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试卷(一)(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嗔怪(chn) 麝香(sh) 蹒跚(shn)B . 哺乳(p) 羞怯(qi) 驯养(xn)C . 匍匐(p) 障碍(i) 余晖(hu)D . 鹦鹉(yn) 俯冲(f) 模样(m)2. (2分)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蓬蒿 旁鹜 引颈受戮 一泻千里B . 慰藉 告罄 相得益彰 莫明其妙C . 沧桑 笙萧 锋芒毕露 一反既往D . 馈赠 陷阱 通宵达旦 再接再厉3. (2分)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 , 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B . 在昆虫的美丽国度里,大家恪尽职守 , 一切井然有序。C . 出类拔萃的捉鳖人,南方水乡每个县总有几个,而登峰造极的,几个县才有一个。D . 有自知之明的人,犯了错误也不可怕,他会从中吸取教训。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南宁地铁二号线的正式运营,极大地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使市民出行更方便。B . 参加哈佛学子交流会的同学没有一个不否认,这次交流是愉悦的、有启发的、有收获的。C . 是否养成及时整理错题、归纳总结答题方法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力保障。D . 寻梦环游记这部影片不仅感动了大大小小的观众,还引发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5. (2分)下列语句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也因为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写文章,在要求内容准确之外,还要求写得生动而拒人于千里之外,使人不愿意接近即使这种文章把意思大体表达出来了在修辞拙劣的文章中间人们所读到的永远只是干瘪的词汇,刻板的句法、章法A . B . C . D . 6. (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黄发垂髫”中的“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B . 孔乙己是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选自呐喊,是作者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白话小说。C . 赤壁是宋代诗人杜牧经过赤壁这个著名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D . “立”是“开始”的意思,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7. (5分)用古诗词原句填空。 (1)青青子衿,_。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郑风子衿) (2)借问酒家何处有_。(杜牧清明) (3)_,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4)分门别类辑古诗。请以“鸟”为专题,将初中语文教课书所选古诗词中写到鸟的句子编辑起来。(除“示例”外另写三句) 示例:九万里风鹏正举 缥缈孤鸿影 决眦入归鸟_、_、_三、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3分)8. (3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为了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二十四节气”,八年级某班特举办了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加。 材料一: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委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申请成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可与尊重,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播,也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通过它了解中华民族的理想、准则和精神。材料二:“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先民根据太阳在一年中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而概括总结出的一套气象历法,自秦汉时期至今已经沿用了2000多年。(1)阅读上面的材料,请各用一句话(10字以内)概括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节气歌”中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其中有一个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请你写出它的名称,并用一句话表达你对这一传统节日的理解。 (3)有同学认为现代科技很发达,想了解二十四节气知识上网查查就行了,没必要举行这样的活动。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说理由。 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9. (6分)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杨志闷闷不已,回到客店中,思量:“王伦劝俺,也见得是。只为洒家清白姓字,不肯将父母遗体来点污了。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又吃这一闪!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克剥!”