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期末考试笔记整理(版权所有请勿转载)_第1页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期末考试笔记整理(版权所有请勿转载)_第2页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期末考试笔记整理(版权所有请勿转载)_第3页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期末考试笔记整理(版权所有请勿转载)_第4页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期末考试笔记整理(版权所有请勿转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概述1.药剂学(Pharmaceutics)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2. 药物剂型(Dosage form)将药物制备成适合某种给药途径的适宜形式,3. 药物制剂 (Preparations) 以剂型体现的药物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 。药剂学宗旨:制备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的药物制剂药物制剂的设计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1、安全性(safety)2、有效性(effectiveness)3、稳定性(stability)4、可控性(controllability)5、顺应性(compliance)片剂、胶囊、颗粒剂、口服液哪个吸收快? 口服液v 溶出速率:包衣片片剂胶囊剂散剂混悬剂Handerson-Hasselbach公式油/分配系数(P)=油相中药物浓度/水相中药物浓度越趋近于1,最易透过生物膜吸收多晶型:药物常存在有一种以上的晶型,称为多晶型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包括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稳定性三个方面(考区分)一级反应半衰期:反应物消耗一半所需的时间一级反应有效期:对于药物降解,常用降解10%所需的时间来表示,记作t0.9一级反应的t1/2 和t0.9在恒温时与反应物浓度无关水解和氧化是药物降解的主要途径1、 水解(1) 酯类药物的水解 酯类药物水解后往往使溶液PH下降,有些药物灭菌后PH下降,首先考虑有水解反应的可能代表物:盐酸普鲁卡因(2) 酰胺类药物的水解代表物:氯霉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巴比妥类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一)处方因素1、PH值的影响2、广义酸碱催化的影响3、溶剂的影响4、离子强度的影响5、表面活性剂的影响6、辅料的影响(2) 外界因素1、 温度的影响(阿伦尼乌斯公式 )2、 光线的影响3、 空气的影响4、 金属离子的影响5、 包装材料的影响6、 湿度和水分的影响稳定性试验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1) 影响因素试验1、 高温试验 60C温度下放置10天,于第5天、第10天取样,不稳定改 为40C2、 高湿试验 在25分别于RH75% 5 及RH905条件下放置 10天,在第5天和第10天取样。恒湿条件选NaCl饱和溶液 (RH751)或KNO3饱和溶液(RH92.5)。 3、强光照射试验 4500500 Lx的条件下放置10天,在第5天和第10天取样(二)加速试验 供试品三批,按市售包装,在温度(402),RH(75 5)% 条件下放置6个月。对温度敏感252、RH60 5条件下进行 (3) 长期试验 取三批样品在252、RH6010条件下放置12 个月。