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二节 古文阅读【考点说明】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理解 B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 C 筛选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是以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为基础的,但是对阅读的理解又离不开识记和分析综合,所以这一部分虽然只提理解和分析综合,不提识记,但是对实、虚词的识记绝对是不可忽视的。【复习策略】 多年来文言文的高考模式都没有太大的变化,无非是考实词、虚词、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以及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多年来的考题选材大都是史书中的人物传记,叙述的多,议论的少,对高三学生不算太难,一般都能读懂。但是要答对全部考题也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古文毕竟不同于现代文,它涉及到古代的职官、制度、习俗、称谓、科举等等一系列古代文化知识,如果不了解这些知识,就难免给答题带来障碍。所以考生复习时,一定要留意古代文化知识,同时多积累对实、虚词义的识记,奠定古文阅读的基础。【题型例析】例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2004年全国高考题卷1)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也。少修操行,仕郡为户曹史。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妇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太守不为理。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妇竟冤死。自是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后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因曰:“昔东海孝妇,感天致旱,于公一言,甘泽时降。宜戮讼者,以谢冤魂,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丹从之,即刑讼女而祭妇墓,天应澍雨,谷稼以登。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阯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以病自上,被征当还,吏民攀车请之。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桓帝时,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曰:“尝安仁弘义,耽乐道德,清行出俗,能干绝群。前更守宰,移风改政,去珠复还,饥民蒙活。且南海多珍,财产易积,掌握之内,价盈兼金,而尝单身谢病,躬耕垄次,匿景藏采,不扬华藻。臣不敢苟私乡曲,窃感禽息,亡身进贤。”尝竟不见用,年七十,卒于家。(节选自后汉书孟尝传)注澍雨:及时降雨。禽息:春秋时秦国大夫,因向秦穆公推荐百里奚未被接受,自杀而死。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 至孝:极为孝顺。B. 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 祷请:向神灵祈求。C. 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 访问:咨询,打听。D. 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 行旅:旅行,游览。解说:此题答案是D。考查对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掌握。能力层级为B级。行旅,不是“旅行,游览”,是指商人,动词名用。此题不算难。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B. 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C. 宜戮讼者,以谢冤魂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D. 即刑讼女而祭妇墓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解说:此题答案是C。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A项:就,竟然,连词。B项:就,连词。C项:以之,介词;而,连词。D项:而且,并且。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孟尝敢于仗义执言的一组是 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 因谢病去,妇竟冤死 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 宜戮讼者,以谢冤魂 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 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A. B. C. D. 解说:此题答案是B。