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文学作品欣赏.docx_第1页
漫谈文学作品欣赏.docx_第2页
漫谈文学作品欣赏.docx_第3页
漫谈文学作品欣赏.docx_第4页
漫谈文学作品欣赏.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漫谈文学作品欣赏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中国传统儒家欣赏习惯是既要看作品本身,又要看作者其人,认为文品与人品是不可分离的。欧美文艺欣赏习惯却有所不同,主张只看作品本身而不考虑作者如何。一般来说,阅读可以分两种。一为主观性阅读,即不考虑作者、背景等相关材料而单纯分析文章本身的阅读;一为实证性阅读,即除分析文章外,更注重利用作者背景等材料帮助分析的阅读。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无名氏作品,因无作者等材料可供研究,故一般只能分析作品本身。也有不少有作者等材料可供查考的作品,只需分析文章本身就能得出许多精妙的见解。但如果再熟悉作者背景等因素,不少单纯阅读文本所产生的疑惑迷团可迎刃而解,也可以使解读更全面更深入更透彻。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按接受美学的观点,不同人阅读同一篇文章,因各人文学修养、身世经历、审美习惯等等因素的差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会得出不同的理解。这些解读不能简单地以对或错来评介,但也可能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也许目前大家所公认的说法并非作者所表达的本意,也许本意原本很简单,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这样的结果也许会叫人失望。但这或许更能让我们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而把问题研究清楚也是读书人应该坚持的原则。愚以为欣赏文学作品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思想形成平时在学习课文时,一般都会有背景介绍,但很多情况下这种背景介绍成了机械化模式。人的惰性使得我们在有了一点狭隘的经验后开始偷懒。学习一篇课文,知道要看作者、写作背景,但对于为什么要看,究竟怎样看却往往不甚了然。为何同一时代千万人中只他一人或数人有此反应呢?哲学上说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背景也需通过作者内在思想才能发生作用(在作品中),故关键还在于作者的思想。所以分析作品要注意作者的思想形成。诗仙李白一生写了许多奇美的诗篇,欣赏他的诗文,也不可忽略了他的思想。李白思想中既有儒家的积极入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又有道家虚空观(消极避世)和自我主体意识(自信、不事权贵),还尚游侠风范。故他在隐居时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在接到玄宗诏书时会吟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言壮语。在他进入京城长安,目睹了官场黑暗时,思想中既定因素又使他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而借诗酒麻醉自己,在酒中诗中寻找理想的净土,在被“赐金还乡”后,仍能游山玩水吟诗作文。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为此时之作。诗人因在黑暗现实中无法实现理想,而借助梦境仙境抒发对理想的追求,而文中“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则或多或少流露了遭挫后的消极情绪,然消极不等于消沉,作者的道侠思想在此时又使他吟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等傲视权贵的不羁之语。故其诗能显神奇瑰丽洒脱豪放。与李白思想相类,苏轼思想中主要有三重因素:儒释道。儒家的积极入世使他充满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而佛家道家的虚空观逍遥观又使他在仕途失意时有消极情绪却又能极快从委顿中摆脱出来,表现得豁达洒脱与达观。苏轼在贬官黄州游赤壁时写了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既借周郎年少英雄抒发自己年老功业无成的慨叹,又有“人生如梦”的消极之语,但思想中逍遥达观因素又使他能迅速从悲观中摆脱出来,潇洒地倒一杯酒祭洒江月,表现得极其洒脱。李白的道侠思想,苏轼的释道思想,使得他们两人性格豪放洒脱,创作的作品也充溢着豪放与浪漫的味道。杜甫思想中缺少这些东西,所以只能做一位现实主义大师;白居易也做不到如此洒脱豪放,贬官九江时听到琵琶声竟至痛哭流涕。兴起于十九世纪中后叶,发展于二十世纪上半叶,以尼采、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萨特等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对我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存在主义认为人生是虚无荒诞的,孤独个体在存在中会感到恐怖、厌烦、忧郁和绝望,人被抛到世界上,无能为力,必然走向死亡,归于虚无。