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世纪金榜高考地理区域地理 :第7讲+东亚-日本+中亚2.7.1+课件(42张).ppt_第1页
人教版 世纪金榜高考地理区域地理 :第7讲+东亚-日本+中亚2.7.1+课件(42张).ppt_第2页
人教版 世纪金榜高考地理区域地理 :第7讲+东亚-日本+中亚2.7.1+课件(42张).ppt_第3页
人教版 世纪金榜高考地理区域地理 :第7讲+东亚-日本+中亚2.7.1+课件(42张).ppt_第4页
人教版 世纪金榜高考地理区域地理 :第7讲+东亚-日本+中亚2.7.1+课件(42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讲东亚 日本中亚专题一东亚 日本 读东亚的地形图 完成下列问题 1 地形区或岛屿 高原 高原 平原 半岛 群岛 2 海域 a 海 b 海 c 海 d 海 青藏 蒙古 华北 朝鲜 日本 日本 黄 东 南 读日本工业地带和工业地域图 完成下列问题 1 工业区 工业区 工业区 工业区 濑户内海工业区 工业区 2 工业分布 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 沿岸和 沿岸 京滨 名古屋 阪神 北九州 太平洋 濑户内海 一 东亚1 位置与范围 位于 东部 太平洋西侧 包括 中国 朝鲜 韩国 亚洲 蒙古 日本 2 沿海和内陆的差异 青藏 平原 丘陵 温带大陆性 畜牧 二 日本1 自然地理特征 1 位置 经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25 n 45 n 125 e 150 e 海陆位置 东临 西临 隔 海峡与韩国相望 2 范围 领土由 本州 九州4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 太平洋 日本海 朝鲜 北海道 四国 3 海陆轮廓 海岸线曲折 多 利于渔业 造船业 海洋交通的发展 4 地形 以 为主 平原面积狭小 5 气候 海洋性强 北部为 气候 南部为 气候 6 资源 矿产资源贫乏 资源和 资源丰富 优良海港 山地和丘陵 温带季风 亚热 带季风 水能 森林 2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1 工业 分布 集中分布在 沿岸和 沿岸 工业区 京滨工业区 工业区 阪神工业区 工业区 北九州工业区 工业部门 钢铁 机械 电力 纺织及 工业等 太平洋 濑户内海 名古屋 濑户内海 汽车 电子 2 农业 种植业 高 采用 型农业机械 稻米基本能自给 蔬菜等仍需大量进口 渔业发达 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 单产 小 1 东亚季风气候的形成及其区域差异 1 成因 东亚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亚欧大陆 面向世界上最大的大洋 太平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十分显著 因此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 东亚季风区 2 区域差异 东西差异 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点 中国的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特点 表现为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且更加集中于夏季 气温年较差自东向西逐渐增大 南北差异 秦岭 淮河以北 韩国北部及朝鲜 日本本州岛北部和北海道等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以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2 日本的工业分布及变化 1 太平洋沿岸工业带的形成 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这种布局的特点与日本地形条件 自然资源情况以及对外贸易在经济中的地位有关 太平洋沿岸工业带曾使日本大大节省了能源资源的运输费用 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 2 工业分布变化的特点 工业向南 北分散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 日本原有工业带已经发展到饱和状态 供水 用地紧张 而工业化落后地区却由于劳动力丰富 地价便宜 自然环境好 对于新工业建设反而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因此日本工业布局出现了工业分散的倾向 例如 九州岛已成为日本新兴的电子工业基地 被称为 硅岛 就是这种倾向的反映 产业向国外转移 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提出调整产业结构的设想 从劳动 资源密集型逐步转为知识 技术密集型 进入80年代 加快了以电子技术 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工业逐渐向东亚其他国家和东南亚国家转移 真题探源 2014 海南地理改编 某年3月p地 位置见下图 发生强烈地震 引发大规模海啸 导致附近某核电站核物质泄漏 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 据此完成 1 2 题 1 上图所示甲 乙 丙 丁四地中 环境受本次核物质泄漏影响最大的是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 2 p地位于 a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带b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带c 