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科技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院(系):_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_专业班级: 油气储运 学生姓名: 学 号: 设计地点(单位)_K713_ _ _设计题目: 某三甘醇天然气脱水工艺设计重沸器设计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评语: _ _ _成绩(五级记分制):_ _ 指导教师(签字):_ _ 1 摘要 从地层开采出来的天然气含有游离水和气态水。对于游离水,由于它是以液态方式存在的,天然气集输过程中,通过分离器就可以实现分离;但气态水,由于它在天然气中以气态方式存在,运用分离器不能完成分离。而这些气态水又会在天然气管道输送管道中随着温度压力的改变而重新凝结成液态水。液态水的存在会导致水合物的生成和液态本身堵塞管路、设备或降低它们的负荷,引起二氧化碳、硫化氢的酸液腐蚀。因此,为满足管输和用户的需求,脱出天然气中的水分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常用的天然气脱水方法为吸收法脱水。用作脱水吸收剂的物质应对天然气中的水蒸气有很强的亲合能力,热稳定性好,脱水时不发生化学反应,容易再生,蒸汽压低,粘度小,对天然气和液烃的溶解度较低,起泡和乳化倾向小,对设备无腐蚀性,同时还应价格低廉、容易得到。目前广泛采用的是甘醇类化合物。 关键词:三甘醇 重沸器 再生目录绪论1. 设计参数 1.1基础资料 1.2三甘醇物性参数2.甘醇脱水原理及流程 2.1甘醇脱水的基本原理 2.2三甘醇吸收脱水流程 2.3三甘醇的再生方法3. 重沸器的设计 3.1重沸器的分类及选用 3.2重沸器设计计算 3.2.1三甘醇的定性温度 3.2.2负荷热及传热面积 3.3.3火管、壳体尺寸确定 3.3重沸器设计结果4. 结论5. 参考文献绪论本次课程设计是在学习完本学期的天然气集输工程课程以后开启的,自己本身已经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油气储运工程研究的方向众多,本次设计的课题主要是天然气的脱水再生系统。目前天然气的脱水方法主要有直接冷却法、溶剂吸收脱水法、固体吸附脱水法以及膜法脱水。本课题采用的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三甘醇吸收法脱水。天然气三甘醇脱水的主要设备有吸收部分的过滤分离器、吸收塔,再生部分的闪蒸罐、三甘醇过滤器、精馏柱、重沸器、缓冲罐以及甘醇循环泵。为了对天然气三甘醇脱水系统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天然气三甘醇脱水系统装置的工艺设计。通过学习和训练,能了解三甘醇脱水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三甘醇脱水的设计思路及方法。而本课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天然气三甘醇再生系统中的重沸器的设计试自己对三甘醇脱水再生系统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对重沸器的工作原理、尺寸结构、运行工况有一定的掌握,能够根据三甘醇脱水再生系统的工况简单分析一些在系统运行中常见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1.设计参数1.1基础资料天然气组成如下表:组成%(摩尔)CH498.51C2H60.423C3H80.121i-C4H100.012n-C4H100.024i-C5H120.023n-C5H120.024n-C6H140.012N20.493H20.06O2+Ar0.015CO20.087H2S0.012H2O0.325合计100.00表1-1原料气处理量:4010/d原料气露点:3036原料气压力:6MPa(g) 拟建天然气脱水装置产品气为干净化天然气,该产品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天然气(GB17820-1999)中二类气的技术指标。