关 系 在游戏中家长能倾听孩子的真正需要 观察孩子的语言行为 并在教师的指 导下 寓教于游戏 使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利用家园联系本 家访等途径及 时与家长 通气 如针对孩子在园 在家表现不一致的情况 通过沟通家园双管 齐下 并及时反馈点滴的进步 开展家长互动 如交流良好的教子经验和方法 对其他家长产生启发和促进作用 又如通过家长交朋友 带动幼儿之间的多接触 并在接触中引导幼儿养成谦让 友好的好习惯 形成活泼开朗的良好个性 2 保持幼儿园 家庭的道德教育步调一致 幼儿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离不开幼儿园与家庭的密切配合 其中家园同步教育 将对幼儿道德行为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巩固作用 如在培养幼儿爱劳动的活动 中 家长在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情况后 在家庭中按照老师的要求 努力为幼儿提 供条件 要求幼儿在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前提下 适当为家庭做一些小事情 最后在双方的共同鼓励和教育下 有效的培养了幼儿爱劳动的良好行为和习惯 3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因人施教 幼儿道德行为的发展是千差万别的 因此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身心发展的规 律和幼儿所处的环境等指导家长和点滴的进步 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并配合幼 儿园有计划的施给合适的教育 既不盲目迈进 又不原地踏步 在力所能及的状 态下 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 让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4 家园配合 开展主题性活动 主题性活动是二期课改所独特的产物 它对家园共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今家 长所从事的工作各不相同 并不存在高低贵贱 但一些不健康思想影响了幼儿 于是就有孩子炫耀自己的父母是经理 而那些自认为自己的父母平常的孩子就 感到自卑 针对这一现象 教师及时预设 我的一家 的主题活动 让孩子从父母 那里了解他们的工作以及人们的关系 并组织孩子参观父母的工作 在班级内进 行交流 从而使幼儿认识到无论做什么工作 只要对人们有用 我们都应该尊敬 他们 同时请家长从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特点出发 为孩子设计活动 通过一系列 的主题活动 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父母是多么能干 培养了幼儿爱家长的情感 同时也较好的促进他们形成开朗 自信的性格 幼儿的道德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幼儿园与家长的共识是 基础和前提 而良好的互动是达到美好结果的必要手段 我们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取得与家长的共识到这一点 在有效的互动中促进幼儿良好道德行为的发展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远流长 光辉灿烂 为人类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自古以 来 我国人民就十分重视在家庭中对子女进行传统的伦理道德教育 继承中华 民族的家庭伦理教育的优良传统 将它赋予时代的意义 在全社会发扬光大 良好的品德行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在孩子的童年时期进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 养 是对学生进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发展存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同时也是为将来社会的文明 进步 发展奠定基础 坚持正面教育为主 尽量减少以至杜绝外部的不良影响 这是儒家一贯坚持的 教育原则 但现代的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能坚持 教以正 又能坚持并以常 吗 教以正 能否守以常 摘要 根据孩子好奇心强 好模仿的特点 应该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 也 是儒家所一贯坚持 教以正 而如果有了 教以正 却不能 守 以常 那么教育也是不成功的 只有两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才能 使我们的孩子终生受益 关键词 正面教育 教以正 能否守以常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远流长 光辉灿烂 为人类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 献 自古以来 我国人民就十分重视在家庭中对子女进行传统的伦 理道德教育 继承中华民族的家庭伦理教育的优良传统 将它赋予 时代的意义 在全社会发扬光大 良好的品德行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在幼儿时期进行品德行为习惯 的培养 是对幼儿进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 育的重要内容 对幼儿以后的成长发展存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同时也是为将来社会的文明 进步 发展奠定基础 坚持正面教育为主 尽量减少以至杜绝外部的不良影响 这是儒家 一贯坚持的教育原则 但现代的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能坚持 教以 正 又能坚持并以常吗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革命家陶行知先生说 教人要从小起 幼儿如幼苗 必须培养得宜 方能发荣滋长 否则幼年受了损伤 即不夭折 也难成才 然而 吕祖谦也强调了 教小儿当以正 不可便使之情窦日开 由于幼儿年龄小 明辨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较低 道德认识模糊 情绪不稳定 缺乏坚持性及恒心 又喜欢模访 而影响幼儿良好品 德行为形成的社会性因素主要有 家长 幼儿 教师 幼儿的成长 离不开家庭 一切善良美好的品质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萌芽的 家庭 是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基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是孩子最 早学习的榜样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孩子 也随时模访和学习父母的行为 所以家长本人的以身作则 躬行正 道具有更加重要的教育作用 如为世人熟知的 孟母三迁 的故事 使家长知道我们的祖先就已注意到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儿童品德的形 成能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孔子曰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陆世仪在 中说 教子须是一身率先 提出了要给予儿童正面的影响 并且来自各方面的要求必须一致 为了在子女心目中保持父母的端正 庄重的形像 以利于教父母在 子女面前不仅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都应符合礼教的规范 这就是 教以正 守以常 的教育原则 这与我们今天的教育学中所提出 的 坚持正面教育 保持教育一致性 的教育原则是一致的 而我 们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基本都有了 教以正 但是否都能 守以常 呢 现代社会上所出现的一些事例 如 上车排队 而有人插队 街上 马路边垃圾到处飞扬 就连我们继续教育的老师们也是如此 老师刚说完自己的垃圾自己带走 要有一个好习惯 不到两分钟 下课了 我亲眼所见一幕 一名老师将自己擦的纸巾丢在地板上 想想这些人 难道教师没教他要守纪律讲卫生吗 不 都有教 我相 信有些父母也都教 但为什么 还会出现这些情况 有些学是幼儿 教师呢 就像邓朴庵 家范辑要 中引 据桐丛说 中所说 人子 之情 畏父亲母 义父远母 帮父母俱贤 子必中火方文教 父贤 母不贤 则庸之子 阳从父训 而阴奉母言 子之不肖 多由此 这里所仅反映出父母中一方的教常被另一方的纵容所抵消 有这种 情况下 除了无法保证教育效果以外 还容易养成子女表里不一 投机取巧的不良品质 更是十分有害的 在封建时代都有此现象了 何况 现代社会 经济不断发展 家庭条件不断富裕 家中大人与 孩子的比例相差甚远 隔代教育多不胜数 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了 因此 父母即使在对子女的要求上存在认识上的分岐 也不能在行 动上表现出不一致来 尤其应防止因偏爱 不忍心或为讨取子女欢 心而干扰对方的教育措施 自己虽然一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却损 害了对方 也损害了子女 许多家长把家庭教育的重心放在较多关 心子女的健康善和关注子女的智力发展上 出现重知识轻品德的倾 向 近十年来我国有过很多家庭追捧程跃的 同步成长 冯德全的 0 岁方案 等早教 专家的专业书籍 但有几个能像杭州的郑翼 株 洲的刘俊杰 广州的圆圆 那样全面发展 这些早教书籍没用吗 不 是我们家长们都有 教以正 却没有 守以常 守以常不仅体 现在对儿童的一贯要求和一致要求上 也体现在对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