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道中考物理题的几点看法36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是指:“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小明和芳芳根据课文中的描述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1)小明同学提出了“感应电流的大小可能与磁场的强弱有关”的猜想。除此以外你的猜想是: 。(1分) 写出验证你的猜想的主要步骤:(2分) 分析实验结论:(2分) (2)芳芳同学思考:线圈的一边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与单根导线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的感应电流的大小可能不一样。于是她验证如下: (a)先用大约25圈的漆包线圈的一条边框较快地切割磁感线运动;(b)然后用单根导线以相同的情况切割磁感线运动。你认为两次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程度( )(2分) A(a)较大 B(b)较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3)实验过程中小明与芳芳又用线圈和条形磁铁来做实验(如右 图所示),发现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你认为在此实验中产 生感应电流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请你总结一下。(写出两条) _ (1分) _ (1分) (4)在(2)、(3)两个实验中,如何改变感应电流的方向?每个实验各写出一种方法。 _ (1分) _(1分) 上面是江苏省宿迁市2007一道中考题,这里谈几点想法: 1.老师们都知道,根据初中课文中的描述进行的是单根导线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演示实验,应用控制变量法,改变磁场的强弱和方向、或改变导体(垂直磁感线时)在磁场里的那部分的长度、或改变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从而定性地探究感应电流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所以,解答感应电流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一部分导体”、“磁场”、“切割磁感线运动”)这个学过的相关的知识进行猜想,而不是无根据的、不合理的胡猜乱想。这样也便于接下来的验证猜想的实验设计和得出实验结论。 2.对于“可能与切割慈感线的多少有关。”的猜想也是合理的,但因为是考试,你无法做验证猜想的实验,你就无法写出正确的实验结论,所以,答题时还是不这样猜想为好。 至于“用同一规格的硬导线做两个不同大小的矩形线圈,分别将它们放在同一磁场中旋转,看与它们相连的电流计指针的偏转幅度。”的验证猜想的实验设计和得出 “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磁场强度和切割磁感线的多少有关。”的实验结论,如何理解设计的实验?实验结论是否正确?有待请教! 3.中考时,学生已观察过课文中的描述进行的演示实验,也已知道感应电流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那么解答(2)时,学生只要理解“25圈的漆包线圈的一条边框较快地切割磁感线运动”相当于“单根导线”长度增大就能够选(A)了。 4.对于“用线圈和条形磁铁来做实验(如右图所示),发现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的问题,虽然此实验在高中物理中是用于研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本质的说法“当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但从线圈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角度,初中学生还是可以理解的,再联系线圈和条形磁铁,认为在此实验中产生感应电流大小跟线圈的匝数、条形磁铁的磁场的强弱、以及条形磁铁的运动速度等因素有关,也就顺理成章的,就可解答(3)了。 5.对于(4)在(2)、(3)两个实验中,如何改变感应电流的方向?每个实验各写出一种方法。 在(2)实验中可改变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向左改为向右)、或改变磁场的方向(改为上端为S极,下端为N极)。 在(3)实验中可改变条形磁铁的运动方向(插入线圈中改为从线圈中抽出)、或改变条形磁铁的磁场方向(改为上端为S极下端为N极后,再插入线圈中)。 6.该考题设计的有梯度,能给考生提供很大的思考空间,确实能起到考查学生应用学过的相关的知识进行猜想的能力作用,是道好题。但作为中考题,将初中知识拓展到高中内容,不利于初中的“双基”教学,不过作为最后一道题,尚可。 以上浅见,请指正!下面一篇关于科学猜想的论文,供大家参阅。 浅淡自然科学教学中猜想思维的培养 当时代的步伐迈入二十一世纪,人们惊喜地发现这是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科技产品已悄悄走进平常百姓家;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陈旧的观念、陈旧的思维已不适应新的时代;创新思维、创造力已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然而在众多培养创新思维、创造力的方式、方法中很少见到猜想能力的培养。