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堂教学流程图目 标目 标目 标目 标目 标目 标解 题布置作业解题预习汇报细读品味交流汇报诵读感悟以读促讲,提升深入古诗,个性学习走近诗人,体会感情检查预习,掌握诗意了解诗题,激发兴趣解 读引 悟导 感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九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宁夏同心县第一小学 丁月红【教学目标】1读准古诗,理解诗的大意。2、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中作者的“喜欲狂”的感情。,感悟意境。3、诵读古诗,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提高欣赏水平。【教学分析】古诗是汉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丰,言少意深,具有与生俱来的模糊性、灵动性、形象性和情感性,为学生进行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的解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我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到古诗这一特点和优势,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对古诗的整体感悟和欣赏水平。教学时,我要努力创设一种平等、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展开一段真实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力求通过对话使学生学会品词析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理解;通过对话,使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在自主吟诵中加深对古诗意境的体验;通过对话,使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闪现出创新的火花;通过对话,使学生陶冶性情,感受到古诗的艺术魅力,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发展和提高。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领学生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闻讯的喜悦。难点: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品词析句,从而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突出重点、难点的相应对策:通过读、思、感、悟,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诗人听到收复的消息时那种“喜欲狂”的感情。同时通过课下收集资料,课堂看视频,大声诵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美,走进诗人的内心,体会诗人的感情。【学情分析】我班学生在经过了小学阶段的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古诗的能力,它们可以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可以课下收集与要学习的古诗相关的资料,以及有关作者的资料去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感情。而且积累了小学阶段的许多古诗对古诗词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在突破重难点时,还需要教师做一点引导在诗词赏析时,还不能整体的把握诗歌。【设计理念】中华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仍是传唱不衰。而作为入选教材的古诗,语言更是高度凝练,节奏感强,学生学习起来更是朗朗上口,易于背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于发展。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好运用”,“应让学生在积极中东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安史之乱迫使诗人一家过着艰辛的逃亡生活,几经辗转后流落到四川梓州。多年的颠沛流离让诗人饱受战乱之苦,风雨漂泊的生活终于在胜利的喜讯中成为过去。想到患难与共的妻儿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诗人欣喜若狂,喜极而泣,以轻快奔放的语言、饱含深情的笔墨,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诗的主题抒发了诗人忽闻叛乱已平息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所以在“爱国”这个主题上,抓住“喜悦”这个切入点是本课的关键。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以读代讲,以讲促读”,通过情境创设,引领学生走进诗人,走进诗人的生活,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流离之悲、闻讯之喜。 通过对话、感悟、对比的教学策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好发展。【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来设计本堂课的教学思路:采用情境教学法渲染课堂氛围。“情动而辞发”,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一首爱国色彩浓厚的古诗,也是杜甫为数不多的奔放的古诗,因此在整首诗的教学中,我始终采取“以读促讲”通过学生的对话、诵读、对比升华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通过问题讨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自读自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创建以学生自学为主,自悟为主,教师引导与生合作学习为辅的训练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促其思想升华。加强朗读教学,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学法,加深对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促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教学媒体设计】小视频安史之乱了解写作背景了解历史,走近诗人文本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深入学习古诗深入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情感春望深入学习古诗深入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情感示儿深入学习古诗深入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情感音频古筝曲配乐朗读让学生感诗韵【教学准备】1、交互式电子白板;2、资源包;3、课堂检测题卡。【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晒课)【教学目标】1读准古诗,理解诗的大意。2、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中作者的“喜欲狂”的感情。,感悟意境。3、诵读古诗,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提高欣赏水平。学时重点:重点:引领学生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闻讯的喜悦。学时难点:难点: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品词析句,从而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教学过程】一、对话诗人 解诗题1、出示杜甫像,认识诗人。2、齐读诗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设计意图:从诗人的简介引入,通过学生的交流中认识诗人、了解诗题,意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二、初读感知 觅诗心1、请同学们读读这首古诗,读准字音,并且交流预习成果2、指名学生读,相机指导。(设计意图:检查预习,要求学生能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感,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对学习有帮助的资料信息的习惯,提高材料的组织和语言的表达能力。)三、细读品味 解诗境1、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默默地,用心读一读这首古诗,你可以圈一圈、画一画、写一写,看看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的喜悦呢?