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论摄影与文学_第1页
一次-论摄影与文学_第2页
一次-论摄影与文学_第3页
一次-论摄影与文学_第4页
一次-论摄影与文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次摄影与文学的旅行 “摄影当然要拍见到的东西”。这似乎是毋庸置疑的真理。而每个人所见却是因为每个人的所想而不同的。在摄影史上我们看到了不同的摄影家在光与影追逐中创造着奇迹和显示了我们不能所见的影像。而如何将作品中所透露出的苦闷、彷徨、游移不定的情绪,和现代社会越来越多人的精神状态,充分的表现出来,以一种艺术的宣泄方式,起到某种净化灵魂的作用呢?一、摄影文学的产生我们可以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图文并茂的摄影作品出现,让我们不仅仅从图片上感知摄影者所记录下的影像,也能通过文字的表述对摄影者在拍照中所要表达,展现的情感有了更深刻的领悟。摄影作品和文字的表达发展互相映照,使“图”和“文”成为有机的组合。在作品中,“文”不再成为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共同完成着一种“文化旨向”的传播。这种摄影作品有助于人们身临其境。否则,单纯的摄影作品展示,也难以达到这种奇妙的效果。这种对实感的追求是当代社会人们追求全面发展的必然产物。由此摄影文学应运而生,更充分地开发了人们的全部潜能。二、摄影文学的概念什么是摄影文学呢?摄影文学就是用摄影的形式,加之简单的文字来表现一段故事或者一个内涵。摄影文学是按照艺术创作的规律,通过一幅或者若干幅的摄影画面表现的、运用文字说明或描述,形象地创造生活世界、塑造人物、抒发情感的综合艺术形式。 最早提出“摄影文学”这个概念的是成东方。他在1990年3月3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摄影文学有着广阔前景一文,首次提出“摄影文学”这个概念。1993年7月成东方主编的中华摄影文学问世,从此,摄影文学真正开始有独立自主意识地走向创作实践。三、摄影艺术的创作与文学语言的结合摄影家在创作摄影作品,其技术过程包括拍摄、冲洗、印放、后期制作等工作。但摄影艺术创作过程,不单单是技术上的过程,在解决了技术问题之后,更重要的是其艺术构思、艺术传达这一过程与技术过程相融合的问题。人们常说,摄影家用减法去进行创作,这是有点摄影创作经历的人都可以理解的。但是,我认为,完成一件摄影作品的创作,不仅要靠摄影家用减法去拍摄、制作,而且还要靠摄影家用高度浓缩的语言去概括,这个高度浓缩的语言就是文学语言。实际上,在摄影创作的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过程中,这种结合时刻都在发生着,摄影家都在有意识地促使着它们结合。从摄影艺术创作的构思过程看,摄影家无论是运用形象思维,还是运用抽象思维,这当中都有一个语言概括问题,当摄影家手持相机面对被摄对象取景构图时,脑海中会有一个闪念:这里需要表现,表现的大概是一种什么东西,这种概括或许是突发的灵感,或许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东西。总之,无论这种概括在构思过程中是刍型还是定型,摄影家都会在这个瞬间,凭艺术直觉按动快门,捕捉下这个瞬间,迈出艺术传达的第一步。在拍摄完成之后的加工制作过程中,摄影家或通过技法进一步将构思过程中的那种语言性概括表现得更确切,或为作品确定一个更为确切的语言性概括(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作品标题)。总之,这个过程确实存在,至于这种概括性高度浓缩的语言是不是文学语言我们试分析如下:语言是意义统一的交际工具;而文学语言是艺术的语言、形象化的语言,文学语言有准确、鲜明、生动、精练等特性。在上述艺术传达及构思过程中,摄影家使用的概括性语言,是为创造艺术形象,确切反映主题而进行的,由此可见,他所使用的绝不是前者广义上的语言,而是后者文学语言,因为只有它才符合摄影家创造艺术形象的需要。1、摄影与散文的结合摄影文学不仅使摄影艺术突破了传统的纪实性,而且把文学的艺术语言变成直观形象,把文学想象的描写变成可视的画面,使它既有美的视觉形象。摄影文学中的照片和散文互动起来,照片本身的审美要素被简洁的散文文字挖掘出来,其审美价值超越了照片本身的美学意义;文字所描述的事件、人物、场景等等的审美功能因有了照片的观照而给读者留下了形象之美。由此产生了摄影散文。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它是由摄影和文字构成的,其审美特点是具有摄影的视觉性,对瞬间画面逼真的再现能力和散文运用语言来表达对象时的自由。照片和文字产生的复合审美价值,远非单独的命题照片或者单独的文学语言所能媲美。把文学的艺术语言变成直观形象,把文学相象的描写变成可视的画面,使它既有美的视觉形象,又有精辟的语言艺术。马龙潜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审美复合论”。他说:“成东方先生所讲的审美复合,是一个深刻的理论范畴。在这里,既讲了摄影文学所内含的各种美学、艺术因素相互间的关系,也讲了摄影文学与其它各种艺术门类、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又讲了摄影文学与历史时代、社会生活的关系,因此也可以说是一种审美关系复合论。