着重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句写因病辞官,寡妇冤死;句写也许冤魂可以申冤,季雨可降。两句都不是写“仗义执言”的,可排除其他三项。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孟尝品性正直。上虞寡妇婆母寿终后,受小姑诬告冤屈而死,以致郡中大旱。孟尝代为洗白冤情,最终“天应澍雨”,五谷丰登。B. 孟尝很有才能。他就任合浦太守,前任宰守贪鄙因而“珠渐迁徙”,孟尝“革易前敝”,“移风改政”,以致“去珠复还,饥民蒙活”。C. 孟尝因他的政绩深受百姓爱戴。在他将要离任时,当地吏民牵挽着他的车子请求他留下,他只能登上乡民船趁着夜晚偷偷离去。D. 尚书杨乔极为赏识孟尝,认为他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才干绝伦,因而竭力向皇帝举荐。孟尝竟然拒绝接受任用,最终老死于家中。解说:此题答案是D。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在于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层级为C级。不是“拒绝接受任用”,而是不被皇上任用。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译文: (2)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译文: 解说:此题答案是:(1)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产珠宝,同交阯接界,常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2)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邻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家。此题是考查考生对文言文文意的理解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文言文翻译的一个关键,是对句子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对句中不明白的词语可以推测其意思。第一句的重要词语是“比”和“籴”。“比”是并排、并列之意,那么这里“比境”就应该是接界、接壤,同时这里“与”应该是介词,那么还可以推测“交耻”是一个地名。考生也应该认识“籴”和“粜”两个字,既然如此,那么“贸籴”也就应该是买进的意思。第二句的重要词语是“身”和“就”。“身”是亲自、自身的意思。“就”有“就位、就职、各就各位”,是靠近、走向的意思。文言文的翻译只要意思正确即可,不必跟参考答案完全相同。例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2003年全国高考题)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襁褓而孤,为伯父让之所鞠。及长,博学,早知名。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文帝即位,累迁吏部侍郎。大业初,西域诸蕃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矩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易、君长姓族、物产服章,入朝奏之。帝大悦,每日引至御座,顾问西方之事。帝幸东都,矩以蛮夷朝贡者多,讽帝大征四方奇技,作鱼龙曼延、角觗于洛邑,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遣掌蕃率蛮夷与人贸易,所至处悉令邀延就座,醉饱而散。夷人有识者,咸私哂其矫饰焉。帝称矩至诚,曰:“裴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自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矩后从幸江都。及义兵入关,帝问矩方略,矩曰:“太原有变,京畿不静,遥为处分,恐失事机。唯銮舆早还,方可平定。”矩见天下将乱,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是时,帝既昏侈逾甚,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资治通鉴唐纪八)注:款:至,到。鱼龙曼延、角觗:均为古代杂戏名。表:测量日影以计时的标竿。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讽:劝告B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讥笑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优待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致力解说:此题答案是C。考查对文言实词词义的掌握。能力层级为B级。C项中的“遇”字有“遇到”、“接触”、“对待”等词义,释为“优待”,是“很好地对待”,显然不符合文意。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为伯父让之所鞠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C咸私哂其矫饰焉犹且从师而问焉 D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解说:此题答案是C。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A项中的两个“为”字,从词性上看均为介词,从语法意义上看,均表示被动;所不同的是前者系“为所”式被动句,后者系“为字式被动句,但两个“为”字却是完全相同的。