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做这运动让你远离疾病 陈式太极拳在我国太极拳武术史上起源最早的门派,陈式太极拳小架深受人们的喜爱。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经常练习陈式太极拳小架对身体有很多的益处,下面我们先跟着太极拳教程学习一下。目录陈式太极拳小架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对当代人养生有很高的价值,练习太极拳也是新时代发展的潮流。起源陈式太极拳起源于河南陈家沟,由明末清初的陈式第九世陈王廷在祖传拳械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地创造了太极五套拳、五套锤、十三势、炮锤,以及枪、刀、剑、棍、剑、锏、鞭等,尤其独特的还有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形成了完善的流派体系。在300多年的演变发展过程中,从陈式太极拳又派生出了杨、吴、武、孙等各式太极拳。在陈式太极拳体系当中,被后人称为“小架”的,是最为传统的一种练习形势。太极拳是武术中的内家拳,也可以说是一种另类的奇葩,因为太极拳不仅是门武术,也是一项养生运动。溯源在陈式十四世、陈家拳第六代陈有本之前,陈家拳被传下来的只有一种练法,并无大、小架之分。对大、小架的分化起着划时代作用的关键人物是陈有本。据陈式家乘记载,陈有本的父亲陈公兆“学术纯正,明士多出其门”(陈家沟有陈公兆力斗疯牛的传说),陈有本及胞兄陈有恒“均庠生,习太极拳。有本尤得骊珠,子侄之艺皆其所成就,丰度谦冲,常若有所不及,当时精太极拳者率出其门。本少年时练习族内相传已久的外家拳炮锤,收有门人陈有纶、陈奉章、陈三德、陈廷栋均有所得,陈耕耘亦师事焉。其师清平传赵堡镇和兆元、张开、张睾山。有纶传李景延、张大洪”。追溯其根源,太极拳的创编结合了道家哲学思想中的阴阳变化和中医经络学说,这就是研究太极拳的价值所在。由以上记载可以看出,陈公兆、陈有本父子皆武学造诣深厚,弟子名家辈出,有本之艺得到父亲外家炮锤之真传,并且在陈有本之前并无小架。小架具有刚柔相济、螺旋缠绕、快慢相间的风格特点。陈家后人按有本所传赵堡太极拳改编了一路柔多刚少,二路刚多柔少的拳架,虽然其的理论体系不够完整,但严格有序的遵循了其师陈清平所传授的训练方法,被陈家沟人誉为“功夫架”、“看家拳”。并非像有些书上所说的“十四世陈有本的拳学自陈家沟(而是学与临镇赵堡镇陈青萍先生)。”陈式十五世陈耕耘为了随父走镖谋生,因其父陈长兴终年在外,遂求教于族叔有本公。为了使陈耕耘早日功夫上身,陈有本除保留头套十三式的精髓外,突出了爆发力,将架型予以放大,亲自辅导苦练一年有余。二人共同商讨、钻研,创编了一种架型,从此为了和头套十三式有所区别,就产生了小、大圈的说法。陈耕耘将这种架型就在其家族中传授,传到其孙陈发科。1928年被聘到北京授拳,遂将此架型公布于世,后人为加以区别就以此架叫“大架”,将传统练法称为“小架”。陈式太极拳“小架”概说陈式太极拳的训练讲究以大圈收至小圈、小圈收至无圈为登峰造极。历史上陈式太极拳并无大、小架型之分,而是在训练方法上,师傅为了使徒弟尽快入门,把架型放大,让徒弟先从大圈、外圈入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当徒弟掌握了画圈走圆的运动规律之后,再逐步由大圈过渡到小圈、外圈过渡到内圈,形成劲路沿躯干和四肢变化所传递的螺旋缠丝劲,达到外形上不见圈的高级境界。随着太极拳的发展,后人为了区分陈式太极拳的不同练习方法,拳术上出现了大架、小架(大圈、小圈)之称。大架拳手也要讲求将圈逐渐收小,小架训练也开始讲求将圈放大,两者的训练过程基本相同,因此有“大架不大,小架不小”之说。陈式太极拳大架因一些后人在外走镖或经商而开始向外界传播,特别是陈氏第十七世陈发科、十八世陈照丕被北京、南京正式邀请传拳,使陈式太极拳大架得到广泛的普及,被世人所熟知。小架由于仅在家族内传授,且师承严格,至今鲜为人知。如今的陈式“小架”传人也开始向外界传授,但由于起步较晚,普及范围仍然有限。当代陈式太极拳“小架”代表人物有:十八代传人陈克忠、陈伯祥,十九代传人陈立清、陈立宪、陈伯先等。由陈氏十六世陈鑫编著的陈式太极拳图说,被誉为武林圣典,其中的拳谱皆为“小架”拳谱。图说自序:“愚今者既恐时序迁流,迫不及待,又恐分门别户,失我真传,所以课读余暇极力显微阐幽,纤悉毕陈。”览遍全书并没有陈式太极拳大、小架之说。由此可知,陈式太极拳图说记载的太极拳架,应该是最接近于陈王廷所创拳术的原貌。陈式太极拳小架套路的好处1、只有坚持练拳,才能提高基本功外国人称中华武术为“功夫”,太极拳也毫不例外的是一种“功夫”。要学好太极拳,就必须练就深厚的武术基本功。常言道:“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也就是指有没有功夫,基本功是否扎实。陈立清老师曾说:“陈氏太极拳是内外兼修、修养兼备的武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为目的。为达这一目标,就须进行基本功的训练。”陈老师在书中提到四种基本功法,即站立功、抱球功、缠丝功和下肢功,这些功法亦可单独练习。但笔者认为,长期反复练习太极拳架套路,也是加强基本功训练必不可少的途径。陈照奎前辈曾说:“武术本身就是吃苦流汗的事儿必须付出相当的精力和时间,有一定的艰苦性。”他还说“功夫功夫,就是要下苦功夫。没有苦功夫,拳I也是空的。”纵观古今太极拳前辈及大师,都是经过刻苦、长期的练拳历程后,才成名成家的。据说陈正雷大师年少时,仅“倒卷肱”一式每次要倒练二里半地;陈小旺大师年轻时每天练拳三十多遍,王西安大师年轻时半夜在树林里练拳常常能将鞋里倒出水来。