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刘姥姥形象漫议.doc_第1页
《红楼梦》中刘姥姥形象漫议.doc_第2页
《红楼梦》中刘姥姥形象漫议.doc_第3页
《红楼梦》中刘姥姥形象漫议.doc_第4页
《红楼梦》中刘姥姥形象漫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楼梦中刘姥姥形象漫议指导教师: 谢秉洪 学 员: 刘 丽摘要:红楼梦中刘姥姥是一位平凡而又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形象,可是刘姥姥身上却蕴含着深刻而又丰富的思想意义,个性鲜明。本文从细微之处入手,看一个中国普通农妇身上所具有的勤恳诚实、机敏豪侠,以及生活智慧与语言才能,还有圆滑世故与可笑可怜的性格特征。可以说这一位真实的刘姥姥再现了一部古典文学名著不朽的艺术魅力。关键词: 红楼梦 刘姥姥 形象 在万紫千红、卷帙浩繁的文学画廊中,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被众多名家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总汇”,是“世界文坛上的一大丰碑”,注释:刘梦溪:红楼梦与百年中国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 ,41页。这样一部具有古典意义的不朽名著,其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又充满个性化。 要对其中人物形象深刻的揭秘、论述,本人实觉功底浅薄。为此本人仅就自己欣赏中的感悟,对红楼梦中一位平凡而又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刘姥姥的形象作一下简单的阐述。作为封建社会象征的贾府,是文中众多人物的活动的舞台,贾府的兴衰变化,通过刘姥姥的眼睛得到深入的刻画。可见刘姥姥身上既蕴含着深刻而又丰富的思想意义, 还显示出她朴素、伟大的人格艺术魅力。一、 勤恳诚实与机敏豪狭的人格魅力。刘姥姥在红楼梦众多人物画廊中可谓是一个无足轻重、村气十足的老农妇,在她的身上流露出中国农民所具有的传统美德,即勤劳、诚实。如红楼梦第六回中描写刘姥姥是一个“积年的老寡妇,膝下又无儿女,只靠两亩薄田度日,今者女婿来养活,岂不愿意,遂一心一意帮衬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这话语不正是刘姥姥的勤劳、诚实美德的体现吗?靠不辍的劳作来追求着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在劝狗儿时说:“咱们村人,哪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守多大的碗吃多大的饭。”可见刘姥姥确实是一位安分守己、勤俭持家的过日子老农妇,而责备女婿狗儿,说女婿“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其实就是希望狗儿要过实实在在的生活。当平时俭朴、艰难过日子的刘姥姥,看到贾府那种豪华、奢侈的生活,不是表现出羡慕之情,反而多次对贾家的奢侈、浪费之举表示叹息。以至当她一进大观园时,看到美仑美奂的处处都新鲜、好奇的景观时,还闹出许多笑话来。其实这正是贫苦劳动人民的朴实本质的反映,而且刘姥姥对大观园中一顿螃蟹宴作细细的核算,更显现了平时的居家生计的劳动人民的生活本色。如红楼梦第三十九回中写到贾府吃螃蟹宴,刘姥姥道:“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钱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从这质朴的话语中可以看出贾府的穷奢极欲的生活,与农村普通劳动人民过着朝不保夕,举家食粥,甚至卖儿卖女的悲惨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折射出整个封建社会的黑暗、腐败与堕落本质,又暗示着贾府为代表的封建社会即将垮台。另外在红楼梦第四十回中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双筷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哪里拿得动它”,后来换上一双乌木先镶银,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在游宴大观园时,刘姥姥听说用“软烟罗”糊窗子,眯着眼看个不了,念佛说道:“我们想他作衣裳也不能,拿这糊窗子,岂不可惜。”等等。从这些语言中可见刘姥姥一心一意计算这平实的居家生计而不是羡慕。贾家一餐的钱,够庄稼人过一年的生活,金银的筷子反而不及平常的伏手合用。而上好的纱穷人想它做衣裳都不容易,富人却拿这糊窗子。这不正是“富人一顿饭,穷人半年粮”、“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吗!这几处细节描写使刘姥姥这位朴实、勤俭的老农妇的形象跃然纸上。