B项中的两个“以”字均为连词,表示前面的行为以后面的内容为目的,其意义和用法也完全相同。D项中的两个“因”字有连词、副词两说,但不管哪一种认识,均表示“于是、就”的意义,表示承着前面的事情而出现后面的行为。从所给两例看,是完全相同的。C项中两个“焉”字有不同,前者用于句末表示一种直陈语气,而后者在表示直陈语气的同时,还兼表“(问)于某人”的意义。这种“焉”字,通常称为兼词,即表示“于+是”的意思。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矩“佞于隋”和“忠于唐”的一组是 A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B凡所陈奏,矩辄以闻陛下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C每遇人尽礼,皆得其欢心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D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解说:此题答案是B。着重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当然,这只是一种考查形式,实际上它是以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为基础的。能力层级为B级。A项上句是夸耀隋朝的强盛的,不是“佞于隋”;下句是裴矩面谏唐太宗之前的一句过渡性的话语,起“且让一步”的作用,也不表明他“忠于唐”的言行。B项上句虽然出自隋炀帝之口,但却是表明裴矩善于迎合炀帝意旨的特点的,完全符合“佞于隋”的要求;下句是裴矩面谏唐太宗时说话的核心内容,是他“忠于唐”的实际表现。C项上句是说裴矩明哲保身,全身远祸,尽量讨好别人而避兔树敌,谈不上是“佞于隋”;下句虽然出自唐太宗之口,但典型地表现裴矩为了唐朝的利益,不愿做阿谀逢迎之人,符合题干要求。D项上句极为明确地描写了裴矩“佞于隋”的特点,而且从字面上就将这一点表述得十分直接明白;下句是唐太宗根据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而推论开来阐明普遍道理的,同“忠于唐”挂不上钩。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矩自幼而孤,在伯父身边长大,由于博学而很早闻名。隋文帝、炀帝都十分赏识他。委以要职;炀帝更因他熟悉西域风土民情,经常向他咨询西方之事。 B裴矩工于心计,投炀帝之所好,为向戎狄夸耀强盛,建议作奇技,杂戏于洛邑,又热情款待笼络其心,尽管“夷人有识者”对此不以为然,但常深得炀帝欢心。 C义兵入关之后,裴矩向炀帝献计,主张当即平定,以免错失良机;又见天下将乱,为全身远祸计,对人尽皆礼遇,对炀帝更是“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D唐太宗是开明的君王,但难免有失误,他先以行贿试探,后又欲诛受贿之人,裴矩直言谏劝,认为是陷人以罪,不合礼义,使唐太宗收回成命,并受到高度赞扬。解说:此题答案是C。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在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C级。此题将材料内容分为四个切入点进行概括分析。构拟这类试题的错误项,常常是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与分析之中,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识别。C项分号之后的内容没有错误,问题出在分号之前。原文是说,希望炀帝早回京城,如果远在江都处理此事,一定会失去良机;而选项则说“裴矩向炀帝献计,主张当即平定,以免错失良机”。显然不对。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史家的眼光,评价唐太宗能够从善如流,隋炀帝则爱好面谀逢迎。 B强调“表动则影随”。裴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 C借用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说明君王表率作用的重要性。 D启示后世君王,治国时应当注意从裴矩的变化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解说:此题答案是B。是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能力层级为C。这一考点是考试说明中多年延续下来的重要内容,由于阅读材料的限制,常常很难对此设题。1992年全国高考题曾经涉及。当年节选了晋书.陈寿传为阅读材料,文末“或云”一段材料是作者对陈寿的评述。据此设计了“对传文自或云至末尾一段内容正确的理解是”这样一道题,考查了对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这类试题已经十多年未见,现在的考生或许十分陌生。此题的A项是司马光对阅读材料中内容的总结,认为唐太宗能够纳谏,隋炀帝则爱好逢迎。C项说司马光借用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说明君王当起表率作用。D项从资治通鉴的作用作为切入口,说明司马光的话当启示后世君王,注意吸引经验教训。这三项均符合司马光一段话的本意和含意。B项,讲裴矩自隋入唐后,品性由卑下而趋于高尚,与司马光所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相违背,因而是错误的。