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doc_第1页
2010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doc_第2页
2010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doc_第3页
2010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doc_第4页
2010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物理试卷分析李月红 李君鹏一 试题分析理化卷物理部分(卷)满分54分,总体难度系数0.62,比中考要求说明要求的0.65偏低,试题稍难。今年中考试题从知识点的覆盖,试题的难易程度等方面都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和陕西省2010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符合我省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试题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能力立意,重视基础,稳中求新,贴近生活,重视对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重视对初中学生应具备的科学素质和探究能力的考查。整张试卷题型比例恰当,知识覆盖全面、到位,让考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感到容易上手,轻松、自信,但要做对却不容易,这正是试卷设计合理,由易到难的最大特点。二知识考点分析。24题考查的是物理属性的分类,具体地说就是依据物质的导电性的性质,说出分类的物理名称,学生理解题意和读题不细致、不准确,不到位,有部分学生答案写成了物体导电的性质比如写成了导电弱,导电较弱,导电强等答案而失分,实在可惜;还有部分学生错别字太多比如决源体(绝缘体)、倒体(导体)等,回答不准比如绝缘物、导电物等,答案位置写错而失分,惋惜依然。出现创新的答案是绝缘材料、导电材料。25题考查的是磁极间相互作用和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两个基本知识点。以“漂浮的花瓶”建立新的物理情景,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兴趣。使试题“生活化”,充分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宗旨。26题体现了节能和环保的理念,“加气混凝土砌块”将工业废料加工处理制成的新型墙体材料,倡导节能意识,高起点,低落点,考查密度的计算公式中体积的数学计算和质量的计算,题虽简单,但有部分学生没能看清或者没有注意单位的换算导致失分,最后一空出现创新答案是:可以减小上层房屋对下层的压强,轻巧便于建造更高的楼房,砌砖的成本变低。27题是在(1)(2)两个小题中选作一题,第(1)小题还是一个生活化的试题,倡导物理源于生活,更贴近生活,服务人类的理念。考查的是大气压强和物态变化两个知识点,第1空有些学生没有理清现象,在三个选项中选一个正确答案也没做对,对题要求审不清,很慌张不细心,导致失分,第2空应该为蒸发(汽化)但有些学生答成了挥发、气化等而不得分。第(2)小题还是一个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以“保鲜膜”为题材主要是考查学生生活中,关于水的有关物态变化问题,答案应为蒸发(汽化)和液化,但由于学生的书写不规范,不整洁而失分,空白试卷较多,比较可惜。有部分学生还把液化写成了凝结。28题为紧扣时代的题型,考查能源的利用和能量的转化问题的内容,该题利用学生在练习中常见的“太阳能电池”为题材展开对学生的考查,第1空从所提示的两个答案中选取,第2空答案唯一,第3空要求学生要记住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即可,有些学生把“磁场”写成了“电磁场”也符合要求, 29题为作图题.考查了光的折射、按要求连接实物电路作图。本题从实际出发,第一小题把现象说出来:通过细管可以看见水底的物块,但用直铁丝穿过细管却碰不上物块,请作出入射光线和法线,通过对图的观察,找出入射点作法线和入射光线即可,但是大部分学生不明白试题的意思,不知在画什么,出现了没理由的错误,如把法线画成不垂直于分界面或把法线画成了实线或没有通过入射点,入射光线箭头方向画反了,分丢得实在是可惜。第二小题是按要求连接:要求是A1、A2分别测R1、R2的电流,A测干路电流,许多学生没有看要求,凭想象地、没根据地胡乱连接,丢分现象较普遍,许多老师认为的简单题,学生在这里失了分,错误原因有以下1,多数学生做图不规范,2,对题目的要求不理不睬,导致没有方向乱画,3,对实物电路图的连接认识不够,4,有相当多的学生表现出对审题不认真,不上心,没有目的,不知自己在干什么。5,对并联电路的电路的特点还不清楚。看来,需要在学生的作图能力方面应加强练习和指导。30题为课内实验识图题,本题在平时已经大量练习过,本题优点是题目来源于教材,让学生在解题时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降低了题目的难度,以图象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熟练程度如何,是较易的题,就是第4个图考查目的不明,答案模糊,具有多重性答案较多。缺点是题目似曾相识,缺乏生活创新。学生答卷存在问题1、审题不清,答案似是而非,2、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差。