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不同时期经济外交特点.doc_第1页
中国在不同时期经济外交特点.doc_第2页
中国在不同时期经济外交特点.doc_第3页
中国在不同时期经济外交特点.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经济外交的特点内容摘要:中国的经济外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我国在经济方面的外交道路上虽然崎岖,虽然有坎坷,但依旧披荆斩棘,迎难而上,最后屹立于世界前列。关键词:经济外交,改革开放,中苏外交,乒乓外交从我国成立以来,国家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在各种严峻的考验下,我们的祖国依然在世界的前列。而我国的经济外交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同世界的友好合作也全面发展。一、建国初期,“一边倒”的经济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之时,我国是个烂摊子,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从1840年到1949年,经历了100多年的战乱,国民经济完全崩溃,一穷二白,一贫如洗,百废待兴。这时的中国综合国力居世界第13位。人口5亿多,农民占总人口的90%,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全国固定资产总值200亿美圆。GDP大概是也是200亿美圆。人均年产值仅40美圆。人民生活水深火热,饥寒交迫。从1840年到各解放区解放前夕,中国人民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残酷压迫和黑暗剥削,5亿多农民一无所有,再加上连年军阀混战,天下大乱,灾荒四起,流民遍地,饿殍遍野,人相食。就更别说是外交了,中国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尽快解决5亿多人民的土地问题,吃饭问题。在这段时期,中国一直处于劣势,由于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使我国寸步难行,举步维艰。二、20世纪70年代,扩大外交从新中国成立之日起,我国就受到外部的封锁。为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发展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为国内和平建设取得良好的外部条件,中共中央做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20世纪70年代以中美关系正常化为突破口,带动了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建交高潮,为后来实行对外开放战略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倡导改革的同时,推动对外开放形成了崭新的局面。于是,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在中国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中所占的地位就突出出来了。我国也就呈现出了“突出的经济外交战略”,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指出:“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人民在80年代的三大任务。这三大任务中,核心是经济建设,它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形势的另一重大变化是各国都把战略重点转向发展经济,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制定对外政策的基本出发点。经济外交在中国对外政策中的比重逐渐占主导地位。从1945年的中苏外交,到1971年的中美乒乓外交,在这期间,我国的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只能被动的接受苏联的条件发展到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这绝对是历史性的突破。正是由于乒乓外交才打破了这种局面,结束了中美两国20多年来人员交往隔绝的局面。三、80年代至今: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这一时期,我国的外交战略是全面发展对外友好关系,即“全方位”外交的新战略。此时,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战争与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再加上我国于80年代初开始进行改革开放,我国的外交政策有了很大的调整。(一)全方位的战略部署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逐渐走上改革开放之路。在多年的实践中,中国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步骤来扩大对外开放,采取的是由点到面,通过试点逐步扩大,因地制宜多层次发展,近三十年来,中国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大开放”的对外开放的格局。1、设置经济特区为了吸引国外的资本,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并且通过特区向内地传播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 进行市场经济的试验, 开发区域经济,通过经济特区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吸引海外华人华侨资本1。1979年春,邓小平同意了广东提出搞特区的要求。198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三个城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设置经济特区。1988年,在邓小平的倡议下,海南岛建省并成为第五个经济特区,实行更为开放的政策。2、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发区1984年5月4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采取了扩大对外开放的步骤: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开辟为经济开发区2。这两项举措加速沿海经济发展,带动内地经济开发, 有助于解决中国东、中、西部发展的差距,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的共同富裕。3、沿江沿边和内地省区的开放从开放沿海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又到沿海经济开放区,逐步形成了中国沿海开放的基本架构3。随着沿海开放的发展,中国的开放格局进一步从沿海扩展到内地,扩展到沿江、沿线、沿边地带,,我国已经形成了沿海沿江沿边(陆地边境)内陆城市4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的对外开放格局.(二)引进来的发展战略阶段积极吸引和利用外国的资本。邓小平说:“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要搞开放,西方国家在资金和技术上就是相互融合、交流的5。”我们所谓的引进来并不是将西方所有的东西引进来,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自己本国的国情将它发挥到最大的优势。(三)走出去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实行的是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并且反对和应对来自国外的经济制裁。对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江泽民认为:“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政府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所做出的战略决策,是与中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一致的。”邓小平说,“世界上最不怕孤立、最不怕封锁、最不怕制裁的就是中国”,“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是站得住的”,“我们别的本事没有,但抵制制裁是够格的”。国际经济组织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9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合作的空间不断拓展,合作的层次不断深化。其中,欧盟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正实现“货币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努力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APEC)正在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6。这时的我国是以一个优美的姿态站在世界的大舞台上,中国再也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国家了,任何人都不能忽视中国,他已经是国际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国已经从那个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而且,我相信我们会越来越好!四、经济外交的未来发展走向在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加强的形势下,经济手段愈来愈多地被国家用来实现其政治战略目标。温家宝总理曾强调,必须从国际政治经济的大势,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从外交上做的大战略和总方针等方面充分认识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工作的重要性,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以政促经,政经结合,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指导原则,推动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工作的新发展。由此可见,经济外交工作在我国的对外政策中地位重要,我们必须更好地发挥经济外交的作用。 保障我国的政治安全, 还必须意识到经济外交并不是万能的。如果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除了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之外,还必须以负责任的态度,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的带头作用。中国政府在实施经济外交时要配合政治外交、文化外交,以消除“中国威胁论”的不良影响,切实达到中国与世界“共赢”的目标。对现在的中国政府而言,在继续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美德外交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会越来越强大,人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参考文献1 罗海平;经济特区与中国的转型路径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4期2 鲁志强;“中国沿海开放城市投资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