6,把文言文阅读材籽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 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2)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解说:此题答案是:(1)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2分) (2)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奸伪;国君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奸伪就会变为忠诚。(3分) 文言文翻译多是对关键词语提出较高的要求,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关键词语,就很难准确译出全句。(1)句的关键词是:廷折,面从;(2)句的关键词是:恶闻其过,佞。例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6题。(2002年全国高考题)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 “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 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解说:此题答案是D。考查对文言实词词义的掌握。能力层级为B级。A项的“竟死”,难点在“竟”字。“竟”有“完毕”、“从头至尾”、“终究”、“追究”、“竟然”等多个义项,从上下文的文意看,只有“从头至尾”与“竟然”能够沾上边儿。从这两个义项中选择,“竟然”表示语意的转折,显然不符合文意,因为这是根本无从谈到死或不死。再看“从头至尾”这一义项,“竟死”表示一直到死,犹如“竟日”表示从早到晚一样,与上下文文章十分切合。因而“竟然因此而死”是错误解释。B项的“将兵”,试题将它解释为并列短语,但在文言文中“将兵”也可理解为动宾短语,意思是“统领士兵”。这两种解释中的“将”字分别为名词与动词用法。联系后文,既然说到“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可见是指李广对待部下的关爱,当然是李广领兵的情况,而不是指李广手下的将领和士兵。C项,“曲折”一词有实指虚指两类用法,实指意为弯曲,弯弯曲曲,虚指意为错综复杂的情况,事情的曲折经过或复杂而不顺当的情节。联系前文看,这是在李广迷路以至部队落在卫青之后,卫青要向皇帝汇报事情经过时说的,是指事情的复杂经过。C项也是错误的。D项的“结发”,是说古代男子从成年时开始束发,所以把初成年、年轻时称为结发。孔雀东南飞中曾出现:“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这里的结发也是指到了成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 今以钟磐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C.既出塞,出东道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解说:此题答案是A 。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 A项的两个“以”字,从词性来看均为介词,从语法意义上看前者表示领率,后者表示工具,两者不相同。B项两个“会”字是常用的文言副词,意为“正好、恰巧”。C项的“既”字表示“已经”、“之后”是副词“既”的常见用法。D项的两个“无”字均表示“无论、不论”的意思,是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说法意义。 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称代前文的(广军)“解鞍”、“ 士皆纵马卧”。 B.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称代前文的“(李)广”。 C.饮食与士共之 称代前文的“赏赐”。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称代前文的(李广)“遂引刀自刭”。 解说:此题答案是C。考查“之”字的称代作用,也属于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这种考查形式曾在1992年的全国试题中使用过,当时是考查指示代词“是”字的指代内容。A项的“之”,称代的是胡兵感到奇怪的现象,是正确的。B项的“之”字,是承着上文“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而来,显而易见,“避之”的“之”正是称代李广。也是正确的。C项的“之”,称代的应是本句开头的“饮食”一词,“之”字是指前文的“饮食”,并非称代更远的“赏赐”。“得赏赐”一句与“饮食”一句,分别讲的是不同的事情,“之”字也无法越过“饮食”而去称代更前面的内容。说明是错误的。D项的“之”到底称代什么,我们也可以根据后文的“无老壮皆为垂涕”来进行判断,正因为百姓听到了李广“引刀自刭”一事,老壮才为他痛哭。说明是正确的。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专以射为戏 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 B. C. D. 解说:此题答案是D。着重考查考生筛选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当然,这只是一种考查形式,实质上同时还要考查考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第句是李广的小部队在遭遇匈奴的数千骑兵时,极为无奈之下作出的疑兵之计。此时李广的部队如果逃跑的话,必然遭到匈奴的追射,只有让敌人认为自己只是诱敌的疑兵,才能避免被追杀。与“宽缓不苛”是没有联系的。第句是说李广廉洁自律,抗敌立功后得到赏赐总是分给他的部下,是“宽缓”的一种典型表现,符合题干的要求。