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_第1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_第2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_第3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_第4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人子蒙哈汉学校导学案 年级五年级科目语文授课人李风玲课题 5、古诗词三首(3-1) 课型讲读课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王安石生平简介及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学生准备 搜集怀念家乡的古诗词。学习 目标 1、 会读会写“洛、榆、畔、帐”。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泊船瓜洲。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古诗意思。4、在抓住景物、事例想象诗境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学习作者通过景物、事件表达感情的方法。重点 背诵、默写古诗,读懂诗词大意,体会作者情感。难点 领悟作者一些表达感情的方法。学 习 过 程 学 案导 案学1、我要背诵一首思乡的古诗。2、我能借助拼音把古诗读三遍。并给加点字注音。( ) ( )( ) ( ) 一 水 间 数 重 山 照 我 还3、我来解题:泊船瓜洲的意思是: 。4、我能联系古诗或借助工具书搞清楚下列词语的意思(1)“间”的意思是( ); “数重山”的意思是( );(2) “绿”的意思是( );(3) “还”的意思是( )。 1、指导朗读古诗。2、正音:间、数、重、还。议1、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的意思,并说说我从这句诗中体会到了什么?2、我要反复吟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谈谈所想象到的画面。3、作者在用“绿”字时曾想到过“到、过、入、满”等字。反复推敲,最后确定用“绿”,你认为“绿”字好在哪里?1、引导理解词意,说古诗大意。2、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体会“绿、又”的准确、生动性,领悟作者“用景”表达感情的表达方法。导 诗集中集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句子称为诗眼。默读诗句,勾出诗眼,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思想感情。抓住“诗眼”。联系全诗想象意境,体会作者思念家乡之情。练1、背诵、默写古诗。2、选字填空: 旺 浓 闹 红杏枝头春意( )。 起 动 翻 拂 皱 风乍起,吹( )一池春水。3、自由填字:春风吹( )了树梢,吹( )了小草,吹()了河水,吹()了花苞。4、我要写好“洛、榆、畔、帐”几个字。5、完成小练习册。认真思考,细心答题,要学以致用。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请你大声说出来吧!总结收获石人子蒙哈汉学校导学案 年级五年级科目语文授课人李风玲课题 5、古诗词三首(3-2) 课型讲读课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搜集古诗作者的资料。学生准备 搜集相关古诗。学习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长相思秋思。2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诗词意思。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通过景物、事件表达感情的方法。重点 想诗境,悟诗情,背诵、默写,积累语言。难点 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方法。学 习 过 程 学 案导 案学一、我要学好秋思这首古诗。 1我能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读通秋思这首古诗。 2.我知道题目秋思的意思是( )。3“见秋风”指作者看见了( ),“欲”的意思是( )。“复恐”的意思是( ),“说不尽”指说不( ),“行人”指( ),“临发”的意思是( ),“开封”的意思是( )。二、我能学好长相思。1我能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读通长相思。2.“榆关”指( ),“那畔”的意思是( ),“千帐灯”的意思是( )。“聒碎”的意思是( ),“梦不成”的意思是( ),“故园”指( )。3我读明白了这两首古诗词,都表达了作者( )思想感情。1、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尝试理解诗词意思。议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是借什么事物来抒发情感的呢?2、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我仿佛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3、学长相思,我知道“长相思”是这首诗的 ,观察插图想象作者深夜站在军帐外,他在望何处?心里在思念谁?4、我想讲一讲长相思中给我感受最深的一句是什么?1、理句连意,说说全词大意。2、想象诗词意境,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导 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那浓厚得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按照“学”“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练1、解释以下词语的意思。 绿: 还: 意万重: 聒: 2、我知道三首古诗词所表达的主题都是 ,但是表达的方法各异,泊船瓜洲是写 ,秋思则是 ,长相思则 ,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3、我要默写秋思和长相思。4、完成小练习册。认真思考,细心答题,要学以致用。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请你大声说出来吧!总结收获课后反思: 在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可通过课件展示江南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地品味了诗中的语言美,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概了“满”,“入”,“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机。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多媒体发挥了它独特的优势,从事了多年的教学工作,也讲过不少次的古诗教学,总认为古诗非常好讲。但是自运用新的教学模式之后,我对古诗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古诗教学并不简单,而是非常复杂。古诗泊船瓜洲。这是一首表达思乡的诗,脍炙人口。对于学生来说,读诗、背诗已不是重点和难点,因为他们早在三年级时就积累过这首诗。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感受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上,这也是我在请教语文组多位教师之后的共同意见。于是,我便在怎样感悟古诗的情感上仔细揣摩,探寻方法。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几个环节的设计让我颇有收获:、注重朗读,熟读成诵:“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体会古诗感情的最好方法。通过朗读,学生和诗人的感受会贴得更近。新课伊始,我先指名让学生朗读古诗,并指出多音字的准确读音。之后,在学生讨论诗意汇报时,让学生读出诗句再解释诗意。分析完作者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乡情后,又多次朗读,每读都有新的要求。我觉得学生的感情应该是越来越强烈的,他们的这种感情恰恰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了。、重点明确,安排合理:这首古诗学生早就背诵过了,所以重点应放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上。在时间的分配上,初读古诗、理解诗意、背诵古诗只用了半节课,后半节课意在品味诗情,这也充分体现了教学的重点。 看来,看似简单的东西未必简单。