在审美复合论的整体结构中,其基础的层面是审美主客体关系的层面。”“在审美复合论的审美主客体关系层面上,与美的复合结构相对应的是一个多种审美类型和审美心理形式相融合的审美意识复合结构,这是对摄影文学审美认识与审美价值相统一的本质特性的具体规定。这个结构包括自然美的审美、科学美的审美和自然美与科学美复合的文学艺术的审美。”如果把摄影与文学各有得失的艺术相互匹配走来,却可以获得相互开启和相互补足效果;摄影艺术的视觉性与散文的思维性相互开启即互启,展现出无与伦比的新优势;同时,前者恰好补足文学的视觉间接性,后者又补足摄影艺术的思维间接性,从而达到互补。2、摄影与诗歌在影像中隔离窥视,证明自我的存在。自我,是被摄影者不停的展示着的,却又不停隐藏的元素,用来引起人们的共鸣。无论是相机还是摄影者的眼睛,或许反映的无疑是镜象,镜子里反映的另一个自我。镜子是因为影像而有意义的,反映着被拍摄的人,或者拍摄的人的内心。“除了体验所得之外,我们没有任何知识“,体验诗学这样说。在体验诗学看来,文学乃至一切艺术,并不是仅仅存在于文本内部的东西,它发生在人与物之间。只有在你获得某种体验之后,你才开始意识到你所接触的是艺术。只有当体验是如此的强烈而不可忽视,而且自我意识作为一种副产品涌现出来时,艺术才可能获得确认。我对摄影文学的理论兴趣,来自这样一种艺术的体验。我发现在“看“和“读“了一些摄影诗歌作品之后,我深深地被吸引住了。它的主要性质取决于摄影图象的加入。是以图象为主要欣赏对象、以诗歌的话语为意蕴支撑的一种综合性的文学样式。它在接受方式上改变了文学阅读中单纯的文字信息进入阅读者大脑之后转换为形象的接受方式,而变为双重符号系统在互相交织、互补的机制中被接受的方式。图象的排列与言辞叙述的结合。在连续性图象系列中,若干幅图象之间构成的是图象符号系统。选择哪些图象,如何编排这些图象,这依然是一种“提喻“,也就是“喻说化“故事化“的过程,更是一种叙事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与言辞文字相匹配。文字叙述又影响到图象的编排和修辞手段。提喻的意义始终在显现。李怀亮引进了法国思想家包德里亚的“内爆”理论解释摄影文学中的摄影艺术和诗歌的关系。“在摄影诗歌的作品中,图像系统与文字系统之间的关系已不是张力这个记号所能涵盖得了的。图像系统和诗词系统既不是重叠关系、交叉关系、互补关系,也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内向爆破关系。图像向文字爆破,文字向图像爆破,相向塌陷在一起,构成一种全新的文体,闪现出新颖的审美之光。”“这种内爆关系,说明了在摄影文学中,图像与文字之间是并重的,双雄并立、互不依附。文字不是对图像的介绍说明,图像也不是文字的形象化注释。 将那相对来说比较短均速行进的诗歌作为整体,而将最具有隐喻作用的事件叙述出来。这已经是一重创造,而另一重创造,既图象的编排在此基础上,还有一次创造。也就是,如何根据文字叙述,分解那若干个镜头,如何利用蒙太奇手法编排图象,这是一种修辞,也是来自于特定的理解。不同的摄影家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这些人,是文学文本的重要的具有转折意义的读者。已有学者在探讨摄影诗歌散文的叙事时已经涉及到这个问题,而我想指出的是,在这一切之后的那双“眼睛“。互文性与那双眼睛分不开。其实,已经有人意识到在这个转折的关头,影象遇着文字后,背后那双无所不在的“眼睛“的重要。摄影是文学,是用图片书写的文章,是有独特个性的文学形式。摄影者应学习文学知识在具象的外表形式里多加一些文学修养的内涵,哲学思考的深沉。四、总结孙绍振说:“对于摄影文学的艺术价值,其摄影的质量自然是很重要的,但是其文字的质量却是更为关键的。它的首要条件就是摆脱被动,不能局限于对画面的说明;然而又不能完全脱离画面,这应该与画面保持一种错位,文字与画面应该是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而不是被动依附的关系。这样才能构成一种情绪的张力场。当然,不能是抒情,直接抒情会导致滥情,它只能是一种叙述,但又是一种想象的索引。在叙事与情感的提示之间,在画面与文字之间保持一种错位性张力是摄影文学的生命之所在。”摄影文学的内在构成成分的关系不一定都是错位的。有时,它们可能是相互规定,相互阐发。这种关系很可能是互为比兴的。 它由照片和文学两部分相互匹配而成为一个整体。匹配,不是完全同一或完美融合,而是各自独立前提下的携手合作;也不是随意拼贴、凑合,而是要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达成互启互补的效果,由于产生这种互启和互补效果,摄影文学显示出新奇而强劲的表现力。”的确,这两种艺术各有优势各有局限,但这并不必然导致结合。摄影文学是由摄影与文学结合构成的一个整体,而在这个整体中,摄影与文学又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发现、相互阐释、相互擢升的对话性关系。摄影文学中的摄影与文学在创作过程中,总是一先一后,一个是直接面对生活或自然,一个则是面对已经完成的艺术品,这就是说,一个从生活或自然中去发现,并把它艺术地再现出来,一个从已有的发现中去再发现,从而把欣赏者的目光引导到某一个特定的视角上。当然,创作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很可能还要反馈回来,前一作品由后一作品的启发而又有新的发现,于是不得不作进一步的修改。