心中烦恼了一回,在客店里又住几日,盘缠都使尽了。杨志寻思道:“却是怎地好!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从来跟着洒家,如今事急无措,只得拿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钱钞,好做盘缠,投往他处安身。”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走到马行街内,立了两个时辰,并无一个人问。将立到晌午时分,转来到天汉州桥热闹处去卖。杨志立未久,只见两边的人都跑入河下巷内去躲。杨志看时,只见都乱撺,口里说道:“快躲了,大虫来也。”杨志道:“好作怪!这等一片锦城池,却那得大虫来?”当下立住脚看时,只见远远地黑凛凛一大汉,吃得半醉,一步一撷撞将来。杨志看那人时,形貌生得粗丑。但见:面目依稀似鬼,身材仿佛如人。杈枒怪树,变为肐形骸;臭秽枯桩,化作腌臢魍魉。浑身遍体,都生渗渗濑濑沙鱼皮;夹脑连头,尽长拳拳弯弯卷螺发。胸前一片锦顽皮,额上三条强拗皱。原来这人是京师有名的破落户泼皮,叫做没毛大虫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行凶撞闹,连为几头官司,开封府也治他不下,以此满城人见那厮来都躲了。 牛二喝道:“你说我打你,便打杀直甚么!”口里说,一面挥起右手,一拳打来。杨志霍地躲过,拿着刀抢入来,一时性起,望牛二颡根上搠个着,扑地倒了。杨志赶入去,把牛二胸脯上又连搠了两刀,血流满地,死在地上。杨志叫道:“洒家杀死这个泼皮,怎肯连累你们!泼皮既已死了,你们都来同洒家去官府里出首。”【乙】我且问你: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却才那个挑酒的汉子便是白日鼠白胜。却怎地用药?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叫人死心塌地。次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走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这个唤做“智取生辰纲”。却说杨志当时在黄泥冈上被取了生辰纲去,如何回转见得梁中书去,欲畏就冈子上自寻死路;却待望黄泥冈下跃身一跳,猛可醒悟,拽住了脚,寻思道:“爹娘生下洒家,堂堂一表,凛凛一躯。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终不成只这般休了?比及今日寻个死处,不如日后等他拿得着时,却再理会。”转身再看那十四个人时,只是眼睁睁地看着杨志,没有挣扎得起。杨志指着骂道:“都是你这厮们不听我言语,因此做将出来,连累了洒家!”树根头拿了朴刀,挂了腰刀,周围看时,别无物件,杨志叹了口气,一直下冈子去了。(1)甲文第一段“快躲了,大虫来也”这句话中所说的“大虫”本义指的是_,此处指的是_,这是运用了_的修辞方法。 (2)甲文中画线的句子对塑造杨志形象有什么作用? (3)甲文写杨志杀死牛二后怕连累别人,自动去官府自首;而乙文先写杨志丢失了生辰纲想自杀,后写他畏罪逃走。杨志为何不到官府处自首而要选择外逃呢?你认为小说这样处理情节合乎情理吗? 五、 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10. (5分)将下面语句用楷书正确、规范地抄写在横线上。志当存高远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11. (10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2)分析全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12. (12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本文选自_,作者_,字晓岚,直隶献县人,清代学者、文学家。(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山门圮于河_ 阅十余岁_求石兽于水中_ 棹数小舟_湮于沙上_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_转转不已_ 但知其一_(3)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众服为确论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4)翻译下列句子。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5)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13.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跳出地球“看”地震2018年2月2日,我国首颗地震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张衡一号”以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张衡命名,它的发射使我国在卫星地震电磁空间探测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地球的板块、断层移动引发地震,同时也会在地震前后带来包括地球电磁场变化等很多信息。“张衡一号”能以标准手段对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以上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其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实时监测空间电磁环境状态变化,研究地球系统特别是电离层与其他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和效应,初步探测地震前后电离层响应变化的信息特征及其机理,从而有效弥补了地面观测的不足。“张衡一号”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兼副总设计师、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总工程师申旭辉介绍,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在地面上,像青藏高原的极寒地区,现有的地震台网并不能完全覆盖,面积广阔的海洋也观测不到。