正因为这些大师能够坚持勤学苦练,才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2、只有坚持刻苦练习,才能纯熟拳架套路太极拳套路学会容易,但要打好、打熟练却不容易。要姿势正确规范,动作优雅美观,形体舒展大方,架式中正安舒,内气充盈饱满就更难。如陈式太极拳小架一路,全套78式,每式细分又有38个动作,总共300多个动作。要掌握每个动作的走向、力点、缠丝劲,使每个动作做到位,就要在明师指导下持久、反复地练习。3、只有坚持练拳,才能使手、眼、身法、步协调一致,打出神韵、打出风格、打出极致要学好太极拳,就要使手、眼、身法、步各自先要合乎规矩。如手何时为掌?是舒掌还是瓦棱掌?何时为拳?是虚拳还是实拳、立拳、平拳?目光随什么走?这些都有严格的要求。身法的中正与前倾、后仰、侧斜、翻转等皆有法度。步伐的前进、后退及腿法的弓步、马步、仆步、歇步等皆有讲究。由各自合乎规矩再到相互协调。4、只有坚持练拳,才能提高整体功力太极拳有“一动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相随”的说法,它是一个整体,我们不能把它割裂开来理解和练习。陈正雷老师提出“练本不练标,练身不练招”,就是要求进行全面锻炼,以增强整体功力。拳论曰:“劲发之于根,旋转于腿,主宰于腰,而行于手指。由腿到腰,总须完整一气。”陈长兴在太极拳十大要论中说:“夫太极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于一。夫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连而为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以贯之者。”要达到如此整劲功夫,没有千锤百炼,实难达到。练拳是核心1、只有反复练拳,才能掌握太极拳的技击含义太极拳是武术,武术的灵魂是技击。太极拳每招每式、每个动作,都包含着防身和技击的内涵,都具有引进落空、化打结合的防御和技击技巧。太极拳有“上打咽喉下打阴,中间两肋并当心,下部两臁合两膝,脑后一掌要真魂”(陈鑫)和“远打三步开外,近打只在寸间”的说法,因此,只有长期不懈的练习,才能掌握这些技击精华。2、只有反复练拳,才能练出内劲太极拳属内家拳,要求丹田内转,腰脊抽换。讲究内不动,外不发,蓄而后发。只有坚持长期的、不断的反复演练,才能达到上下贯通、协调均衡、内劲充实、内外相合的境地,才能练出“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的内家功夫。3、只有反复练拳,才能达到周身放松,螺旋缠绕,疏经通络,气血流畅的效果练太极拳不但要求形体相互配合,而且要求注意呼吸和在意识引导下的内气运行。正如拳论所说:“以心行气,务沉着。以气运身,务顺遂。”练拳是重点1、只有练好拳,才能给进一步悟拳创造有利条件只有打好了拳,才能想到哪些地方打得好?哪些地方打得不好?哪些动作需要刚发?哪些动作需要柔引?身体有什么感受?感受如何?才能进一步理解和体悟。如果不练拳,一切都是空的,更谈不上悟拳了。2、只有练好拳,才能使拳理拳法得到进一步提高拳理和拳艺是相通的,要明白拳理,必须具备高超的拳艺。而高超的拳艺,则来自于千万次的反复锤炼。3、只有练好拳,才能更好地继承和传播太极拳太极拳博大精深,理精法密,要继承和传播太极拳,必须掌握其精粹并拥有娴熟的技巧。太极拳的好处1、增加神经系统的灵敏性练太极要心静意定,练拳时必先令大脑皮层休息(心静),将协调全身内外器官机能的任务交由中枢神经系统(意定)执行,加强了神经系统的灵敏性。2、畅通经络、血管、淋巴及循环系统因练太极拳的时间不会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带氧运动一样,能使血气运行顺畅。练了若干时间,会察觉有指尖麻软发痹、关节微响、针刺、腹鸣等感觉。根据中国医学理论认为这是经络畅通的反应。透过搂拗屈膝绞转等运动,动脉血管得到适量挤压及放松,能使血液加速运行,增加氧气的供应,也促进了淋巴系统的新陈代谢,加强了个人的抵抗力。3、改进柔韧度、肌力及肌耐力太极拳多以慢速走圆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运动,加上重心交替变换,运行动作又多搂、拗、绞转,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动如下势、蹬脚等式子,能改善各关节的柔韧度。4、提高心肺功能练太极拳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实,透过深、长、细、缓、匀的腹式呼吸方法,增加胸腔的容气量及递增了吸氧呼碳的次数,确保气体能充分交换,相对地提高了各器官的获氧量。又因练太极拳时间较长(连打四次廿四式太极拳约需时廿多分钟),此等带氧性活动能训练及提高心肺功能。5、治疗慢性消化管道疾病因练拳时各关节、肌肉、骨骼会相互牵引、绞缠、挤压和舒张,内脏又因腹式呼吸(腹实胸实)而产生自我按摩的作用;加上横膈膜的上下升降幅度增大,对肠的蠕动有正面的刺激作用;而练拳时的舌顶上颚,唇齿轻闭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提高了消化功能。练太极拳的五大好处好处一、长期练太极拳可以减轻的抑郁症,还能改善心态,减轻精神压力,治疗神经衰弱。好处二、能使血气运行顺畅,提升免疫力。女性朋友练太极拳能调养血气,畅通经脉。它不激烈,不使人透支,合乎生命运动规律,不损害人的身体。好处三、改进柔韧度、增加肌力及肌耐力,减肥。好处四、提高心肺功能,降低血压汗流浃背而不气喘,适合心脏病、高血压练习。好处五、练太极拳不仅能缓解风湿关节炎,关节疼痛、减轻疲劳、强健筋骨、提高人体伸展和平衡能力等。