第句是说李广因为“讷口少言”,不善言辞,而射艺精熟,所以平日十分喜好射艺,并以此为乐,常常练习,与对待部下“宽缓不苛”无关。第句是承前文“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而来,讲李广爱兵,同士兵祸福与共,是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表现。第句是李广部队迷失道路,卫青将向皇帝报告,而李广可能受到处罚时,他为了保护部下而将责任全部承担下来之后讲的话,反映了他“宽缓不苛”的做法。第句是李广自刭后他的部下的反应,体现了士大夫对他的深切爱戴。尽管这也是他“宽缓不苛”形成的结果,但却不是他对部下“宽缓不苛”的具体表现。不符合题干的要求。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解说:此题答案是D。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在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能力层级为C级。D项的问题在于“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原文的表述是“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意思是因为年老,不能再去接受刀笔之吏的审讯。“请刀笔之吏这自己辩护”与“接受刀笔之吏的审讯”,二者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尽管这一选项中其他内容的概括分析是正确的,但从整体来看,这个选项又是错误的。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文:_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译文: _ 解说:此题答案是:(1)“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2分) (2)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3分)多年来文言文翻译均安排在四选一的选择题中,2002年的试题则考查考生自己动手的能力。(1)题“其李将军之谓也?”翻译成“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固然可以得满分。如果翻译成“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尽管与前一答案在句式上有不同,但也可以不扣分。文言文翻译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要求较高,不能对关键词语正确把握,就很难准确译出全句。(2)题中的“及”、“尽”两词,只有正确理解为“到时”、“竭尽”,才能算作准确。如果把全句译成“死的时候,大家都为他哀悼”,尽管大意不错,但未能译出关键词语,全句的译文就不能称为准确,因而也不能得满分。【试题选粹】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雨 钱滨州一秀才,读书斋中。有款门者,启视,则皤然一翁,形貌甚古。延之入,请问姓氏。翁自言:“养真,姓胡,实乃狐仙。慕君高雅,愿共晨夕。”秀才故旷达,亦不为怪。遂与评驳古今。翁殊博洽,镂花雕绩,粲于牙齿;时抽经义,则名理湛深,尤觉非意所及。秀才惊服,留之甚久。一日,密祈翁曰:“君爱我良厚,顾我贫若此,君但一举手,金钱宜可立致。何不小周给?”翁嘿然,似不以为可。少间,笑曰:“此大易事。但须得十数钱作母。”秀才如其请。翁乃与共入密室中,禹步作咒。俄项,钱有数十百万,从梁间锵锵而下,势如骤雨。转瞬没膝;拔足而立又没踝。广丈之舍,约深三四尺以来。乃顾语秀才:“颇厌君意否?”曰:“足矣。”翁一挥,钱即画然而止,乃相与扃户出。秀才窃喜,自谓暴富。顷之,入室取用,则满室阿堵物,皆为乌有,惟母钱十余枚,寥寥尚在。秀才失望,盛气向翁,颇怼其诳。翁怒曰:“我本与君文字交,不谋与君作贼!便如秀才意,只合寻梁上君交好得,老夫不能承命!”遂拂衣去。选自聊斋志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秀才故旷达 故:本来,一向B粲于牙齿 粲:鲜明,闪烁C颇厌君意否 厌:足够,满足D只合寻梁上君交好得 得:能够,可以答案:D。得,有“得到、获得、能够、可以”等意思,但在这里要根据上下文意理解,从“能够、可以”的意项引申为“合适”。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粲于牙齿 得复见将军于此B顾我贫若此 顾念蓄此劣物终无所用C秀才如其请 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D拔足而立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答案:C。前句是第三人称代词,代“翁”;后句是指示代词。(A在;B但;D连词。)3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与所给现代语句不相同的一项是A慕君高雅 格调高雅 B秀才故旷达 胸襟旷达C皆为乌有 子虚乌有D盛气向翁 盛气凌人答案:D“盛气向翁”的“盛气”是“怒气”,“盛气凌人”的“盛气”是“傲慢之气势”。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秀才贪图不义之财的一组是秀才惊服,留之甚久 何不小周给颇厌君意否 秀才窃喜,自谓暴富顷之,入室取用 秀才失望,盛气向翁A BC D答案:D。句是说秀才对老翁既佩服又久留的,不“表现秀才贪图不义之财”,排除A、C,句是老翁问秀才是否满意,也不是“表现秀才贪图不义之财”的,排除B。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秀才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与老翁“评驳古今”,能谈得来,但他贪图不义之财,只想一夜暴富,令人鄙夷。