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吆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1、学习“招徕”“铁铉”“秫秸杆”等生字词;2、了解旧时吆喝的内容、种类、作用,把握文章的结构;3、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内在情感。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看视频,听录音,模仿等方式感受京城特色民风民俗,体验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验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1.把握文章的结构安排,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2.体味语言,感受吆喝声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3.理解作者写作时的内在情感。4.借助视频、音频,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感受北京特色的民风民俗。【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检查1、字音 招徕(1i) 铁铉(xun) 囿于(yu) 隔阂(h) 饽饽(b) 秫秸(sh ji) 商贩(fn) 吹嘘(x) 吆喝(yo he) 小钹(b) 荸荠(b q)2、解释下列词语。招徕:招揽。饽饽:馒头或其他面食,也指用杂粮面制成的块状食物。秫秸:去掉穗的高粱秆。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合辙押韵:这里指押韵。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囿于:局限于;拘泥于。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吆喝: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二、导入一提到北京,我们总想到气势恢宏的紫禁城,想到庄严肃穆的天安门,想到蜿蜒盘旋的长城,想到激动人心的北京奥运会。而今天,我们要跟着一位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去看一看华丽外衣之下,市井生活中的老北京。三、作者简介萧乾,原名萧秉乾(1910-1999),生于北京。萧乾先生是有重大国际影响的著名作家、记者、翻译家。曾出版400多万字中文著作和多种英文著作,并翻译多种英文著作。他一生曾写下大量的回忆录、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和译作,包括长篇小说梦之谷、自传体作品未带地图的旅人、报告文学人生采访,及翻译作品好兵帅克 等。曾任大公报编辑、记者,伦敦大学讲师,大公报驻英特派员。1946年回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人民中国(英文)副总编辑,文艺报副总编辑、中央文史馆馆长。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采用多种形式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2、本文写了什么?(老北京的吆喝声)3、理清课文思路(1-3)旧北京街头的商贩们吆喝是为了招徕客人(4-10)从两个方面入手,以时间为序来介绍老北京街头的吆喝(11-14)吆喝的内容,声调的变化、节奏音律五、课堂小结旧北京的街头有小商贩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那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呢?尝试着从生活中找一找。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播放北京胡同生活的视频(解说:人们常说,胡同是北京的象征,要认识北京就必须走进北京的胡同,要感受胡同生活,就必须去听一听胡同里的吆喝)今天,我们跟着萧乾一起来感受胡同生活,听一听老北京的吆喝声。二、文本探究1、速读课文,感知内容(1)读完了课文,那同学们,什么是吆喝?吆喝就是商贩的叫卖声,就是一种口头广告。(2)围绕着吆喝,作者写了些什么?(引导学生从吆喝的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等方面从课文中寻找关键词句)内容:馄饨、饽饽、乞丐、柿子、秋海棠、糖葫芦、烤白薯、炸豆腐、小玩具、萝卜、荷叶糕、山里红、烧卖声调变化:“几乎全部用颤音,先挑高了嗓子喊”“有的小贩吆喝起来声音细而高,有的低而沉”音韵节奏:特别出色是那种合辙押韵的吆喝过渡:大家找得很快哦。看来在老北京的吆喝还真不少,哪行哪业都能吆喝。据老人们说啊,老北京有整整368种吆喝。北京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门口置办各种生活必需品。(3)在课文中作者也用了一个精辟的比喻来描绘北京人的这种生活场景,大家找到了吗?需要老师的提示吗?“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过渡:这一生动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北京胡同生活的热闹。2.如此多的吆喝声,作者是如何安排的呢?在文中找一找有没有提示的语句?在这些吆喝声中,大家觉得哪一句吆喝,让你觉得最形象生动,听了就忍不住要去光顾他的生意? 作者是按照从早到晚,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的。(学生从文中找到最吸引自己的吆喝,尝试着吆喝,然后再播放录音,让学生模仿)过渡:由此可见,吆喝已经成为老北京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热闹的胡同,一声一声的吆喝仿佛将我们带入了北京人早晚四季的生活。过渡:诱人的吆喝词,动听的吆喝调,真让我们惊叹。在作者眼里,这些吆喝人俨然就是一个个身怀绝技的民间艺术家,他们的吆喝不只是简单的叫卖声,更是一种展现了老北京浓浓的民俗风情的声乐艺术。感受吆喝,就是感受老北京的民俗风情正是这独特的民俗风情,让北京有了区别于别的城市的气质与面貌。三、悟情感1、在文中,萧乾提到老北京街头的吆喝时,说是在自己的小时候,这是为什么呢?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很多民俗风情从我们的生活中淡去,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街巷中的吆喝成为他对旧北京的记忆,成为对过去的怀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腾讯传统活动方案
- 食堂环保活动方案
- 国画竹子考试题及答案
- 高处作业考试题及答案
- 企业资产管理台账记录工具
- 难忘的启蒙老师写人作文5篇范文
- 放射肿瘤考试题及答案
- 防汛应急考试题及答案
-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建立工具箱
- 农村土地开发利用联合协议
- 第8课《网络新世界》第一课时-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 2025年审计部招聘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详解
- 2025年招聘市场年中洞察报告-瀚纳仕
- Bowtie安全分析培训课件
- 退役军人优抚政策课件
- 财务遴选笔试题及答案
- (2025秋新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六年级上册音乐课教案
- 肿瘤病人疼痛评估与干预策略
- 计算机视觉技术课件
- 大学书法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