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毕业论文基本规范要求.doc_第1页
本科生毕业论文基本规范要求.doc_第2页
本科生毕业论文基本规范要求.doc_第3页
本科生毕业论文基本规范要求.doc_第4页
本科生毕业论文基本规范要求.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论文内容要求论文字数为8000字以上。论文内容一般应由11个主要部分组成,依次为:封面(包括“学士学位论文封面”和“毕业论文封面”),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前言,论文正文,结论,参考文献,附录,致谢,11.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封面包括“学士学位论文封面”和“毕业论文封面”,格式见附件1、2。论文题目不宜超过20个字。 中文摘要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成果和结论。字数一般在300左右。格式见附件3关键词:精选3至5个最能代表或说明本文精髓、本质或核心的词组。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基本相对应,要符合英语语法,语句通顺,文字流畅。字数一般在300左右。格式见附件3对应的英文关键词35个。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摘要、正文主要层次标题、致谢、参考文献等。格式见附件3 前言说明本课题的意义、目的、研究范围以及所要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说明本课题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在内容上应比摘要部分详细。格式见附件4 论文正文论文正文是主体,一般由标题、文字叙述、图、表格和公式等五个部分构成。写作形式可因科研项目的不同而变化,一般可包括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经过整理加工的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以及本研究方法与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较等。 结论用简明的、准确的、科学的语言,对正文的论证进行高度概括;对所取得的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和课题尚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和建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出,列在正文的末尾。不少于20篇(部),其中至少有2篇(部)外文参考文献。附录主要列入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供查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或表格;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缩写、程序全文及说明等10致谢对给予各类资助、指导和协助完成研究工作以及提供各种对论文工作有利条件的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致谢应实事求是,切忌浮夸与庸俗之词。11.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英文原文(不少于10000个印刷符号) 中文翻译(与英文对应),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 二、撰写规范1. 一律采用Word系统录入和排版,A4纸,页边距上下各为3.5cm;左右各为3.2cm。正文内容均采用单倍行距。2.中文摘要论文题目为三号黑体字,可以分成1或2行居中打印。论文题目下空两行左对齐打印“摘要”二字(小四号黑体),字间空一格。“摘要”二字后打印摘要内容(小四号宋体)。每段开头空二格,标点符号占一格。1.5倍行距。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小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词(小四号宋体)。关键词数量为35个,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中文摘要占用一页。 英文摘要英文全部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论文的英文题目为三号字加粗,可分成13行居中打印。每行左右两边至少留五个字符空格。题目下空两行,左对齐打印“Abstract”(小四号字加粗),其后打印英文摘要内容。摘要内容每段开头留四个字符空格。1.5倍行距。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Keywords” (小四号字加粗), 其后的关键词用小写字母,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英文摘要占用一页。目录最好采用word自带的插入“索引和目录”功能自动生成,按三级标题生成。“目录”两字(三号黑体),字间空两格。下空一行为章、节、小节及其开始页码(小四号宋体)。章、节、小节分别以1、1.1、 1.1.1等数字依次标出。 