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d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张裂带 高考状元话审题 第一步 明设问第 1 题 比较甲 乙 丙 丁四地 受核物质泄漏影响最显著的一处 第 2 题 明确图示p地所处的板块位置 第二步 提信息 泄漏的核物质扩散路径 随洋流扩散 需明确流经该海域洋流的流向及路径 根据图示经纬度位置及海陆轮廓 可判断出该地位于东亚日本附近海域 第三步 细解读 1 洋流的流向及路径分析 定海域 从图示经纬度可见 该海域位于东半球 北半球 结合海陆轮廓 岛屿及其形状等可判定该海域为东亚日本附近海域 定洋流名称 流经日本东侧海岸的洋流是日本暖流 定流向及路径 从图示看 日本暖流流经甲地 p地 丙地 将p地的污染物质带到丙地 故丙地受影响最大 2 板块名称及交界类型 由位置定板块名称 日本附近海域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有岛弧等岛屿的分布 判定为板块的挤压带而非张裂带 答案 1 选c 2 选a 题组过关 某考察团到日本考察 顺便游览日本的名胜 据此完成1 3题 1 考察团到达日本首都东京时正值樱花盛开的季节 成员们提出希望游览象征日本的旅游胜地 这个旅游胜地是 a 东京迪斯尼b 富士山c 北海道d 古都奈良 2 考察团在考察日本工业时 深深感受到其技术优势 但同时也发现其工业发展的弱点 就是 a 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b 地域狭小 资源贫乏c 岛国海岸线曲折d 火山 地震的威胁大 3 到日本旅游 不能进行的项目是 a 泡温泉b 滑雪c 赏樱花d 雨林探险 解析 1选b 2选b 3选d 第1题 日本是个多火山 地震的国家 其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地壳活跃 富士山是日本著名的活火山 故选b 第2题 日本人口众多 劳动力资源丰富 利于经济发展 日本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资源贫乏 国内市场狭小 需从国外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 制成工业产品大量出口 对国外市场依赖性强 日本为岛国 海岸线曲折 多良港 交通便利 渔业发达 第3题 日本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 富士山是其最高峰 樱花是其国花 根据题意 故选d 加固训练 1 下面左图为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图 右图为富山市气温和降水季节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 1 2 题 1 富山市的气候类型为 a 地中海气候b 温带海洋性气候c 温带季风气候d 亚热带季风气候 2 关于富山市气温 降水特征及其成因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夏季降水较少 与气压带 风带季节移动有关b 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常年受西风影响c 冬季降水丰富 处于冬季风迎风坡d 气温季节变化较大 主要受海洋影响 解析 1 选d 2 选c 第 1 题 日本是海洋性的季风气候 由气候类型图可看出 富山受海洋影响 年降水分配较均匀 气温年较差较小 最低气温大于0 是海洋性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第 2 题 富山市冬季降水多于夏季 主要原因是位于日本岛的西侧 冬季西北风从大陆吹来时经过日本海 携带了大量水汽 在岛屿的西侧形成地形雨 富山市处于冬季风迎风坡 2 2016 广州六校联考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洲东部 太平洋西岸局部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韩国最大岛屿 济州岛 是一座典型的火山岛 人称 风多 石头多 材料三图中三地相关数据资料 1 描述济州岛的地理位置 2 分析济州岛 风多 石头多 的原因 3 比较图示区域内上海 济州 室户岬三地气候的异同 解析 第 1 题 位置主要从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分析 读图 济州岛位于东半球 北半球 位于韩国南端 地处亚热带 亚欧大陆东部 属于太平洋西部岛屿 位于黄海 东海 日本海交汇处 北隔济州海峡与朝鲜半岛相望 西隔黄海 东海与中国大陆相望 东隔朝鲜海峡 对马海峡与日本群岛相望 第 2 题 济州岛季风气候强盛 属东亚季风气候 夏季盛行东南季风 冬季盛行西 北季风 岛屿周围海面辽阔 对风的摩擦力小 所以风力强劲 济州岛为火山岛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地带 地壳运动及岩浆活动强烈 火山喷发形成大量玄武岩岩石 风化及风力 海水等外力侵蚀作用强烈 所以多石头 第 3 题 根据材料三分析 上海 济州 室户岬三地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湿润 少雨 这是相同点 根据表格数据 判断 上海 济州 室户岬三地自西向东 年降水总量逐渐增加 气候海洋性逐渐增强 气温年较差逐渐减小 最西边的上海表现出较强的大陆性特征 最东面的室户岬具有较强的海洋性特征 中间的济州处于过渡状态 答案 1 东半球 北半球 位于韩国南端 地处亚热带 亚欧大陆东部 太平洋西部 岛屿 黄海 东海 日本海交汇处 北隔济州海峡与朝鲜半岛相望 西隔黄海 东海与中国大陆相望 东隔朝鲜海峡 对马海峡与日本群岛相望 2 季风气候强盛 或属东亚季风气候 夏季盛行东南季风 冬季盛行西北季风 岛屿周围海面 辽阔 摩擦力小 风力强劲 济州岛为火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