陈式太极拳小架的八个特点1、身法“身忌上蹿胡乱摆,宁低不高行平线”。行拳走架身体不可忽上忽下,左右乱摆;意向下沉,重心放低,重心基本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个别动作如摆脚下岔、金鸡独立、铺地龙等除外)。2、手法陈式太极拳是我国太极拳成立最早的门派,其独特的拳术风格是中华武术的杰作。“双手相合勿翻动,微贯一气指肚间;上行不过眉,下行似松开;内转拇指界中线,外运勿探、沉肘尖;莫贪莫夹、束肋毛肤相挨”。两手向合,四六阴阳;瓦隆掌,大、小指向合,意贯母、食、中指。手的运动范围以身体中线为界,左、右手各管半边,向上行不超过眉毛,向下行意想松开;出手勿贪,回手勿夹,留有余地,中规中矩。3、步法“脚踏忌八、丁,切记合足尖;内脚掌踏地偏重,大二趾领先;以脚跟转换,步大一腿长,步小一竖脚”。基于开胯圆裆的需要,要求两脚基本保持平行,忌八字脚、丁字脚(造成两胯根不成窝状,裆部失去弧形,成“人”字裆即尖裆,不能实现圆裆)。从胯向下内缠,落在脚掌内侧大、二足指上。出步适中,不能大。大步不能超过一腿长,小步不能小于一竖脚。4、“宁进不退,下在上先”重心宁进不退;转换下在上先。5、眼法“神送前手头忌晃动”。神意在前手,但目光并非死死盯住前手,头也不能随手晃动。6、劲法“裆贵开圆,莫扭莫涮”。臀部放松,向两侧外泛,使胯从两侧向前、内裹,胯根里掖,形成后开前合,实现圆裆;裆为腰腿之枢纽,在运动旋转中,是由趾而胫而股而会阴。由身(命门)而肩而肱而桡骨、尺骨直缠至指梢的“缠丝劲”,也叫“螺旋劲”;阴阳转换时,胯走后、下弧;胯似托盘,切记不能扭、不能涮;两胯走“”劲不断,背丝扣型循环缠;劲需走满,无过无不及。7、立圆多、平圆少划圈走立圆是为了在松沉圆转的条件下,实现力从脚起,自下而上的传递。另外,走立圆也容易保持身体的稳定。所以小架走圆多为立圆,或有小角度的倾斜。8、整圆多、弧线少整圆是为了劲路的完整,减少不必要地重复蓄劲,实现化、打连贯,出击迅速。陈式太极拳小架健身养生的作用第一,练习陈式太极拳要重视动作技术的规范性可以说,陈式太极拳的防治疾病、健身的功效直接来自于陈式太极拳的动作本身。所以,练习陈式太极拳首先要做到动作正确,只有动作符合技术要求才能起到防病、治病、健身的效果。大家知道,陈式太极拳的动作要领是: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沉肩坠肘、以腰为轴、肢体沿弧线运动;劲力要求是缠丝劲要节节贯穿,周身一致。那么这些要领和要求对防病、健身又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不妨作以下分析: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沉肩坠肘”,那么我们的颈椎、腰椎、尾椎就会相对拉长、舒展。而我们的中枢神经就是贯穿于我们的脊椎中间从大脑连接于我们的肢体各部的,因为颈椎、腰椎、尾椎相对拉长、舒展,神经传导就会更加通畅、大脑和肢体的神经反射速度就会加快。颈椎和腰椎疾病大多是由于相邻的椎间盘长时间处于受力不匀的情况造成的,如果颈椎、腰椎、尾椎被相对拉长而变得舒展,那么颈椎、腰椎的间盘之间就会趋于平行,相互受力也会趋于均衡。再加上“以腰为轴”的旋转运动,就会改善它们之间的血液循环。从而起到防治关节疾病的功效。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沉肩坠肘”,我们的颈椎、腰椎、尾椎被相对拉长的同时,我们的胸、腹腔也就会相对扩大,那么胸腹腔内的心、肝、肺、脾、肠、胃、肾等内脏器官就会恢复到相对原始的状态。再加上“从腰为轴”的旋转运动,就会对这些脏器起到有效的按摩作用,从而使呼吸系统、微循环系统、(0)0)(0)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得到改善,因此也就达到了防病、治病的健身效果。其次。演练陈式太极拳的劲力方法要正确。只有演练的劲力方法正确,才能真正体现陈式太极拳的拳种特点,也只有演练的劲力方法正确,才能真正达到防病、治病、健身的目的。陈式太极拳以“缠丝劲”为主要表现特征,并要求劲力要节节贯穿、周身一致。可以说,“缠丝劲”也是使陈式太极拳具有良好健身价值的主要原因之一。“缠丝劲”是一种螺旋式的劲力方法,这种劲力方法可以使血液循环加快。例如:我们用手握住一根塑料水管一端,里面充满水,然后抢摇水管,让它成螺旋式运动。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水管里的水会加大对水管壁内侧的压强,并加快向远端流动。其实我们在练习陈式太极拳的时候,“缠丝劲”所产生的效果和上述例子是一样的,只是速度不会那么快,效果不会那么直观而已。在陈式太极拳中,弧线的肢体运动和螺旋式的“缠丝劲”相结合,使劲力节节贯穿于周身各部,不仅可以使全身的血液循环加快,而且可以加大对血管内壁的压强。从而增加血管弹性,改善血液循环、加速血液供养以及加快微循环代谢,所以练习“缠丝劲”可以达到健身的效果。练习陈式太极拳的人大多数会遇到这种情况,练拳会出汗,甚至会大汗淋漓,但不会气喘嘘嘘。这就是血液循环供养加快、微循环代谢加快并通过汗液把代谢物排除体外的结果,这也是陈式太极拳防病、治病、健身的一个具体体现。“以腰为轴的肢体沿弧线运动”和“节节贯穿的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防病、治病、健身的基础内因,因此每一个陈式太极拳爱好者都应该特别注重这两方面的修炼。第二,练习陈式太极拳要注意因人而异过去有人认为:老人和体弱多病的人不适合练习陈式太极拳。其实这种看法并不全面,就其防病、治病、健身的效果来讲,陈式太极拳适合于各个年龄段和各种体质的人来练习,而且效果显著,只是要注意因人而异而已。