其实作者这样安排和描写,不单是刻画刘姥姥这一具体的艺术典型形象,而且是对贾府的腐败给予沉重的谴责、批评与揭露,也是作者为了躲避黑暗当局“文字狱”何永康主编:红楼梦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238页。的目的,从而达到一材多用,不尽之意于言外的作用,真可谓美不胜收、一石三鸟啊!这位普通的穷老太太不单具有朴实、勤劳的优秀品德,还有他们这类人物中少有的机敏、豪侠与过人的胆识。抛开他的可笑、可怜的一面来看,刘姥姥又有“平民楷模”、“女中英雄”,所具有的豪侠、仗义和机敏、能干的高贵品质。在红楼梦第六回中写到刘姥姥家中遇到经济困难时,作为男子汉大丈夫的狗儿,只会喝酒洒气、睡觉、一筹莫展,而作为女流之辈的刘姥姥且已年过半百,却说出这样的话来“你皆因年小的时候,拖着你那老家之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把持不住,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了什么男子汉大丈夫呢?如今咱们虽离城住着,终是天子脚下,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罢了。”可见刘姥姥在困难时不消沉、有办法、敢想敢做,如此大气、有见识的语言可见她机敏过人的智慧,而且能够身体力行,前往贾府求助并取得成功,从此她家过上小康生活。在今天看来,刘姥姥这一壮举不足为谈,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来说,像刘姥姥样有见识、有能力、敢抛头露面的不多,真是少之又少,难能可贵啊!用“女英雄”、“女中豪杰”来形容不算为过吧!如果说悲剧的意义“在于对人生苦难和毁灭的抗争”,刘姥姥内质里也并不缺乏抗争性。刘姥姥的品质和行为对生活中难免有各种艰难的平民来讲,有着积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更值得欣赏的是她在贾家败落之际,不仅显示了普通劳动人民善良、知恩报恩的美德,而且也显示了她过人的豪壮之美:能够变卖家产,救助被负心的舅舅卖到烟花巷的巧姐;且没有和女婿商量就决定将巧儿和平儿带回家避难。从这一点看来,与贾家亲戚此时落井下石的可悲行径相比,其可贵的见义勇为之举,怎不令人称叹!二、生活智慧与语言才能。刘姥姥作为一个农村的穷老太太,她在生活所迫下能够想到与自己有点瓜葛的贾府,去寻找生活出路,不是简单、粗俗而是别有心计,为达到自己的目的用尽心思:先到贾府找太太的陪房周瑞家,双方寒暄之后,(周瑞家的)“又问刘姥姥:今日还是路过,还是特来的?刘姥姥便说:原来特来瞧瞧嫂子你,二则也请请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便借重嫂子转致意罢了。” (红楼梦第六)我们知道刘姥姥来意并不在周瑞家的,可是你看,刘姥姥的答话多有水平,含蓄又得体的表达了自己的来意。经过周瑞家的传言和帮助,得以进入到了贾府,见到贾府的当家人,得到二十两钱,不虚此行。二进贾府时,“带上了农村人都吃腻了的瓜果,而且是头一起摘下来的,留得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红楼梦第三十九回)这极朴实的语言中,写出刘姥姥的一片苦心,可见她的生活智慧和语言才能。她初次见到贾母,立刻想出一种奇特的称呼,她说:“请老寿星安!”多么巧妙而恰当。在贾府刘姥姥尽说令人欢心的话,有时甚至逗得大观园中的人笑的肚肠子疼。如当贾母向众人道:“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健朗,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刘姥姥笑道:“我们生来是受苦的,老太太生来就是享福的。”可见刘姥姥多么语言得体,却不落痕迹,难道不高明巧妙吗?另外在红楼梦第四十二回中刘姥姥劝告凤姐儿不要太娇惯孩子时说:“富贵人家养的孩子多太娇嫩,自然经不住一些委屈,他小人儿家,过于尊贵了,也禁不起,以后奶奶少疼他些就好了。”这话确实是肺腑之言,但也可以看出刘姥姥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生活智慧与做人之道,当然对她的女婿劝告更是锋芒毕露一针见血。她的语言艺术更为精彩:如红楼梦第四十二回中狗儿面对困难家境时的无助与烦虑时刘姥姥道:“这倒不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话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多么经典,富有深意、大气、有内涵的妙言佳句啊!又如在红楼梦第四十回两宴大观园中,行酒令时,刘姥姥道:“大火烧了毛毛虫”,又用两手比着说:“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说的众人大笑。这既符合农村老妇人的生活特点,又体现了她与众不同的语言艺术。,从表面上看滑稽可笑,但实质上正是她生活阅历中习以为常的生活经验的结晶。鸳鸯和凤姐设计取笑她,她果然在筵席上说出:“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引起全场狂笑。