摄影中包含的诗意启迪着文字,文学中蕴孕的画面照示着摄影,当在摄影文学中碰撞在一起的时候,它们都因这种碰撞而净化了、升华了。它们既是自己,又不再是自己。摄影文学可以成为人人都可以创作的艺术形式,就因为它能够即兴创作。这种即兴创作不存在一先一后的情况。我们有理由相信,摄影文学这种形式将引领新的摄影浪潮。参考文献1 . 林路,她的视角.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 林路. 跳出镜头的局限-文化现象与摄影方式漫谈. 中国工人出版社.3 翟墨. 摄影:世纪转换. 东方热线.4 成东方,徐柯.与时俱进的摄影文学.文艺报.5 成东方.摄影文学的对话.文艺报.6 成东方.中华摄影文学. 致谢在高中时期脑海中时常会憧憬着自己会有着怎样的大学生活,可转瞬间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回顾这四年的时光,岁月带给了我更多的积淀和成熟。走在校园中,看着那些熟悉的楼宇和曾经不停穿梭过的长廊,仿佛依稀能看见曾经在此打闹学习的身影,有着种种不舍。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徐俏老师,在这段时间里,她不仅仅是对我的论文提供很多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给我的生活信念以及做事态度上有很重要的影响。很多时候的我是一个很不善于言辞与人交流的,但是徐俏老师总是鼓励我,带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从心理上感觉更加像一个朋友一样,有事情也愿意去和她交流她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每次上课的时候,她总是很有热情的在讲述摄影的故事,让我对于摄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知道我未来从事摄影工作的一个方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向,摄影文学的创作,如何将摄影与文学结合,将自己擅长的方面展示出来。我相信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唯一的,独特的存在。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我也要感谢我的朋友们,无论在什么时候他们总在我的身边,给我很大的支持,陪伴着我的快乐,烦恼和郁闷。我们一起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有了你们,我不觉得孤单,只剩下美好的记忆。 同时我要感谢我的家人,让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辞辛苦的培养我长大,无论在什么情境下,总是带给我温暖。感谢他们对我单纯简单的爱和不求得到的付出。虽然没有常常当面诉说这份情感,但我这份感激我始终放在心里。最后,我要感谢那些出现在我生命中的人,也许你们只是短暂的路过而已,却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谢谢大家。郝捷 2011年5月 于沈阳摘要摄影文学主要是通过一幅或者若干幅的摄影画面表现的、运用文字说明或描述,形象地创造生活世界、塑造人物、抒发情感的综合艺术形式。 摄影文学的表现形式有摄影诗、摄影散文等等,它凭借报纸副刊而流行。论文中介绍了摄影文学的概念和摄影艺术的创作与文学语言的结合,重点介绍了摄影文学与散文、诗歌的结合。摄影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创作表现形式,它由照片和文学两部分相互匹配而成为一个整体。在各自独立前提下的携手合作;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达成互启互补的效果,是为了更好的创造艺术形象,确切反映主题而产生发展的一种艺术形式。关键词:摄影文学;摄影散文;摄影诗AbstractPhotography literature is mainly through one or several of the photographic images of the caption and use or description in the world, create life, shape, elicits emotions comprehensive art form. the literary form in photography and photographers, it is on the newspaper supplements and in fashion.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literature and art and literary language of photography and we will introduce the literature, and poetry and prose photography. photography as a combination of literature.Key words: Pho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