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第 1616 课课 亚洲第一共和国亚洲第一共和国 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实质是 1 a 资产阶级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的论战 b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c 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的延续 d 资产阶级不同政治团体的学术交流 解析 选 a 革命派主张在中国进行革命 建立民主共和制 而改良派反对革命 主张 建立君主立宪制 因此实质上是为建立何种政体而进行的论战 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都不得见诸施行 这一规定应出自 2 a 中华民国约法 b 钦定宪法大纲 c 中华民国宪法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 选 b 法律要 奉诏令施行 说明当时皇帝尚存在 故只有 钦定宪法大纲 符 合题意 其他三部宪法颁布时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已经被推翻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确立了 3 a 总统制 b 联邦制 c 君主立宪制 d 责任内阁制 解析 选 d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分析能力 中华民国建立之初 实行的是总统制 为 限制袁世凯权力 在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孙中山又改为责任内阁制 或入園中 拖出袁来还我國 余立道上 不堪回首望前途 与该对联创作直接相 4 关的背景是 a 武昌起义中华民国诞生 b 清帝退位王朝统治结束 c 帝制复辟共和政体遭破坏 d 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兴起 解析 选 c 从材料 拖出袁来还我國 信息可知当时是袁世凯当政时期 1912 年中 华民国诞生与题干隐含时间信息不符 故 a 项错误 1912 年 2 月宣统帝下诏退位 清王朝统 治结束 1912 年 3 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时间不符 故 b 项错误 该对联借 園 和 途 字组联 不仅切中事件中的关键人物袁世凯 而且表达了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破坏共和的不满和对中国前途的担忧 故 c 项正确 1924 年 1 月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兴起 2 不符合题意 故 d 项错误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5 生民之初 本无所谓君臣 则皆民也 民不能相治 亦不暇治 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夫 曰共举之 则非君择民 而民择君也 夫曰共举之 则且必可共废之 谭嗣同 仁学 1 材料认为 民 与 君 是什么关系 这种思想与哪位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最为 相似 2 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这种思想在辛亥革命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 解析 本题以谭嗣同的 仁学 为切入点考查中国近代的民主思想 第 1 问是对材料 信息的归结和比较 关系在材料中较为明确 君由民选举产生 民可废君 相似的西方启蒙 思想家应是卢梭 第 2 问是对辛亥革命中主权在民实践的考查 可从革命推翻帝制 建立 民国及颁布法律文献等方面回答 答案 1 关系 君 由 民 选举产生 民 可废除 君 若概括答出 主权 在民 也可 思想家 卢梭 2 体现 推翻君主专制统治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答出 三民主义 或 民权主义 亦可 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一 选择题 清朝末年 面对清王朝的日益腐败 有人预测它必将被一个新王朝所取代 但历史的 1 车轮并未重蹈王朝循环的覆辙 取代清王朝的是民主共和国而非新的封建王朝的因素有 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 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强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清政府实施的各项改革 a b c d 解析 选 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当时世界历史的潮流是资本主义 经济政治的发展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 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救亡图存意识也不断增强 西方民主思想也传播开来 资本主义随之兴起 民族资产阶级也成长壮大起来 这些因素对 于共和国的出现显然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清政府的改革对臣民的权利作了有限的认可 是历 3 史的巨大进步 在客观上有利于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皆符合题意 故选 d 关于 钦定宪法大纲 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2 a 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b 在立宪运动强烈要求实行立宪的情况下颁布的 c 使君主的权力受到一定限制 d 人民的合法权利和政治地位得到根本保障 解析 选 d 大纲规定人民的权利来自君主 人民的合法权利和政治地位只是得到极其 有限的认可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 即便是对内 3 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 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 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 戎相见 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 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 国人可 以向暴力屈服 却拙于制度创新 能印证作者这一观点的是 a 清帝退位 b 二次革命 c 护国运动 d 护法运动 解析 选 a 题干中作者的观点是说中国历史发展中缺乏妥协精神 总是采用暴力方式 来解决问题 强调了妥协合作的重要性 清帝退位是武昌起义后南北议和的结果 反映了南 方革命党人与北洋军阀袁世凯之间的妥协 符合题意 故 a 项正确 b c d 三项都是以孙 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掀起的反对北洋军阀专制独裁 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都属于暴力斗争 与题意不符 故 b c d 项错误 2016 年 3 月 8 日是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整 104 周年纪念日 该 4 约法 a 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 标志着清朝统治的结束 c 宣布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d 是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解析 选 d 解答本题的关键 是要知道上述各项发生的时间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在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在后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颁布不可能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的标志 