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理论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检验本科用)医学检验系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教学组2007-01-01目 录前言1大纲说明1课程基本信息2课程有基本内容及要求2第 一 章 概论2第 二 章 抗原抗体反应2第 三 章 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2第 四 章 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技术3第 五 章 凝集反应3第 六 章 沉淀反应3第 七 章 免疫电泳技术4第 八 章 放射免疫技术4第 九 章 荧光免疫技术4第 十 章 酶免疫技术5第 十一 章 生物素亲和素免疫放大技术5第 十二 章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5第 十三 章 免疫细胞分离及检测技术6第 十四 章 吞噬细胞检测及应用6第 十五 章 细胞因子测定及应用6第 十六 章 细胞粘附分子测定及应用7第 十七 章 免疫球蛋白检测及应用7第 十八 章 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及应用7第 十九 章 补体检测及应用7第 二十 章 自身抗体检测及应用8第二十一章 MHC与HLA检测及应用8第二十二章 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及应用8第二十三章 免疫自动化仪器分析9第二十四章 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9第二十五章 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9第二十六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10第二十七章 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10第二十八章 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10第二十九章 肿瘤免疫及其免疫检测11第 三十 章 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验11参考书目11课程学时分配12川北医学院检验系临床检验免疫学教学大纲前 言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讲述临床免疫学的基本技术、基本理论和常用的免疫学诊断方法,以及常见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免疫学特征及免疫学诊断的意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应用常用的免疫学检验技术,掌握临床免疫相关疾病的免疫学特征,并能针对不同的临床病例开展相关免疫学项目的诊断,能对诊断结果进行合理的临床解释和分析。免疫学是当今生命科学中前沿的学科之一,发展极为迅速,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在以上所提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了解免疫学的新知识、新理论及新技术,以使学生既能适应临床免疫检验工作,又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根据课程要求适当补充新知识新理论,可引导学生课外学习,了解相关领域发展前沿,拓展学生视野。大纲说明1本大纲选用教材: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王兰兰,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三版。2先修课程:医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内科学等。3适用专业:医学检验(五年制本科)4本课程的实验要求见临床检验免疫学实验大纲。5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讲授、影像、自修等多形式教学,教师可根据相应课程需要自行选择教学方法。6本课程未包含医学免疫学内容,为了讲授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保证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可根据需要适当安排回顾复习医学免疫学的相关内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可根据需要适当布置一些思考题和临床病案分析,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7本大纲对教学内容作了三个层次的界定:1)熟练掌握:要求教师对相关内容作细致讲授,在可能的情况下适当作深度上的延伸,以求学生能透彻理解和运用。2)掌握:要求生学能深入理解相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熟悉相关基本技术和方法。教师讲授重点是引导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正确理解3)了解: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有一初步认识,明确相关知识点的适用范围,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点明其知识要点,具体内容可引导学生自修。8关于重点难点的理解:本纲对重点、难点并未严格区分,部分了解内容较难理解,教师应适当安排时间对相关内容作较详细阐述。9本纲内容的考核:本大纲内容的考核重点放在熟练掌握、掌握内容上,其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应用能力和课程内容的熟悉程度,对于了解内容主要考核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的正确理解情况,具体所占比例教师根据授课情况调整把握。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课程类别:必修课学时分配:总学时为75学时,其中理论授课40学时,实验课35学时考试方式:考试学 分:4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概论目的要求1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研究范围、方法、目的及其任务。2 回顾并熟练掌握医学免疫学中基础免疫学的相关概念及免疫学机理。教学内容1免疫学简介2临床免疫学3免疫检验重点、难点本课程的性质学 时:1学时第二章抗原抗体反应目的要求1 熟练掌握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2 熟练掌握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3 掌握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反应类型。