每3个月取样一次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强表面活性、并能使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选择)当溶液较稀时,溶液表面层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大大高于溶液中的浓度(选择)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离子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填空、简答) 毒性(刺激性):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考试)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一)高级脂肪酸盐:肥皂类,起作用的是阴离子,一般供外用 脂肪酸烃链R: C11C17之间,例如:硬脂酸、油酸、月桂酸等碱金属皂(一价皂):O/W碱土金属皂(二价或三价金属皂):W/O有机胺皂:三乙醇胺皂(2) 硫酸化物:主要用作外用软膏的乳化剂硫酸化油:硫酸化蓖麻油高级脂肪醇硫酸酯:十二烷基硫酸钠(SLS)(3) 磺酸化物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起作用的是阳离子,毒性大,只能外用常用品种:苯扎氯铵(洁尔灭)和苯扎溴铵(新洁尔灭)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一)卵磷脂:注射用乳剂的乳化剂(二)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 脂肪酸甘油酯:W/O型辅助乳化剂(2) 多元醇型1、蔗糖脂肪酸酯2、脂肪酸山梨坦(Span):主要亲油型,一般用做W/O型乳化剂,O/W乳 剂的辅助乳化剂3、聚山梨酯(Tween):亲水性强,一般用做增溶剂、O/W型乳化剂,Tween80 可静脉注射(3) 聚氧乙烯型(四)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泊洛沙姆,商品名普郎尼克,可用于静脉 注射,poloxamar188=pluronicF68 临界胶束浓度(CMC):形成胶束所需表面活性剂的最低浓度 (名词)胶束:形成亲油基向内,亲水基向外的缔合体 当浓度达到CMC时,溶液表面张力基本达到最低值 胶束有各种结构(判断)溶液物理性质发生急剧变化时的浓度即为表面活性剂的CMC(一般拐点)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合力数值范围:HLB040,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HLB020,即石蜡为0,聚氧乙烯为20HLB 3-6:W/O乳化剂HLB 7-9:润湿剂HLB 8-18:O/W 乳化剂HLB 13-18:增溶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具有加和性胶束增溶:表面活性剂在水中浓度达到CMC时,一些水不溶、或微溶物在胶束溶液中的溶解度显著增大,形成透明胶体溶液最大增溶浓度(MAC):表面活性剂用量为1g时,增溶药物达到饱和时的浓度CMC越小,缔合数越大,MAC越高(相同剂量的前提下)增溶机理是胶束的形成Kraff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急剧增大的这一温度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溶解度急剧下降并析出,溶液出现浑浊,此现象称起昙,该温度称昙点表面活性剂的应用1、 增溶剂(抑菌剂或其他抗菌药物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往往被增溶而降低活性,必须增加用量)(判断)2、 消泡剂和起泡剂3、 乳化剂4、 去污剂5、 润湿剂6、 杀毒剂和杀菌剂液体制剂液体制剂: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而形成的液体状态的制剂。特点:优点:1、分散度大,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 2、多种给药途径 3、易于分剂量 4、减小某些药物刺激性 缺点:1、化学稳定性差 2、体积大,不便于携带、运输、贮存 3、水性液体制剂容易发生霉变,需加入防腐剂 4、非均相液体制剂物理稳定性差生物利用度:制剂中药物被吸收进入人体循环的速度和程度液体制剂的分类均相液体制剂 低分子溶液剂 溶液分散系统 高分子溶液剂 溶胶剂 胶体分散系统非均相液体制剂 乳剂(热力学不稳定性) 混悬剂 粗分散系统(动力学不稳定性)选择溶剂的原则:1、 化学性质稳定,不与药物或附加剂发生反应2、 有良好的溶解性和分散性3、 不影响药效发挥和含量测定4、 毒性小、无刺激、无臭味液体制剂常用溶剂(一) 极性溶剂1、 水:精制水和纯化水,要加防腐剂2、 甘油:有防腐(30%)、保湿作用,可供内服和外用,多为外用3、 二甲亚砜:万能溶剂(二) 半极性溶剂1、 乙醇:易挥发、易燃烧,20%有防腐作用2、 丙二醇3、 聚乙二醇(PEG):小于1000为液体,多为300-600(三) 