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周考试题_第1页
高二地理周考试题_第2页
高二地理周考试题_第3页
高二地理周考试题_第4页
高二地理周考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地理周考试题一、选择题读右图,回答14题。1一般情况下,河流R( ) A只有春汛 B只有夏汛 C只有秋汛 D春季和夏秋季各有一个汛期2、城市P是在大型能源基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能源基地是( ) A水电站 B油田 C天然气田 D煤矿3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是( ) A单位面积产量高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交通发达 D水热条件好4城市Q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料产地 B消费市场 C廉价劳动力 D高素质的技术开发人员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57题。5该地所在农业生产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混合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6限制该地所在农业生产基地发展的重大生态问题是() A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B干旱缺水和低洼易涝 C水土流失和土壤酸化D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7该地区农业部门拟建设水土保持林、果林、耕地、水库大坝,合理的规划方案是() A地水库大坝、地果林、地耕地、地水土保持林 B地水土保持林、地耕地、地果林、 地水库大坝C果林、地耕地、地水库大坝、地一水土保持林D耕地、地水土保持林、地水库大坝、地果林读下图,回答811题。 8图中所示的商品粮基地分别是 ( ) A松嫩平原珠江三角洲 江汉平原 B三江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C松嫩平原成都平原太湖平原 D三江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9关于三地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地肥沃 B位于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 C农业投入大,为资金密集型农业 D靠近河流,农业水源充足10有关图所示地区在耕作制度和主要农作物方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所示地区为一年一熟,种植甜菜和冬小麦 B图所示地区为一年两熟或三熟,种植水稻和甘蔗 C图所示地区为一年两熟,种植春小麦和棉花 D(至)图所示地区是我国油菜的主要产地11下列关于东北农业基地今后发展方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平原地区农业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B、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养畜牧业C、山区要大力发展林业,加快森林的砍伐速度,以满足国家的需要。D、山区特色农业的发展重点是:林木、人参、养鹿、中草药材等。2005年至2010年广东省规划投资1 800亿元,重点新建、扩建5个炼油项目,5个乙烯项目,并在沿海地区集中布局建设5个石化基地,进军亚洲石化生产中心。据此回答1820题。12.广东大力发展石化产业的优势条件有( )市场广阔 资源丰富 海运便利 技术先进A. B. C. D.13.广东将建立石化、化工园区,实行炼化一体化,引导产业向园区、沿海石化基地集聚。其主要目的是( )资源共享和追求集聚效应 便于污染物集中控制 减少运费,降低成本 降低产品销售费用A. B. C. D.14.广东实现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采取清洁生产技术 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加强航空港、高速公路建设 建立原油储备和成品油储备A. B. C. D.台北“中央社”2008年11月6日报道,中国千万民工返乡拉响经济警报,受全球金融海啸影响,中国沿海地区不少工厂停工,近千万民工提前返乡,据此回答2324题。15.下列工业部门受这次危机影响最明显的是( )A.钢铁、机械、石化等大型工业 B.制糖厂、水果罐头厂等农产品加工业C.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等工业 D.服装、制鞋、玩具等中小型工业部门16.下列可以作为我国珠三角应对这次危机的措施有( )国家政策的支持 提高自我创新能力,大力发展企业的核心技术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 完善交通网,加大产品的出口量A. B. C. D.广东产业高成本时代的到来,严重削弱了其产业竞争力和全省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过去原有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如何应对高成本时代的挑战,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成为广东“十一五”期间谋求新发展的一个核心课题。据此回答2526 题。17.下列各项中,预示着广东进入21世纪后“要素高成本时代”到来的是( )土地、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供应日渐趋紧 劳动力成本增加,就业困难,失业率上升防治环境污染的投入不断增大 人民币对外币的比值被迫下降A. B C. D.18.应对高成本时代的到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下列各项措施中合理的是(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控制工业的规模 构建以政府为主体,产学研分工合作的创新体系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步伐,提升区域合作水平 加快绿色广东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A. B. C. D.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而且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据此完成2930题。19.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B.城市建设相对滞后 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20.与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相比,其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 )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改革开放重心北移A. B. C. D2010年6月22日,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上游隧洞继贯通过河段之后,成功贯通黄河南岸邙山隧洞段,标志着中线穿黄工程上游隧洞全线贯通,也标志着穿黄工程建设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据此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回答2122题。2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小需开挖新河道,工程量大污染严重,水质差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A B C D22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B能缓解北方地区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根据下列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2325题。23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A软件制造B玩具制造 C汽车工业 D石化工业24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原料 B技术 C交通运输 D劳动力价格25发展中国家接受产业转移后的有利影响是()A加快本地区经济结构调整 B延长产业升级时间 C减少环境污染和扩散 D减少当地就业机会近些年来,G市大力建设工业开发区,以优惠政策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完成2627题。26G市附近的铁路干线是指()A京九线 B京广线 C京沪线 D陇海线27G市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的最优势条件是()A邻近广东省,距离较近 B交通方便C劳动力丰富而廉价 D地价较低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的示意图,回答2830题。图例主导产业产业升级和转移未完成的产业升级和转移28甲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B劳动力C技术D交通29由上图可知()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 伴随着产业转移过程,、类国家环境污染可能加重、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类国家 市场是产业升级的动力ABCD30我国在产业调整中应该()A加快乙类产业的引进,推进工业化进程 B加快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C与类国家分工合作,集中发展甲、乙两类产业 D只接纳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长三角地区目前正处在两种产业转移并行的关键阶段。一是国际间的产业,主要包括航天、生物、信息、医药等产业,向长三角区域内的沿海、沿高速公路、沿江等交通优势明显、基础产业雄厚的地区转移;二是在长三角内部,相对发达的上海、浙东、苏南将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这样的转移,既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如此就有了“腾笼换鸟”之说。据此回答2425题。31吸引苏南地区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地区转移的因素是()劳动工资水平土地价格政策市场ABCD32“腾笼换鸟”对苏北某市产业的有利影响是()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ABCD 读“我国承接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图A)和“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图B),完成3334题。33图A中,我国承接全球IT产业转移路径的地区是()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环渤海地区 D闽南地区34图B中,c是指() A制造和研发环节 B品牌和核心技术环节 C加工和组装环节 D市场和运输环节35近年来,山东半岛纺织、服装产业开始向鲁西南地区转移,这种现象说明() 半岛地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迟缓,后劲不足 半岛地区劳动力价格高,企业利润下降 半岛地区正在进行产业升级换代 半岛地区原料缺乏 ABCD二、综合题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