教学内容1 抗原抗体反应原理(抗原抗体结合力、抗原抗体的亲和性和亲和力、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2 抗原抗体反应特点(反应的特异性、比例性、可逆性)3 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抗原、抗体及反应环境)4 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重点、难点抗原抗体反应特点、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学 时:1学时第三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目的要求1 熟练掌握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2 了解常见免疫原的制备、动物的选择和接种方法;3 熟练掌握免疫佐剂的概念,了解其种类和作用;4 掌握抗血清的鉴定和保存方法,并了解其纯化方法。教学内容1 多克隆抗体概念、特点。2 免疫原的制备、免疫佐剂、动物的免疫接种、抗血清的鉴定和保存及抗血清的纯化。重点难点免疫佐剂的概念及作用学 时:1.5学时第四章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技术目的要求1 熟练掌握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原理和流程2 了解单克隆抗体的特点和应用3 熟练掌握基因工程抗体中相关抗体种类、特点,掌握其制备方法和应用4 了解抗体库技术的制备原理。教学内容1. 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杂交瘤细胞制备原理、选择性培养基的筛选及应用、克隆化培养)2.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纯化和鉴定)3. 基因工程抗体的概念和特点4. 基因工程抗体人源化抗体、小分子抗体、抗体融合蛋白、双特异性抗体5. 抗体库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重点难点杂交瘤技术学 时:1.5学时第五章凝集反应目的要求1. 熟练掌握凝集反应的原理、特点和常见的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反应和抗球蛋白试验。2. 了解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掌握抗球蛋白参与的血凝试验。教学内容1. 凝集反应的特点2. 常用的凝集反应类型(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反应、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抗球蛋白试验)重点难点凝集反应的原理、方法学 时:1学时第六章沉淀反应目的要求1. 熟练掌握沉淀反应的特点和液体内沉淀试验、单向扩散试验和双向扩散试验的方法;2. 掌握免疫浊度测定影响因素。教学内容1. 沉淀反应的特点2. 液体内沉淀试验(絮状沉淀、免疫浊度)3. 凝胶内沉淀试验(单/双向扩散试验)4. 沉淀反应的应用重点难点沉淀反应的特点、应用、免疫浊度测定影响因素学 时:1学时第七章免疫电泳技术目的要求1. 熟练掌握免疫电泳的基本原理和常见免疫电泳类型的反应原理(对流免疫电泳、火箭免疫电泳、免疫电泳、免疫固定电泳)。2. 掌握各种类型免疫电泳的特性和应用。教学内容1. 免疫电泳的基本原理:反应原理、电解质和蛋白质的两性电离特性、电渗作用、电泳载体。2. 电泳的类型:对流免疫电泳、火箭免疫电泳、免疫电泳、免疫固定电泳。重点难点免疫电泳的基本原理学 时:1学时第八章放射免疫技术目的要求1. 熟练掌握放射免疫技术的特点及放射免疫分析、免疫放射分析的基本原理2. 了解放射免疫分析和免疫放射分析的异同教学内容1. 放射免疫技术的特点2. 放射免疫分析3. 免疫放射分析4. 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的应用重点难点放射免疫技术的特点、放射免疫分析及免疫放射分析的基本原理学 时:1学时第九章荧光免疫技术目的要求1 熟练掌握荧光技术中的相关概念和常用的荧光物质2 了解荧光显微镜、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和使用3 熟练掌握荧光标记抗体的制备和免疫荧光显微技术4 了解免疫荧光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教学内容1 荧光的基本知识:荧光现象、荧光技术中有关概念、常用荧光物质和设备。2 荧光抗体的制备:抗体的荧光素标记、标记抗体的纯化和鉴定。3 免疫荧光显微技术:标本的制作、荧光抗体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查。4 免疫荧光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病原学和自身抗体检测。重点难点荧光的基本知识、免疫荧光显微技术学 时:1学时第十章酶免疫技术要求目的1 熟练掌握酶免疫技术中常用的酶及相应底物,了解酶标抗体/抗原的制备方法。2 熟练掌握均相酶免疫测定和异相酶免疫测定的原理和应用。3 熟练掌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和方法。4 掌握膜载体的酶免疫测定中不同方法的实验原理及应用。教学内容1 酶免疫技术的特点(酶和酶作用底物、酶标记抗体/抗原、固相载体及免疫吸附剂)。2 酶免疫技术的分类(均相酶免疫测定、异相酶免疫测定)。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4 膜载体的酶免疫测定(斑点酶免疫吸附试验、免疫渗滤试验、免疫层析试验、免疫印迹技术)。重点难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常用的酶及相应底物学 时:2学时第十一章生物素-亲和素免疫放大技术目的要求1 熟练掌握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的基本特点、基本类型及原理,了解生物素和亲和素的标记方法,2 掌握该系统在酶免疫测定、荧光免疫测定、放射免疫测定及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教学内容1 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的特点(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适用性)。2 生物素的理化性质与标记(生物素的活化、蛋白质的生物素标记)。3 亲和素、链霉亲和素的理化性质与标记(亲和素与链霉亲和素的活性、亲和素/链霉亲和素的标记)。4 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的应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基本类型及原理,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在酶免疫测定、荧光免疫技术、放射免疫测定及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重点难点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的基本特点、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基本原理及在酶免疫测定中的应用学 时:1学时第十二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目的要求1 熟练掌握酶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原理。