越是简单的文章,它包含的内容越耐人寻味,道理越深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动作,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教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的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石人子蒙哈汉学校导学案 年级五年级科目语文授课人李风玲课题 6、梅花魂(3-3) 课型讲读课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梅花的有关资料及相关课件。学生准备 领悟作者一些表达感情的方法。学习 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缕缕、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泪眼蒙眬”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等词语2、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3、整体感知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体会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重点 把握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 难点 领悟作者一些表达感情的方法。学 习 过 程 学 案导 案学1、我要读课文,找出新词“欺凌、玷污、秉性、风欺雪压、低头折节 、颇负盛名”等词勾画下来,不理解的查字典或结合课文解决。2、我知道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件什么事。3、我还知道作者通过描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我知道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以及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我要把学习目标中的词语再抄一遍。1、导入新课,揭示课题。2、明确要求,指导自学.议默读课文,用“”划出表现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体会。(重点体会以下句子。)a“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b“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呢?”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自学状态及参与度。1、注意“魂、幽、衰”的笔画。2、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评价。导 画出令自已深受感动的句子,谈自已的感受。 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人物深情。练1、我能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分(fn fn )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外祖父分( ) 外爱惜外祖父十分( )爱惜那幅墨梅图 卷 (jun jun)外祖父给了我一卷( )白杭绸包的东西那些书被保存得很好,没有一页书角是卷( )起来的2、选字填空竟 境 竞(1)想不到外祖父( )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2)智力( )赛使同学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起来了(3)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 )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4)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也( )凉飕飕的(5)保护环( ),人人有责.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组成成语。( )然纸上 ( )然一新 ( )然若失( )然开朗 ( )然不顾 ( )然不同4、按要求改写句子。(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改为陈述句)(2)、梅花的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改为反问句)(3)、桂花盛开的时候非常香。(改为夸张句)(4)、那长长的柳枝随风飘动着。(改为拟人句)认真思考,细心答题,要学以致用。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请你大声说出来吧!总结收获石人子蒙哈汉学校导学案 年级五年级科目语文授课人李风玲课题 6、梅花魂(3-4) 课型讲读课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搜集含有梅花诗句的古诗。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梅花的资料。学习 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梅花的高尚品质,学习这种品质。重点 理解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 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学 习 过 程 学 案导 案学 1、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指导朗读重点句段,在感情朗读中体会人物内心。议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课文第2自然段中写到的这几句诗的意思的?说说从这些诗句你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巡视指导。导1、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落泪?2、 你觉得梅花的品格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画出来。3、外祖父为何珍爱梅花?这说明什么?4、外祖父为什么要送梅花图、梅花手绢给“我”?按照“学”“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练1、 “梅花魂”的内涵是什么?本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2、本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什么的象征?4、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什么?5、外祖父保存这幅墨梅图是为了么?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又 是为什么?认真思考,细心答题,要学以致用。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请你大声说出来吧!总结收获课后反思: 梅花魂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文章讲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本课是阅读课文,怎样指导学生自学理解体会梅花的品格;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着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既是教学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分以下几步实施。、利用“梅花傲放”的录像突出教学重点:了解梅花的清高品格。教学中当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体会了梅花的清高的品格后,教师适时地放第一段录像:画面上,一朵朵梅花在严寒中相竞开放,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学生在学习感悟、想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看到这样富有震撼力的画面,直观地验证梅花的清高品格,所配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了一种激昂向上的情景之中。接着教师再出示图文片(图文片中的背景部分是一幅梅花怒放的情景,文字部分是描写品格的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利用“送梅花图”的录像突破难点:在送梅花图中寄托着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当学生深入了解梅花的品格特点后,教师再播放第二段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外祖父郑重地送给“我”墨梅图的动人情景,亲耳听到外祖父对小外孙女说的话,并配上适当的音乐,图、声、乐并茂,学生心中洋溢着对外祖父由衷的敬佩。