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教案《校园里的小动物》.doc_第1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教案《校园里的小动物》.doc_第2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教案《校园里的小动物》.doc_第3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教案《校园里的小动物》.doc_第4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教案《校园里的小动物》.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校园里的小动物教学设计(作者单位:邗江实验学校 梁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观察动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意识到动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教学准备:1、教师提供两种动物,供学生观察。2、观察记录纸。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与上一课涉及到的科学概念同为生物单元的二级概念。本课的观察对象是可选择的,蚂蚁、蜗牛都是比较常见、容易捕捉、易于饲养的小动物,选取它们为观察对象,可以将学生头脑中以往的经验充分调动出来,提高认知水平。课文中知道较多,呈现出“扶”的状态,让学生在捉、看、研究中收集证据并做出解释,了解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从前两课到本课,都注重记录、描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懂得在科学研究中要重视收集证据,因为它们是得出结论的依据。教学过程:一、组织探究活动1、观察蜗牛。(1)谈话:我们先来观察蜗牛(出示蜗牛)。(2)提问:在观察时应该主义什么?师生讨论后总结出:A不要发出大的响动,以免它受到惊吓;B不要用手直接触摸,以免它受到伤害;C静静地观察一段时间,会发现更多的特性(怎样出壳、怎样爬行);D观察时要把观察到的记下来或画下来。画的时候不光要画它的外形,还要标清它身体的各个部分,一定要画的“像”,不要进行艺术加工。(3)学生观察、记录、展示、交流。(4)研究蜗牛的食性。(5)研究蜗牛对刺激物的反应。2、观察蚂蚁、观察鱼。用同样的方法观察蚂蚁或鱼。三、概括小动物的共同特征1、谈话:我们仔细观察了蜗牛、蚂蚁和鱼,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3、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四、给常见的动物分类。1、看教科书第21页,提问:你认识这些动物吗?还认识哪些动物?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3、学生活动。4、学生汇报,交流分类依据。五、总结补充讲解英国动物学家珍古德博士的故事。通过读科学家的故事,了解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出,要像科学家一样继续探索生命世界的奥秘。参考资料:动物的分类方法动物学根据自然界中动物的形态、身体内部构造、胚胎发育的特点、生理习性、生活的地理环境等特征,将特征相同或相似的动物归为同一类。在动物界中,根据动物身体中有没有脊索而分为脊索动物和无脊索动物两大主要门类。脊索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动物门类。某些动物所特有的原始骨骼称为脊索。它位于这类动物身体的中轴、消化管的背侧,有支撑动物身体的功能。文昌鱼、柱头虫等具有脊索,故称为脊索动物。动物由脊索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时,脊索被脊柱所替代。这类动物在地球上分布广泛,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生活环境,形态构造及其多样而复杂,但它们有3个共同的特征:(1)身体背面有一条中轴骨骼脊索。