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轼赤壁赋赏析走出心灵的阴霾:佳作赤壁赋赏析 李占名 赤壁赋是苏轼人生的一个分水岭,是苏轼思想成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为了排遣内心的苦闷,他除了礼佛参禅,就去赤壁矶头欣赏自然,畅游长江。佛道思想的影响、天地灵气的启迪与对历史人物的深思,使苏子逐渐走出心灵的阴霾。而其重要的标志,就是这篇震烁古今的名篇赤壁赋。 文章开篇描写一幅如诗如画的月夜秋江美景:凉爽的秋风徐徐吹来,江面上荡起漾漾的微波,一轮明月从东山冉冉升起,月光下的薄雾如轻纱般笼罩在江面上,水天一色,浩浩渺渺,茫无际涯。面对迷人的景色,作者忘情地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情个自禁地“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人间的一切烦恼、个人的不幸遭遇都一下子抛于脑后,他进人到一种飘飘欲仙的陶醉状态,“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而正当“饮酒乐甚”的时候,箫声响起。这“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其实正是苏轼心迹的折射。作者忘情于月夜秋江,但没有忘身。“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桂棹”“兰桨”是文人的自喻,“美人”是理想君主的象征。苏轼“扣舷而歌”的喜悦背后隐藏着一抹哀愁一个不被重用反遭迫害的落魄文人的幽怨。借客之箫声,他奏响了一支哀婉、凄切的心曲,“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如潜蛟舞于幽壑,如嫠妇泣于孤舟,从而给原本优美的景色涂上一层淡淡的悲哀,为下文的主客问答奠定了基调。 值得注意的是,赋文中的主客未必是两人,问答本身兴许就是苏轼内心的自我剖白。此时此景,作者“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从眼前的赤壁,联想到三国的曹操,其用意颇深。曹操“固一世之雄”,曾“破荆州”“下江陵”,曾“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结果不也有“困于周郎”之时?“而今安在哉?”两相比较,自己不过一个“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的官宦小吏,曹公的身份、功业与自己可谓判若云泥。突然间,苏轼意识到了自己的 “渺小”,仿佛一个寄生在天地之间小虫儿字里行间,虽流露出人生短暂的思想,而实质却是其心理变化的一个转折消极的思想深处正在酝酿“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内心骚动。只是,这“飞仙”与“明月”并非什么“求仙隐逸”,而是文人早年“忠君报国、经世济时”的理想。“知不可乎骤得”,苏轼此时才恍然明白,当年进谏神宗皇帝所说的“欲速则不达”正印证在了自己的身上。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接下来的这段精辟的阐述,可说是苏轼走出其心灵阴霾的真实写照。通过对水与月“逝者如斯”“盈虚如彼”的深刻观照,作者捕捉到“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生命本真。于是“哀吾生之须臾”没有了,“羡长江之无穷”消失了。他最终彻底顿悟“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多么开阔的胸襟!多么旷达的精神!跳出心灵炼狱的苏轼开始尽情享受“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你瞧,这就是阴霾散尽的苏轼,“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这就是跳出炼狱的苏轼,“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第二篇: 清风凌波,流光千古:苏轼赤壁赋赏析 编辑整理苏轼是宋代的文学大家,他的文学主张及其创作实践。至今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的文坛,他的诗文作品屡屡被选为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之中。自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他的诗文都深受执教者和受教者的喜爱。这种现象,在我国历代作家中。是少有鲜闻的。譬如屈原,其作品意义深远,影响亦大,但由于与现读者隔膜濛远,难以理解,所以其受欢迎的程度自然就低,其余还有那种应付之作,因某一特定原因硬塞进教材的,自然就更不可用于而语了。当然,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博大情深,深受人民喜爱的作家作品。如繁星翰海。但亲切如苏轼者,亦不为多。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虽经过各方讨论、论证,专家和权威部门审定,又有多篇苏轼诗文选入,此亦可证明苏轼诗文之不朽!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六课,是苏轼的前赤壁赋,课文题为赤壁赋,只在课文注释中标明,此赋为前赤壁赋。苏轼的前后赤壁赋都是苏轼游记文中的精品、极品其文学价值极高,实为我国古代游记文学的经典之作。 前后赤壁赋均创作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期间,两文都体现了作者不因遭受政治迫害而萎靡消沉,而是洒脱飘然,寄豪情于山水,荡胸臆于自然。 