目前我国对以青藏高原为主的近200万平方公里陆地缺乏地震前兆监测能力,在国境线和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地震监测能力也几乎为零。而跳出地球“看”地震,就能突破一些地震研究的限制,对我国及周边区域开展电离层动态实时监测和地震前兆跟踪。“张衡一号”不仅开辟了我国地震监测研究的新视角,成为我国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地震立体监测体系的重要里程碑。同时它也集合了多项航天技术创新成果,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卫星电磁洁净度的控制技术。卫星本体磁性对磁场测量的“影响不确定性”需控制在05纳特以内,这大约相当于地球表面磁场强度的十万分之一。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卫星平台的各个单机、系统都进行了无磁化的更改。但在这一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如,去掉了有磁的红外地球敏感器,整个飞行程序都要改变;再比如,无磁化要求太阳能帆板不能转动,但为了保证卫星能源供应,又必须让帆板对日。如何找到平衡点?卫星研发团队想了很多办法,最终,科研人员打造出来的“张衡一号”整星,其磁洁净度达到了033纳特。“张衡一号”的主要载荷,是用于探测卫星轨道环境空间电场的电场探测仪。这也是目前国际上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功能配置最全的空间电场探测仪器。为了感知空间三维电场,探测仪通过伸杆向“张衡一号”本体外伸出4个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如同灵敏的触角一般,每个传感器都能准确感知周围等离子体环境电势,灵敏度极高,可以探测到非常微小的等离子体电势变化,相当于在数千米高的巨浪浪尖,分辨一粒小水珠。在卫星内部,有着探测仪的“大脑”信号处理单元。这台高灵敏电子学测量设备,能把传感器探测到的微小波动细分成十几个通道,通过进一步精细处理,变成数字量,分成频谱,再传输到地面,供科学家研究。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表示,“张衡一号”卫星的发射和投入使用,使我国首次具备全疆域和全球三维地球物理场动态监测的技术能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在轨运行多载荷、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少数国家之一。(1)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我国在卫星探测方面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重要标志是“张衡一号”的发射。B . “张衡一号”能以标准手段对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C . 帆板对日能保证太阳能帆板为“张衡一号”供应能源。D . “张衡一号”传感器灵敏度极高,可以分辨巨浪浪尖的小水珠。(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衡一号”集合的航天技术创新成果有电磁洁净度高;传感器灵敏度高;信号处理单元处理精细。B . 第段与第段是总分关系,第分别介绍探测信号和处理信号,可以改变其顺序。C . “张衡一号”能突破一些地震研究的限制,对我国及周边区域开展电离层动态实时监测和地震前兆跟踪。D . 第段画线句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信号处理单元比喻为“大脑”,生动形象的说明其在探测仪中的重要地位。(3)第段中的“初步”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14.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一棵小草的初心记最高科技奖获奖者、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药学家屠呦呦韩霁结缘青蒿,在我国南北方很常见的一种植物,科普读物上描述,“属菊科,一年生草本,原产于我国,后被许多国家栽培。”就是这株貌不惊人的小草,倾注了屠呦呦一生的心血,屠呦呦也为青蒿赋予了新的生命从中提取的青蒿素,成为挽救生命的神奇药物。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专业的屠呦呦被分配到当时的中医研究院(后为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之后又被选派系统学习了中医。中西兼备的知识结构,奠定了屠呦呦在青蒿素研究中的特有的优势,“两年半的培训让我发现了中医的奇妙和可贵,以及站在人类和宇宙的高度的哲学思辨之美。”屠呦呦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的中国正在遭受可怕疾病的侵袭。疟疾,这种古老的疾病,一直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我国大范围疟疾爆发,发病人数超过1000万,1970年发病率高达平均每万人就有2961人患疟疾,是解放后发病率最高的一年。鉴于防治恶性疟疾药物研制的紧迫性和艰巨性,1967年我国启动了旨在抗击疟疾等流行病的秘密科研工程,并将召开会议的时间5月23日定名为项目代号“523”。之后,全国7个省市、几十个单位、600多位科研人员参与其中。攻关迅速展开,到1969年,筛选的化合物和包括青蒿素在内的中草药,多达万余种,但结果并不理想。当时只是研究实习员的屠呦呦,凭借着过人的中西医知识和科研能力,被选派为科研组组长,加入了抗疟队伍,从此一生结缘。初心如同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屠呦呦将自己的精力、智慧全部“提炼”出来,奉献给了医药事业,实现着当初的愿望。上世纪70年代,科研条件落后艰苦,为提供足够的青蒿有效部分用于临床实验,科研人员在有限条件下采取“土法”用水缸作为提取容器。实验室的楼道里,摆放着盛满乙醚的7口大缸。有些化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乙醚是一种挥发性化学物质,具有麻醉作用,对人体有害。由于缺乏通风设备,缺少必要防护,接触了大量有机溶剂后,很多参与研究的科研人员健康受到了损害,屠呦呦患上了病毒性肝炎。