也不是宣告中华民国的成立 清朝统治结束在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在后 后者不可能是前者的标志 排除 a b c 故选 d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 认为有谋叛行为时 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 出席 5 4 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一条款的根本目的在于 a 限制袁世凯 b 维护共和制 c 扩大内阁权利 d 反对封建专制 解析 选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 民 新的共和代议制度的法律形式由此确立 其内容规定 有谋叛行为时 弹劾之 即革命 党人试图以民主程序限制专权 并以此保障民国 故 b 项符合题意 1912 年 2 月 孙中山认为 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 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 以 6 下哪些事实证明孙中山的上述结论太乐观了 清帝下诏退位 袁世凯解散第一任内阁 国民党和国会 袁世凯指使人刺杀宋教仁 用 中华民国约法 取代 临时约法 袁世凯公然宣布复辟帝制 土地税和土地国有制的政策在法令中没有丝毫体现 a b c d 解析 选 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孙中山说 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 国之内 但 1915 年袁世凯公然复辟帝制 这本身就是对孙中山结论的莫大讽刺 按照孙中 山的构想 民国的目的有三 民族 民权 民生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民族的目的达到 但袁世凯的一系列倒行逆施明显说明离民权目的的达到还差得很远 土地税和土地国有制的 政策在法令中没有丝毫体现 民生主义又落了空 因此 足以说明孙中山的结论太 乐观了 下列关于袁世凯专制独裁的表现 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7 暗杀宋教仁 迫使第一届内阁辞职 公然宣布复辟帝制 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a b c d 5 解析 选 b 本题考查对袁世凯专制独裁活动的识记能力 袁世凯 1912 年 6 月解散第一 任内阁 1912 年底刺杀宋教仁 随后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1915 年复辟帝制 故选 b 辛亥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但革命尚未成功 其表现有 8 内阁频繁更迭 普通国民的选举 监督之权并没有实现 旧官僚 士绅操控地方各级自治机构 妇女没有参政权 a b c d 解析 选 d 根据所学可知 皆是辛亥革命尚未成功的表现 二 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 9 材料 1 海滨洋界 会党纵横 甚者倡为革命之说 顾其所以煽惑人心者 则曰 政体 专务压制 官皆民贼 吏尽贪人 民为鱼肉 无以聊生 故从之者众 今改行宪政 则世界 所称公平之正理 文明之极轨 彼虽欲造言 而无词可借 欲倡乱 而人不肯从 无事缉捕 搜拿 自然冰消瓦解 载泽 奏请宣布立宪密折 材料 2 光绪三十二年 1906 年 七月十三日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发布 预备仿行宪政 的谕旨 说 时处今日 惟有及时详晰甄核 仿行宪政 大权统于朝廷 庶政公诸舆论 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 俟数年后 规模初具 查看情形 参用各国成法 妥议立宪实行 期限 再行宣布天下 光绪朝东华录 材料 3 光绪三十二年十月二十四日 康有为在 中国维新报 上发表 布告 说 顷七月十三日明谕 有预备行宪政之大号 以扫除中国四千年之秕政焉 薄海闻之 欢腾 喜蹈 民权既得 兆众一心 君民同治 中国从兹不亡矣 中国近代史 材料 4 孙中山说 既知民为邦本 则一国之内人人平等 君主何复有存在之地 此为 自学理言之者也 满洲入据中国 使中国民族处于被征服之地位 国民之病 二百六十年如 一日 故君主立宪在他国无甚深之恶感者 独或可安于一时 在中国则必不能行 此自历史 事实而言之者也 6 总理全集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 1 2 说明清政府 预备立宪 的目的 2 依据材料 3 说明康有为对待清政府 预备立宪 的态度和目的 3 依据材料 4 回答孙中山反对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的理由 解析 第 1 问 注意材料 1 中的 则世界所称公平之正理 文明之极轨 而无词可 借 欲倡乱 而人不肯从 材料 2 中的 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 可判断出清政府的目的 第 2 问注意材料 3 中的 欢腾喜蹈 君民同治 中国从兹不亡矣 可知康有为的态度和 目的 第 3 问则需要结合材料 4 内容回答 逐一提取概括 答案 1 载泽认为 改行宪政后 革命之说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 因此为了消除革命 应当实行君主立宪 慈禧太后和光绪的谕旨则以维护封建专制为目的 大权统于朝廷 2 态度 康有为对清政府 预备立宪 表示拥护 大加赞扬 目的 民权实现 中国 从此就不会亡国了 3 理由 一是民主 平等就不需要君主 二是满洲贵族的反动统治遭到人民反对 中 国不能实行君主立宪制 三是如保留君主 人人都想当皇帝 如实行民主 这种争当皇帝的 内乱就不可能存在了 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 一 课中思考题 教材 p86 参议院拒绝孙中山提议的做法说明了什么 提示 说明参议院坚持权力分立和制衡的原则 不允许行政部门干预立法 这体现了三 权分立的政治理想 二 阅读与思考 教材 p89 p90 联系改良派和革命派有关 国民素质 高低的争论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 分析国民 素质与民主政治推进之间的关系 提示 国民素质与民主政治推进是相互依存 彼此促进的关系 一方面 较高的国民素 质是实行民主政治的基础 也就是说要有懂得民主的国民 另一方面 在民主政治的熏陶下 又可促使国民素质进一步提高 即所谓在民主中学会民主 改良派和革命派都只强调了一方 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 因此都是片面的 三 自我测评 教材 p90 结合辛亥革命前后史实 说明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 7 提示 辛亥革命前 资产阶级民主力量包括革命派和立宪派 他们为了各自的宪政目 标与以清政府为代表的专制势力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革命派发动了广州起义等一系列的武装 起义 立宪派则组织了声势浩大的请愿运动 不同的斗争形式都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 治 随着立宪派对清政府幻想的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双方达成协议解除合同
- 卧室地板租房合同范本
- 共同使用借款合同范本
- 合伙贷款协议合同范本
- 2026年一级注册建筑师之建筑经济、施工与设计业务管理考试题库300道含答案(考试直接用)
- 古董瓷器售卖合同范本
- 合同权利无偿转让协议
- 北京道路施工合同范本
- 农村厢房出售合同范本
- 厨房商品直销合同范本
- 测绘项目投标技术文件范例
- JAC300变频器使用说明书
- 化学运行班长主值岗位试题
- 《高分子与食品安全》
- MBA《创新管理》课件
- 少给父母添麻烦-课件
- 演讲与口才第二章口语表达课件
- 6078三菱帕杰罗v87v97v93维修手册原厂
- 创伤性凝血病课件
- (完整)公共卫生基本知识考试题题库及答案
- 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