其有关参数如下:产品气质量40104m3/d产品气温度40C产品气压力1.92.1mpaH2S含量 20mg/m3总硫含量(以硫计) 200mg/m3CO2含量 3%水露点 -8C(在2.1mpa条件下)1.2 三甘醇物性参数性质三甘醇分子量150.2冰点.-7.2闪点.165.8沸点(101.325kPa).287.4与水的溶解度(20)完全溶解绝对粘度(20)47.8比热(15.6)2.06表面张力(25)N/m0.045临界压力3304.6临界温度442.2理论热分解温度206.7实际使用再生温度177 - 197表1-22.甘醇脱水原理及流程2.1甘醇脱水的基本原理甘醇是直链的二元醇,可以与水完全溶解。从分子结构看,每个甘醇分子中都有两个羟基。羟基在结构上与水相似,可以形成能和电负性较大的原子相连的氢键,包括同一分子或另一分子中电负性较大的原子,这使得甘醇与水能够完全互溶。 这样,甘醇水溶液就可将天然气中的水蒸气萃取出来,并形成甘醇稀溶液,使天然气中水汽量大幅度下降。2.2三甘醇吸收脱水流程三甘醇脱水工艺主要由和再生两部分组成。图1-1是三甘醇脱水工艺的典型流程。含水天然气(湿气)先进入原料气过滤分离器,以除去气体中携带的液体和固体杂质,然后进入吸收塔。在吸收塔内原料气自下而上流经各塔板,与自塔顶向下流的贫甘醇液逆流接触,甘醇液吸收天然气中的水汽,经脱水后的天然气(干气)从塔顶流出。吸收了水分的甘醇富液自塔底流出,与再生塔顶部的水蒸气换热后进入三甘醇闪蒸罐,分离出被甘醇溶液吸收的烃类气体后,依次经过纤维过滤器(固体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除去甘醇溶液在吸收塔中吸收与携带过来的少量固体、液烃、化学剂及其他杂质,以防止引起甘醇溶液起泡、堵塞再生系统的精馏柱或使再沸器的火管结垢。过滤后的富三甘醇溶液进入三甘醇缓冲罐,与贫液换热后注入到再生塔中对富液进行提浓转换为贫液后,经缓冲罐换热并水冷,由泵打入吸收塔循环使用。图1-12.3三甘醇的再生方法 三甘醇脱水的各种流程,其吸收部分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甘醇富液的再生方法,由于贫甘醇的浓度直接影响装置的脱水效率,因而多年来三甘醇脱水工艺的改进都以提高甘醇贫液浓度、增大露点降为目的。20世纪40年代末,多采用常压再生方法,即只靠加热方式提浓三甘醇。因为三甘醇的加热温度受到热降解的限制,此法只能将三甘醇的贫液浓度提高到98.5%(质)左右。相应的露点降为35。为了进一步提高三甘醇的贫液浓度,在常压再生的基础上还可以采用以下的再生方法: 第一,减压再生。减压再生是降压再生塔的操作压力,以提高甘醇溶液的浓度。但是减压系统比较复杂,限制了该方法的使用。 第二,气体气提。气体气提是将甘醇溶液同热的气提接触,汽提气可搅动甘醇溶液,使滞留在高粘度甘醇溶液中的水蒸气逸出,同时也降低了水蒸气压力,使更多的水蒸气从再沸器和精馏柱中脱出,从而将贫甘醇中的甘醇浓度进一步提浓到了99.995%(质),干气露点可降到-73 -97,此法是现行三敢醇脱水装置中应用较多的再生方法。其典型的流程图如图2-2。气提气排到大气,会产生污染,也增加了生产费用,对此需要有相应的措施。 第三,共沸再生。共沸再生是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该法采用共沸剂应具有不溶于水和三甘醇,同水能形成低沸点共沸物,无毒,蒸发失小等性质,最常用的是异辛烷。共沸再生流程如图2-2。共沸剂与三甘醇溶液中的残留水形成低沸点共沸物汽化,从再生塔顶流出,经冷凝冷却后,进入共沸物分离器,分去水后,共沸剂用泵打回重沸器。改法可将甘醇溶液提浓到99.99%(质),干气露点达73度。共沸剂在闭路中循环,损失量很小,此法无大气污染问题,节省了有用的气提气,增加的仅是共沸剂汽化所需的热量和共沸剂分离及循环泵。图2-23. 重沸器的设计3.1重沸器的分类及选用 重沸器又称再沸器,顾名思义是使液体再一次汽化。 根据重沸器的型号、安装位置、运行方式可分为六种形式:(1)釜式重沸器;(2)强制循环重沸器;(3)单程循环热虹吸式立式重沸器;(4);(5)单程循环热虹吸式卧式重沸器;(6)自然循环热虹吸式卧式重沸器。这六种重沸器的优缺点如图3-1所示。图3-1 重沸器的选用设计取决于下列因素:(1) 重沸器进料的流动形式和进料的气化率(2) 重沸器进料的粘度(3) 为重沸器提供进料的塔内液位 重沸器的选用程序如图3-2所示:图3-2根据本次课题的实际情况,选用AKT釜式重沸器。