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概论课程要点及相关解答.docx_第1页
景观设计概论课程要点及相关解答.docx_第2页
景观设计概论课程要点及相关解答.docx_第3页
景观设计概论课程要点及相关解答.docx_第4页
景观设计概论课程要点及相关解答.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景观设计概论课程要点(20101025)1 景观相关概念 “园林”的含义园林的含义: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园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遇的活动。园林包括庭院、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 ,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域,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疗养地。 “绿化”的含义。绿化的涵义:泛指种植绿色植物,但其涵义的内涵与外延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拓展:园林和绿化的区别:1:“园林”这个概念始于1700年前,“绿化”这个概是从前苏联引进的一个现代概念。2:园林的范围比较绿化而言要广,园林包括绿化,而绿化不一定包括园林。3:从手法上,造园林有着叠石、筑山、理水等,而绿化的手法相对单一。4:从功能上,园林提供了一个休憩的环境和审美的享受,而绿化则不一定会有这些功能。 “景观(landscape)”的含义。 景观(landscape)的涵义:landscape 本意是“自然地域综合体” 荷兰语指代自然风光景色,引入英国时和造园发生了关联。 造园实践开始和风景画分开而扩展成为人们目所能及的视觉环境。(不一定是以传统上的审美愉悦为唯一目的。功能性开始重要起来)标志性事件:奥姆斯特德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以及landscape architecture称谓的运用景观。景观:土地和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是复杂的。(由奥姆斯特德主持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可见一斑。)Landscape的四个属性: 空间属性-人居 时间属性-历史 经验属性-美学 生命属性-生态中国的景观史。见笔记 “风景园林”的含义。来由:是由1980年以来,随着风景名胜区保护与管理事业的发展,为业界和 学界所熟悉和使用。定义:风景园林是综合利用科学和艺术手段营造人类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的一个行业和一门学科。(分析:手段是科学原理和艺术感悟 目的是为人 类服务,营造人类的室外生活环境。)综合性:风景园林的本质特点,就在于它的综合性。与风景园林相比,观赏园艺失却了空间,景观设计失却了生命,环境艺术失却了科学,城市森林失却了文化,国土规划失却了艺术。 “景观设计”的含义。景观设计的含义:landscape design -design on land 通过安排处理土地及其上的空间和物体,为人的使用创造安 全,高效,健康,愉悦的室外空间过程。 “园林”与“绿化”的关系。绿化是园林的基础。园林是绿化的提高和发展。 两者本质上还是“传统”和“现代”的关系-传统需要现代化,现代 需要吸取传统的养分。 “园林”与“景观”的关系。园林大致为:garden 景观为:landscape 前者与后者的关系大致相当于 人工与自然,传统与现代,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园林在地域范围上有局限性,景观在地域范围上有广泛性。绿化和景观的关系:绿化是景观的构成要素之一,是景观的一部分。 “景观设计师”与“造园师(gardener)”的区别。联系到景观和园林的关系回答。2 景观构成要素 在地形利用与改造中,为什么一般要利用地形,而不是无视地形。