首先要注意因势因时因地而异。练习者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年龄和体质情况来决定动作架势的高低和动作幅度的大小;年龄适当和体质较好的人可以尽可能把动作做得能高即高、能低即低,动作幅度也要符合常规要求。例如,在做“雀地龙”的时候,腿要仆地。在做“金鸡独立”的时候,手要伸展充分、膝要提至足够高度;在做“转身摆莲”的时候,腿的外摆幅度要到位等等。年龄较大和体质较弱的人可以适当降低标准,但一定要注意动作的正确性。在做“雀地龙”的时候,腿可以不仆地,但不要低头撅臀;在做“金鸡独立”的时候,手要尽可能伸展、膝可以提得不那么高,但不要弓腰弯背;在做“转身摆莲”的时候,腿的外摆幅度可以适当减小,但不要千腰够脚等等。其次,为了防病、治病、健身、练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些单独的动作架势来练习。例如,老年人为了提高腿部力量和身体的协调性,可以选“前蹚拗步”和“倒拳肱”等动作来做单独的或连续性练习。为了防治颈、腰椎疾病的人可以在原地或配合步法连续做“云手”动作,并且可以适当加大“云手”和转身的动作幅度,这样不仅可以防治身体各部位的关节疾病,还可以通过身体的协调转动,对内脏产生按摩作用,从而改善内脏器官的各项功能。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另外,在现实生活当中,有的人有比较固定的锻炼时间,但也有一些人因为工作等原因并没有相对固定的锻炼身体的时间。那么,对于那些练习陈式太极拳的人来说,如果可以在公园、广场按照参加晨练当然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那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具体的时间、地点来安排自己的练习内容或动作架势。例如:在办公室,就不可能随意练习,但是可以根据当时的地点情况,把单个的动作作为练习内容。在工作间隙,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站起来做一做“金鸡独立”来锻炼一下自身的腿部力量和控制平衡的能力。也可以练习一下“双手缠丝”或“云手”,这样既可以消除疲劳,又可以防治颈椎和腰椎疾病。在和朋友聚会的时候,可以探讨一些太极拳理论也可以练习一下推手,这样既可以促进思想的交流又可以提高拳术技艺,可谓是一举两得。陈式太极拳小架的健身益处陈式太极拳小架与中医结合的作用其一、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相结合人体是一个由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降窍、皮肉筋内等组成的整体。它维护机体的协调统一,主要就是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十二正经及十二经别纵横交错,入里出表,通上达下,循行于脏腑和官窍之间;奇经八脉联系与调节正经;十三经筋与十二皮部联络筋脉皮肉。陈五庭将人体经络学说中的联络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就形成了太极拳技击理论之一的“一静无有不静,一动百骸皆随”。其二、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运输作用相结合人体的各组织器官,均需要气血的濡润滋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而气血之所以畅通无阻,通达于周身,营养脏腑组织,抗御外邪,保卫机体,必须得依靠经络系统的传注。陈王庭将经络系统的运输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通过经脉运行血气而营养阴阳,以养丹田刚中柔表之气,溢发于体外,助于技击施展。濡筋骨,使自己体格健壮,表里筋骨坚实,内气充足,以此承受、化解外来之击;利关节,使演练者身体各部位活动轻灵,以己不动化彼之动,后趁势出击,克敌制胜。其三、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感应传导作用相结合所谓感应传导,就是经络系统对于外界的刺激的感觉,有传递通导作用,即为人体的触觉系统。陈王庭将经络系统的感应传导作用应用于太极状术之中,保证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顺利完成。正如拳论云:“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其四、把拳术与经络系统的调节作用相结合人体的经络系统不仅具有联络作用、运输作用和感应传导作用,同时,它还能够保持人体各部机能活动的平衡与协调。陈王庭将经络系统的调节作用应用于太极拳术之中,领先经络的平衡与协调作用对身体的和部位进行灵活调节,变幻虚实,以虚诱敌,引实落空,避其实而击其虚,从而克敌制胜。拳术与经络学说的结合,使太极拳术独创了顺应经络变化的缠绕螺旋运动方式而滋生的缠丝劲,旋转发力,增大出拳发劲的威力,令人难提难防。陈式太极拳小架养生的六大优点1.身心合修外功以发达肉体为主旨,盖深信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也。静坐功以修养精神为主旨,则谓精神充实足以改造身体也。分而言之,固各有其是:合而言之,则亦各有所偏。在很久之前,就有很多大家对中国的传统武术进行修炼。昔达摩大师传易筋、洗髓二经,内家拳主先身后心,皆足证养生之道贵乎身心兼修!