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B016 载波扩容 教案_第1页
ENB016 载波扩容 教案_第2页
ENB016 载波扩容 教案_第3页
ENB016 载波扩容 教案_第4页
ENB016 载波扩容 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NB016 载波扩容 教案 ENB016载波扩容教案1载波扩容相关原理讲解1.1载波在通信系统的作用在通信技术上,载波(carrier wave,carrier signal或carrier)是由振荡器产生并在通讯信道上传输的电波,被调制后作为物理承载工具在空中接口传送语音或其它信息。 发射机原理载波作为通信系统资源的基本单位,是用来承载通信信息或者可以说承载通信业务。 载波根据协议规定每个通信制式的载波有固定的频率跨度,也就是常说的载波大小。 其中GSM每载波200k Hz、TDS每载波为1.4MHz,TDL每载波常规使用20MHz或10MHz,载波的大小是衡量系统承载业务能力大小的其中一个重要条件。 1.2载波扩容的原理11.2.1载波扩容原理当小区覆盖范围内接入的用户数逐渐增加,该小区每载波承载的业务就会越接近上限值,在资源固定的情况下随着用户数增加每用户分配到的资源就会越少,使用的感知也会越差,可直接表现为打不通电话、上网网速慢等感知问题。 通信建设处理覆盖建设外还涉及容量建设,当某个小区由于用户数增加容量受限而使通信业务受阻时需要增加该小区的可用资源,直接的方式是增加该小区的载波资源载波数量,也就是载波扩容。 以LTE系统为例讲解LTE的载波扩容,网络建设初期1小区常规配置1个20MHz的载波,部分场景如高校和主城区随着用户的增加会出现小区容量瓶颈,此时需要再原小区上再增加一个20MHz或10MHz的载波以接纳更多的业务112.2.2不同的载波扩容方式软扩容和硬扩容常规载波扩容分为两种方式,分别是软扩容和硬扩容,两种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扩容时是否需要增加硬件,下面简要介绍两种扩容方式。 载波作为一个资源单位是逻辑概念,从基站课程“基站硬件板卡类型认识”可以知道基站中承载载波的物理硬件为载波板,不同的载波板类型可承载的载波数量也不相同。 ?软扩容载波扩容前需确认扩容的载波数量和已安装载波板剩余可用的载波数量是否一致,如已安装载波板剩余可用的载波数量需扩容的载波数量,可直接通过参数配置无需增加硬件的扩容方式为软扩容方式;?硬扩容如已安装载波板剩余可用的载波数量 由此可知硬扩容流程包含软扩容流程,下面课程均以LTE硬扩容作为讲解对象。 2载波扩容流程及关键点讲解2.1载波扩容前准备载波扩容前需要做两方面的准备,一方面是准备扩容数据及相应版本的LMT软件,另一方面是准备扩容所需的硬件如载波板卡、安装工具等。 2.111.1数据及软件准备扩容前需要准备扩容使用的规划数据和直连基站配置扩容参数的软件。 扩容规划数据准备LTE常规配置为1个RRU射频单元配置1个逻辑小区,而1个逻辑小区配置1个20MHz载波。 而载波扩容就是将配置调整为1个RRU射频单元配置2个逻辑小区,每个逻辑小区配置1个20MHz载波即1个射频单元叠加发射2个载波的信号,从而实现在覆盖范围内增加载波资源的目标。 载波扩容需要新配置一个扩容逻辑小区,和新增逻辑小区一样该扩容逻辑小区需要配置频点、PCI、CELL-ID等信息,扩容前需要从规划部门申请并获取扩容逻辑小区的规划信息。 规划信息表规划信息表(含扩容).xlsx基站直连软件准备无论软扩容还是硬扩容均需要在基站配置扩容的载波,此时需要使用基站直连软件LMT实施配置操作。 LMT针对同一种设备需确保版本兼容,以便于用户的使用和设备的平滑升级,确保设备平滑地演进或改进原有的缺陷。 在基站配置数据制作前需确认基站的软件版本,确保使用的LMT工具版本与基站运行的软件版本匹配。 2.11.22扩容板卡硬件准备通过对比扩容前和扩容后的硬件配置,基础扩容需要增加硬件载波板,完成后再配置相应的小区和载波。 载波板卡型号确认首先需要通过原载波板卡型号确认扩容载波板卡的型号。 基站内载波资源使用载波池的概念,即所有载波板的载波可以互相调用不受硬件独立的影响。 部分厂家限制了不同类型载波板卡间的互相调用,只允许相同类型的载波板互相调用资源,所以扩容前需确认本次扩容使用的载波板卡类型。 载波板卡数量确认其次由于每块载波板承载的载波数量有限,根据实际需要扩容的载波数量准备载波板卡的数量,需扩容载波数量原载波板剩余可用载波数量+新载波板可用载波数量。 安装工具准备最后在安装载波板卡和基站其他板卡一样需要使用到安装工具,所以还需准备一字螺丝刀、十字螺丝刀、中号活动扳手等紧固工具。 