1、 场地植被特别是树木,现存的植被有环境与美学的价值2、 场地历经时间积淀,与人们的生活相融,有文物价值历史记忆3、 场地现有的材料与结构的利用,有助于完善生态与持续发展 地形利用与改造中关于坡度和竖向设计的一些技术问题。坡度的技术问题:小于1%时,易积水,地面不稳定,不已安排活动 1%-5%时,排水较理想,事宜安排活动 5-10%时,仅仅适合安排用地范围不大的内容 大于10%时,仅适合局部利用 了解地形利用与改造的具体手法及其应用:顺应地形?(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结合地形(风景区中的建筑)、强化地形(曼城交易所)、保留地形(斯尔伟城堡)、中国的风水格局等。 了解地形在塑造景观空间中的具体手法及其应用:凸地形(视野开阔,具有延展性,空间呈发散)与凹地形(视线比较封闭,空间成积聚性)、视线遮挡与引导(遮挡 的例子:中国古典园林、江南园林等。 引导 的例子:西方园林。 两者间的关系:遮挡与引导既是自然的,也是可以加强的,但应该尽可能的利用地形若地形条件不佳而需要大量的土方工程,需权衡经济和造景的重要性来采取措施)、不同功能与空间的划分(地形划分空间可以从一下几方面考虑:功能,地形现状,造景)。 了解地形造景的途径:作为艺术品(时间之岛、联邦法院大楼前广场、明尼阿波利斯)、关注环境生态(米尔西土地工程、拜斯比垃圾填埋公园)、表达哲学诉求(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航天工程大厦庭院)。 了解水景的造景手法:基底与背景:1、视域开阔的水面,有烘托周围景物 和水中景物的基底作用。 空间联系:1、水面可以将不同的景物空间串联起来,产生整体感。 2、由于水的平面的延展性,设计中应该注重视觉上的连续性和渗透性。(不要一汪死水) 视觉焦点:利用造型和声音等的设计手法,吸引观赏者的兴趣和视线。举例:英国谢菲尔德和平公园 麦克因特瑞花园 了解水景设计的原则:1、因地制宜 考察地形,形成适时适地的特色 2、维护生态 利用雨水、中水,节约用水和水循环 3、顾全管养 保持水质,水景规模适宜,切勿贪大 4、保障安全驳岸设计、水流速度的考虑、漂流物污染 5、崇尚科学 艺术和科学统一,水利,水文,水处理 了解园林植物的物理特性(色彩、形态、质感)、功能作用(调节气温、增加湿度、制造氧气、滞尘减噪、抗菌排污)、种类(乔木、灌木、花卉、地被、藤本等)植物设计的基本形式(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 孤植树的树种选择(局部空间的主景,色彩和形态俱佳)、立地环境(必须有较为开阔的空间足够自由生长,适宜的观赏视距和观赏空间一般是4-10倍的树高)、设计原则(避免使树木处于绿地空间的正中心,尽量用现状大树,若现状不具备,则尽量就近索取)。 对植树的配置手法(做配景和夹景以烘托主景,位于建筑、花园的入口,石级两侧,道路尽端等 有规则和不规则两种排列形式)。 树列的定义(列植树,按照一定的直线或曲线轨迹排列)、形式(单种列植和混合树种列植)、间距(一般乔木是38米,灌木是15米)。 自然式树丛的设计方法。(总结一下,就是尽量不要规则构图,不要将最大或最小的单独列到一组,树种不宜过多,一到两种即可) 树群设计中的林缘线(树群在平面图上的表现)、林冠线问题(树群在立面图上的表现),树群的主要形式(1、单纯树种:观赏效果稳定,树下可以用耐荫的花卉衬托 2、混交树群:乔木层、亚乔木层、大灌木层、小灌木层、多年生草本植被。)和配置的基本原则:(乔木层在中央,亚乔木层在外缘,大灌木和小灌木在更外缘,常绿树在中央,落叶树在外缘,叶色及花色华丽的植物在更外缘,使之不互相遮挡)。 密林(郁闭度为0.7到1.0,平面布局和树群基本相似,唯有面积和树木数较之更多,不许有人入内,游人只能在林地内的园路或广场上活动,道路密度为5%10%),与疏林(郁闭度为0.4到0.6,多为单纯乔木和草坪的结合形式,游人可以在内部休憩和活动)的概念。 了解小品的特点、分类(装饰性、供照明、供休憩、展示性、服务性),及其设计涉及的若干方面(反映历史文化、强化设计思想、组织景观空间、完善使用功能)。3 景观空间设计 了解景观空间的类型:1、根据空间的占有程度分: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私密空间 /2。、根据空间的围合度分: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封闭空间 3、 根据空间的心理感受分:静态空间、动态空间。