前赤壁赋(即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所题赤壁赋,下文亦同)记叙了作者携客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农历七月十六日夜游赤壁的情景,文章起笔不凡,一篇叙事写景之文,写的如此清新优美,情韵动人,不愧为名家大手笔。 文章先交代时间、地点和人物,接着写作者与客夜泛舟于赤壁的所见所感。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将“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日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江景,巧妙的组成一幅生动真切的画面。今人读来,犹有身临其境之感!接着,作者用极富浪漫色彩的笔调,抒写了自己与客夜的感受:“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只有飘逸洒脱之人,才能领悟此景,也只有豁达脱俗之人才会有此感受,千年苏轼,真是不虚此行此游,其后情景定然更为精彩! 有景如此,对景高歌,方为乐事。中国古代的文豪,大多与酒结下了深厚的渊源,曹操不是“对酒当歌”么,陶渊明不是“把酒东篱下”而“悠然见南山”么?还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苏轼自然是不会例外的,“于是饮酒乐甚,扣船而歌之”。真乃神仙胸襟,好不令人神驰心漾!而后且饮且歌,歌词清丽,而客又吹洞萧而和之,真是良辰美景,诗酒兴会,乐亦无穷也。然而作者笔锋一转,巧妙地将乐转入悲来:“洞萧其声鸣鸣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洞萧之声浑厚低沉,本是其音色特征,所以由此转悲,实属意外之自然。此时作者又以夸张之笔,对举之句,极写了洞萧之悲的感染力:“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文中洞萧之声悲,实则暗喻作者心中之憾,此乃作者因“乌台诗案”负“莫须有”之罪名,被贬谪黄州,使其雄才难展,壮志难酬,对一个“此心耿耿,归于忧国”的有志有才之人来说,实是人生之大憾。憾则憾矣,但作者并不因此消沉,而是积极的自为开脱,保持乐观的心态,因此也就有了下文的与客对话;作者问萧声悲的原因:“何为其然也”客人对“悲”的解释:一是想到当年赤壁之站的风云人物都已一去不返,何况我辈等闲之人呢?二是广阔的天地和悠悠不尽的长江而感到人生之渺小与短促,于是乎,悲从中来。这段客人的答话,其实是作者政治上失意后所产生的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的真实流露。这样说来,似乎与前文有些矛盾,其实不然,苏轼睿智之人,七情六欲自然丰富于常人,对景生情,触发因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时消极情绪,亦属自然。最为可贵的是,他能从此消极情绪跳出来,转入理智和超然。此段文字,文气充沛,感情深沉,为逼出下文主人对客人的劝慰作了充分的准备。 于是也有顺理成章地有了下文主人对客人的劝慰,着重的表现了作者“变”与“不变”的相对主义理论和“物各有主”的观念,这是全文的主旨所在,这其中,虽然有作者纵情山水与世无争的消极思想,但更主要的是一种旷达,一种洒脱,一种理智和超然,这实在是常人难及的,人们常说,人生不如意者常十八九。尽人事而顺自然,这实在是一种大彻悟、大智慧。正因为苏轼如此,方成就了千古文豪!直到今天,这依然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最后一段,文章以主客开怀畅饮,由悲伤又转到了快乐,和文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推拿治疗学试题附答案详解【综合题】
- 解析卷-黑龙江省虎林市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数据分析)汇编定向练习试题(解析卷)
- 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学前教育机构师资队伍教师培训与课程设计研究报告
- 济南先行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权属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智能物流系统研发资金申请报告
- 考点解析-北师大版8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至2030年中国硫铝酸盐水泥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5年深海矿产资源勘探技术深海资源勘探技术产业发展与政策支持报告
- 2025年肿瘤早筛技术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前景与市场潜力报告
- 《智能变电站工程应用技术》全套教学课件
- 课外班报班合同协议
- 2025-2030中国手机无线充电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绞磨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局定密管理制度
- 丈夫过世遗产协议书
- 2025至2030年中国拉菲草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年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正式版
-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
- 门禁系统施工方案
- 秘书岗位复习试题附答案(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