非极性溶剂1、 脂肪油2、 液体石蜡:口服制剂和搽剂的溶剂3、 乙酸乙酯液体制剂常用附加剂(一)增溶剂:加入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增溶:加入表面活性剂,使得难溶性药物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大(二)助溶剂:加入第三种物质,溶剂间发生氢键缔合助溶: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生成可溶性络合物、复盐、缔合物等,药物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大(三)潜溶剂:加入潜溶剂,形成络合物或缔合物潜溶:当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到一定比例时,药物在其中的溶解度大于各种单纯溶剂的溶解度,而且达到极大值增加药物溶解度的因素1、制成可溶性盐2、引入亲水基团3、形成络合物或复合物(加入助溶剂)4、加入增溶剂5、加入潜溶剂(四)防腐剂 常用防腐剂 1、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尼泊金类):混合使用、酸性溶液中作用较强,与PEG和聚山梨酯形成络合物,所以只有游离分子起作用 2、苯甲酸及其盐:未解离分、酸性溶液中作用较强,与尼泊金混合使用为好 3、山梨酸及其盐:防腐作用是未解离分子 4、苯扎溴铵(新洁尔灭)(五)矫味剂 甜味剂和芳香剂,干扰味觉的有泡腾剂和胶浆剂 甜味剂:甘露醇、山梨醇、蔗糖、单糖浆、糖精钠、阿司帕坦 芳香剂:香料和香精(六)着色剂(七)其他附加剂 低分子溶液剂(一) 溶液剂:溶解度小的先加。(二) 芳香水剂(三) 糖浆剂:含糖量低时应加防腐剂(四) 醑剂(五) 酊剂(六) 甘油剂高分子溶液剂分为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剂(胶浆剂)和非亲水高分子溶液剂,属于热力学稳定体系高分子溶液的性质(一) 高分子的荷电性(二) 高分子的渗透压(三) 高分子的聚结特性破坏水化膜的方法:1、 加入电解质,盐析2、 两种带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溶液剂混合3、 加入脱水剂4、 其他原因(四) 高分子的粘度和分子量(五) 胶凝性高分子溶液剂的制备有限溶胀:水分子进入高分子结构间隙,与高分子亲水基团发生水化作用而使体积膨大,结果使高分子空隙内充满水分子无限溶胀:由于高分子空隙内存在水分子,降低了高分子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溶胀过程继续,最后高分子化合物完全分散的水中中形成高分子溶液剂溶胶剂溶胶剂中分散的微粒大小在1-100nm之间,热力学不稳定性溶胶剂的双电层结构吸附层:吸附的带电离子和反离子扩散层:溶液中扩散的少部分反离子双电层:吸附层和扩散层分别是带相反电荷的带电层电位:双电层间的电位差电位越大,溶胶剂越稳定溶胶剂的性质1、 光学性质:丁达尔现象2、 电学性质:电泳现象3、 动力学性质:布朗运动4、 稳定性:热力学不稳定性(聚结不稳定性)和动力学不稳定性(重力沉降不 稳定性)混悬剂混悬剂:难溶性固体药物的微粒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非均匀的液体制剂热力学和动力学不稳定制备成混悬剂的条件:1、 将难溶性药物制成液体制剂时2、 药物剂量大超过溶解度不能以溶液剂体现时3、 两种溶液混合时药物造成溶解度下降而析出固体药物时4、 需要发挥缓释的作用注意:毒剧物和剂量小的药物不应制成混悬剂混悬剂的质量要求:1、 化学性质稳定2、 根据用途不同,制备的粒径大小有不同要求3、 有一定黏度要求4、 沉降速度慢、沉降后不应结块,轻摇后迅速均匀分散5、外用混悬剂要易于涂布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1、 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Stocks公式 V = 2 r2( r 1- r 2)g / 9h增加动力学稳定性可以减小微粒的半径(粉碎、研磨),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减小密度差(加入高分子混悬剂)2、 微粒的电荷和水化双电层结构双电层中离子因水化形成的水化膜3、 絮凝与反絮凝加入电解质可以使微粒絮凝(稳定、可逆),继续加入电解质可以形成反絮凝体系,距离缩小到一定程度时可结饼(不可逆)絮凝特点:沉降速度变大、沉降体积变大、振摇后可以迅速均匀分散4、 晶体微粒的长大小微粒数目变少,大微粒变大。