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的凋敝给我的思考--张玉林_第1页
乡村教育的凋敝给我的思考--张玉林_第2页
乡村教育的凋敝给我的思考--张玉林_第3页
乡村教育的凋敝给我的思考--张玉林_第4页
乡村教育的凋敝给我的思考--张玉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村教育的凋敝给我的思考 摘要 当前农村人力资源亏空 村落虚空 田园荒芜等凋敝 我认 为当前农村凋敝的原因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农业的效益差 农民收 入低 人们缺乏对农村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一些村庄出现了举村 外出的现象 结果是大量耕地因无人耕种而荒芜 村落社区也因此而 日益破败 萧条 二是各种政策缺乏贯彻执行 教育陷入绝境状态 三 是农业与非农业 农村与城镇在收入分配上的悬殊使人们的观念发生 改变 城市化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使农村失去了往昔的吸附力 和凝聚力 主题词 农村 教育 变革 思 考 我们今天的教育正越来越多地变得平庸 一种近乎赤裸裸的功利 主义弥漫其中 这意味着我们的教育确乎遭遇着一种人文生态的危机 教育的根本乃是以文化 教育走向生活之后 更应该从生活走向一种 健全的人文之路 因为有强烈的现实关怀 所以更加关切人的心灵 问题 打开教育与文化 教育与社会 教育与时代 教育与乡村 教育 与生存 教育与生命相互激荡的多重之门 孜孜于另一个世界的真 理 却把深深的爱全部地留在这个世界之中 这大致就是刘铁芳教 授所强调的 给教育一点形上的关怀 的全部精神意趣 人们今天哀叹的 故乡沦陷 还仅是其中最为和平的一部分 我们经常看到的强征农民土地 强制拆迁所引发的基层暴力冲突以 及政府权威受到的严重挑战 正以更为惨烈的形式向我们展现出一 幅中国式的 掠夺性 城市化的黯淡图景 时光荏苒 对 农村凋敝 故乡沦陷 的一年一度的凭吊也 随着潮水般的返城人流一同迅速消退 只留下一段日渐疏离的关于 乡村的无奈记忆 然而 除却社交媒体上那些伤感的文学抒情 空洞的道德指控 和欲言又止的个人体验式报道之外 我们总还是应当多做一些什么 方能让我们祖祖辈辈的家园免于一天天继续凋敝下去 当代中国农村的凋敝是一个囊括了经济衰败 生态破坏与道德 滑坡等社会生活诸多层面问题的系统性的困境 它的成因和解决方 案毫无疑问也应该是复杂 多样和系统性的 最表面和直观的原因 是中国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城市化吸纳走了乡村中的青壮年 他们 既是经济财富的创造者 也是最有活力的社会中坚力量 而将 空 巢老人 和 留守儿童 的沉重负担扔给了乡村 这种观察也是在 当下中国最容易激起乡村与城市 底层与中产之间对立撕裂的理由 城市化是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然而城市化必然导致 乡村的凋敝吗 可以说 绝大多数发达国家走过的现代化路程均不 支持上述判断 因此 当代中国农村的凋敝不是社会演化至某一阶 段的普遍问题 而是一种鲜明的 中国特色 这是系统性问题 需 要系统性和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但在本文中 我只选取其中一个我 认为比较重要的视角来讨论 从很大程度上说 无论是经济萧条 生态恶化还是民风败坏 传统手艺消失 基层政权涣散 这些问题都可以追究到一个重要 原因上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应的严重不足 它包括基础设施 教育 医疗 社会保障 休闲娱乐等等 当然 从很大程度上说 公共产品供应不足的主因 又是基层公共财政的严重困窘 说起这个城市化 有一点让我颇为疑惑 小时候曾经从乡下到 乡中学求学 那时我当然不是一个食古不化的人 从不认为我们不 能够对历史上沿袭下来的东西做任何改变 历史和文化的自然延续 有其自己的道理 靠行政力量骤然改变它 也许会产生许多意想不 到的后果 的确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中国未来的一项长期任务 也可以说 是中国经济在本世纪内能够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最重要的引擎 而 且 发达国家农村城市化的历史 也确实伴随着资本 人才和其他 要素资源向城市集聚的过程 但是 这种要素流动的原动力应当是 市场本身 而绝非行政力量 也就是说 要素往往能够产出更大效 益而不是行政权力更高的地方流 而真正市场化的要素流动一定是 双向的 这样的城市化 必定是城市与乡村相互支持 相互补充 共同发展 而不像我们这里目前的这种城市依托行政力量对农村进 行单向的剥夺和榨取 比如 农村有些好学生被城市学校设法劫走 农村有些优秀的老师也被掠走 高端要素可能的确会向城市集 聚 但城市的产业也一定会随着土地 劳动力等要素价格的逐步提 升而向周边农村辐射 进而对后者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拉动效应 不说遥远的欧美国家 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都是比中国大陆更 