2.2载波扩容硬件安装讲解规划数据和硬件板卡准备完后便开始将载波板卡安装到基站上,硬件安装分3个步骤安装槽位确认、安装板卡和调整RRU连接方式,下面介绍涉及到的3个步骤。 安装槽位确认首先需要根据扩容硬件安装规划方案确认扩容板卡安装槽位,如下图所示1槽位安装基站主控板卡,载波板卡可安装在27任一槽位,需与后续扩容参数配置的槽位一致。 LTE基站槽位示意图安装板卡使用安装工具严格安装板卡安装规范流程将载波板卡安装到目标槽位,紧固板卡后将背板重新扣紧。 调整R RURU连接方式RRU调整调整RRU的光纤连接方式,具体连接方式如下面改造后的示意图。 BPOG(TDL)PSAEMAFCEPC GPS338D338D338DSCTE(TDL)本地小区00本地小区11本地小区22BPOH(TDL)BPOH(TDL)PSAEMAFCEPCGPSSCTE(TDL)338D338D338D本地小区本地小区00本地小区本地小区33本地小区本地小区11本地小区本地小区44本地小区本地小区22本地小区本地小区55图示改造前图示改造后2.3载波扩容参数配置讲解完成硬件安装后通过参数配置将扩容载波以新增逻辑小区的方式添加到基站,新增逻辑小区安装基站开通的流程进行板卡规划、网元布培和新增小区数据3个步骤。 板卡规划将新安装的硬件板卡添加到基站运行清单上,将板卡数据配置后基站即可对新增板卡管理。 网元布配以新增逻辑小区的模式将载波添加到原射频单元(RRU)上,使同一个RRU发射两个小区的信号达到扩容的目的,与新建站增加逻辑小区不同,扩容新增逻辑小区选择“负荷分担模式”。 新增小区数据新增逻辑小区作为独立发射的信号需要配置相关小区参数,完成布配后根据扩容规划数据配置小区的小区名、小区ID、频点、PCI等小区个性化信息,除了个性化信息外扩容小区的其他参数直接继承源小区,保持两个发射信号额一致性。 2.4扩容后数据校验和运行状态确认完成硬件安装和扩容参数配置后即可启动扩容小区,在启动后需要确认板卡、小区正常,配置数据与规划一致,具体核查工作如下板卡状态确认通过板卡指示灯确认扩容后原基站主控板、原基站载波板和新扩容载波板运行正常,如指示灯指示错误则重新排查安装硬件安装过程是否出现错误导致异常。 板卡指示灯确认状态小区状态确认通过LMT直连软件连接基站,并在小区状态上确认原小区和扩容小区状态为“激活”且“正常可用”,如出现异常则按照小区故障处理流程进行排查。 配置数据核查板卡和小区均运行正常后需要将扩容参数与规划参数进行核查,核查的参数包括扩容板卡规划、扩容小区布配和扩容本地小区信息。 2.5载波扩容关键点讲解对日常工作中扩容涉及到的术语进行讲解,具体如下。 ?容量配置描述术语我们在扩容时经常可以看到S111或O1的数字组合,实际上这些特定的数字组合表征一个基站内载波的配置信息。 室外站S111里面的S是指Sector,就是定向三个扇区,每个小区一个载波,整个基站共3个载波。 以此类推S212为室外站点配置3个小区,1小区和3小区配置2个载波,2小区配置1个载波,整站共配置5个载波。 室分站O1里面的O是OMNI的意思,就是全向站了,配置了一个载频。 以此类推O21为室分站点配置2小区,1小区配置2个载波,2小区配置1个载波,整站共配置3个载波。 ?载波“License”在通信建网前运营商除了向无线设备厂家购买硬件设备外,还需要购买载波的使用许可权,这些使用许可权简称“License”。 载波“License”以“个”为单位计价按地市级别售卖,一般基站初始建设按每个小区配置1个载波,后续根据容量需求再向设备厂家购买扩容需要的载波“License”。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实际配置的载波数量超过可用载波“License”,超出部分的载波将无法正常使用。 在OMC网管可以查询到该地市可用的载波“License”,如硬件扩容后载波无法激活可通过查询是否“License”超限导致新扩容载波不可用。 网管查询载波License3实战参数配置及案例讲解3.1实战载波扩容硬件配置331.1.1载波板安装 1、TD-LTE组网单模时,使用槽位如下图所示主控传输板SCTE插在1槽位,原载波板插在4槽位;扩容载波板BPOG/H可插在2-7任一槽位,推荐按照7槽位、5槽位、6槽位、3槽位、2槽位顺序使用。 主机框示意图主机框槽位示意图 2、将载波板从硬件设备专用包装箱中拆出,在板卡和模块装入机架、分架前,为防止意外损伤,请不要将板卡和模块从内层防静电包装袋中取出。 3、一只手握住单板的面板,另一只手托住单板,顺导槽将单板插入插框,然后适当用力推进面板即可。 