但事后她对凤姐和鸳鸯说明:“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笑儿!”。 原来她有意与凤姐和鸳鸯配合着“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心里是雪亮的,不过是装傻罢了。你看她演的多像,高声说完后却:“自己鼓着着腮不语”。此时,贾府上上下下的人笑得乐不可支、丑态百出。由此看来她的语言才能和生存智慧,正是这样的朴实、幽默的语言机智赢得贾府众多人的喜爱,以至满载而归,过上小康生活。如此生活巨变,难道不应归功与刘姥姥的智慧与才能吗?三、 圆滑世故与可笑可怜。刘姥姥在贾府的一些表现,从一方面看是个小丑形象,真是可怜,成了大家取笑的土里土气的农家老妇人的形象。当然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妙玉等人,对她是鄙视,但我们应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一性格品质。作为与贾府生活地位有天壤之别的刘姥姥,来到贾府自然有低人一等的心理,所以处处表现出低微的奴性,其目的是为了讨好凤姐、让老太太高兴。在红楼梦第四十回中凤姐为了讨好贾母、利用刘姥姥,把刘姥姥作为供奉贾母的祭品使用,让刘姥姥做出一些不光彩的丑态表演。凤姐为她插花,把她打扮成了小“老妖精”,她还说:“今儿老风流才好呢?”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这不是一个小丑表演的闹剧夺得别人的欢心吗?这么大年纪了比贾母还年高,见了贾母忙陪笑,福了几福,口里说:“请老寿星安。” 刘姥姥的可笑可怜还表现在她的愚昧无知上,如辨识黄杨套杯木质上的笑话,看见架子上能学话的鹦哥的趣谈,吃了特制的茄子后的自嘲,关于银筷子、镶金、象牙筷子的逗笑,猛吃鸽子蛋,不识自鸣钟等。刘姥姥的这种乡下人的傻相、憨相、穷相、洋相被描写得淋漓尽致。这样的举止行为虽然有中国农民自轻自贱的奴性心理,但是刘姥姥世故可笑、奴性问题,我们应该拨开迷雾看本质。如果说刘姥姥的世故,彻头彻尾表现为奴颜卑膝的话,就很难解释刘姥姥救出巧儿的义举,这是世故圆滑之人很难做出来的。如果说刘姥姥有奴性,认为她说过“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我们生来是受苦的”这样的话,她在大观园宴席上甘于配合,充当清客,受尽戏弄,这些似乎是自认下贱,实际上,她说的话皆出于本心,并不全出于奉承,席上之表演,是她识相识趣,很为得体并不过分。刘姥姥之所以得到大观园里人们的认可、喜爱,主要是因为她本真善良,她的可笑之处皆是本真之处,“我们庄稼之人不过是现成的本色,众位别笑。”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去想,我们要处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环境,腰杆不见得有刘姥姥挺得直,挺得自然。作者利用刘姥姥这双眼睛来为读者展现贵族地主阶级与农民生活的巨大差异,透视贵族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压迫严重的社会现实。也表现作者对封建贵族骄奢淫逸生活的厌恶和批判,以及对贫穷、受苦受难,憨厚朴实的刘姥姥为代表的广大穷苦农民的同情。对此,红学大师冯其庸在评论曹雪芹时说:“曹雪芹是一位超前的思想家,他的理想不属于他自己的时代,他的批判是属于他自己的时代,他的理想却属于未来的。”冯其庸:敝帚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参考资料:1、刘梦溪:红楼梦与百年中国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 。2、冯其庸:敝帚集,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5年2月第一版。3、蔡义江:解读红楼,漓江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4、胡德平:说不尽的红楼梦,中华书局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5、何永康主编:红楼梦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联系地址:宿迁市宿豫区皂河二中 刘 丽 准考证:132106200206邮编:223823电话天我们从刘姥姥身上仍能发现城乡文化生活的差异,不难看出中国的农民改变任重而道远。刘姥姥身上还寄寓着曹雪芹以“济穷扶困”为道德核心的思想。刘姥姥一进贾府是求助,二进贾府是谢恩。但都得到了贾府的赞助。这些九牛一毛的恩惠,却改变了刘姥姥一家的命运,在贾府败落之后,受过贾府恩惠的刘姥姥,又成了贾府施恩的人。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多次写到“济穷扶困”的情节,可见尝尽世态炎凉的他深知“济穷扶困”这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当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