陈式太极拳一入手,即从身心两方同时进行,故谓之身心合修。2.动作缓和剧烈运动见效虽速,然其流弊亦不胜言。陈式太极拳一切动作,以柔缓随和为主,明足以舒展筋骨.暗足以调和气血,即合修养精神而言,亦最合于体育原则。3.姿势平顺陈式太极拳以立身中正安舒、运劲无过不及为其重要原则之一,故一切姿势悉任自然。自然者,平稳和顺之谓也,与剧烈派拳术以险奇为胜者迥然不相同。4.发达自然人体各部之发达,生理上均有一定程序。剧烈运动不合生理程序,最易发生流弊。陈式太极拳行功之时,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于肢体任何部分皆无偏重之虞,故在生理作用上有补助之功,无妨害之弊,盖即所谓顺其自然之性也。5.治病特效拳术有治病之效,固人人所知。唯练剧烈运动,消耗体力过多,弱者不易补充,反属有碍。陈式太极拳以适应生理变化为其原则之一,其补助气血处,纯以婉和为主,不使呼吸与循环丝毫失其常,故虽有肺病者亦可练之而奏奇效(唯病发时仍宜静养),其他可治之病,自更不待言矣。6.陶养性情人之性情不同,皆与体质有关,精神能变化体质,凡稍知心理学者皆能言之。陈式太极拳重柔道,以虚静为主,如粗躁、滞钝等弊,均在禁忌之列,故练之既久,便可于不知不觉中养成一种优美之习惯,足为佩弦佩韦之助,若富于暴戾气者习之尤有明效。陈式太极拳的功法特点1、周身一家周身一家是太极拳家最为推崇的太极境界之一。周身一家就是时刻保持周身的整体性,不顾此失彼。任何动作都是有前就得有后,有左就得有右,不能只想到一个方面。如何做到周身一家呢?第一,身如钟鼎。第二,内外相合。主要的方法就是有内三合和外三合。内三合要求把神意气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外三合主要是用意念把肩和胯连上,把肘和膝连上,把手和脚连上。意念这样一连,百会再一提,感觉就不一样了。第三,千身备五弓。“一身备五弓”的五弓是:脊柱一张弓,上面弓梢是大椎到枕骨,下面弓梢是尾闾,弓背是脊中到阳关;上肢一张弓,肩到脊柱和手分别是弓梢,肘关节是弓背;下肢是张弓,胯骨到骶髂骨和脚分别是弓梢,膝关节是弓背。每个弓梢都不是一点,而是展开的。2、松散通空有的老师讲松散“就像十三层塔层层叠叠”,有的老师比喻松散“像烟灰一样松散”,而陈式太极拳老架的习练秘法就是练“三道气圈”这是直接练习松散通空的保密之法。如何进行三道气圈的训练呢?用“意念造型”的方法用意念道出一个三道气圈的形象来等练得有了基础,自然就会有感觉,到最后自然而然形成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弥漫圈。3、内外相合随着功夫境界的提升,“外三合”和“内三合”有了基础,还必须做到内外相合。如何做到内外相合呢?可以用意念造型的办法,假想自己的身体是一个大圆气球,在球内有一个水平线和垂直线相互交叉的十字,十字交叉处在圆心,好比是自己的中心点。胸椎前侧的十字线交叉点即是身体的中心点,这是练习太极拳必须注意的关键之处。内外相合要求把身形和内劲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太极拳的特殊功能和作用。4、节节贯穿陈式太极拳讲究节节贯穿,说的是无论演练单个招式还是整套动作,都要做到以腰为轴,劲力传导要一节一节传送,不能越位。所以有的老拳师在教学时总是讲:逢动必动腰,腰是中枢,腰把四肢穿起来,而太极拳的招式不是四肢运动,而是以腰为轴的的节节贯穿运动。5、节阴阳平衡,促进循环系统正常化陈式太极拳是中国古老的拳种之一,也是目前人们最喜爱的健身项目之一。陈式太极拳健身作用主要来源于通过长期演练,可以调节自身阴阳平衡,促进循环系统正常化。陈式太极拳是依据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术,综合武术技术创编而成的。因此,练习陈式太极拳可以平和阴阳,调节神经,全面提高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各项生理机能,充分调动人身的各个器管潜能,从而起到防病、治病、健身的作用。实践证明,练习陈式太极拳对防治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脏病、关节炎等多种慢性疾病有显著的作用。无论中医学还是太极拳,其防病治病、养生保健,最后都要落实在脏腑功能上。中医学中的脏腑经络学说是其核心部分,因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之间各有专司,又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协调。而且在五脏与形体外窍之间,五脏与情志活动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所以五脏之健康与脏腑之间生理功能的平衡协调,是维持人体内外环境相对恒定的关键所在。同时保持良好的情志状态又能稳定五脏六腑的正常活动。太极拳运动即利用动作导引、调息吐纳、神意锻炼等,对脏腑功能正常、内外关系协调来进行保健防病的。陈式太极拳小架的内功修养小架太极拳只有前后丹田充实,才能出劲,养生才能走周天。小架拳内功练到丹田,命门充盈后,便有了相当的基础和“资本”,至此下一步是继续在带脉上和脊背上用功。太极内功有一个东西就是呼吸,吸至及出就是阴极。呼尽松开为止为阳极。此为一个开合,即是一个呼吸。小架太极入门的8个字,这里就占一半。阴阳转换,开合呼吸。内功的修炼,就是在于呼吸方法的掌握,运用科学的呼吸方法才有助于我们提高内功修养。太极内功就是追求内动达到“内壮”而不随肌能动,筋膜,气脉的强壮,柔韧通达,这是内家上乘功夫的要求。内劲也是因此而产生。初学外形引内气,从外到内,慢慢从内到外。