笔者粗浅地认为猜想能力的培养也是创新思维、创造力培养的一个很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科学新教材已把“假说”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列入教材内容。什么是假说?它是一种科学猜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猜想思维的培养应引起自然科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猜想的重要性 猜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它是人们在已有知识的事实基础上,对未知的事往返及规律做出的一种大胆的假设或提出预测的看法。它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活动,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是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综观自然科学的发展史,猜想思维在基础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并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如:爱因斯坦的量子假说: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说;道尔顿的原子假说;阿佛加德罗的分子假说;天文学中太阳系起源假说;地学中的大陆漂移假说伟大的猜想造就了非凡的智慧,掀起了一系列重大的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类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由此可见,自然科学实践中有意识、有计划地鼓励、培养学生科学猜想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猜想的特点 1、科学性 猜想是以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为依据,并非胡猜瞎说。如:道尔顿原子论的建立是近代化学发展中的一次重要的理论综合,它以一些化学基本定律和化学实验为依据;阿佛加德罗在新的科学事实和原子论的基础上,以盖-吕萨克的实验为基础,进行合理的推论,引入了分子的概念,提出分子假说。再如,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对对苯分子结绝的猜想:有一天凯库勒苦苦思索苯分子结构,在火炉边朦朦入睡,梦见碳原子组成“蛇”,不断地“弯弯曲曲地蠕动着”,突然咬住自己的尾巴不动了,凯库勒由此猜想到苯的环状结构。如果没有凯库勒十二年的苦苦研究和深厚的化学知识作为基础,仅凭“南柯一梦”是得不到的。 2、猜想性 猜想是一种超前思维具有一定的猜测性,与已成为确实的理论相区别,它的结论是否正确需要通过实践的验证才能确定。如:分子说,在开始形成时就有一定的事实根据,但还不完善,还未完全得到证实,因为人们还无法直接观察到分子,还没有从间接方法证实分子的存在。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分子有了理一步的认识,人们用电子显微镜已经能观察到某些物体的分子,这时分子说得到充实和完善井由猜想转化为理论。 3、创造性 猜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一切创造活动都需经认真思维,作大胆猜想才能实现。猜想思维往往能透过纷繁的现象直接涉及事物本质,重新安排已有认识,创造出新的以验形象,或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见解。这些正是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三、培养猜想思维几种方法 1、丰富知识,奠定猜想基础 猜想的科学告诉我们,猜想并非凭空捏造,需要科学依据,故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先要奠定猜想基础,即要有各种经历、各种经验,广泛的生活面、知识面和阅读面。这些潜在的东西一旦被突来的事物激发就产生思想的火花。192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得威尔逊的成功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青年时期他曾到过英国本内维斯峰天文台,山上云雾飘渺的景象给他极深的印象。在他研究显现电子路径仪器时,云雾成了他猜想的一个闪光点,后来他成功地研制出电子云室。 自然科学这门综合学科能很好提供给学生包罗万象的知识:彩缤纷的生物世界、变幻莫测的化学世界、奥妙教材本身即为学生的一个很好的知识宝库。我们惊喜地发现,自然科学新教材已不是一本“死书”,它把同学们引进大自然,融入生活,所以我认为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要把“活书”教“死”,是学生建立扎实、广阔的知识基础的一个有力保证。其次,教师要把“通才”教育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正确引导学生,要广泛涉猎多门学科。 2、改变观念,培养猜想信心 有这样两个故事:一个中国的幼儿教师要小朋友模仿他画画,其中有个小朋友画好后添了与图不相称的一只小鸡,结果遭到了教师的批评;同样一个美国的幼儿教师要小朋友画一个苹果,有个小朋友把苹果画成“方”的,教师问他:“为什么把苹果画成方的呢?”