标题1 xxxx(标题1格式,三号黑体加粗,序号与题名间空1个汉字字符,段前24磅,段后18磅,单倍行距,居中)1.1 xxxx(标题2格式,四号宋体加黑,段前24磅,段后6磅,左对齐,不接排)1.1.1 xxxx(标题3格式,小四号黑体,段前12磅,段后6磅,左对齐,不接排)a. xxxx(小四号黑体)xxx(空1个汉字字符,接排小四号宋体正文)(1)xxxx(小四号黑体)xxx(空1个汉字字符,接排小四号宋体正文)1)xxxx(小四号黑体)xxx(空1个汉字字符,接排小四号宋体正文) 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单倍行距。写作中应注意的:如标点符号、名词、量和单位、数字等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要求。 图图题(五号宋体)居中排于图的下方,图序与图题间空1个汉字字符,。引用图应在图题右上角标出文献来源。图号按章顺序编号,如图3.2为第三章第二图。由若干分图组成的插图,分图用a、b、c、标序。分图的图名以及图中各种代号的意义,以图注形式写在图的下方,先写分图名,另起行后写代号的意义。绘图必须工整、清晰、规范。其中机械零件图按机械制图规格要求;示意图应能清楚反映图示内容;照片应在右下角给出放大标尺;实验结果曲线图应制成方框图。图的内容安排要适当,不要过于密实。内容的多少和图的大小应符合这样一条原则;当把插图放在桌上,你站着看时能方便地看清楚图上的每一条线和每一个符号。 表格标题(五号宋体)居中排于表的上方,表序与表题间空1个汉字字符。表格按章顺序编号,如表5.4为第五章第四表。表内文字为五号宋体。表内必须按规定的符号标注单位。 公式公式书写应在文中另起一行。公式后应注明序号,该序号按章顺序编排。10页眉、页脚页眉:文字居中,五号宋体,内容统一打印“运城学院学士学位论文”。页脚:页码居右,小四宋体,用“1”格式编排。11. 参考文献: 按论文中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将序号置于方括号 内,并视具体情况将序号作为上角标,或作为论文的组成部分。如:“李对此作了研究,数学模型见文献。” 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文献中的作者不超过三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时一般只列前三位,中文文献后面加“等”字,英文文献后面加“et al”;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分开;中外人名一律采用姓在前12. 参考文献中的著录格式示例 期刊J.序号作者(两位以上作者中间用逗号分开).题名J. 期刊名称(外文刊名可缩写,缩写后的首位字母应大写),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1曹海东. 唐宋诗词释词二则J. 语言研究,2006,(3):110111.2范祚军,马进. 金融交易协调可靠性与金融体系脆弱性缓解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3):5560. 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报告R序号作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3刘国钧,陈绍业. 图书馆目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4辛希孟. 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5张筑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 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6冯西桥. 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序号析出文献作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 报纸文章N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赵永新,刘毅.专家会诊沙尘暴N.人民日报,2006-5-25(16)外文作者名前必须加上(国籍名) 国际、国家标准S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9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原则S. 专利P序号专利所有者.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10陈邦泽.气压式油品再生处理机P.中国专利:ZL200420067345.0,2006-05-31. 电子文献序号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11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pud/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0412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各种未定义类型文献Z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13. 附录论文的附录依次为附录1,附录2编号。附录中的图表公式另编排序号,与正文分开。,名在后的著录法。附件1学 士 学 位 论 文系 别: 应用化学系 学科专业: 化 学 姓 名: 韩 加 寿 运 城 学 院 2011年 6 月附件2(毕 业 论 文 题 目)系 别: 应用化学系 学科专业: 化 学 姓 名: 韩 加 寿 指导教师: 孙 鸿 运 城 学 院 2011年 6 月盐 酸 双 半 胱 乙 酯 的 合 成摘 要: 盐酸双半胱乙酯简称ECD,是一种临床上用的脑显像剂。