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人琴俱亡》教案_第1页
13、《人琴俱亡》教案_第2页
13、《人琴俱亡》教案_第3页
13、《人琴俱亡》教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人琴俱亡教案 上会中学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学科教案主备人魏杰课题 十三、人琴俱亡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 1、积累部分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笃、索、舆、径、素、卒、而、了、既、俱等。 教学目标 2、感受本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 3、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体会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教学过程设计二次备课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也许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亲情更可贵、更长久的了;也许,在我们这个生存的空间,没有比我们挚爱的亲人的离去更令人肝肠寸断。 这或许是我们生命中无法承受的痛。 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品格才华最突出的是子猷与子敬兄弟二人,这俩兄弟的感情非常好,人琴俱亡讲的就是他们痛人心扉的故事。 二、世说新语及作者此书主要记载魏晋名士的言谈轶事。 最大特点是记述人物的片言只语或者微小举动,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小说、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等。 刘义庆撰,南宋文学家。 三、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音。 病笃语时了不悲此以丧矣索舆来奔丧弦既不调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四、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课文。 注意翻译文言文方法。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俱副词,表范围,都。 笃(病)重。 而表承接,不译。 2.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3.语时了不悲。 语动词,说话。 了完全4.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索要。 奔丧这里指到王子敬家去看望丧事。 5.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 素向来,一向。 琴动词,弹琴。 径直往。 既已经。 6.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恸痛哭,极度悲哀。 良很。 亦副词,也。 卒死。 五、课堂交流1.子猷在子敬死后“月余亦卒”,他死去的原因有哪些?明确一是子猷本身当时病势严重。 二是因自己的骨肉兄弟之死而极度悲伤。 2.子敬亡故后,子猷的感情有哪些变化?结果如何?明确(人亡)了不悲、都不哭(琴亡)恸绝良久结果月余亦卒3.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明确不矛盾,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厚的手足之情,两人都患了重病。 子猷听不到子敬的病况,心里非常难过,“了不悲”“都不哭”是强抑制住自己的悲痛的结果,而并不是不悲痛。 同时,早知将不久人世,他日必将见面,故不悲。 等到人琴俱亡,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心情,悲痛之情喷薄而出,因此“恸绝良久”。 所以子猷前后的表现不矛盾。 4.是什么触发了他的情感呢?琴不调。 琴不调说明了什么?明确原因一主人病亡久已无人弹奏,弦松。 原因二子猷心中极为悲伤,无论如何总无法调正音弦。 而这种极为沉厚的悲情一旦触景伤怀,便无法再抑制,喷发而出,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由此更好地体现了王子猷、子敬的手足情深。 5.请合上书回忆你觉得最让你挥之不去的细节是什么,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由此归纳;全文仅84字,就刻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原因就是抓住了人物的只言片语或细微的举动,也就是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