接着教师再指导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外祖父说的话,深入体会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利用“我的中国心”录像巩固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深入了解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后,教师再播放第三段录像: “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师生一起跟着音乐唱,在歌声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石人子蒙哈汉学校导学案 年级五年级科目语文授课人李风玲课题 7*桂花雨(3-5) 课型讲读课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桂花的资料。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桂花的名句。学习 目标 1、我能认识生字、词语。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我能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重点 通过自读自悟和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和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学 习 过 程 学 案导 案学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2、分别画出描述桂花树和桂花香气的语句,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并与同小组的同学交流感受。3、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1、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2、引导认真读文,完成任务。议 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教师巡视指导。导1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点拨,总结不足。练 1、给下列生字注音。( ) ( ) ( ) ( ) 盛 开 姿 态 欣 赏 泡 茶( ) ( )杭 州 箩 筐2、填写完成词语:香( )十里 糕( ) 摇( ) 成( ) 几大( )3.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1)、( )不来台风,我们( )可以收几大箩筐桂花。 (2)、小时候,我( )对什么花,( )不懂得欣赏。 (3)、桂花( )开,母亲( )开始担心了(4)、( )桂花总是被风雨吹落,香味( )比摇下来的差不多。4、我知道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 比喻 拟人)一山的桂花树开花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我一摇,桂花纷纷落下,真像下了一阵桂花雨( )笨笨地桂花树可惹人喜爱了(5、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说一说: 你童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或说一说你喜欢的植物或家乡的特产。 6、完成小练习册。认真思考,细心答题,要学以致用。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请你大声说出来吧!总结收获课后反思:多媒体技术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浓,教学效果好。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琦君用抒情的笔调,写下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文笔疏淡有致,令人回味。文首开篇明旨,写小时候我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童年的摇花乐,文章后半部分,写母亲爱家乡的桂花。面对这样的文章,每一段都非常优美,很难取舍。教学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1、 从课题入手,营造阅读期待。什么是桂花雨?然后定格文章第自然段,分享桂花雨的美丽,体会那份摇花的快乐。2、 品读“浸”字,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对比母亲的话,杭州的桂花再香,也比不过家乡的桂花:这里,出示杭州满觉陇的桂花,的确是非常美非常香,但是为什么母亲还是认为家乡的桂花更香更美呢?回文再读,再次品味那摇花乐,那桂花香。情感上自然也就提升到了思乡的层面。石人子蒙哈汉学校导学案 年级五年级科目语文授课人李风玲课题 8*小桥流水人家(3-6) 课型讲读课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古诗天净沙秋思学生准备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学习 目标 1、认识7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重点1、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难点 领悟作者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学 习 过 程 学 案导 案学1、作者故乡的这些景致给你怎样的感受?2、你从这些景致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情感? 1、导入了解课题出处,读诵古诗文天净杀秋思2、出示自学要求,请同学自学。议1、组内交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爱乡之情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在相应的地方圈画批注。)1、引导品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景致。2、理解课文内容,探究表达方式。导 多少的思念、多少的眷恋,使作者油然发出了这样的肺腑之言。你知道“那段日子”,是指什么样的日子?“那些美好的印象”,是哪些美好的印象吗?按照“学”“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练1、火眼金睛,辨字组词。绕( ) 跨( ) 慨( ) 缝( )饶( ) 垮( ) 概( ) 蓬( )浇( ) 挎( ) 溉( ) 篷( )2、本课语句优美,我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是: 3、完成练习册。4、请同学们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可以搜集有关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的图片资料,也可以为家乡作画、作文,或者学唱家乡曲、学跳家乡舞、学烧家乡菜等,来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认真思考,细心答题,要学以致用。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请你大声说出来吧!总结收获课后反思:本文为略读课文,语言清新优美,字里行间直接或间接流露着作者对家乡无限的怀念和热爱。第一,课前,我和同学们一起背诵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了解了问题的出处。教学时根据教材特点,我自己倾情融入到了课文所描述的绵绵的思乡情境中,所以语言饱含深情,对作者的描写充盈着赞美与爱恋,使整个课堂洋溢着浓浓的“爱乡”的气息,让学生也产生了阅读的强烈欲望,进而如情入境地去阅读课文,与作者产生共鸣。第二,略读课文重在让学生自读自悟,老师要大胆放手,给出足够的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真正从容地读上几遍课文,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第三,在全班交流环节,营造了宽松愉悦的交流氛围,激励学生乐于畅谈自己读书所得。石人子蒙哈汉学校导学案 年级五年级科目语文授课人李风玲课题 口语交际二(3-7)课型讲读课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的内容(诗词、歌曲、故事等)。