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曲二首(其一)_第1页
明妃曲二首(其一)_第2页
明妃曲二首(其一)_第3页
明妃曲二首(其一)_第4页
明妃曲二首(其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妃曲二首 其一 王安石 明妃曲二首王安石明妃初出汉宫时 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 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 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 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 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 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 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 人生失意无南北 写作背景 王昭君的故事自晋代石崇作 王昭君 乐府后 吟咏其事者 代不乏人 有的悲其远嫁 有的责怪画师 有的写昭君在胡地的寂寞 有的写昭君的汉宫之思 种种立意不一而足 王安石这首 明妃曲 别是一种立意 诗中的重心在于书写失意的怨恨 王昭君美冠后宫 但不被召幸 更有甚者 她被作为宫中不喜欢 不需要的女子而远嫁异族 红颜薄命岂不怨嗟 而在封建社会中失意的女子又岂止是远嫁的昭君 但同情美人的失意还只是此诗的表层意思 更深层次的看 应当说作者是借了王昭君的故事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 诗人在写作此诗的前一年曾向仁宗上万言书 主张变法 但仁宗已是暮年 无意进取 对王安石的倡议置而不论 所以此诗的真正的用意是 托前代以自鸣所不平 士不遇 这是古代诗歌中一个传统的主题 北宋由于党争激烈 不少知识分子都遭到反复贬斥 感士不遇 就因此成了知识分子的普遍情绪 王安石此诗只所以能震动当时文坛 引起巨大的反响 就因为它能言人之所欲言 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再读课文 感受诗句 明妃曲二首王安石明妃初出汉宫时 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 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 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 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 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 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 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 人生失意无南北 略去了许多身锁后宫的辛酸岁月 剪取明妃失意离宫的关键情节 鬓发散乱伤心落泪尚如此动人 使元帝激动不已 这是用反衬的方法写明妃的美丽 尚得君王不自持 低徊顾影无颜色 泪湿春风鬓脚垂 明妃初出汉宫时 明妃当时初起程出行离别汉宫时 泪湿桃花春风面鬓脚微微亦低垂 低头回看身影间周围无有此颜色 尚幸得到我君王当下之怒不可持 这是侧面的写法 从元帝平生所见反衬明妃的美 意态由来画不成 当时枉杀毛延寿 这是作者的议论 他强调任务的风采是难于通过绘画来表现的 即讥讽了汉元帝的案图召幸的好色与愚笨 也强调了王昭君的精神风采之美 表现了作者对明妃失意的同情和对于元帝昏庸的讽刺 当时枉杀毛延寿 意态由来画不成 入眼平生几曾有 归来却怪丹青手 离别归来却责怪怪罪丹青画图手 美貌如此在眼中平生实未曾见有 天仙意态由自生画笔难以描摹成 当时冤枉曲杀死曲杀画工毛延寿 只有年年鸿雁飞 寄声欲问塞南事 可怜着尽汉宫衣 一去心知更不归 恨别从此一离去心知更不能回归 可怜还不能穿尽汉朝皇城之宫衣 万里寄语欲相问塞南遥远家乡事 只有年年日日里眼望鸿雁往南飞 自离开故国的时候 昭君心中就已经明白此生绝不会再返汉宫 然而她仍然眷眷于汉 不改汉服 上句先打破了一切希冀 从而使下文 着尽汉宫衣 的情节得以不掺杂个人得失利害的因素 而表露为纯粹的爱国爱乡的真挚 人生失意无南北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 好在毡城莫相忆 家人万里传消息 家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