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_杜甫诗三首_第1页
人教版必修三_杜甫诗三首_第2页
人教版必修三_杜甫诗三首_第3页
人教版必修三_杜甫诗三首_第4页
人教版必修三_杜甫诗三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杜甫诗三首 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学习 杜甫诗三首 说起来杜甫 我们并不陌生 他的诗被称为 诗史 他被称为 诗圣 他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同情人民疾苦 创作了大量反映下层人民艰苦生活的诗篇 闻一多先生评价他的诗是 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 最瑰丽 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闻一多先生我们都很熟悉 是位浪漫的富有激情的诗人 他对杜甫的诗做出如此高的评价 自有他的道理 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位诗人 杜甫能否当得起这句赞语 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 最瑰丽 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知人论世 杜甫 712 770 字子美 生于河南巩县 今河南巩义 是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 唐玄宗开元中 他南游吴越 北游齐赵 过着 裘马轻狂 的生活 天宝元年 746 他到长安 进取无门 困顿了十年 才获得右卫率府胄参军的小官 安史之乱起 他流亡颠沛 竟为叛军所俘 脱险后 授官左拾遗 不就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曾在西川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 官参谋 检校工部员外郎 永泰元年 765 他打算离蜀东去 途中留滞夔州二年 大历三年 768 杜甫携家出峡 漂泊鄂 湘一带 后死于赴郴州途中 作品多收录于 杜少陵集 759年 杜甫来到成都 760年春建草堂 两年后即762年严武来成都 为成都尹兼御史大夫 剑南节度使 严武与杜甫为好友 对杜甫多有接济 762年四月 严武奉召回京 杜甫送至绵州 时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叛乱 不能回成都 暂留绵州 不久至梓州 秋末接家人至梓州 764年春 杜甫携家由梓州往阆州 拟由水路出蜀 闻严武再尹成都 遂重回成都 六月 严武荐杜甫为节度使署参谋 检校工部员外郎 不到半年 杜甫厌倦幕府生活 765年正月 他辞官回草堂闲居 四月 严武死 杜甫失去依靠 五月杜甫携家离开成都 买舟东下 经嘉州 戎州 渝州 忠州 云安 766年至夔州 在夔州都督柏茂林对其多有帮助 杜甫与第二年迁居夔西 经营哪里40亩柑橘园 又租得东屯的一些公田 雇人耕种 过上了相对稳定的生活 同时他也进入了一个创作的丰收期 在夔州近两年 作诗四百三十多首 登高 秋兴八首 咏怀古迹五首 等名篇即作于此时 作者简介 杜甫 字子美 故自称 杜陵布衣 少陵野老 杜陵野客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创作从不同的侧面真实而集中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面貌 因而被誉为 诗史 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 诸体兼擅 无体不工 五古 七律成就尤高 被世人尊为 诗圣 秋兴八首 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解题 秋兴八首 写于大历元年 766 秋天 当时 安史之乱虽然结束 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 另外 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 秋兴八首 就是在国家仍然动荡不安 诗人仍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 这八首诗既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勾连 一脉相通 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新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解读 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 巫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森景象 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 玉露 白露 秋天 草木摇落 白露为霜 巫山巫峡 诗人所在 凋伤 萧森 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 气氛阴沉 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解读 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 波浪滔天 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 仿佛和地面贴近 此联景物描绘之中 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 前途未卜的处境以及诗人阴沉压抑 翻腾起伏的心情 把峡谷深秋 个人身世 国家沦丧囊括其中 波澜壮阔 哀感深沉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解读 秋菊再度盛开 使我再次洒下往日流过的眼泪 一叶孤舟靠岸系绳 始终都牵动着我的故园之思 这一联是全篇诗意所在 两开 实乃双关 既指菊开两度 又指泪流两回 见丛菊而流泪 去年如此 今年又如此 足见心情的凄伤 故园心 实即思念长安之心 系 亦双关词语 孤舟停泊 舟系于岸 心念长安 系于故园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解读 我清晰地听到 砧声四起 傍晚时分 在白帝城楼的高处 是那么的急促 妇女们正拿着裁尺和剪刀 为在外的亲人赶制着御寒的衣服 催刀尺 催动刀尺急暮砧 黄昏时分捣衣的砧声很紧 每到秋天 家人要为远方的游子或征人制作寒衣 因此捣衣声是人间的秋声 往往会增添客子的愁绪 在这黯淡萧条的秋景和暮色中 诗人更平添了一许孤独 忧伤之感 景 玉露枫林波浪风云丛菊孤舟暮砧 萧瑟凄凉雄浑壮丽 情 触景伤情 离乱之苦 漂零之悲 故园之愁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诗的主题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 即景寄怀之作 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 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 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 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 杜甫此诗 不但悲自然之秋 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 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 杜甫 王昭君小档案 中文名 字 国籍 出生地 职业 主要成就 代表作品 配偶 王嫱 昭君 中国 西汉 湖北秭归 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 维护汉匈关系长期稳定 怨词 呼韩邪单于 复株累若鞮单于 宫女 阏 y n 氏 zh 怨词 秋木萋萋 其叶萎黄 有鸟处山 集于芭桑 养育毛羽 形容生光 既得行云 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 身体摧藏 志念没沉 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 心有徊惶 我独伊何 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 远集西羌 高山峨峨 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 进阻且长 呜呼哀 咏怀古迹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 其三 解题 咏怀古迹 也是一组七律组诗 和 秋兴八首 同作于大历元年 766 的秋天 夔州一带有很多古迹 有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深入人心 千古流传 咏怀古迹 共五首 每首各咏一人一事 分别为庾信 宋玉 王昭君 刘备 诸葛亮 杜甫吟咏古迹 追思历史人物 同事也抒发了对自己一生漂泊 功业无成的感慨 