2 了解免疫组织化学的技术要点、免疫金(银)组织化学、免疫标记电镜技术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教学内容1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概念及技术要点(标本的处理、抗体的处理与保存、免疫染色及结果的判断)。2 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酶标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法、非标记抗体免疫酶组化染色法、酶标记亲和素-生物素技术)。3 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4 免疫金(银)组织化学技术。5 免疫标记电镜技术。6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7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重点难点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原理学 时:3学时第十三章免疫细胞分离及检测技术目的要求1 熟练掌握免疫细胞的分离技术、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和T细胞的功能测定。2 了解B细胞、NK细胞的功能检测。教学内容1 免疫细胞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淋巴细胞的分离、T/B细胞的分离、T细胞亚群的分离、分离细胞的保存及活力测定)2 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的检测及亚群分类(T细胞、B细胞、NK细胞)3 淋巴细胞功能检测技术(T细胞及其亚群、B细胞、NK细胞)4 免疫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重点难点免疫细胞的分离技术学 时:1.5学时第十四章吞噬细胞检测及应用目的要求1 掌握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测定。2 了解其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教学内容1 中性粒细胞功能的检测:细胞运动功能的检测、吞噬和杀菌功能的检测。2 巨噬细胞功能的检测:炭粒廓清试验、吞噬功能检测、溶酶体酶的测定。重点难点中性粒细胞吞噬和杀菌功能的检测学 时:0.5学时第十五章细胞因子测定及应用目的要求1 熟练掌握细胞因子常见的检测方法。2 了解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及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应用。教学内容1 细胞因子测定方法(生物学测定法、免疫测定法、分子生物学测定法)。2 细胞因子测定的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应用。重点难点细胞因子测定方法学 时:1.5学时第十六章细胞粘附分子测定及应用目的要求1 掌握细胞粘附分子常见的检测方法2 了解细胞粘附分子检测的临床意义。教学内容1 细胞粘附分子的检测(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测定、可溶性粘附分子的测定、细胞粘附分子基因及基因表达的测定)2 细胞粘附分子测定的临床应用。重点难点细胞粘附分子的检测学 时:0.5学时第十七章免疫球蛋白检测及应用目的要求(参考第二十七章)1 熟练掌握血清中IgG、IgA、IgM、M蛋白的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2 了解IgE、IgD和冷球蛋白的测定方法和临床意义。教学内容1 IgG、IgA、IgM、IgE、IgD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2 异常免疫球蛋白的检测(M蛋白检测与鉴定、冷球蛋白检测与鉴定)重点难点IgG、IgA、IgM、IgE、M蛋白定量的临床意义、M蛋白检测与鉴定学 时:0.5学时第十八章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及应用目的要求1 了解不同类型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测定方法和临床应用第13页教学内容1 抗原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2 非抗原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测定3 非抗原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测定技术的应用重点难点抗原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学 时:0.5学时第十九章补体检测及应用目的要求1. 熟练掌握补体的性质、三条活化途径的特点。2. 掌握总补体和单个补体成份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掌握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3. 了解补体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教学内容1. 补体系统及活化途径。2. 补体的测定(总补体的测定、单个补体成份的测定、补体结合试验)。重点难点补体的性质及时性三条活化途径、补体成份的测定原理学 时:1学时第二十章自身抗体检测及应用目的要求(参照第二十六章)1. 熟练掌握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机理和特点。2. 掌握常见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掌握常见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3. 了解抗组织抗体检测。教学内容1. 自身免疫与自身抗体2. 常见自身抗体的检测(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抗ENA抗体谱、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心磷脂抗体)3. 抗组织抗体检测(抗平滑肌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抗骨骼肌抗体、抗胰岛细胞抗体)4. 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重点难点自身抗体的临床应用(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抗ENA抗体谱、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核抗体的检测方法学 时:1学时第二十一章 MHC与HLA检测及应用目的要求1. 熟练掌握MHC的基础知识、HLA的传统分型方法及HLA的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2. 了解HLA分型的应用。教学内容1. MHC的一般特性(概念、MHC基因、MHC分子)2. HLA分型方法(血清学分型、细胞学分型、分子生物学分型)。3. HLA分型的实际应用(器官移植、自身免疫性疾病、输血反应、法医学鉴定)。