B老翁本是“慕君高雅”,才“款门”结识秀才的,没想到秀才竟是一个徒有虚名的伪君子。C秀才“祈翁”“周给”他金钱,老翁马上同意,但要秀才给“十数钱作母”,老翁“作咒”后,就有“数十百万”钱而来。D老翁先满足了秀才的贪欲,然后又把秀才奚落了一顿,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对秀才进行了辛辣的嘲讽。答案:C。不是马上同意,而是“嘿然,似不以为可”。附译文:滨州有一个秀才,坐在书房里读书。忽听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一白发白须的老头,外表很有古人的风度。秀才把他请进书房,问明姓氏。老头自己介绍说:“我名养真,姓胡,实际上是个狐仙。因为仰慕您的高洁文雅,所以愿意跟您共度晨夕。”秀才一向心胸开阔,并不把老头看作精怪。便同他一起评今论古。老头的学问十分渊博,他的言词有如雕画出来的华丽的花纹图案,闪烁在齿牙之间,有时提出经书中的一些思想内容,分析得非常精辟而又深刻,秀才尤其感到不是凭自己思考就能认识得到的。既惊诧又叹服,留他谈了很久。一天,秀才很神秘地请求老头说:“您对我的感情,可以说是非常深厚。但我如此贫穷,您只要一举手,金钱就可以马上出现在眼前。为何不稍稍周济我一下呢?”老头沉默不语。好像认为不行。过了一会儿,笑着说:“这是极为容易的事。但是必须有十几个铜钱作母钱。”秀才遵照他的要求,拿出十几个铜钱。老头便同他一起到一间密室里,踏着小步子,念起了咒语。一会儿,钱就有数十万百万那么多,从房梁上叮叮当当地落下来,那势头如下暴雨。转眼之间就没过膝盖;拔出腿站一会儿,又没过脚踝骨。一丈见方的屋地,大约快有三四尺厚的钱了。老头这才看着秀才说:“是否满足你的心意了?”秀才说:“满足了。”老头一挥手,钱哗啦一声就不再往下落了。于是一起关上门锁好出来。秀才暗暗高兴,自以为骤然间变得富有了。过了一会儿,他进入密室取钱用,一打开门,则满屋子的钱都化为乌有,只有十几个铜钱放在地上。秀才大为失望,回来怒气冲冲地对着老头,十分怨恨他的诳骗。老头也生气地说:“我本来是跟您做文字朋友,不是想跟您去做贼!假如按您这位秀才的意图,只能找梁上君子作朋友才合适,老头我实在不能遵照您的吩咐!”于是一甩袖子走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及平长,可娶妻,富人莫肯与者,贫者平亦耻之。久之,户牖富人有张负,张负女孙五嫁而夫辄死,人莫敢娶。平欲得之。邑中有丧,平贫,侍丧,以先往后罢为助。张负既见之丧所,独视伟平,平亦以故后去。负随平至其家,家乃负郭穷巷,以弊席为门,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张负归,谓其子仲曰:“吾欲以女孙予陈平。”张仲曰:“平贫不事事,一县中尽笑其所为,独奈何予女乎?”负曰:“人固有好美如陈平而长贫贱者乎?”卒与女。为贫平,乃假贷币以聘。予酒肉之资以内妇。负诫其孙曰:“毋以贫故,事人不谨。事兄伯如事父,事嫂如母。”平既娶张氏女,赍用并饶,游道日广。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者将吏。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渡河,船人见其美丈夫独行,疑其亡将,要中当有金玉宝器,目之,欲杀平。平恐,乃解衣裸而佐刺船。船人知其无有,乃止。 史记陈丞相世家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纵平使游学 纵:任凭 B贫者平亦耻之 耻:羞耻 C家乃负郭穷巷 郭:城墙 D赍用并饶 赍:通“资”,钱财答案:B。认为羞耻,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先往后罢为助 B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 C乃假贷币以聘 D船人见其美丈夫独行答案:D。A早早去,最先到;现:提前去。 B有地位有身份者;现:年龄大的。 C借贷;现:不是真贷。 D独自行走。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张负既见之丧所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B以弊席为门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C人固有好美如陈平而长贫贱者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乃封其金与印 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答案:A。都是代词,但指代对象不同,前句代陈平是人;后句代咸阳是地。B项都是介词:用;C项都是连词,表转折;D项都是副词:就。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陈平“精明”的一组是 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侍丧,以先往后罢为助 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 予酒肉之资以内妇 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 乃解衣裸而佐刺船 A B C D答案:D。句给张负以好印象以达目的,句还项王金与印以免被诛,句解衣以示无财宝以免被害。句是说平兄的,排除A、B,句是说平交往多“长者”的,排除C。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死得早,与大伯一家生活在一起,大伯耕田,让陈平读书。 B陈平长大后,想娶富家张负的五次出嫁五次死了丈夫的孙女,最终如愿以偿。 C刘邦攻下殷地后,陈平害怕项王杀他,就派人退回了项王赏封给他的金与印,只身逃走。 