(2)在脊索背面有管状中枢神经系统。(3)有腮裂。咽部通过腮部的一个裂口与外界相通。由于脊索动物是一个很大的动物类群,进化程度有很大差别。一些赶等种类只有在胚胎初期出现脊索和腮裂,成体时脊索已被脊柱所代替,腮裂消失。根据脊索发达的情况不同,脊索动物又分为4个类群,脊椎动物便是其中的一个类群。身体背侧有一条由许多脊椎骨构成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如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它们包括履虫、海绵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等。蜗牛蜗牛是人们常见的一种小动物,喜爱栖息在潮湿地区。蜗牛属腹足纲陆生软体动物,种类很多,遍布全球。根据有关资料记载,世界各地有蜗牛四万种。在我国各省区都有蜗牛分布,生活在森林、灌木、果园、菜园、农田、住宅、公园、庭院、寺庙、高山、平地、丘陵等地。蜗牛整个躯体包括贝壳、头、颈、外壳膜、囊等部分,身背螺旋形的贝壳,其形状形形色色,大小不一,有宝塔形、陀螺形、圆锥形、球形、烟斗形等等。它没有骨骼,全身几乎都是肌肉。它整天背着它的房子螺旋形的壳,伸出柔软的身躯,用扁平的像吸盘一样的足,缓缓地向前蠕动。在它的头部,一前一后长着两对像天线一样的触角,前面的小,后面的大。蜗牛大触角的上端有两个黑黑的小圆点,这就是它的眼睛。虽然有眼睛,可蜗牛根本看不到外面的花花草草,只能感受到外界的明暗变化。蜗牛有着一种认路返家的非凡本领,它主要靠它的嗅觉和嘴唇的感觉来认路。它从居住地外出寻找食物,、当吃饱喝足后,仍可按照原来的路线正确无误的返回住处。蜗牛的身体外面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螺旋有左旋、有右旋;壳内贴着一层外套膜,里面有柔软的身体。它的头部有两对触角,前面一对短,后面一对长,顶端有眼。蜗牛的小触角中间往下一点儿的地方有一个小洞,这就是它的嘴巴,科学家们称之为“齿舌”。它的齿舌就像锉板一样,有一些小齿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它的口腔虽然不大,但口内排有135排牙齿,每排有105颗,总共有14175颗牙。这些牙小得用肉眼看不清,但却像一把锉刀,能咬出地下穴道,挖掘地下隧道。特别是美洲果园里的一种蜗牛,更具有这种明显的胜利特点。蜗牛壳的入口处有两个小洞洞,一个是呼吸用的鼻子,一个是排便用的肛门。如何分辨哪个是鼻子哪个是肛门呢?平时一开一合的小洞是鼻子,因为它要不停地呼吸;而经常合着的就是肛门了,因为只有在排便的时候肛门才张开。每个蜗牛的身体都有雌雄两套生殖器官,在它们的颈部长有生殖小孔。到了夏秋的繁殖季节,有的蜗牛在脖子上生出的白白的“米粒”,那就是蜗牛卵。当蜗牛觅食的时候,伸出触角和足,在地上爬行,靠眼睛来观察周围事物。蜗牛觅食范围非常广,主食各种蔬菜、杂草和瓜果皮以及农作物的叶、茎、花、多汁的果实。蜗牛是农业上有害的动物。它用齿舌刮取菜叶和果树的嫩芽来充饥,有的吃食柑橘树的叶和芽,使果树遭到危害。可是,蜗牛也有对人类有利的地方。蜗牛在国际上享有“软黄金”美誉。它的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根据测定,每500克蜗牛肉中含有的蛋白质90克,及氨基酸、维生素、钙、铁、铜、磷等多种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食品。蜗牛性寒、味咸、有清热、消肿、解毒、利尿、平喘等功能,对糖尿病、咳嗽、咽炎、腮腺炎、淋巴结核、创痛、痔疮、蜈蚣咬伤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因此被人们誉为美味珍馐、保健佳品。昆虫的特征(1)身体明显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每部分都由若干环节组成。头部由6个环节愈合而成,成体已无节的痕迹。胸部由前胸、中胸、后胸三节组成。腹部由312个环节组成,大多数为1011节。(2)成虫有三对分节的足,分别长在三个胸节上。(3)大多数昆虫的成虫胸部都长着两对翅,也有一些种类的昆虫演化为只有一对翅,还有一些种类的昆虫翅完全退化了。(4)昆虫的头上长着一对分节的触角,有触觉和嗅觉作用,用来探路、寻食、辨别方向和求偶。