所以尽量大小均匀增加稳定性5、 分散相的温度和浓度分散相浓度越大,混悬剂越不稳定混悬剂的稳定剂1、 助悬剂低分子助悬剂:甘油、糖浆剂高分子助悬剂:阿拉伯胶、西黄蓍胶、MC、CMC-Na、HPMC、PVP2、 润湿剂:HLB7-9,常有泊洛沙姆、聚山梨酯等3、 絮凝剂与反絮凝剂混悬剂的制备1、 机械分散法粗颗粒粉碎适宜粒度分散于分散介质亲水性药物:加液研磨疏水性药物:需加润湿剂。水飞法2、凝聚法物理凝聚法化学凝聚法混悬剂的质量评价1、沉降容积比:F在1-0之间,越大越稳定2、絮凝度F/F,:由絮凝所引起的沉降容积的增加倍数。越大絮凝效果越好3、微粒大小4、重新分散性5、电位:一般控制在20-25mV6、流变学特性乳剂乳剂:两种互不相溶的溶液混合,一种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在另一溶液形成非均分散的液体制剂根据内、外相不同分为水包油型(O/W型)和油包水型(W/O型)乳剂按乳滴大小分类:普通乳、亚微乳、纳米乳乳剂的特点:1、分散度大,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2、油性药物制成乳剂分剂量准确3、水包油型乳剂可以掩盖不良味道4、外用乳剂可以改善对皮肤、黏膜的渗透性,减小刺激性5、静脉注射乳剂吸收快,药效高,有靶向作用乳剂的形成条件:1、提供形成乳剂的能量2、加入适宜的乳化剂3、有适宜的相比乳剂组成:油相、水相、乳化剂乳化剂作用:降低表面张力,形成乳滴乳化剂要求:1、有较强的乳化能力2、有一定生理适应性、无毒、无刺激3、收各种因素影响小4、稳定性好乳化剂的种类1、表面活性剂2、天然乳化剂:阿拉伯胶:O/W,常与西黄蓍胶和明胶混用西黄蓍胶:O/W,常与阿拉伯胶混用明胶:O/W,常与阿拉伯胶混用3、固体微粒乳化剂:为不溶性固体粉末 90时形成W/O型。乳化剂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锌、硬脂酸镁等。 4、 辅助乳化剂增加水相黏度:阿拉伯胶、西黄蓍胶、海藻酸钠、CMC-Na、MC、HPMC增加油相黏度:鲸蜡醇、蜂蜡、单硬酸甘油酯、硬脂醇等乳化剂的选择原则1、 根据乳剂的类型选择2、 根据乳剂的给药途径选择静脉注射的乳剂需选择天然乳化剂或水溶性好的乳化剂3、 根据乳化剂的性能选择4、 混合乳化剂的选择:改变HLB、增加乳化膜的牢固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混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以混用。但是阴离子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可以混用乳剂的稳定性1、 分层:可逆过程,符合stocks公式,经振摇后仍能恢复成均匀状态2、 絮凝:可逆过程,经振摇后仍能恢复成均匀状态3、 转相:不可逆,加入相反类型的乳化剂4、 合并和破裂:不可逆,经振摇也不能恢复成均匀状态5、 酸败:需加入抗氧剂或防腐剂乳剂的制备1、干胶法阿拉伯胶+植物油-研匀-加水-用力研磨至初乳-加水-研磨成稳定乳剂 2、湿胶法 乳化剂+水-研匀-加入油相-用力研磨至初乳-加水稀释至全量-混匀即得3、新生皂法4、两相交替加入法5、机械法6、纳米乳的制备7、复合乳的制备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灭菌:指采用一定的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的和非致病的微生物的繁殖体和芽孢的手段。无菌:指在任一指定物体、介质或环境中,不得存在任何活的微生物。灭菌制剂:指采用一定的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活的微生物的繁殖体和芽孢的一类药物制剂。无菌制剂:采用无菌操作方法或技术制备的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的繁殖体和芽孢的一类药物制剂。灭菌和无菌技术 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物理灭菌法 射线灭菌法 过滤灭菌法灭菌法 化学灭菌法 气体灭菌法 化学药剂灭菌法 无菌操作法干热灭菌法1、 火焰灭菌法:不适合药品灭菌2、 干热空气灭菌法:适用于油脂类(油性软膏基质、注射用油)湿热灭菌法(最常用)在达到有效灭菌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灭菌温度和缩短灭菌时间。