所以小架对初学者外的规矩很严格,所谓的形正才能气顺就是这个道理。一旦丹田开合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内劲外放,内劲外施,产生超常功力。形正气顺后,腰裆的转换,就是前后丹田的运动,意气引动,加上开合呼吸的配合,才是外在动作开合的原动力,才是由内发外的程序。内劲的运用,在于腰裆的转换,这是学习太极拳内劲的基本要领。最后都达到丹田内转,一是把丹田活开,使之能纳气,此气属混元之气,还是后天的有形之物,但他是修炼先天一气的资本,具有一般根器的练拳者不可能一开始就进入到先天虚灵状态,因此先练出混元之气是必经的基础。就是盘架,二是培养以丹田运转肢体的习惯,松合的修炼,丹田纳气有了根本。下丹田是内家拳的中枢,有人说丹田是人的第二大脑,密宗修证出脐下四指有明点,能自赋思维。太极拳技击的最高境界是应物自然,而离形丹田则万万不能。以内动而外显形成拳架。所以太极终其一生,无法达到最高境界。太极不但是技击,还是养生,修道之途径。光会技击,发人于丈外。不懂得养,也是不得其法。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从定中生出来的。养生的人注重睡子午觉,一般情况下,子时、午时,人体在放松、睡眠休息的时候,才能形成周天循环,从修行者的角度上看:舌头顶住上颚,嘴唇闭上,任督二脉相通,形成一个周天循环,就是我们常说的周天。所以,把这种周天循环叫做子午周天;而修炼是人为的把两脉相接,让身体上的脉得到更大程度的畅通,保持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充沛。太极拳的桩功形成一个脉络循环;十二正经相互连贯,就形成了人体侧面的一种循环形式。按照身体自然的循环时辰划分,这种循环,一般在卯时和酉时运转,人体自动形成循环运行,所以把这种修行方法叫做卯酉周天。小架的无极桩在入静、入定的情况下,身体内的五脏会和谐相生,协调相克。通过肾水往上行,心火往下降,叫水火相济,通过肝气往西行,肺液往东运,实现金木相交等等;形成人体内的一种周天循环。得到五脏五腑的相生运转、相克运行和三焦的相互贯通,形成人体内的一种周天循环,使人身体的潜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中国文化都是内敛的”。陈式小架拳也是一样,修炼传统功夫必须内修,内炼,内养,不显摆。否则不会有所成就。传统功夫大都精妙不易掌握。传统武术特别注重基本功 ,八卦转掌, 意拳站桩试力, 心意鸡步单把, 小架的金刚捣碓,每一个能练好就不容易。而且都要经过一段漫长的过程。拳乃天下之公器,没有什么不能说的。能拿去的证明他的心性格方面是合格的,拿不去的,证明悟性还没到心性还欠火。别小瞧窗户纸,还真的是一般人捅不破一般人拿不去的。虽然能捅破但是捅的不均匀会捅的只是一个小点。拿不去的是即便是拿去了没有善心的培植拿去用了也不会有洒脱的效果。先磨拳架后琢理,架理相互动太极,阴阳开合静中求,蹲墙黎明前,金刚黄昏后.推磨台阶前.练就弓中玄,丹田腰裆合,太极就入门。陈式太极拳小架内功心法“心静如水百会悬”,百会即是头顶之中央,又曰巅顶。百会穴是中医学中十二经络奇经八脉中之督脉,所谓百会也就是诸阳之会,它是经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在我们太极拳里特别讲究百会悬,要求百会穴始终要垂直一线,也就是百会穴要遥对准会阴穴。那么会阴穴又在哪里呢?它是经络中之任脉,会阴穴是在二阴之间,也即是大小便的中间,中医学把它列入诸阴之会。百会穴又是如何遥对会阴穴?也就是在立身中正的基础上,头顶要悬,下颏就要后收,这样才能做到百会悬,上身要做到收颏外,还要含胸、沉肩,而且要把它养成习惯,虽然不容易做到,但必须要做到,而且要到位。下半身腰也要正直,四平八稳、中正安舒,所谓“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腰就像是一杆大纛旗,更不能左右要摇晃。尾闾骨要微微向前抄,这样才能使百会与会阴在一个直线上,而且要始终保持相对的垂直度。太极拳中有身备五弓的要领,将身体躯干、双手、双脚分别作为五弓来讲解。百会穴是身躯这张弓的头部,相对于的弓尾就是会阴穴,那么在这之间就是一弓弦,而我们的背部椎体骨就是这张弓的弓背。了解百会穴对于我们进一步掌握身备五弓有很好的帮助。陈式太极拳小架一路口诀一、金刚捣捶先左后右不为奇,一动一静是围棋。围到山穷水尽处,突然一捶判雄雌。二、懒扎衣世人不识懒扎衣,伸者为阳屈者阴。千变万化由我运,下体两足定跟基。三、合式(六封四闭)六封四闭捋采变,顺势左捋塌外碾。上引下松随敌意,跟步双合封中闭。四、单鞭单鞭一势最为雄,一字长蛇亘西东。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五、第二金刚捣捶第二金刚左转身,周身辗转手足齐。上接单鞭非无故,下开白鹤格外雄。六、白鹤亮翅闲来无事看白鹤,右翅舒展又一波。能会此身转移法,神机变化在其中。七、搂膝拗步两手平分两足开,右前左后护胸怀。只要中间身法正,何惧周围一齐来。八、初收浑身猬缩似纯阴,阴中藏阳任人侵。徐徐引进人莫晓,不收不见放中巧。九、上三步(前堂拗步)说放就放连上步,如猫扑鼠步法精。上纵下行两手缠,下接斜行在前堂。十、斜行拗步左足斜行开一步,左手搂膝往后行。眼随右手中指走,搂膝斜行意理同。十一、再收初收原接搂膝后,再收紧与斜行凑。前所转圈犹嫌大,此圈转来愈觉小。十二、上三步(前堂拗步)再上三步把敌追,猛虎下山腹中枵。一转周身向前堂,遂搦捶头掩右手。十三、掩手捶忽然有敌自左来,右拳随即向左开。劝君有力休使尽,剩下余力扫千军。十四、第三金刚捣捶金刚三捣方称奇,两手循环转如轮。寂然不动若愚人,谁知阴阳在此身。十五、披身捶两捶披身势最雄,右拳直往小腹奔。两手分开皆倒转,一捶击中便伤人。