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对话教学中话题设置的有效性.doc_第1页
例谈对话教学中话题设置的有效性.doc_第2页
例谈对话教学中话题设置的有效性.doc_第3页
例谈对话教学中话题设置的有效性.doc_第4页
例谈对话教学中话题设置的有效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例谈对话教学中话题设置的有效性常州市清潭实验小学 李静【摘要】:话题设计是对话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话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导引性话题、统领性话题、探究性话题。对话教学的话题设计中应坚持的主要原则是:问题要有意义;问题具有开放性;问题具有情感性。在此前提下,对话教学的话题设计应注意一些策略:以难点为话题;以切开为话题;以矛盾点为话题。关键词:话题 对话 原则 策略所谓话题,它是展开对话的依据和中介。它主要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然而又与问题有明显不同。以“问题”为链接进行扩展的教学模式,其优点是超越了过去“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弊端为“牵牛式”教学,目的直接指向答案。而以“话题”为链接的教学,强调了双方的共同参与,话题因围绕一个中心而展开,因而可向四面辐射,丰富性显而易见。有效的话题设计,可以说是对话教学的核心以及成败之关键。话题的基本类型一、导引性话题:导引性话题是在开始进入课堂对话的时候,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文本而提出的铺垫性话题。它相当于抛锚式教学中的“锚”,搭建支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放飞蜻蜓中,“如果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请你来填一填:( 捉 )蜻蜓( 谈 )蜻蜓( 放 )蜻蜓。是呀,小朋友们本来是捉蜻蜓玩的,后来怎么就心甘情愿地把它放了呢?陶先生怎么有这么大的本领呢?”通过这“一捉一放”这一矛盾,激发了学生研究的兴趣。二、统领性话题:统领性话题从整体上涵盖了文章的教学重点、难点,对课堂对话具有统领作用。一个话题常常含有多个下位话题,在波澜起伏的层层推进中,实现教学目标。如第一次抱母亲中,为了体会母爱的伟大,设计了“从哪些字里行间读出了感动”的主问题。然而仅有这个统领性的问题,学生的回答会偏于散乱。因此又设计了“母亲挑担的画面在小时候的我和现在的我眼里有何不同?”和“如果你是护士,听到我的这番话会怎么想?”两个下位问题。前一问题抓住了文章的重点部分即对往事的回忆,后一问题抓住了文本的另一重要人物,即旁观者护士。感情的表达不仅可借助于当事人,还可通过旁观者进行深化。因此,通过一个统领问题和若干个下位问题,可以层层推进,深入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三、探究性话题:这类话题主要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深入挖掘,将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的理解融入文本解读中。从而引导学生发展出新的思维空间。如三袋麦子中,学生对三位小动物的做法都有各自的理解。“你觉得土地爷爷更喜欢谁的做法。那么其他动物的做法是不是就没有可取之处?”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看待人物。话题设置原则一、有意义:语文教学本质上是一个对话过程,一个在文本的撮合下,实现学生视域、教师视域、编者视域和作者视域走向融合的过程。任何形式的对话最终都是希望达到理解。对话需有意义,因此理解不是重复说者,不是复制说者,理解要建立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内容。同时,说者和理解者又绝非只留在各自的世界,相反,它们相逢于新的第三世界,交际的世界里。因此,一个好的话题必须有意义,也即必须产生新的理解。而这一切都需基于“前理解”,即学生对知识的已有理解。我们从不空着手进入认识的境界,而总是携带着一大堆熟悉的信仰和期望。前理解构成了理解的视野,一个人能理解什么,理解到什么程度,恰恰取决于前理解。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易忽视对学生前理解的了解。放飞蜻蜓中,陶行知通过提问题而非直接教育,成功引导孩子放飞了蜻蜓。“陶先生使用了什么方法引导学生放飞蜻蜓?”这个问题看似抓住了陶先生教育的核心,然而为何学生并没有被震撼呢?因为在陶行知的年代,此种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实属不易。然而随着教育的逐步发展,学生对于“提问题”这种循循善诱的方法并不陌生。因此若将“陶先生使用了什么方法引导学生放飞蜻蜓?”作为贯穿课堂的主问题,学生的回答必然是“提问题”。由于答案单一,缺乏开放性,缺乏思维的深度,因此意义不大,并不能产生新的理解,并不能激发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二、有开放性:话题淡化“答案意识”,旨在向学生提供更广大的思维空间。因此,话题与一般性的问题相比,拥有较大的包孕性。张增田在他的学位论文对话教学研究中引用了柳夕浪在课堂教学临床指导一书中的观点,将问题分为低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掌声这篇文本,从形式看,语言非常朴实。为什么文字如此朴实的文章会有这么震撼人心的力量呢?