小朋友说:“因为圆苹果总是从桌子上掉下来”,老师真诚鼓励他说:“希望你以后培养出方苹果。”中国教师偏爱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的学生,无形中挫伤了学生大胆思维的自信心,我们何不学学美国的那位幼儿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每一册自然科学课本中都有一些“探索与研究”的题目,这些都是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猜测的教材。例如:第三册课本探索与研究2:收集生活和生产中增大、减少摩擦的实例,在收集的同时,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一个没有摩擦的世界是怎样的?再如:第四册课本探索与研究2:研究不同金属跟稀硫酸反应的快慢。在实验前,凭对铜、锌、铁、铝这些金属的了解,先猜想一下:谁产生氢气最快。不管结果是否正确,老师都有要根据他的某个创意加以表扬,培养其猜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诱导启迪,激发猜想兴趣 自然科学教材的阅读材料,有科学家的介绍、科学史的介绍、科技产品的介绍。例如:第三册阅读材料中介绍了牛顿,第四册课本阅读介绍了道尔顿的原子论,第五册阅读材料中介绍了钱三强和邓稼先,这些科学家的研究生涯中都在运用猜想这个武器去揭开大自然的奥秘。激发学生渴望自己能运用猜想去探索世界。 这种情感若能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亲身与慢能使学生兴趣大大加强。例如:第一册课本关于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一节内容,教师先不要把这种学说搬出来,在课堂上先展示一下世界地图,观察海洋与陆地全貌,然后每个同学发下一张小地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胆猜想:地图上的陆地和海洋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吗?其间给同学两个提示:1、南美洲和非洲都有一样的鸵鸟,而鸵鸟不会飞:2、大家可以把地图上的陆地剪下来拼一拼。结果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中也提到:地球上的大陆原来是连在一块的,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分成几块在海洋上漂移分离。这时老师大加赞赏地说:“你们猜测得很好,跟德国著名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一模一样。同学们一听跟科学家相提并论,兴致大增。 4、勤思善论,提高猜想能力 猜想也是一种思维,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在自然科学教学中通过观察、实验、实习、调查等这些方法、手段,提高猜想能力 。自然科学新教材中有大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兴趣小实验和实习编排等,教师在实验前习惯地要学生根据已学知识猜测结果,或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然后用实验加以证明。例如:第五册实验实习册中,验证浓硫酸特性脱水性的一个兴趣小实验,实验前要求同学们依据:蔗糖的结构和浓硫酸的脱水性,猜测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出现的现象,然后通过实验加以证明。再如: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的一个喷泉实验,实验前要求同学们结合:氢氧化钠要吸收二氧化碳:大气压:酚酞变色的性质,猜测实验的结果,然后验证。经常性的锻炼,可以提高同学们的猜测能力。 5、注重实践,正确评价猜想 猜想的猜测性告诉我们,它的结论是否正确要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故在培养学生猜想能力的同时,必须注重实践正确评价。例如:铁在潮湿环境中容易生锈,但在干燥环境中却难生锈 。根据这个现象进行猜测:1、是铁跟水作用的结果:2、是铁跟水、空气共同作用的的结果。引导学生进行推理,结果第一种情况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利用社交软件发布产品介绍
- 珠海市网约车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货代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质量负责人及质管员培训试题A【含答案】
- 2025年火力发电厂水资源利用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云计算平台资源配置与监控练习
- 不合格品管理考试题及答案
- 初中英语月考试题与解析
- 考点攻克自考专业(市场营销学)试题附参考答案(B卷)
- 2025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中考数学模拟预测试卷含解析
- 某水库调度规程完整
- Cpk 计算标准模板
- 封起DE日子博文 2006
- 锂离子电池生产安全讲座
- 画魂空手套无删减全文下载
- 五猖会原文 五猖会
- 主题教育苏轼生平介绍人物经历等PPT模板(内容完整)
- 眼科学-眼科检查(课件)
- 产品碳足迹课件
- 美国地图高清中文版
- 监控中心值班人员绩效考核月度考核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