重点 景观空间限定的手法(1围合:great dixter gardens 和 miles end park 和thames barrier park 和香港科技大学、 2覆盖:sissing hurst garden和chatsnorth garden 和清华大学、汉阳江滩 、 3高差:thames barriers park 和peace garden sheffied 、 4材质:汉口中山公园、同济大学、武汉大学、st marc plaz wenice、重点 5设立: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应用。 景观空间组合的手法(序列与节奏、衔接与过渡、渗透与层次、对比与变化、重复与再现)及其应用。 景观空间模数对于景观空间设计的意义:提供一个规范化的数据,对景观空间的把握有一个指导性的意义。 景观空间边界围合感的形成:封闭程度、绝对高度、高宽比。 了望-庇护理论的内容,以及对景观空间设计的意义:在空间划分的时候要考虑到人这种既能观察到别人又不能轻易被别人察觉的心理。 格式塔的组织原则(图形与背景原理、接近原则、类似原则、连续原则)及其在景观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了解中西方空间概念的文化、经济背景,以及空间概念的发展脉络。西方:空间的概念是由科学研究对空间的探讨和西方绘画对空间的探讨共同组成的,科学的探讨为西方的空间体系提供了一个理论的基础,而绘画则在这种空间体系上创造了透视画法为基础了立体主义绘画。东方:空间的概念在古代哲学体系中得以体现。中国对空间的感悟停留在了一个意向的层面上,即很看重个人对空间层面的感知,既是这种感知与实际相比是有差异的,在哲学体系的背景下,中国对空间的感知带有一定的意境的成分。绘画上,中国画在空间上的表现是三点透视法。4 景观设计历史与理论概述 古埃及宅园:基本上采取了规则的几何对称平面布局,有矩形水池,种有水生植物,饲养禽类和鱼类,池子旁有凉亭供给人休息,树木呈行植,有成排的拱形葡萄架。 和墓园设计:金字塔四周有对称种植的树木,中轴为笔直的祭道,塔前留有广场,和正门相对应,造成庄严肃穆的氛围。的内容及特点。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设计的内容及特点。:在无数高大的圆柱上修建花园有效的改造地形,在部分台地上建筑有挡土墙用于防止洪水对墙的破坏。台地的某些地方用拱廊做结构体系,廊内有功能不明的房间,整个台地被林木覆盖。 古希腊柱廊园设计的内容及特点。1.、柱廊园:属于城市园林,庭院位于住宅中央, 四周以柱廊为合成庭院,庭院空间有明显的集合轴线关系,形式规则方正,庭院内树木栽植规则,设有水池或喷泉。2、圣林:神庙和周围的树林及雕塑等艺术品组成的景观,树木的运用或为围墙。3、体育场:依山而建,周边橡树,白杨树,悬铃木茂盛,向公众开房,与现代公园功能相近。 古罗马别墅园:1、依山而建,山体被改造成各种台地,并且用挡土墙,栏杆,台阶等联系不同标高的台地。2、水是重要的造景元素。3、规则布局,由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柱廊式庭院组成。4、雕塑和植被的运用,丰富了景观。广场设计的内容及特点:经历了从简单的开放场地到后面的完整的围合空间的过程。最初广场的功能是集合与买卖,后逐渐转变成政治集权的物化,广场上有严整的秩序和宏伟的气势。 中世纪西班牙红堡园(风格:西班牙伊斯兰园林)(阿尔罕布拉宫)设计的内容及特点。1、 庭院空间曲折有致,幽静而神秘。以洞门联通,以小径相连,似天方夜谭妙境。2、 十字形水渠 象征着天堂的四条河流(景观中被赋予象征意义)3、 不设草坪,改铺五色石子,洁净透亮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设计的内=容及特点。台地园继承了古罗马的园林特征, 有明确的轴线,并且依循意大利半岛的山地地貌,结合具体的山坡地势,开辟层层台地,在周线两侧布置树木,绿篱花坛,水池喷泉,雕塑栏杆等,尺度亲切,著名的有朗特花园和加贝啊伊阿花园。 法国勒诺特式园林设计的内容及特点。结合意大利园林的思想,有严谨的轴线,有水池、瀑布、绿篱,结合法国平坦的地势,营造出了更开朗、更华丽、更宏伟、更对称的园林。其特征如下:1、园林由着严谨的秩序 2、建筑轴线统领着园林轴线 3、园林外围森林的绿荫构成了整个园林的背景 4.园林与森林之间设有由绿篱围合的不同风格的小花园代表作:维康府邸、凡尔赛花园 英国自然风景园的特点:崇尚园林遵循自然。