D陈平逃到黄河边,渡河时撑船的看他仪表堂堂,想杀人劫财,陈平就脱掉衣服帮助撑船以示其无财,这才免遭杀身之祸。答案:A,是与大哥生活在一起。古人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称,伯即家里大哥。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事兄伯如事父译文: (2)而平身间行杖剑亡译文: 答案:(1)侍奉大哥也要像侍奉父亲一样。重点词:事、伯。 (2)陈平单身带剑从小路逃走。重点词:身、间、亡。附译文: 丞相陈平,是河南阳武县户牖乡人。小时候家里很穷,仅喜欢读书,有三十亩土地,与大哥住在一起。大哥在家种地,任凭陈平出外求学。等到陈平长大该成家时,有钱人家不肯把女儿嫁给他,娶穷人家的姑娘他又嫌丢面子。过了好久,户牖乡富家张负,其孙女嫁了五次,而五次都死了丈夫,没有人再敢娶她。陈平却想娶她。一次乡里有一家办丧事,陈平因为穷,就去帮忙,他每天早早地去又很晚才回来。张负在办丧事的人家见到陈平,特别看得起他。陈平也因此走得更晚。张负又跟着陈平到家里去看,陈平的家住在城墙底下一条穷巷子里,用破席子当作门,但是门外却有不少有地位有身份的人来往的车印痕迹。张负回到家,对儿子张仲说:“我打算把孙女嫁给陈平。”张仲说:“陈平又穷又不从事耕田种地,全县的人都笑话他的所作所为,为什么偏要把女儿嫁给他呢?”张负说:“哪有象陈平这样一表人材的人会永远贫穷呢?”最终将孙女嫁给了陈平。因为陈平穷,张负就借钱给他作聘礼,还给他办酒席的费用让他结婚请客。张负还告诫孙女说;“不要因为人家穷就不好好服侍。侍奉大哥也要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大嫂要像侍奉母亲一样。”陈平娶了张家的女儿后,资用日益宽绰,交游也更加广泛了。过了好久,项王领兵打到黄河边上,陈平就去投奔项王过了不久,刘邦攻下了殷地,项王大怒,打算杀掉那些曾经平定殷地的将吏。陈平害怕被杀,就把项王封赏给他的黄金和将印包好,派人送还给项王,自己单身带剑从小路逃走。到了黄河边渡河时,撑船的看他仪表堂堂却单身独行,怀疑他是逃亡的将领,腰包里一定有金银财宝,就盯着他,想杀人劫财。陈平害怕,就故意脱掉衣服帮助撑船,撑船的知道陈平身上一无所有,才没有下手。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 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秦昭王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二十余人,正夫人华阳夫人无子。安国君中男名子楚,为秦质于赵,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 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嫡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求见华阳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夫人大喜。承太子闲,从容言子楚质于赵者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后宫,不幸无子,愿得子楚立以为嫡嗣,以托妾身。”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嫡嗣。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馈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子楚以此名誉益盛于诸侯。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秦质于赵 质:做人质 B吕不韦贾邯郸 贾:做生意 C吾能大子之门 大:通“太” D而请吕不韦傅之 傅:辅佐,辅助答案:C。大,可通“太”,但要看语境,如左传“大子奔晋”。这里的“大”,是“光大”的意思。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居处困,不得意B且自大君之门C即大王薨D从容言子楚质于赵者绝贤答案:D。A项文中有“居住、处境”意,指生活;现代汉语指“住处”。B项文中有“自己光大”意;现代汉语指“骄傲、自以为大”。C项文中指“诸侯王”;现代汉语指“山大王”。D项都是“沉着镇静”的意思。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乃往见子楚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B且自大君之门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C不甚见幸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请以千金为子西游 公为我献之答案:A。前句连词:于是;后句副词:才。B项都是副词:姑且。C项都是介词,表被动。D项都是介词:替。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乘进用不饶车辆的使用不够富足。 B乃引与坐,深语就领(吕不韦)到内室与他坐谈,谈得很深入。 C自奉而西游秦亲自带着礼物到秦国去游说。 D来往者皆称誉之与他(子楚)交往的人都称赞他。答案:A。正确译句:乘用的车辆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子楚能被“立嫡嗣”的一组是 此奇货可居 安国君得为太子 华阳夫人无子 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 结诸侯宾客遍天下 妾幸得充后宫 A B C D答案:C。句只是吕不韦的感叹,不能表明被“立嫡嗣”,排除A、D,句是称赞子楚的,也不能表明被“立嫡嗣”,排除D。