它的合成在医药方面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利用了氨基酸中的L-半胱氨酸来合成盐酸双半胱乙酯。其主要过程为:用L-半胱氨酸和甲醛进行缩合从而制得(R)-四氢噻唑-4-羧酸,再经由钠-液氨低温还原反应合成N-N乙撑双(半胱氨酸),最后酯化制得盐酸双半胱乙酯通过对合成的物质进行红外光谱和熔点的测定,确定了我们所制得的产品是:(R)四氢噻唑4羧酸;N-N-乙撑-双-(L-半胱氨酸)和N-N-1,2-乙撑-双-(L-半胱氨酸乙酯).关键词: L半胱氨酸, 缩合反应,盐酸双半胱乙酯The Synthesis of L,L-Ethyl Cysteinate DimerAbstract:L,L-Ethyl Cysteinate Dimer abbreviate as ECD.Brain that spend at the one clinic apparent it synthetic to occupy important status extremely in medicine as pharmaceutical.Experiment this utilize LCysteine formate L,L-Ethyl Cysteinate Dimer .its course for by LCysteine and formaldehyde make (R) condensation- four hydrogen thiazole 4- carboxylic acid, and then it is via sodium- reduce notreacting not formating N-N second propping up pair of liquid ammonia low temperature (LCysteine) esterify not for L,L-Ethyl Cysteinate Dimer not mering finally.Through carrying on the survey of infrared spectrum and point and confirming to the material that is formated the products fetched that we make are (R)-Four hydrogen thiazole- 4 carboxylic acid N-N - prop up second- pair- (L- there is the sour in ammonia half Guang) N-N - 1,2 prop up second - pair- (LCysteine Ethyl ester)Keywords: LCysteine, Condensation reaction,L,L-Ethyl Cysteinate Dimer目 录1 前言11.1 L半胱氨酸11.2 L半胱氨酸无水物21.3 N-N-1,2-乙撑双-(L半胱氨酸乙酯)22 实验内容32.1 实验药品3 2.1.1 L半胱氨酸3 2.1.2 吡啶3 2.1.3无水乙醇3 2.1.4丙酮4 2.1.5甲醛溶液4 2.1.6 氯化铵4 2.1.7金属钠4 2.1.8 溴化钾42.2 实验仪器42.3 实验原理5 2.3.1 试制路线,反应条件及精制方法5 2.3.2 制备盐酸双半胱乙酯的化学反应式62.4 实验步骤72.5 实验注意事项82.6 实验主要装置图92.7 实验结果与讨论103 IR谱图及其数据分析113.1 红外光谱法鉴定有机化合物的知识准备113.1.1 IR谱原理113.1.2 操作方法113.2 产物IR谱图及其数据分析11参考文献18致谢目 录前 言11.沸石分子筛和活性炭1 1.1沸石分子筛11.1.1沸石分子筛介绍11.1.2沸石分子筛的吸附性能21.1.3沸石分子筛的处理有机废水的应用前景3 1.2活性炭3 1.2.1活性炭介绍4 1.2.2活性炭的吸附原理4 1.2.3活性炭吸附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52.沸石活性炭复合分子筛对苯酚的吸附(实验部分)5 2.1实验原理5 2.2主要仪器与试剂5 2.3实验步骤6 2.3.1试剂的配制62.3.2 酚贮备液的浓度标定6 2.3.3测定步骤 7 2.3.4校准7 2.3.5吸附9 2.3.64A型与13X型的对比实验133.结 论14 3.1结果分析14 3.2问题讨论15 3.3注意事项15参考文献16致 谢1 前 言含酚废水是一种污染范围大,危害性大的工业废水,这种废水不经过处理排放,会对人体,水体,鱼类以及农作物带来严重影响,随着钢铁,炼油,石化,塑料合成纤维等工业飞速发展,含酚废水的种类与数量与日俱增,对水体污染形成巨大的威胁,这以成为国内外环境保护方面的一大棘手问题1。1.1沸石分子筛1.1.1沸石分子筛介绍沸石是一族含水的碱或碱土金属铝硅酸盐矿物,组成中含有SiO2、Al2O3和一些其它金属离子,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无机微孔材料. 它之所以被称为沸石,是因为将之灼烧时,晶体中水份逸出,产生类似起泡的沸腾现象,故该类矿物名为沸石或泡沸石6。2 实验部分2.1 原 理11酚类化合物于pH=100.2介质中,在铁氰化钾存在下,与4-氨基安替比林反应,生成橙红色的吲哚酚安替比林染料,其水溶液在51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显色反应方程式如下:2.3 实验步骤2.3.1试剂的配置本实验所用试剂除另有说明外,均为分析纯试剂,所用的水除另有说明外,均指二次蒸馏水。 (1)酚贮备液(1.00g/L) (2)酚标准溶液(10.0mg/L) (3)缓冲溶液(PH=10.7) (4)2%(m/v)4氨基安替比林溶液2.3.2 酚贮备液的浓度标定a. 标定:吸取10.0ml酚贮备液于250ml碘量瓶中,加水稀释至100ml。加10.0ml 0.1mol/L(1/6KBrO3)溴酸钾溴化钾溶液,立即加入5ml浓盐酸,密塞,徐徐摇匀,于暗处放置10min。b. 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