打开单板面板上下两端的固定螺钉然后向内旋转,直至螺钉卡到卡槽中,此时单板与背板之间已插紧,使用安装工具上紧板卡两端的十字螺钉332.1.2小区光纤调整BPOG(TDL)PSAEMAFCEPC GPS338D338D338DSCTE(TDL)本地小区00本地小区11本地小区22BPOH(TDL)BPOH(TDL)PSAEMAFCEPCGPSSCTE(TDL)338D338D338D本地小区本地小区00本地小区本地小区33本地小区本地小区11本地小区本地小区44本地小区本地小区22本地小区本地小区55图示改造前图示改造后1.RRU调整原3个小区双光纤均插在4槽位的载波板卡上,将其中一个小区双光纤和模块拔出;2.将拔出的光纤对布放在扩容载波板的1小区位置,注意光纤左右位置不要对换,按照原来位置布放;3.具体布放方式见上图;基站板卡/光纤实接图3.2实战载波扩容参数配置完成扩容板卡硬件安装后按如下步骤配置扩容参数,下面讲解具体的配置操作。 33.221.1板卡规划板卡规划接口如下图所示,其主体部分是EMB5216的机框结构,一共有12个槽位,图中SCTA板卡所在的位置是0机框1插槽。 (1)添加板卡规划添加板卡规划的步骤是1,从规划数据确认板卡规划的目标槽位,双击未被规划的板卡或者点击右键选择“添加板卡”菜单(以7槽为例),会弹出“板卡配置”对话框,如图4-3-2所示;图4-3-2板卡配置对话框2,板卡配置对话框中,机架号、机框号、插槽号等属性已经固定,不允许修改;板卡类型可在下拉菜单中选择,但需要注意各槽位支持的板类型是有限制的,如果不匹配会导致板卡规划命令下发失败;当配置好板卡的各项属性后点击确定按钮;3,点击上图中的确定之后会下发“板卡规划命令”,之前所做的板卡规划数据就可以写入数据库中,如图4-3-3所示。 图4-3-3板卡规划命令下发与图例指示规划命令下发后,可在信息浏览窗口看到板卡规划添加成功的打印,如图4-3-4所示。 图4-3-4成功添加板卡规划的打印已经规划的板卡左端有一状态灯,灯的颜色指示板卡当前状态。 各种颜色代表的含义在图例指示中列出。 (2)删除板卡规划删除板卡规划的步骤是1,鼠标左键选中想要删除的板卡(前提是该板卡已经做好规划);2,在键盘上敲击delete键或者单击右键选择“删除板卡”菜单,可以看到该槽位面板变为空;3,点击“板卡规划命令下发”,该板卡对应的规划表就会被置成行无效。 说明一点,如果删除的板卡类型是BPOE,且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任何一条,则该板卡规划不允许被删除,因为操作不满足相关的校验规则。 ?该板卡上已经布配了RRU;?该板卡上已经建立了本地小区在所有的网元布配操作中,规划数据满足校验规则都是基本的要求,否则相应的规划会返回失败。 33.22.22网元布配测试RRU的类型为TDRU338D(RRU类型要和318D区分开),工作模式为负荷分担模式。 1、成功连接基站后,选中要布配的网元点击鼠标“右键”选择“专用功能”-“网络规划”,如下图所示 2、进行小区规划,在“本地小区规划”界面,分别用鼠标点击要规划的小区编号0,1,点击“右键”选中“进行网络规划”,如下图所示 3、进行网元规划后,0小区和1小区会变成绿色,然后从“网规图元”中选择类型为BPOG的板卡拖拽到“本地小区规划”图层中,选择对应的槽位号,点击“确定”,如下图所示 4、从“网规图元”中选择8-Port-RRU,类型为“TDRU338D”,工作模式为“负荷分担模式”,如下图所示 5、从“网规图元”中选择八天线拖拽到“本地小区规划”图层中,点击“确定”,如下图所示 6、选择“多线连接”将天线与RRU通道连接起来,再根据实际连接情况将RRU端口与基带板对应的光口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 7、规划两个本地小区本地小区工作频段为D频段(2575-2615MHZ),小区工作带宽为20M,小区天线应用场景为室外普通,本地小区天线模式为智能天线模式,本地小区IR压缩模式为压缩,本小区天线端口数为两端口,如下图中右上角所示 8、双击RRU,将RRU归属到对应的两个互为共享的本地小区0和1中,点击“确定”,如下图所示 9、点击“设备规划命令下发”按钮,弹出相应对话框,点击“确定”,如下图所示 10、分别选中0和1小区点击鼠标右键,选中“下发网络规划”,本地小区规划完成,如下图所示 11、本地小区建立完成后,对应本地小区颜色变为蓝色,如下图所示注意目前在双模版本中逻辑小区的参数会影响到本地小区建立,需要将逻辑小区的参数配置配置正确后本地小区才能建立。 操作方法参见下面的“小区参数配置”33.22.33新增小区数据 1、在“配置管理”中选择“小区参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