学习 目标 1、 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大胆发挥想象,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重点 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大胆发挥想象,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难点 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学 习 过 程 学 案导 案学 我要读教材36页,明确这次口语交际要求。1我要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我们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形式要丰富多彩,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指导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准备交流。议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1、表演哪些节目。2、由哪些同学表演。3、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1、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2、全班交流评价,重点要说说怎么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导1、以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重点要说说怎么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2、其他同学可以质疑,可以和同学进行交流。3、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班长制定一个活动方案。按照“学”“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练 写一写自己的收获。认真思考,细心答题,要学以致用。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请你大声说出来吧!总结收获教研组查阅2013年9月20日石人子蒙哈汉学校导学案 年级五年级科目语文授课人李风玲课题 回顾拓展二(4-1)课型讲读课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查找有关故乡请的诗文。学生准备 观察自己家乡的变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自己的所见。学习 目标 1、 回顾本组课文后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2、 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3、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趣味语文。重点 交流怎样表达思乡感情。难点 交流展示家乡美的作品。学 习 过 程 学 案导 案学 1、一分钟记忆、抄写(词语盘点)我是 “记忆大王”,读记“词语盘点”中的词语。,我是“抄写能手” ,抄写词语盘点中的词语。我会诵读并能背诵“日积月累”中的诗句(1)( )天宇旷,( )故乡情。(3)明月有情( ),年年相见( )。(4)江南几度( ),人在天涯( )。3、我爱学。我能借助字典读懂“推敲的来历”一文,想出趣在哪里?。1、激励学习“词语盘点”中的词语。2、指导背诵,积累名言。3、引入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整首诗,以理解为什么用“敲”字好。议回顾课文,交流互动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1 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有( )。2 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有( )。3 2、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自学状态及参与度。引导积极参与交流,要学会敢于展示自我。导1、读“日积月累”的诗句,想想这些诗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哪里体会出来的?比如“故乡情”“浮云”“游子”等词,都能感受到诗人的思乡、思友之情并结合这些词语想想诗句的大意2、熟读感悟,谈一谈“推敲”的来历趣在哪里,你有什么体会?按照“学”“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练 一、填空: 玷( ) 秉( ) ( )凌 ( )( )盛名 顶 ( )立( ) 低( )折( ) ( )欺( )压 守望( )( ) 凉( )( )二、背诵“日积月累”的名言及自己积累的。认真思考,细心答题,要学以致用。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请你大声说出来吧!总结收获石人子蒙哈汉学校导学案 年级五年级科目语文授课人李风玲课题 习 作 (4-2)课型习作课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学习 目标 1、 把握要求,审清题意2、回顾自己对家乡的了解过程,进行合理构思,加工材料,打好草稿。重点 把握要求,审清题意。难点 回顾自己对家乡的了解过程,进行合理构思,加工材料,打好草稿。学 习 过 程 学 案导 案学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家乡对于一名游子而言,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来写二十年后的故乡。二十年后,我们和周围的一切会怎么样,家乡会发生变化?我又是什么样子?如果我们再聚在一起,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2提出习作要求,明确想象重点和习作重点。1、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议推想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建构文源高谈阔论说家乡:指导学生想象,比如侧重变化想象,可以写房屋道路变化,可以写家乡伙伴的变化;比如侧重场面描写,可以写与好朋友久别重逢的场面;可以写回家的历程;还可以家乡的某处景观指导学生想象,建构文源导提示思路,让学生自主想象,建构文源。(1)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街道商场广场公园河流家及家人(2)二十年后与亲人团聚的场面家的变化(环境)爷爷奶奶外貌、言行的变化爸爸妈妈外貌、言行的变化诉说家乡的变化、离别情(3)二十年后与同学聚会的场面我回到家乡与同学联络、聚会地点与同学、老师见面、交流(外貌、言行、工作情况、生活情况)主题活动依依惜别 教师加以点拨练试写初稿,反复修改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学生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3.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我最棒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请你大声说出来吧!总结收获石人子蒙哈汉学校导学案 年级五年级科目语文授课人李风玲课题 习 作 (4-3)课型习作课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学习 目标 赏品佳作,再次修改习作,抄写习作。重点赏品佳作难点再次修改习作学 习 过 程 学 案导 案学朗读佳作,共同赏评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今天就让我们先来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呢?议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成功的原因,给其他同学以启发。 互帮互助导注意借鉴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抓住一个人、事、物来完成文章。(回顾内容) 交流:a、自行思考,确定大致的写作思路 b、同桌交流。借鉴经验。 指导与点拨练誊写作文: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2.整理习作和收集到的资料。 我能行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请你大声说出来吧!总结收获石人子蒙哈汉学校导学案 年级五年级科目语文授课人李风玲课题 习 作 (4-4)课型习作课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学习 目标 习作讲评重点习作讲评难点习作讲评学 习 过 程 学 案导 案学优秀作文展示:1、 让学生读自己的优秀作文。2、 师生共同评议:A、 找出作文中的好词佳句 。B、 说说自己喜欢的地方。教师读一段学生习作中的优美片段,导入新课。议指出作文中的问题:把具有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