十六、背折靠右拳落在神庭上,左拳岔住左腰间。眼神注定左足尖,背折一靠更无偏。十七、青龙出水顶精领起身法正,裆间撑合半月圆。右手撤回又一拳,此为太极变中拳。十八、肘底看捶肘底看捶叶底花,好似仙桃垂肘下。果能识得拳中趣,三十六宫都是春。十九、倒卷肱左顾右盼倒卷肱,两手更迭转无声。退中寓进阴阳变,首莫仰来腿莫颠。二十、第二白鹤亮翅又展白鹤右翅开,虚擎两手护胸怀。沉肘压肩蛾眉肖,一点灵机在心裁。二十一、第二搂膝拗步搂膝拗步今又来,扣合周身护官骸。两手护膝前后心,四面八方任人侵。二十二、闪通背前人留下闪通背,右掌劈下大转身。肩臂何由号闪通,督至长强是正中。二十三、第二掩手捶举足前进向左催,拳力如风又如雷。问尔缘何进一步?要为下势伏胚胎。二十四、第二懒扎衣一主一宾全在心,周身一齐合住劲。有心无心中间寻,用心太过也为错。二十五、第二合式(六封似闭)人说此势犹嫌嫩,我谓敛形着最老。右掌向里指朝天,左掌亦收近乳边。二十六、第二单鞭中气行于手足中,不刚不柔自雍容。下接云手是去路,八体关紧记在心。顶裆心眼.耳手足腰。二十七、云手两手转环在左右,两足横行步法奇。来回运气恒不已,足随手运转如神。二十八、高探马上下手足各相随,后往前转莫迟迟。只分身法转不转,击搏各有各新奇。二十九、右擦脚先将左脚往右横,上抬右足面展平。右手从左先绕转,上打下踢两相迎。三十、左擦脚右脚踢罢横着落,再飞左脚左手迎。扣合全身自有力,不偏不倚是英雄。三十一、左蹬跟踢罢左脚左转身,左脚提起向左蹬。左右齐舒列两边,身法端庄正无偏。三十二、上三步此次三步又不同,手脚缠法最要紧。上下相随一气通,大开大合步法灵。三十三、击地捶放开左脚往前贪,左拳护在神庭上。右拳下击真要命,然后转身欲飞天。三十四、二起脚中气提来臂力刚,连环二起上飞扬。顶精领起往上升,翻身腾空如飞龙。三十五、护心捶(兽头式)瞪眼搦拳像最凶,机关灵敏内藏胸。左足虚点先蓄势,何人识此大英雄。三十六、踢一脚欲扬先抑养太和,左脚提起往上扬。若遇英雄初到此,一脚踢倒万重山。三十七、蹬一跟收回左脚右转身,再将右脚向右蹬。蹬跟须用后跟力,翻身掩手照胸击。三十八、第三掩手捶右足转落左足前,再将左足迈向前。右拳须用膊上力,一击人都乱马蹄。三十九、小擒打后脚跟随左足前,左脚抬起再往前。左手提起似遮架,右手一掌直攻坚。四十、抱头推山转身抱首往前进,双手推入巨涛间。此身有力须合并,更得留心脊背间。四十一、第三合式(六封似闭)要想此势合得好,内外三合最紧要。外若空虚智谋高,半虚半实谁能料。四十二、第三单鞭若有人兮称刚强,声东击西计最良。岂知太极元气转,为用全鞭孰敢当。四十三、前招眼顾左手是前招,上领下打把客邀。前面有敌前招应,留有余地防后招。四十四、后招左脚后撤右脚边,随之右脚再往前。前虚后实身灵敏,右手一掌直攻坚。四十五、野马分鬃一人独入万人中,野马分鬃入敌群。两手旋转用穿靠,左右连环破敌欺。四十六、第三懒扎衣近身屈肘用努力,去远何能不展肱。况兼敌人来无定,运化全在一心中。四十七、第四合式棚履挤按须认真,两手合在胸当中。人说此中多妙术,浩然一气运天真。四十八、第四单鞭第四单鞭象坎离,闲拉无事不为奇。弓弦一卸屈必张,一缕中气随势扬。四十九、玉女穿梭天上玉女弄金梭,一来一往织绫罗。谁知太极拳中象,免走鸟飞拟如何。五十、第四懒扎衣破围全赖懒扎衣,屡次分疏识者稀。即擒即纵缠丝精,须于此内会天机。五十一、第五合式(六封似闭)身法端庄正无偏,浩然元气贯中间。左脚点地虚中实,右脚平踏两膝屈。五十二、第五单鞭左足从容向左方,转用单鞭一命亡。果能识得真主宰,人生何处不阴阳。五十三、第二云手两手往来运一周,上下气机不停留。自古太极皆如此,何须身外妄营求。五十四、摆脚跌岔右脚一摆已难猜,又为两翼落尘埃,不是肩肘能破敌,一足蹬倒凤凰台。五十五、金鸡独立耸身直上手擎天,左手下垂似碧莲。金鸡宛然同独立,不防右膝暗中悬。五十六、朝天蹬右足落下左足悬,上伸左掌蹬朝天。英才若会其中意,仿效金鸡一脉传。五十七、第二倒卷肱朝天蹬下倒卷肱,左手先回快如风。左手转毕右手转,退行真是大英雄。五十八、第三白鹤亮翅第三白鹤羽毛丰,左旋向右术最工。此中含蓄无限意,又是引人落到空。五十九、第三搂膝拗步搂膝拗步至第三,回应前伏兴中酣。四面八方皆有备,功成始悟不空谈。六十、第二闪通背再将右手御前敌,身后敌人复搂腰,岂知我腰忽弯下,臀骨上挑敌难逃。六十一、第四掩手捶一声霹雳出尘埃,万物群惊百里雷。右手自下往左击,如同天上响惊雷。六十二、第五懒扎衣独伸右手似见龙,左手盘回左面封。自有太和元气宰,一阴一阴护前胸。六十三、第六合式太和元气到静时,不静不见动之奇。六封似闭谁能喻,唯有达人只自知。六十四、第六单鞭六次来复运转奇,一点灵气从心起。此气行于手足中,不刚不柔自雍容。六十五、第三云手一来一往手再运,旋转与前不差分。双手循环如转轮,两手领足并步行。六十六、第二高探马八尺以上马号龙,吴山独立第一峰。只为欲乘千里疾,高探超奢马服封。伯益之后超奢封为马服君。六十七、十字脚两面交手较短长,上下四旁皆可防。山穷水尽疑无路,右脚一扫破铜墙。六十八、指裆捶左肱右足扫三军,转身右手捣黄龙。能入虎穴取虎子,敢教英雄不英雄。六十九、白猿献果白猿献果礼非轻,右拳直取敌中胸。上击下打原无样,只此一击定乾坤。七十、第七合式(六封似闭)自古世事各不同,打拳岂有一样行。近身屈肘用努力,右肩侧靠左脚跟。七十一、第七单鞭第七单鞭旨归宗,长蛇一字势若重。若问此中真消息,须寻脊背骨节中。七十二、铺地锦未被人推身落地,如何下体落尘埃。下惊上取君须记,颔下得珠逞其才。七十三、上步七星起身上步七星捶。妙手无处不浑然。任他四围皆是敌,此身一动悉颠连。七十四、退步跨虎右手上擎山岭压,左肱下跨虎身牢。一虚一实足相异,转身一动服儿曹。七十五、双摆莲右手上托倒转躬,先卸右肱让英雄。转身两手往左击,右脚横扫夺天工。七十六、单头炮开合刚柔顺自然,一扬一抑理循环。当头一炮人难御,动静形消太极拳。七十七、第四金刚捣捶外保君王内保身,全凭太极真精神。此中甘苦都阅遍,不愧当今绝妙人。