加发达的现代经济体 它们的历史背景与中国大陆相同或接近 因 而在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想必也面临过类似的县域资源不足的情 况 而且 事实上它们早已完成中国大陆尚在进程中的城市化 农 村和农业人口比例比中国大陆更少 但它们的乡村不仅没有在这一 过程中衰败凋敝 反而处处呈现出比大城市更加经济富足 社会和 谐 民风淳厚 环境优美的巨大吸引力 这里面的原因或许也是复 杂的 系统性的 但我认为 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是它们完好无损 地保持了县乃至更低层级的乡镇的公共财政体系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放到更为宽广的历史中去审视 自秦制 废封建 设郡县 以 来 2000 多年间 中国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便是如何管理好郡县 我 们的社会正在经历着从传统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剧烈转型 政府本身 的职能也正在经历着转型 从传统的农业型经济社会单元转向现代 的工业化经济社会单元 但有一条古老原则恐怕是不会改变的 郡 县治则天下治 我是七八十年代之交的农村中学生 当时一个大队有一所小学 几个村有一所初中 一个乡就有一所高中 我的同龄人三分之一是 初中毕业 上高中的也占十分之二三 现在 一个乡还是一所初中 十几个乡才有一所高中 我们百万人的大县普通高中只有两到三所 我们村子里已经好几年没有高中生了 这种稀缺程度跟 50 年代我父 母辈的中学时代差不多 完全是一种倒退 小平同志说过 这些年 最大的失误是教育 我看近 20 年教育的最大失误是乡村教育规模的 大萎缩 我们老家初中 高中的大砍并发生在 1980 年 1982 年又 砍并了一次 当时形成的格局密度一直持续到现在 为什么要砍我 很茫然 2000 年 3 月 31 日 南方周末 的 周末话题 栏目披露了 农村 孩子辍学严重 的事实 并配发了 编者按 科教兴国 喊得正响 的时候 很多农村的孩子却过早地离开了校园 因为他们大多数被 淘汰 理由只有一条 那就是成绩不好 正是学龄青年却无法完 成学业 不流落街头 扰乱 社会 还能干什么 贫困与教育收费 的突出矛盾 就业竞争中的户籍歧视 就业中的诸多问题 这些问 题若不尽可能加以解决 任其愈演愈烈 农村流浪孩子就会越来越 多 而由此造成的社会不稳因素不仅对于那些孩子是悲哀 而且对 于全民族的发展 都是难以弥补的 乡村教育现状 用 凋敝 这个词一点都不夸张 一点都不耸人 听闻 所以要问我对 21 世纪教育的希望是什么 不说那么远 就说 目前 国家应尽快下大力气扭转近 20 年农村教育一直恶性下滑不止 的局面 尽快增加乡村孩子接受完全教育的比例 尽快整顿农村小 学师资队伍结构 恢复孔夫子惩戒教育模式 使学生认识犯错必惩 的严肃性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 社会爱心人士的一次次大力 捐助 使相当一部分农村学生衣食无忧 也使很多学生迷失了自我 不学习 不交作业成为常态 老师拿我没有办法 好多家长也利用 政策 经常找学校麻烦 政府也实行一票否决制的管理 正事不 管 闲事忙掺乎 使教师在恐惧中工作 生活 更有甚者 由于教 师对品行不良的学生地过问而招致的惨剧也真不少 校园暴力事件 频发 加之基层政府走马观花 形式主义严重的检查 弄虚作假 欺上瞒下 使得广泛存在于农村教育中的问题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淡化了 义务教育法 颁布已经 10 多年了 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 特别是在比较落后的民族地区 仍然存在大量问题 亟须进一步认 真贯彻 落实 在城市 我们会经常见到沿街茫然溜达的农村孩子 那种危险 潜在的隐患 臃肿的大班教学 嘈杂的教学环境究竟谁 应该对此承担责任呢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的今天 我们农村教育却让人担忧 大量的农民工进城 使农村学 校生源急剧下降 甚至有些学校被迫关门 几年来 农村教育处于 彷徨 焦虑的状态之中 提倡科学整体育人观念 又没有合理科学 的模式 提倡课堂教学改革 师资 设备跟不上 提倡 减负 只 靠 高压 家长 教师不知所以然 走过场集体办公 没有统一规 范的自测自考 变相成绩评比 主观考评考核 办学没一点自主 权 一条条枷锁锁住了每个农村教师 一张张无形的网罩套着农 村教育 我们农村教师如何贯彻方针 落实政策 领会精神 找到 人生价值 谁能切切实实而不是说是说 做是做地真正给我们农村 教师办点实事 我们教育理论界在讨论教育问题时 主要的着眼点是城市 而 广大农村的教育境况遭到了有意或无意的忽视 其实 众所周知 城市在整个中国仅仅只是一座座孤岛 农村人口占总人口 78 左右 而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农村总容易使人联想 到贫穷 愚昧和落后 农村的孩子真正转到城市又能怎样呢 能否 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还是一个未知数 进城热只不过给城市增添了几 帮恶棍和扰乱社会之徒 给城市增添了许多不稳定因素而已 城乡二元 