各部分材料选择如下:壳体、箱管以及封头选用低合金钢16MnR;火管材料为20R;法兰和螺栓选用16MnR和35GrMoA。3.2重沸器设计计算 3.2.1三甘醇的定性温度 根据工艺流程,三甘醇富液换热后经精馏柱进入重沸器,换热后的温度为149。又三甘醇的理论热分解温度为204,根据经验数据,重沸器的温度一般设置为188-199,所以,定义重沸器最高温度为199。则三甘醇的定性温度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三甘醇的定性温度, 三甘醇进入重沸器的温度, 三甘醇在进入重沸器内达到的最高温度,将带入公式,算得三甘醇的定性温度为: 3.2.2负荷热及传热面积根据三甘醇的定型温度174以及三甘醇浓度为98.5%,可以在图3-3中查出相应状态下的三甘醇的密度,并且在图3-4中查出三甘醇的比热为。图3-3图3-4又因为在本套装置中甘醇的循环量为,则再生系统中三甘醇的热负荷按下式进行计算:式中三甘醇负热, 三甘醇的质量流量, 定性温度下的比热,将带入公式,算得三甘醇的负热为:在重沸器的运行中会有热量损失,考虑到重沸器的热效率及各方面原因之后,为保效率与安全,决定重沸器的负热为甘醇负热的1.1倍,则重沸器的热负荷为;根据算出的重沸器的负热可以计算重沸器火管的传热面积,其换热面积公式为:式中火管传热面积, 火管表面平均热通量,该流程选用的重沸器为直接火管直接加热,SY/T0076-2008天然气脱水设计规范中规定重沸器火管表面平均热通量的正常范围是,所以火管表面热通量取。则算得火管的换热面积为: 3.2.3火管、壳体尺寸确定 重沸器中设置的是U型火管,则火管的外径可按照下式进行计算:式中火管直径,mm火管管程数火管长度,m 根据GB 151-2014热交换器中的规定,在本课题中火管长度取3m,则算得火管的直径为: 根据规范中推荐的系列,决定采用。 根据SY/T 0540-2006加热炉型式与基本参数取火管设计压力为,则火管的管壁厚度能由下式算得:式中火管厚度, 火管设计压力, 火管的直径, 设计温度下材料的许应力, 材料厚度负偏差, 腐蚀余量, 根据工艺,查GB150-2011钢制压力容器得出低合金钢16MnR,试验温度下的屈服点,试验温度许用应力,在200时许用应力,将相关数据带入公式,算得火管厚度为: 经圆整过后,决定选择。所以,本次设计中火管规格为,火管选型为。 本次设计中取重沸器的工作压力为,根据规范圆筒设计压力取,圆筒规格为内径为,长度为,则圆筒壁厚为:根据GB151-2011中规定,壳体材料为碳素钢时最小厚底不得小于,所以在本次设计中壳体的最小壁厚取。壳体规格为,壳体选型为。3.3重沸器设计结果重沸器设计结果如下表所示:重沸器热负荷,kW21额定热负荷,kW40热通量,kW/20换热面积,1.05火管规格,mm火管长度,mm3000壳体规格,mm壳体长度,mm4500表3-34. 结论经过两周的课程设计,使我加深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在这次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要求我们将以往的基础专业课程综合运用,这对我们的综合能力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考查,做完这次设计后我的综合能力有一定的提升。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总结了以下经验:第一、要把时间安排好,做好相应的规划,并在每一天完成相应的任务;第二、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不能马马虎虎;第三、在做设计之前先做好充分的准备,相关的规范、书籍以及论文一定要准备齐全。课程设计就是简单的毕业设计,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能初步将课本上学习的知识运用起来,这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也为毕业设计铺平了道路。最后,我对我们小组的成员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互相探讨,互相启发,同时也要诚挚地感谢老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