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不韦在赵国的邯郸做生意,看到在此做人质的子楚生活困苦不得意,认为可以利用子楚来光大自己的门庭。B吕不韦与子楚一番深谈,使子楚诚服,并接受了吕不韦的资助,同意吕不韦入秦游说。 C吕不韦人秦后,先求见华阳夫人的姐姐,又把所带珍奇玩物全部献给了华阳夫人,趁机称赞子楚是很有才能的人。 D吕不韦的礼物和言辞打动了华阳夫人,华阳夫人在安国君面前称誉子楚,请求安国君把子楚立为“嫡嗣”,安国君马上刻了玉玺,立子楚为“嫡嗣”。答案:D。是“约定”立子楚为嫡嗣,尚未立。附译文: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到各地买来便宜货,再以较贵的价钱卖出,家财累积达千金之多。秦昭王42年,把他(昭王)的次子安国君立为太子,安国君有儿子二十多人,他的正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安国君排行在中间的一个儿子叫子楚,为秦国到赵国做人质,乘用的车辆,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苦,很不得意。吕不韦在赵国都城邯郸做生意时,看到子楚的处境而怜爱他,说:“子楚像一件稀奇的好货可以囤积起来伺机高价卖出。”于是就去找子楚。向他游说:“我能光大你的门庭。”子楚笑着说:“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门庭,然后才来光大我的门庭!” 吕不韦说:“你不知道啊,我的门庭需要等你的门庭光大之后才能光大。” 子楚心里知道吕不韦的意思,就引领吕不韦到内室与他坐谈,谈得非常深入。吕不韦说:“秦王年纪大了,安国君现在被立为太子。我听说安国君十分宠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能够立为嫡嗣的只有华阳夫人而已。现在你们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在中间,不很被宠幸,又长久地在诸侯作人质。即使大王死后,安国君继立为王,那么你也不要希望能与长子或其他日日在王面前的兄弟争立为太子啊!”子楚说:“是的,那该怎么办呢?”吕不韦说:“你很穷,在此作客,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奉献给亲戚及结交宾客。不韦虽然贫穷,愿拿出千金替你到西边去游说,侍奉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你为嫡嗣。”子楚就叩头说;“必定像你说的办法那样而成功,愿意分秦国的土地与你共享。”吕不韦就拿五百金给子楚,做为日常的费用及结交宾客的财用。又拿出五百金买来珍奇玩物,亲自带着这些礼物到秦国去游说,先去求见华阳夫人的姐姐,而把所带来的东西全部献给华阳夫人。趁便提到子楚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结交的诸侯宾客遍布天下。常常说:“我子楚把夫人看得像天一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金华磐安县卫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2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贵州剑河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选聘职业经理人(总经理)17人模拟试卷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辽宁沈阳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沈阳城投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招聘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招聘工勤岗位工作人员2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江西交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招聘劳务派遣岗位人员1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贵州六枝特区科学技术协会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江苏盐城工学院招聘专职辅导员13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内蒙古森工集团招聘高校毕业生50人(第一批)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恒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营业部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贵州大方县人民医院专项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铁在人体中的作用》课件
-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团团圆圆过中秋》作业设计
- 污水井钢板桩支护施工及基坑土方开挖专项方案
- 急救知识试题+参考答案
- 酒店蔬菜供货合同模板
- 【青松雪】几何最值36问-解析版
- 《海底隧道技术讲义》课件
- MOOC 耕作学-沈阳农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商业文化》课件-第3章 古代商贤及其商业文化
- 小儿结核病教案
- 我的家乡滕州市宣传简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