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情绪的词语是哪一个,诗人因何而喜?(白板出示课件)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立,主要是让学生找到本诗的诗眼,走近诗人,体会诗人的感情。)2、那诗人为何会”喜欲狂”,他的表现在何处,如果同学们弄懂了这两个问题,也就理解了整首诗歌了。为了更好理解诗歌,我们需要了解时代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涉及到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安史之乱。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资料,我们一起走进当年那段历史。3、课件播放安史之乱的资料,介绍当时国家、人民、杜甫遭受的灾难。“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杜甫在叛军横行、生灵涂炭的战乱中度过了八年呀!这两千多个日日夜夜,他无时无刻不渴望结束漂泊生活,早日回到故乡。盼呀盼呀,杜甫的头发都白了,这时忽然传来了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杜甫非常高兴,欣然提笔写下了这首诗。(快诗)5、现在同学们知道作者为何而喜了吧?谁来说说?为官军收复失地,国家重归统一而喜,同学们再读读题目,分享一下杜甫的喜悦。6、诗人欣喜若狂,那他究竟喜在何处?大家再次读读这首诗,仔细看看书上的插图和注释,说说你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了诗人的狂喜?可以和同桌交流。7.交流。(同桌之间交流,完成手中导学卡)自由读诗思考并完成下面的练习。我认为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喜欲狂”的词句是 从中我体会到了。 (1)初闻涕(t)泪满衣裳。捷报来得太突然了,喜悦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诗人情感的闸门,在那一刹那间,诗人涕泪满衣裳,这泪是喜悦的泪。回想苦难的八年,这泪里还有什么?(悲伤)泪中有喜有悲,百感交集, 用一个词概括这叫做喜极而泣,谁愿读出诗人的这种情感?(2)此时此刻,与他共经患难的妻子儿女怎样呢?(不在忧愁,万分高兴)曾经布满忧愁的面容如今展现怎样的表情?(喜上眉梢、喜笑颜开)(3)杜甫把书当作宝贝,可今天却:漫卷诗书,透过一个漫字,你仿佛看到怎样的情景?试着做做漫卷诗书这个动作。你从这一反常的举动中体会到什么?从此不再流离失所,远走他乡,怎不让诗人欣喜若狂?读出诗人的这种感受。(4)诗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到了诗人高兴到发狂的地步?(白日放歌须纵酒)51岁的诗人,既不适合放歌,也不适合纵酒。可诗人却这么做了,这真的是“喜欲狂”了。(5)青春作伴好还乡。 这是诗人的想象,在想象中他和妻子儿女回到了故乡。(6)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 阳向洛阳。诗人太高兴了,刚听到喜讯就想好了回家的线路。(课件出示地图)从巴峡到巫峡到洛阳,这一路里何等长途跋涉,多么漫长的一条路啊,可诗人却想得如此轻松。我们从中能感受到诗人的归心似箭0谁来读读这两句,读出诗人急着想回到家乡的感情。(7)诗人欣喜欲狂,而所有的喜悦都是因为?(剑外忽传收蓟北),8、我们要更好的走进这首诗,需要充分发挥想象,用我们的想象再现当时的情景。现在请大家随意选一句诗,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可以和同桌交流(指名说说)。(设计意图:按照课程标准:“没有朗朗的读书声,语言课堂将失去活力”,因此,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情境,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揣摩、体会诗句所承载的知识、情感、文化,从而表现出对语言本体的学习,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以教材为载体,以“读悟说读”为基本的活动程序,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悟,使学习程序螺旋式重现上升,使他们能深刻地领悟诗意,并促使其语文素养(朗读水平,表达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9、诗人之所以会欣喜若狂,就是因为他浓浓的爱国情,南宋诗人陆游也有一首诗,今天老师将它也带来了(白板出示示儿) (1)学生自读,并找出诗中的诗眼。“悲”(2)让学生试着读出“悲”的感受。与示儿进行对比,一悲一喜,分别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对比体会,对比朗读,充分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懂得不同的语气,不同的基调,读出的感情是不一样的。)四、诵读感悟 增诗韵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两次整体朗读古诗。2、交流,学习了这首古诗后,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3、配乐美读古诗,重复一次。(设计意图:诵读整首诗歌,回归整体,教师的声情并茂的诵读把学生带到诗人的情感世界里,与诗人同喜。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它能使人产生一种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的意识倾向,能使学生处在愉快满意,兴致淋漓甚至心向神往的状态。致使人的主动性充分体香,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学。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增加对诗歌韵味的体验。)五、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继续收集杜甫的诗,并进行分类进行品读。六、板书设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喜喜欲狂欣喜若狂爱国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九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宁夏同心县第一小学 丁月红学生在前一天预习了整首诗,对全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我抓住 “妻子”、“衣裳”、“青春”的古今异义,放手让学生说了,学生逐字逐句理解的时候,能差不多说到位,我就没再去“唠叨”。为了突破难点,了解时代背景及诗人更深处的情感,我让学生相机学习杜甫的一篇名作春望教学这首诗时主要抓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你,恨别鸟惊心。”这几句让学生了解背景,知道杜甫是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诗,同时在突破难点时,我还联系示儿这首诗来教学,两首诗区别在于,一是“喜”,一是“悲”。教学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围绕“喜”字展开,诗人为何而喜?让学生找找诗人“喜欲狂”的表现,抓住“即从”“穿”“直下”“向”等词体会诗人的“归心似箭”;示儿可围绕“悲”字展开教学,诗人因何而悲?从哪些词句中让你感受到诗人的悲伤?两首诗有着诸多的不同,但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内心无比强烈的爱国之情。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通过写诗人听到失地收复的喜讯后极度的喜悦和急切还乡的心情来体现喜之狂。示儿则通过诗人临终前的牵挂“但悲不见九州同”来表达悲之切。一喜一悲,都是因为他们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消毒管理法律法规培训考核试题附答案
- 居委会对社区干部分工会议记录范文
- 四川省雅安事业单位考试模拟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人文医学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119消防安全知识试题库及答案
- 心肺复苏理论考试试题(含答案)
- 2025版全新地下室出售及配套设施移交协议
- 2025年度金融科技第三方代付款合作协议
- 2025版公共设施施工班组全面承包协议书
- 2025版电子商务全职聘用合同规范
- 风电发电机组电控系统知识-安全链部分课件
- PMBOK指南第6版中文版
- 第五章-针织服装设计与样板制作经典版课件
- 肿瘤的介入治疗课件最新版
- 医疗质量管理工具课件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护理
- 小学教师量化考核表
- 房建监理平行检查记录表格模板(参考版)
-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汤小丹-课后习题答案
- 12生物分子网络ppt课件
- 手术室护士长工作手册-精品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