昭君怨恨什么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怨 远嫁异邦 远葬他乡 月魂空归 思念故乡的幽怨 环珮空归夜月魂 画图省识春风面 二怨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的怨恨 昭君远嫁对她个人来说 毕竟是一种不幸 这种不幸又是怎样造成的呢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统治者的昏庸造成的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怨恨 两字点明全篇主旨 千百年来 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乐 正是昭君在诉说着她的怨恨 这两句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 既有对她的赞扬 又有对她的同情 咏怀古迹 其三 题为咏怀 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 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 这是不是与标题 咏怀 二字不符 背景 唐玄宗天宝五年 作者西入长安 羁留十年 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后 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 任右拾遗 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 被贬为华州司功 昭君诗人绝代佳人 入宫见妒才华横溢 入朝见妒画图省识 远离汉宫不分忠佞 无辜遭贬身死异国 环珮空归漂泊西南 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 悲昭君以自悲也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 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 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她的怨恨 那写的是什么 山是群山起伏 连绵不绝 水是万壑争流 奔腾不息 直赴荆门山 其中的 赴 字用了拟人的手法 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 既有飞动之势 又有变幻之姿 群山万壑赴荆门 开篇不写昭君 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 目的何在 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 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 嫁到异域 并在那里度过一生 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 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的性格的象征 环珮空归月夜魂 中的 空 如何理解 从字面上看 作者认为 既然葬于塞外 不能归汉 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 深入一想 昭君虽骨留青冢 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 可见其怀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强烈啊 一个 空 字 将诗人的悲愤之情 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 怨恨 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 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 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 为点明 怨恨 做铺垫 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 将感情推向高潮 诗人漂泊异地 远离故乡 处境和昭君相似 寄寓思乡之情 也借昭君遗恨异域 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 才不得用的感慨 小结 1 弄清史实 所描写的古人 往事是怎样的 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2 体悟感情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3 分析技巧 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鉴赏咏史诗三步骤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写作背景 杜甫身逢战乱 从48岁开始 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 一直在外飘零 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 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 公元767年 作者寄寓夔州 重庆奉节 时写的 此时 安史之乱 已结束4年 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 国家仍是一片混乱 再加上好友李白 高适 严武相继辞世 所有这些 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 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研讨思想内容 一 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 一连出现哪六个特写镜头 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 迅疾的秋风 高远的天空 哀鸣的猿啼 孤零冷落的小岛 水落而出的白沙 低飞盘旋的水鸟 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 捕捉入诗 不但形象鲜明 使人读了如临其境 而且所展示的境界 既雄浑高远 又肃杀凄凉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使人感到非常冷 既有身体的 又有心灵的 更主要是心的 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 很孤单 听到它的叫声使人非常悲凉 这不是一只快乐的鸟 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 落木 长江 无边 不尽 萧萧 滚滚 生命之短暂 时间之永恒 意境 苍凉 雄浑而悲壮 豁达 坦荡 开阔的胸襟 下 来 二 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 无边落木 落叶 滚滚东流的 不尽长江 两种景物 这样的景物 对于当时55岁 飘零流落同时又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的杜甫来说 会产生怎样的感慨 人生短暂而渺小 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 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 三 如果说前两联是写景 后两联是什么 抒情 直接倾诉内心的重重愁苦 四 从 万里 作客 百年 老年 多病 独 这些字眼中 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身逢战乱 时值悲秋 离乡万里 漂泊他乡 人到老年 体弱多病 孤独无依 再加上国家多难 诗人身受八重愁苦 倍感老病孤独 身世凄凉 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 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宋代罗大经曾说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含有八层意思 你能读出几层意思 万里 地之远也 秋 时之凄惨也 作客 羁旅也 常作客 久旅也 百年 迟暮也 多病 衰疾也 台 高迥处也 独登台 无亲朋也 十四字之间含八意 而对偶又极精确 五 尾联中 艰难 潦倒 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 苦恨 二字如何理解 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既是国家 也是个人 客观上 国破 与 家亡 是因果关系 主观上 诗人一直忧国忧民 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 从联句的对仗关系看 苦恨 与 新停 相对 应是副词加动词 苦 是副词 很 恨 是动词 遗憾 诗人很遗憾过早的白了双鬓 不能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