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真情的回报_第1页
教学设计真情的回报_第2页
教学设计真情的回报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真情的回报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以读促讲,在读中感悟。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课的教学应注重读,引导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领悟课文内容。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这节是语文课,老师首先来做一个调查,你们现在几岁了?(学生回答有的9岁,有的10岁。)那在你们这个年龄你们都在做什么呀?看来同学们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呀!同学们,当你们在学校上课的时候,当你们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当你们在品尝美味食物的时候,当你们在摆弄有趣玩具的时候,有一个和你们一样大小的孩子却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开始了送报的生涯。送报其实是一件非常简单的工作,可小男孩用真情送报赢得了大家的回报。小男孩究竟是怎样用真情送报的?又得到了哪些回报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第5课真情的回报。板书课题。 二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 齐读课题。 2 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和生字,并充分认读生字。 3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字组词。(对于组出好词的学生,我及时给予表扬。) 4 开火车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一:这篇课文主要写一个小男孩送报纸得到一辆崭新自行车的事。学生二:这篇课文主要写一个小男孩送报纸得到订户们信任的事。学生三:这篇课文主要写一个小男孩送报纸送得好,订户们送他自行车的事。 教师总结:这篇课文主要写一个9岁的小男孩为了帮家里挣钱,去报社送报,由于他认真工作,真情付出得到订户们回报的故事。 三深入理解感悟课文。 1 教师:同学们,文中的哪些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是用真情送报的?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学生一:我从第二自然段的“一开始,我把装满报纸的大口袋挂在车把上推车送报。”可以看出作者用真情送报。学生二:我从第三段看出来的。“爸爸无力偿还债务,不得不卖了我的自行车。于是,我只能肩挎着沉甸甸的大口袋送报了。”学生三:老师我觉得从第七段最能看出作者是用真情送报的。教师:对,那你读给大家听。 2 感悟真情,学习第七自然段。 (1) 学生读第七段。 (2) 教师:从这段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发现绝活加上了双引号“”。 教师:那谁来说说绝活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一:绝活就是很难做的事。 学生二:绝活就是自己的强项。 学生三:绝活就是很特殊的本领。 教师总结:绝活就是不一般的技能和本领。那文中的绝活为什么加双引号呢?再读读这句话。 学生一:依旧下车把报纸放进每家门口,下雨下雪天,依旧下车把报纸放进门里。 学生二:老师,作者送报也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就是“放”字。教师:你真是一个善于总结的孩子。现在老师想找两名同学来演示一下“扔”和“放”,谁想来呀?其他同学仔细看,这两个动作给你的感觉一样吗?这时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堂异常活跃。演示结束,学生纷纷发言。教师:从“放”可以看出作者对这项工作什么态度? 学生一:可以看出作者工作认真负责。 学生二:可以看出作者能时时为订户着想。 教师:大家说得真好 (3)教师:再读这句话,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有两个依旧。 教师:依旧是什么意思呀? 学生一:按照旧的方法做。 学生二:以前怎样做现在就怎样做。 教师总结:同学们,不论刮风下雨,不论严寒酷暑,不论是肩挎着沉甸甸的大口袋,还是骑上崭新的自行车,作者都在始终如一地认真工作,这正是诚实劳动的表现。(板书诚实的劳动)。 3.体会回报。过渡语:同学们,作者如此诚实劳动又得到了那些回报呢?让我们回过头来自由读2-6自然段,然后小组讨论一下。 4.学习第三段。(不得不)过渡语:同学们,作者认真工作,诚实劳动,订户不但推荐新订户给他,还会给他小费,这已经解决了他生活困难的问题,可为什么还送给他一辆自行车呢?教师:正是这些原因所以订户送他一辆自行车。那现在我们来看黑板上的这句话。(出示“爸爸无力偿还债务,不得不卖了我的自行车。)齐读这句话,说说爸爸在什么情况下卖了我的自行车教师:对,像这样连续否定了两次的句子叫做双重否定句。你能把“不得不”换成和它意思接近的词来说这句话吗?教师:我们说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的意思。文中还有一个这样的句子。谁找到了?学生:“9岁那年,我不得不帮家里挣钱。”教师:谁能用“不得不”说一句话呢?教师总结:你们说得真好,在以后的作文中我们可以用上这样的句子,它可以加强句子的语气。 5在读中品味第四五六段。 学生读第四段。处理省略号和破折号的意思。 教师:明天就是星期五,作者必须交上报费,可是每一家都没人,这时他什 么心情?(着急)那此时他在想什么? 学生一:人都哪去了呢? 学生二:难道他们都在圣诞节前夜逛街去了不成?教师:这是作者在干什么?(猜想,猜测。)应读出什么语气?(疑惑)自由读,学生读,其他学生评价,教师范读,再自由读,学生读,教师接读“最后” 学生接读第五段 教师:同学们,当作者知道这辆崭新的自行车是送给他的时候,他是什么反应呢?请默读第六自然段 学生:目瞪口呆。学生解释意思。表演目瞪口呆。体会作者什么心情?(惊讶,惊喜,激动,出乎意料。) 教师总结:不错,此时作者是又惊又喜,如果你是作者,面对这么大的一个惊喜,你想对大家说什么?教师:作者认真工作得到这么多的回报,从这些回报中可以看出大家对他怎么样?(喜欢,关心,关怀,关爱。)的确,订户们对作者充满了无限的关怀与爱意。(板书关怀与爱意。)同学们,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学生:诚实的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与爱意。四总结收获。 学生一:知道了双重否定句。 学生二:诚实的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与爱意。 学生三:我要学习作者认真工作的精神。 学生四:我要学习59位订户关心爱护他人的精神。在前几天给玉树地震捐款时,我就拿出所有的零用钱捐给了他们,希望他们早日重建家园。教师总结:是呀,4月14日的青海玉树地震牵挂着全国人民的心。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献出了自己的一点爱心,希望他们早日过上幸福生活。我想,远在玉树的人民也许心里正在默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