陈式太极拳小架的基本要求陈式小架拳的每一招式,须成立体形态,方能做到八面支撑、内外相合。都要做到丹田内气充实,转换顺遂不丢劲,身体松柔,能感觉到每一片肌肉都是活的,肌肉和骨骼就像是互相分离又是互相辅助的,每一举动内劲畅达四梢,虚灵劲的奇妙感觉始终伴随着。小架的每一招,都是用到技击,都有用法。如云手,走交叉步。很多人不知那是干什么用,那都是摔的动作,大背摔。云手不但能格挡化劲,还能打,能摔。手上的缠丝劲,脚上的缠丝劲。若将云手练好,推手实战都可以用到,反过来说,你可以将太极的诸要领秘诀都应用在云手这一个招式上练习,功夫依然上身。练拳多年,学会用腰裆劲和脊柱劲。云手是太极拳中的重要技法,学习的时候需把握当中的特点,同时还要加以实践才能提高。小架的膝盖不能呈“”型转来转去,谁转谁膝盖疼。你用劲法不对,运动的原理也违背了膝盖的生理功能,不疼才怪。这是很多人练太极拳留下的病因,特别练大架尤为注意。小架的膝盖是定位的,棚者劲,但不能太往内扣,扣多,膝盖眼会像针刺那种酸痛。双重小架拳要转换轻灵,避免双重。双重是病,其表现为:盘架时迈步迟重,起落不稳,老像重生,难以自控;推手时,攻哪守哪,顶抗有余,不明化取。虽练拳多年,仍处处受制,皆因双重所致。要明阴阳之理,划清自身虚实,迈步轻灵如猫行。虚实的变换主要靠两肾两胯来完成。正确地变换虚实,肾应能够自然出入,肾的出入在推手中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太极拳对于我们的身体还具有一定的调养功能,可以促进我们的健康。比如说,骑自行车时,一脚松沉下蹬,下蹬之腿一边的肾胯随之下降为实;另一脚沾粘吸提,胯肾随之上升为虚;如果双脚齐蹬则滞,犯了双重之病。那么在习拳过程中,向前迈左步时,左肾左胯升起为虚;同时,右肾右胯下降为实,左右反之。概括讲,凡是虚腿的一边肾胯升起;凡是实腿的一边肾胯下降。无论盘架子和推手都必须做到这一点,就能实现拳论所说出肾入肾是真诀之要求。呼吸小架拳的呼吸应以自然为宜,太极拳之呼吸是太极拳爱好者所关心的一件大事,而一些书刊杂志又各说不一,使得练拳者无所适从。首先要弄清三大呼吸系统,即胎吸、身体呼吸、及口鼻呼吸。这三大呼吸系统,不管你意识到或没意识到,都在完成与大自然交换气的任务。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就要影响健康,甚至威胁生命。口鼻呼吸入肺,只有胎吸,气才能下达气海,才是真正的深长呼吸。呼吸深长,一般说来,身体健康,寿命长;呼吸越浅,健康越差,寿命越短。通常所说的腹式呼吸或叫丹田呼吸都不准确。准确的说法,应该叫胎吸。方法是用神阙穴进行呼吸,吸时神阙穴(脐轮)带动肚皮往命门贴,呼时还是用神阙穴带动肚皮回原处。这样一收一放,周而复始,任其自然。呼吸时注意小架拳为了使身体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必须做好外三合,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以搂膝拗步为例,左脚开步,右肩与左胯合住,右肘与左膝合住,右手与左足合住,右脚在前相反之。外三合就好象木工在竖门窗时,为了不变形,首先打个X来固定框架一样。有的在胸前想象一个十字,当然,我们习拳者的外三合,主要是靠意念来实现了。太极拳的中正,并不是绝对保持身体中心与地面垂直,而是保持身体平衡。最后松柔,松柔并不难,难的是“好钢”能不能恰巧使在刀刃上,运动是否能刚柔相济。现在社会上练太极拳松柔者比比皆是,到处都人云亦云用意不用力、四两拨千斤,不知其松实则是懈,究其原因,则因失之真正对抗实战。松不是懈。什么是松、什么是懈?松,关节是开的。懈,关节是闭合的。懈是人之自然本能,即从上到下堆为一滩。脖颈懈则垂头,腕懈则垂手,肩懈则垂臂,脊椎懈则弓背,腰懈则身瘫,胯懈则身不正,膝懈则立不稳,脚腕懈则无力。如何能松而不懈是练松功的关键,太极拳走架,出手时用指端把手臂领出去,而不是用胳臂把手推出去;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建筑劳务分包企业信用档案管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创意产业合伙投资合同
- 2025版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备采购合同
- 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
- 二零二五年车库购置与车位租赁及产权登记服务一体化合同样本
- 2025版青岛农村宅基地买卖合同乡村振兴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高空设备拆除吊车租赁合同范本
- 住宅外墙飞檐维修方案(3篇)
- 铁艺长廊施工方案设计
- 电话接口安装施工方案
- 第六章第二节供应过程的核算课件
- 三甲医院医疗退费管理制度
- 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2.5.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案
- 精选芭蕾舞男女演员之间的潜规则汇总
- 慢阻肺随访记录表格模板
- J-STD-020D[1].1中文版
- SF∕T 0124-2021 录像过程分析技术规范
- 四讲业主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PPT课件
- 永磁涡流传动器的应用示范及产业化20150706
- EPC项目—承包人建议书、承包人实施计划
- 被执行人财产申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