31题为课内探究型题也就是利用伏安法测量类型的题-基本测量工具是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如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实验的基本操作,探究创新等能力;本题优点是综合性高,体现在对额定电压及额定电流要有深刻的理解,开放性思维的考查较灵活。分步操作降低难度,缺点是第4小题答案较多,学生蒙对的现象较普遍。部分学生未按要求去做出现了失分,对试目的建议是再给一些限制条件让学生去完成。创新答案有:换另一个用电器进行实验。32题为课内探究型题,注重科学探究,增加了探究操作过程的考查,关注在科学探究中学生思维上的参与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启发我们进行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实验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考查探究的全过程学生的分析能力,对教学的导向更加明确,与经常练习实验表格相似,给学生探究留有熟悉的印象,学生答题的优点是分步操作,读数准确,降低难度,缺点是题型较陈旧,创新不够,继承较多,不能体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思维的发散性,不好区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卷不足之处是:1,有些学生没能理解题意;2,计算错误多;3,书写混乱潦草,不清楚。4,学生在答题中方向表述错误较多,上下不分,左右不辨。第3问有学生答:低,意思正确,但言语不当,不能得分。33题为综合题力学计算题,联系社会热点、最新科技动态作为题目的背景材料,与生活紧密结合,题目综合了压强、机械功率、机械运动等问题计算属常见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进行认识应用并掌握。此题学生回答的优点是基本对电动车的节能环保的认识理解比较全面到位,计算过程有适当的文字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正确认识和掌握并取得分数;题目缺点是“轮胎与地面接触面面积为”的描述不够准确,如果表述为“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的总面积为”则题意明确些。学生答题的不足是1,空白试卷较多,2,公式书写、运用、推导错误或计算错误比比皆是,3,物理量的符号写错,错别字、词不达意的答案频现,4,单位换算不熟练,单位不写或乱写,使物理量与单位不统一,5,字迹太乱,书写不规范,难以看清。电动车的优点有创新的答案是:噪声小,效率高,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34题为电学综合题,考题以LED灯为背景,将目前节能环保理念与电学基本知识相结合,利用LED灯和定值电阻R的I-U特性曲线为衬托,考查学生读图能力,用电元器件电压电流关系、用电元器件功率计算等电学基本知识点,对学生应用能力考查是非常好的一道题。由于在解题时需要综合电功率、串联电路电流相等、串联分压等电路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失分较多。题目的优点是联系生活紧密,综合性强,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难易度从易渐难,符合学生思维梯度,第二问解法多,可塑性强。题目不足是1,给分不合理,分值太小;2,第二问考点多,给分少,难以区分开学生答题的档次;3,第二问中的两个问题容易混淆,易看成R的总功率。4,在图像和语言上有欠缺,因此学生在答题中存在思维差异很大。学生存在问题是1,答题步骤不完善,2,逻辑思维不确定,3,公式记忆不清,书写位置不合适,4,单位错误或乱写单位。可由图象去判断应为出题人的目的,但此类答案不多,所以可列为创新答案。三对今后物理教学及学生学习的几点建议(一)对物理老师而言:)物理教学在平时,一定要重视基础,重视学习习惯,认真审题,物理教学教的是概念,教的是基础规律以及使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内容来自于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因此让学生正确接受和理解概念和规律,便是物理老师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平时多关注生活中与物理有关的一些日常现象,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真谛。)重视实验教学,实验是物理教学的根本,让学生尽可能的多动手多思考;有些演示实验如果条件许可,可以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动手做一些课本的小实验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科学实验的能力,会用科学的手段分析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归纳推理得出结论的能力等。)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要严要求,让他们记住基本的概念、规律、公式、单位。通过练习,训练答题的规范性得完整性,尤其对公式、过程结果的完整性要严格把关。)培养学生认真的读题,审题的习惯,养成迅速读题,立刻明白题意,抓住关键词语,联系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答题中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推理(因果关系的叙述)能力,让学生多训练,通过不断的纠正来养成良好的物理习惯。(二)对学生而言:)要有目的,才能学习,所以要让学生学以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