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 农民不只在中国 在国际 社会也常常是与贫穷 落后 愚昧联系在一起的 农民在受教育 就业 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常常受到不公正不公平的对待 占 78 的农民是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 农村人口中 有极高天赋的人其绝 对数应是很大的 但由于没有受到好的教育 其潜能不能很好地发 挥 这对于整个国家而言是一个严重的人才资源的浪费 不利于民 族的进步 而且会造成严重的社会不公 对此 中国的很多学者已 予以关注 但还需进一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解体有助于社会流动的加速 社会流动包 括横向的流动和纵向的流动 横向的流动指的是地域流动 纵向的 流动指的是社会升迁性流动 比如人们地位的变化 从社会底层走 向中高层 或反之 这表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是世袭的 是可以通 过自己的天赋 努力来改变的 人和人之间是有差别的 其差别应 由天赋 努力来决定 而不是其它 社会流动是有价值的 一方面 流动带来了地域文化间的多样 从而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 使社会 文化变得多元 使社会更具有活力 然而现行的户口登记制度 人 为地造成城乡和地域间人们身份 地位和待遇的不平等 影响人们 的公平竞争和人的全面发展 也影响了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比如说 中国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就极大地制约了民办 私立 高等教育的发展 我国学者雷颐曾指出 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 个重要途径是大力发展民办 私立大学 然而 除去政治的 观念 的原因外 发展民办 私立大学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是中国社会城 乡二元结构的严重限制 考入公立大学是农村青年 农转非 进而 当 干部 的重要途径 而民办大学则无此功能权利 农村学生考上 民办大学虽然能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 但仍然无法改变其 农民 身 份 更难成为干部 公务员 职工 而私立大学的学历目前仍未得 到国家承认 其它更不必论 只有在两种条件下 民办 私立大学 才能获得质 量的大发展 或是它们获得与国立大学同等的权利 或是中国社会的重大变革 从根本上废除农业人口 非农业人口的 身份制 否则 民办 私立大学的发展空间极其有限 高等教育大 众化也难以实现 应试教育也不可能根本改变 在现实中 只有考 试 分数才为占社会绝大多数之权钱皆无的 寒门庶族 享受优质教 育提供了最大的可能 在这个意义上说 考试 分数是现实条件下 相对而言最为公平 合理 有效的选择 另外 在公立高等学校招生名额的分配上 大城市也占有着很 大的优势 湖南 湖北等省份比北京的高考录取线就要平均高出 100 多分 这既导致了地域之间的不平等竞争 也是人才资源的极 大浪费 在我们更多地关注农村教育的时候 有一些问题是需要认真思 考的 第一 给予农村的学生平等竞争的机会 重点还是为发展本地 区经济 做到 离土不离乡 这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 获得一技之长 重点是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的因地制宜 有没有地域歧视的嫌疑 有人对现在的农家子弟因接受普通教育而不具有一技之长讥讽为 种 地不如老子 养鸡不如嫂子 难道他们就注定只能 种地 和 养鸡 吗 第二 在目前的情况下 通过高考而实现升迁性的社会流动对 农村孩子来说 就是跳出农门 变换身份对农村学生来说几乎是惟 一的途径 如果这条途径也被禁绝了 那么他们就永远只能是农民 这是不是公正 究竟是否有利于中国的发展 第三 农村教育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如果不努力消除城乡 差别 给予全体国民以平等竞争的机会 恐怕只能治标 而不能治 本 社会的不公正很容易导致弱势群体成员内心的畸变 最终成为 违法犯罪的心理动因 近些年来 社会治安 尤其是流动人口案发 形势的严峻正是这一方面的反映 因此 我们整个社会都应当承担 起应有的责任 只有解放农村 解放广大的农民 使全体中国国民 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 城市才能最终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尽管 消除城乡差别需要一个过程 尽管推动这一过程可能在当下要以牺 牲一点发展速度为代价 特别可能 牺牲 一部分人的利益 但从整 个民族的发展来看 从长远的利益来看 是值得的 必要的 农民 是中国社会中最大的文化处境不利的群体 他们在升学 就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