(5)昆虫体内没有骨骼,成虫体表长有一层外壳,称为“外骨骼”。蚂蚁蚂蚁是世界上三大“社会性昆虫”之一,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蚂蚁是地球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生物。据说,把全世界的蚂蚁加在一起,其重量将超过脊椎动物的总重量。蚂蚁的身体基本上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部有触角一对,复眼一对,单眼0-3只,口器一组。胸部位于头部和腹部之间,由前胸、中胸、后胸三个胸节组成。每一胸节上有足一对,腹部紧接胸部后方,由许多环节组成。蚂蚁的头部因种类不同形状各异,有许多工蚁头部只长敷衍,不长单眼。蚂蚁腹部末端除了肛门及生殖孔外,工蚁及蚁后还备有防身利器。蚂蚁的前足上有一个特殊构造叫做胚梳,用来梳洗身上的污垢。蚂蚁的体色有黑、黄、棕红,还有黝蓝、紫檀、黄褐与红、红与黑、黑与蓝的混合色。不同种类的蚂蚁体型大小非常悬殊,一般体长几毫米,世界上较小的蚂蚁要数一种称之为“贼蚁”的蚁种,其体长只有2毫米左右。蚂蚁的地下的巢穴里群居生长。在群体中,蚂蚁有不同的类型,每一类都有其专门的职责。蚁后是最重要的成员,它是唯一能产卵的。这意味着它是这一群体中所有蚂蚁的母亲。大部分卵将发育成雌性,它们被称为工蚁。工蚁负责建筑并保卫巢穴,搜寻食物,照顾蚁后,替它清洁身体,并将它的卵带到另一处去照料。大约两星期左右,卵就能孵化成幼虫。工蚁负责照顾卵和幼虫,它们会把卵和幼虫舔干净,并时常用口对口的方式喂食给幼虫。幼虫长大后,由工蚁帮忙,吐出丝做茧,并在茧内化蛹。两星期后,蛹蜕变成蚂蚁后,工蚁会咬破茧拉它们出来,加入家族。有些幼虫发育成有翅膀的飞蚂蚁,从巢穴里集群飞出。交配以后,新的蚁后则开始领导起又一个群体的生活。蚂蚁传递信息,一是通过分泌物的气味,二是通过触角。鱼类属于脊椎动物亚门。终生在水中生活,体表有鳞,用腮呼吸,用鳍游泳,心脏有一个心房,一个心室,一条血液循环路线。在水中产卵,体外受精。鱼类的体型多数为纺锤型或扁平型、棍棒型,这样能减少在水中游泳的阻力。背部颜色是深,腹部颜色浅,有利于隐蔽自己。鳍是鱼类维持身体平衡、控制运动方向、推动身体向前运动的器官。可分为奇鳍和偶鳍,奇鳍就是鱼的不成对的背鳍、臀鳍和尾鳍,偶鳍为成对的胸鳍和腹鳍。鱼类的偶鳍相当于陆生脊椎动物的四肢。在食道的背侧,海洋鱼类所特有的一个器官鳔。鳔内充满了气体,随着鳔的收缩或膨胀,引起身体比重的改变,使鱼能够沉浮或保持静止状态。鱼类有特殊的皮肤感觉器官侧线。侧线位于身体两侧的皮肤下面,一侧一条,通过鳞片以小孔与外界相通,侧线管内有感觉细胞,能感受水压和水流方向。鱼类在脊椎动物中数量最多,现存种类约2万种。珍古德与黑猩猩我们所熟知的珍古德,全名为珍范勒维克古德,这位男爵之女,是西元1934年4月3日出生于伦敦,在伯恩茅斯成长和受教育,并在18岁的时候完成高中学业。从很小的时候,她对动物行为便有着极大的兴趣。从学校毕业后,她曾经当过秘书和电影制片助理,后来才有了个机会去非洲旅行。1957年,珍到肯亚旅行时,在那里遇到了古生物及人类学家路易士李基。李基发现珍古德非常热爱非洲物种,因此便聘请她当自己的助理。1960年,在李基博士的建议下,珍开始进行一项研究计画,到坦尚尼亚境内冈贝溪保留区的坦葛尼喀湖,研究栖息于湖区的野生黑猩猩。由于珍当时过於年轻,她的母亲不放心她独自一人生活,所以两人便在1960年的7月,一同抵达冈贝河国家公园,在那里与黑猩猩共同生活于它们的栖息地,开始观察黑猩猩的行为。不过她曾经中断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以便完成她的大学研究报告。她在1965年取得剑桥大学的动物行为学博士学位后,便立即返回冈贝河国家公园,并在那里成立了一个研究中心,广收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生。从那时候起,冈贝溪保留区的研究中心在国家公园的保护下,不但成为黑猩猩研究的中心,也是全球唯一能连续45年不间断地研究黑猩猩族群及谱系学的地方。珍古德的研究,改正了许多学界原先对黑猩猩的错误观念。比如说,她发现黑猩猩其实是杂食性动物,而非学者原先所认定的草食性动物。珍对黑猩猩行为的研究也不遗余力,她发现黑猩猩会分工合作地分组觅食,并会使用像是小树枝等简单的工具,将白蚁从巢穴里钓出来。珍目前是国际珍古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