设计一:“读了第一小节,从哪里可以可以看出小英的忧郁”,照理来说,这问题应该是有价值的。此问题指向对“默默”、“一角”、“总是”等词的理解,而语文就应该品味语言文字。可是,为什么学生最后仅仅只能说出很简洁的答案,如“默默显得不爱说话”,“一角说明平时很孤独”,“总是说明她一直坐在角落里”。由于问题缺乏开放性,学生的思路非但没打开,还进入了为品味文字而品味的怪圈,因此不能走进人物的内心。设计二:“小英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此时,学生畅所欲言,在对内心世界的揣摩中,自然就体会到了“默默”、“一角”、“总是”的表达效果了。因此,开放性的问题才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真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三、有情感性:语文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只有关乎人的生活、人的生命、人的心灵需要,人才能迸发出无穷无尽的潜能或力量。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对于“饱经风霜”的理解,教师一的做法虽然扎实,却缺乏情感性:1、“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2、字典上是怎么说的?而教师二的做法通过“举象”触发了学生的情感:1、请孩子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饱经风霜的人?2、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车夫的这张脸?3、从这张脸的背后,你还看到了什么? 王崧舟: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8.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一个好的话题也同样需要情感性。话题设置的策略 一、以难点为话题,课堂呈现梯度与深度:一堂课,一场对话,总要有一定的难度,给学生的心理设置必要的“障碍”,否则就会如同在平面上滑行,学生思维疲惫。孙双金认为“好课像登山”。 孙双剑:孙双金与情智教育.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6.田园诗情这篇文章给人的感觉特别恬静。按理来说,骏马奔腾是何其喧闹,牧民挤奶又是何其嘈杂。可在作者的笔下,为何这一切都如此安静呢?仿佛骏马奔腾舞动的只有鬃毛,奶牛与挤奶人心有灵犀一般。而在了解了文章的写作背景之后,我们便能对荷兰真正的魅力有更深的理解:一战后,捷克作家雷卡尔恰佩克去荷兰游历,而当时他的家乡正在遭受战争的侵扰,作者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了田园诗情 这篇文章。“言为心声,作者在吐露自己怎样的心声呢?他渴望什么?”通过这一话题,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对宁静的向往。从而也能更深入地体会到“宁静、自由、幸福”,这才是真正的荷兰。二、以切口为话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古人攻坚,讲求突破。学习课文,在统观全文的基础上,要能寻求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便可化难为易,举重若轻,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解读。木兰从军中要理解木兰这位巾帼英雄的伟大,必须还原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关注她的性别。因此,教学伊始,从“男”这一个字入手,出示“男”的古文字,会发现“男”是会意字,在田里干力气活。因此,在古代,体力活一般都由男性承担。他们可以出去打猎、捕鱼,还可以去打仗。而女性基本都是呆在家里织布,做家务。可今天学的这位女性居然披上战袍去打仗了,她到底是一位怎样的女性呢?切开虽小,但里面的奥秘却吸引着学生迫不及待去探索,从而打开一条通往理解的大道。三、以矛盾点为话题,一石激起千层浪:不管是文本内容还是形式,都会存在一些潜在的矛盾点。寻找文本中的矛盾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金钥匙。这就需要利用矛盾巧设话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天鹅的故事中,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天鹅破冰的奋不顾身呢?在此,可抓住一个小小的比喻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即把天鹅比作石头。一般来说,我们总是把平凡的比喻成美好的,可这里竟然将这么美丽的、高贵的天鹅比作没有生命的、冰冷的石头,恰当吗?通过这一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天鹅破冰的意志像石头一样硬,尽管很疼,但它像石头那样一声不吭;石头是无情的,而老天鹅选择了对自己的生命无情,像飞蛾扑火那样扑向厚厚的冰.话题设置可以说是对话教学中最重要、最关键、最智慧的一环。在对话教学中,话题的设置还需老师不断去深入研究,设置出真正有效的话题,从而使师生“步入正轨,渐入佳境”。参考文献:【1】孙建锋.唤醒生命的对话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孙建锋.享受对话教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