重点难点MHC的一般特性、HLA的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学 时:2学时第二十二章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及应用目的要求1. 掌握流式细胞仪的分析与分选原理及其参数与数据显示方式。2. 了解其样品制备及质量控制。3. 掌握其最常用的荧光标记物和标记方法。4. 熟练掌握流式细胞术在免疫学检查中的应用。教学内容1. 流式细胞仪的分析及分选原理(工作原理、散射光的测定、荧光测量、分选原理)。2. 数据的显示与分析(参数、数据显示方式)。3. 流式细胞仪免疫分析的技术要求(样品制备、荧光标记染色、质量控制)。4. 流式细胞术在免疫学检查中的应用。重点难点流式细胞仪的分析及分选原理、流式细胞术在免疫学检查中的应用学 时:2学时第二十三章免疫自动化仪器分析目的要求1. 掌握自动化免疫比浊分析技术的原理并了解其实验注意事项。2. 熟练掌握化学发光、荧光免疫自动免疫分析的原理、常用标记物和分析类型,及各自的应用。教学内容1. 自动化免疫比浊分析技术(散射免疫比浊分析、定时散射比浊分析、速率散射比浊分析、免疫透射比浊分析)。2. 化学发光自动免疫分析(分析原理、常用标记物、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类型)。3. 荧光免疫自动化分析(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荧光偏振免疫测定、荧光酶免疫分析)。重点难点化学发光、荧光免疫自动免疫分析的原理、速率散射比浊分析学 时:4学时第二十四章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目的要求1. 掌握质控的相关基本概念。2. 熟练掌握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原则和室内质量控制的数据处理。3. 了解室间质量评价及实验室信息系统的质控应用。教学内容1. 质控的相关基本概念(室内质控、室间质控、准确度、偏倚、精密度等)。2. 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原则及常用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标准化操作、标准品与质控品、定性检验、定量检验等)。3. 室内质量控制的数据处理与室间质量评价、实验室信息系统在质控中的应用、免疫质控的意义。重点难点室内质量控制的数据处理、ROC曲线应用学 时:3学时第二十五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目的要求(参考第十七章、第十八章)1. 熟练掌握各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理与常见疾病,同时了解针对不同类型超敏反应的检测方法。教学内容1. 四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理、常见疾病。2. 超敏反应的免疫学检测(皮肤试验、IgE检测、抗血细胞抗体检测和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重点难点血清IgE检测学 时:1学时第二十六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目的要求(参考第二十章)1. 掌握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类和共同特征。2. 熟练掌握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免疫损伤机制。3. 掌握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教学内容1. 自身免疫性疾病概述(疾病的分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共同特征)。2.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自身抗原、免疫调节异常、遗传因素、Fas/FasL表达异常)3.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4. 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5.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实验检测。重点难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实验检测学 时:2学时第二十七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目的要求(参考第十七章、第七章)1. 了解免疫增生性疾病的概念与分类,掌握其免疫损伤机制。2. 掌握常见的免疫球蛋白增殖病。3. 熟练掌握免疫球蛋白异常增生常用的免疫检测。教学内容1. 免疫增生性疾病的概念与分类。2. 免疫增生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浆细胞异常增殖、正常体液免疫抑制、异常免疫球蛋白增生、溶骨性病变)。3. 常见免疫球蛋白增殖病及常用的免疫检测。重点难点免疫球蛋白异常增生常用的免疫检测学 时:0.5学时第二十八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目的要求1. 掌握免疫缺陷性疾病的病因、分类和特点,了解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2. 熟练掌握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3. 了解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机理及不同免疫缺陷病的实验诊断项目。教学内容1. 免疫缺陷性疾病的常见发病原因、分类、特点。2. 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B细胞免疫缺陷、T细胞免疫缺陷、联合免疫缺陷、吞噬细胞功能缺陷、补体缺陷)。3.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原学、发病机制、免疫学特征、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4. 免疫缺陷病的实验检测(体液免疫的检测、细胞免疫的检测、吞噬细胞功能的检测、补体系统检测、基因诊断)。重点难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及实验室检查学 时:0.5学时第二十九章肿瘤免疫及其免疫检测目的要求1. 了解肿瘤的发病因素,掌握肿瘤的免疫逃避机制。2. 熟练掌握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了解肿瘤的抗原分类。 3. 熟练掌握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并掌握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及其检测方法。教学内容1. 肿瘤概述(发病因素、肿瘤的免疫逃避机制)。2. 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体液免疫效应、细胞免疫效应)。3. 肿瘤抗原分类4. 肿瘤标志物在免疫诊断中的应用。重点难点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学 时:1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