第一人:威廉坦博尔“率先称中国园林的美”及其造园要素“哈哈”:在英国产权壁垒分明的格局之下,为了既能明确的区分各个地块的界限,又能够让景观与自然有效的的融为一体而产生的一种地渠它。以隐蔽的形式分割地块,同时也阻止了牲畜对风景园植物的破坏。 奥姆斯特德设计纽约中央公园的历史地位与意义。用landscape architecture 代替了 landscape gardening ,景观不再停留于造园方面,已经上升到了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高度。并且该园的建造,给予了国人休闲和居住的乐趣,这是以前特权人士才能享有的。标志着造园实践不再是田园风光的涵义,更主要的是成为人们目所能及的视觉环境(范围的扩大),也标志着园林并不以人们在传统美学上的愉悦为标准。景观设计开始进入一个土地和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的综合考虑的存在。 西方现代艺术(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等)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景观的多元化 立体派:多轴、对角线,不对称空间理念 超现实主义:加州学派 克里斯托弗唐纳德对现代景观设计与理论的探讨。景观设计的三个方面:功能的 、移情的、艺术的。功能的是景观设计的基础,任何的景观设计都要满足一定的功能性,功能主义能够满足人的理性需求,如休息的和消遣的,同时也使景观设计从浪漫主义和情感主义中解脱出来。移情的是唐纳德在研究日本园林后的感悟。艺术的方面是指景观设计中要用到艺术的手段,从艺术家们那里汲取最新潮的艺术思维用于景观设计之中。 哈佛革命“三剑客”对现代景观设计的贡献。有:埃克博、克雷、罗斯埃克博:提出花园式人们室外活动的地方,它必须是愉快,充满幻想的,设计应当是多方位的而不是轴线的,空间的体验远远比直线更加重要。他认为设计师土地、植物、动物和人类、水体、地区性等综合而成的“特定条件所决定的克雷;作品既有包豪斯的影响,又有超现实主义加州学派的影子。(强调古典主义表现现代空间)他的设计通常从功能和基地出发,调合各方面的需求后,寻找解决该基地功能的最佳方式。他的设计中可以发现空间的尺度和联系都非常的到位。在景观手法的运用上,他使用古典要素中的轴线,绿篱,整齐的数列和树阵,但是,和古典园林不同的是他的空间是活动的。罗斯:认为园林的主要作用是人们活动场所,而不是过分的摆弄建筑形式。他们的思想深入人心,对现代园林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哈佛革命。 麦克哈格“千层饼”模式的内容与局限。将景观作为一个包括地质、地形、水文、土地利用、植物、野生动物和气候等相互联系的的整体来看待的观点。强调景观规划应遵从自然固有的价值和自然过程的连续性为依据,完善了以因子分层分析和地图叠加技术为核心的生态主义规划方法。千层饼模式的最顶层是人们居住的环境,也就是我们的城市。局限性:千层饼模式的自然决定论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生态规划模式,在多元化的景观设计中,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适合,但是,它促进了人们多生态景观的认识。 了解20世纪60、70年代对环境生态的理论探讨(寂静的春天(1962)、增长的极限(1972)、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城市模式构想(花园城(1820)、田园城市(1898)、卫星城(1922)、光明城市(1930)、广亩城市(1932)、以及我们共同的未来对“可持续发展”的经典定义。 蓬莱神话“一池三山”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内容。历史背景:象征着帝王的万寿无疆和长久统治,自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仙山”后这种形式成为了帝王园林中的传统格局。深远影响:1、完整的主附水体的建立,水系穿插于建筑和山体之间,开拓园林的艺术空间。2、为充满变化的艺术的山水体系建立了基础 。 3、以水体为襟带的山水、建筑关系的确定 4、为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