制剂研制出来之后,为尽快投入临床应用,她和团队成员带头服用提取物,以试药效。她不仅自己喝,还给自己的丈夫喝。这在今天也许不能完全被理解,但当时他们认为理所当然科学研究就要有奉献,奉献就会有风险、有牺牲。为了能够全心研究青蒿素,她当年把两个年幼的女儿,一个送回宁波老家交给老人抚养,一个送到幼儿园全托。当孩子们用陌生的眼神看着自己的妈妈时,屠呦呦心里不可抑制地难过。但是,面对肆虐的病魔和一批批倒下的患者,一种更强烈的召唤,让母亲的责任只能让位于科学家的使命。“191”,屠呦呦团队给青蒿提取出来的有效成分这样命名,这是190次实验失败和1次成功的相加所得。190和1,两个相差悬殊的数字,里面包含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期待和失望,多少个焦灼内心的考验,多少个可以放弃的理由。只要其中有一次动摇,都会与成功擦肩而过。而屠呦呦却把这190次失败当作是找到科研“正确打开方式”的必经过程,对一个个“此路不通”,她作了详细的记录和标记。直到现在,同事们看到她一本本详细、工整的实验笔记,都感慨不已。虽然有时连家里的东西都找不到,但对科研她却始终严谨精细。始终医者仁心。治病救人,是医药科学最崇高的使命。一个将毕生精力心血都奉献给这一崇高事业的科学家,无疑是饱含情怀的使者。敏行讷言的屠呦呦,却不是一个乐于表达、善于言辞的人。“国家培养了我,我要报答国家。”这孺慕之思就是她最朴素自然的情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人对诺贝尔奖怀有特殊的情结因为求而不得而耿耿于怀。屠呦呦获奖的意义非同寻常,她证明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具有取得开创性成果的能力,具有为人类健康做出巨大贡献的能力。屠呦呦却不认为这是她个人的荣誉,“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药与现代科学的结晶,此次获奖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科学家的认可。”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屠呦呦成了“名人”,但她却很少在媒体上露面,对于各种活动她都是能免则免,对一些不得不出席的“场合”,她配合起来也有些勉强,总是提出,“差不多了吧”“可以了吧”“就这样吧”,面对鲜花和赞誉,她没有感到享受,反倒像是对待任务。对待真正的科研任务,她却十分投入。尽管年事已高,但屠呦呦还没有放弃工作,青蒿素对红斑狼疮的有效性、青蒿素的抗药性、青蒿素的作用机理等等,屠呦呦觉得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她对常常自己的学生说,“要让青蒿素物尽其用”,这也是她对自己要求尽己所能。“始终服从安排,始终从事青蒿素研究,甚至始终在一个单位工作,没动过地方。”共事多年的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研究员廖福龙用一连串的“始终”形容屠呦呦的经历。当一些人在抱怨一成不变的工作乏味无趣的时候,屠呦呦却“始终”守着中药研究这个不太热闹的专业,并且创造了“奇迹”。屠呦呦用她的青蒿素人生告诉人们,有一种情怀叫坚持,有一种创新叫坚守。(选自中国经济网2017-01-09)(1)选文第段为什么不能删去? (2)联系上下文,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画横线句子。190和1,两个相差悬殊的数字,里面包含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期待和失望多少个焦灼内心的考验,多少个可以放弃的理由。(3)选文段与以下邓稼先片段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分析它们在对比的内容与作用上的不同。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本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河北承德市消防救援支队招聘政府专职消防队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吉林大学招聘教师5人(1号)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福建龙岩市上杭县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上杭古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所属企业招聘拟聘用人选(二)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年瑞昌市部分市直事业单位公开考选工作人员【1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湖南邵阳市隆回县招聘高中职业中专教师40人模拟试卷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烟草总公司职工进修学院公开招聘4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广西贺州市八步生态环境局面向社会招聘工作人员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江苏南京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年春季邮储银行北京分行校园招聘模拟试卷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湖南永州东安县人民法院招聘4名编外聘用制审判辅助人员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优化训练-第二章单元测试卷
- 民办学校未来发展策划与实施方案
- 临床课题申报书范例范文
- 山体.施工合同样本
- 肺结核课件培训
- 2025年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工作人员公开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锅炉工安全培训知识课件
- 2025年广东省东莞市公安辅警招聘知识考试题(含答案)
- 个体诊所管理暂行办法
- 志愿服务条例知识培训课件
- 破圈与共生:2025中国社交媒体全球化发展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