任何努力都无法改变灭亡的最终归途,但又并不主张放弃努力,强调应自己把握自己,对自己人生负责。鲁迅在19021909年留学日本期间深受此思潮影响。鲁迅曾坦言自己思想太黑暗,而这黑暗思想是他长期以来孤独、悲凉、幻灭的存在体验与从尼采等人那吸收的思想营养结合的产物。鲁迅虽在公开场合所说的是些积极、乐观、光明的话,如在夏瑜坟头加一个花圈,但其内心却充斥着黑暗。新文学运动失败,辛亥革命失败,一次次的幻灭使他更加孤独悲哀,黑暗虚无的思想在五四前夕的鲁迅精神世界中相当浓重,使得他这样一个强烈的爱国主义者“消极”到了无意参加旨在救国救民的新文化运动的地步。后虽在钱玄同的动员下参加了新文化运动,出来呐喊疾呼,却也并未放弃心中那些“黑暗” 思想,他在呐喊中也含蓄暗示过,他的这种“确信”是一种不无寂寞、幻灭、绝望、虚无的人生观念。随着新文化阵营分化,鲁迅又一次深刻体验到幻灭、虚无和孤独。人是荒诞世界上的过客,所面临的必然性是死亡,“过客”坚持不懈地向“前面”走去,但前面不过是一片“坟”。但鲁迅也并未因此而放弃人生。他拒绝用各种乐观主义来救济生命的穷乏,不要像庄子那样“齐生死,等祸福”的达观态度来掩盖生命的有限性的事实,也不像佛家以一个虚幻的彼岸世界来逃避现实,也不象孔儒以“朝闻道夕死可也”的理性主义态度将死与某中超越物联系起来。而是直面死亡这一必然境遇,自己把握自己,偏要作“绝望的抗争”。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存在主义在他的作品中也有显现。如小说围城中主人公方鸿渐深受人生虚无思想的影响,每当他想努力振作时,虚无感就出来作祟,迅速打消了他行动的勇气。对于方鸿渐的人生虚无的存在体验,钱钟书是同情的;但对于方鸿渐缺乏勇气去反抗这种虚无与荒诞,安于处境,听天由命,放弃自由,不敢承担责任,甘为懦夫,钱钟书则作了深入的揭示和严厉的批判。二、性格气质作者的性格气质必会很自然地融于作品之中。所以作者的性格气质对于作品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时代特点,时代思想风尚,会影响处于此时代的作家的思想,而作家的思想及身世经历往往会影响作家的性格气质。在中国历史上,大凡变乱转折时期,文人思想必会经历一场大的革命,而思想上的革命又会带来文人性格气质上的变化,建安文人即为很好的代表。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家思想成了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重事功、道德、操守,人生伦理道德化,强调人生功利目的和个体的社会责任。汉末急剧的社会动乱撞击建安文人所依凭的物质世界,无情地将其抛离固有生活轨道(前辈儒生通经致用,博得封妻荫子)。东汉一统局面变为支离破碎局面,传统儒家伦理纲常失去了维系人心的作用,儒家失去昔日尊严,不再“独尊”,几次党锢使知识分子逐渐疏远政治,追求一种放浪形骸的快意生活,传统儒家“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追求被“逍遥抱一”精神所替代,于是其人其文都表现出一种不羁之风。盛唐李白儒道侠,故其性格豪放潇洒,其文瑰丽神奇纵横恣肆;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而衰,身处其时的杜甫忧国忧民,故其文沉郁顿挫。再比如现代作家郁达夫,由于早年丧父,在日本十年的异国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其气质抑郁善感,带有颓废情绪。孤僻忧郁的性格使得他笔下故都的秋不是香山红叶的灿烂似火,不是故宫颐和园的游人如织,而是“清、静、悲凉”的冷色调。三、创作心理作者是在一种怎样的心情之下写作的,他的创作动机如何,这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琼瑶言情小说一度风靡大陆。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琼瑶不少小说中都写到年轻美貌的女子爱上成熟稳重的中年男子。其实这可以看作是“补偿心理”在作用。琼瑶在读书时曾与比她大二十多岁的老师相恋,师生恋自然不被允许,后来,两人恋情暴光,这位老师被迫迁到南方“养伤”,两人约定一年后相见并作最终决定。但一年后由于种种原因琼瑶没有赴约。琼瑶内心存有这么一个疙瘩,所以在以后创作小说时自觉不自觉地让年轻女孩爱上中年男子,让中年男子也饱尝爱情的甜蜜,并以此来减轻心灵深处的歉疚。如果说琼瑶是借小说补偿他人,才子佳人小说的作者则是通过小说补偿自己。中国古代的才子佳人小说,有个模式:郎才女貌,一见钟情,但受家人或小人等因素阻挠,经历重重磨难,然后才子及第,奉旨成婚大团圆结局。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认为“大团圆”反映了中国人逃避现实,相互欺骗的劣根性。其实这种大团圆结局并非“互相欺骗”,而是当时文人的自我认识和肯定。古代小说被视为“丛残小语”“小道”,一般读书人是不屑为之的,更不会把它当作一样正经事来做。那些失意落拓的下层文人因功名无成,故牢骚满腹,对现实人生诸多不满,自然由才子遭际牵涉到许多世情,借笔下才子自我标榜,以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