1、 热压灭菌法 热压操作灭菌柜注意事项:器内空气排尽、使用饱和蒸气、灭菌时间、打开时压力需为02、 流通蒸汽灭菌法3、 煮沸法4、 低温间歇灭菌法射线灭菌法1、辐射灭菌法:适于热敏物料和制剂的灭菌,常用维生素、抗生素 2、微波灭菌法:300MHz300kMz,适于液态和固体物料的灭菌 3、紫外灭菌法:200300nm,适于照射物表面、无菌室空气、蒸馏水灭菌过滤灭菌法: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的药物溶液、气体、水等物品的灭菌。 常用0.22um或0.3um微孔滤膜和G6垂熔玻璃漏斗气体灭菌法:适于环境消毒、不耐加热灭菌的医用器械、设备和设施的消毒常用气体:环氧乙烷药液灭菌法无菌操作法:适于不耐热药物的注射剂、眼用制剂、皮试液、海绵剂和创伤制剂的制备无菌检查:直接接种和薄膜过滤灭菌参数D值:在一定温度下,杀灭被灭菌物中90%的微生物所需时间。Z值:降低一个lgD所需升高的温度,即:灭菌时间减少到原来的1/10所需的升高的温度数;或在相同灭菌时间内,杀灭99%的微生物所需提高的温度数。 F值:在一定灭菌温度(T),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参比温度(T0)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F值常用于干热灭菌。F0值:在一定灭菌温度(T),Z为10时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Z为10时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F0常用于热压灭菌。 注意:F0越大,灭菌时间越长,操作时应适当延长F0值灭菌和无菌制剂的分类1、注射用制剂2、眼用制剂3、植入型制剂4、创面型制剂5、手术用制剂注射剂注射剂:指将药物制成供注入体内的无菌溶液、乳浊液或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缩液。注射剂的特点1、 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2、 适合于不宜口服的药物3、 适合于不能口服药物的病人4、 发挥局部作用注射剂的给药途径:1、 静脉注射:不能加抑菌剂2、 椎管注射:不能加抑菌剂3、 皮下注射:表皮与真皮之间4、 皮内注射:表皮与肌肉之间5、 肌肉注射6、 动脉内注射注射剂的分类1、 溶液型注射剂:水溶液稳定2、 乳浊型注射剂:水不溶性液体药物3、 混悬型注射剂:水不溶固体或长效4、 注射用无菌粉末:凡遇热或水中不稳定的药物注射剂的质量要求1、 无菌2、 无热原3、 安全性4、 澄清度5、 稳定性6、 渗透压7、 PH值8、 降压物质注射用溶剂:注射剂用水、注射用油、非水溶剂注射剂用水1、 纯化水:原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等制得,不能用于注射剂的制备2、 注射剂用水:纯化水经蒸馏后得,无热原的水3、 灭菌注射剂用水:注射剂用水经灭菌后得注射用油常用:精制的茶油、麻油只供肌肉注射,溶解油溶性药物非水溶剂1、 水溶性非水溶剂2、 油溶性非水溶剂注射剂的主要附加剂(知道处方就行)PH调节剂:各种酸、碱、缓冲液等渗调节剂:0.9%NaCl,葡萄糖抗氧剂:带“硫酸”带“钠”字的局麻剂:盐酸普鲁卡因抑菌剂:静脉和脊椎腔注射不能用增溶剂(润湿剂、乳化剂):Tween80金属螯合剂:EDTA-2Na注射剂的等渗与等张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等张溶液:张力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渗透压的调节方法(计算)冰点降低法 W =( 0.52 - a)/ b配100ml的2%盐酸普鲁卡因溶液,需加NaCl多少使成等渗溶液?1%盐酸普鲁卡因冰点= -0 .12 C W = ( 0.52 - a)/ b = ( 0.52 - 0.12*2 )/ 0.58 = 0.48g氯化钠等渗当量法配200ml的2%盐酸普鲁卡因溶液,需加NaCl多少使成等渗溶液?(1g盐酸普鲁卡因= 0.18 g NaCl,0.9%NaCl = 血浆渗透压) w =( 0.9 -2*0.18)*200/100 = (0.9 - 0.36)*2 = 1.08 g热原:由微生物尸体及代谢物产生。大多数细菌都能产生热原,但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热原致热能力最强。组成:热原=内毒素=脂多糖热原的性质1、 滤过性:超滤法2、 耐热性3、 水溶性4、 不挥发性:用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5、 可吸附性:活性炭可吸附热原6、 能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破坏热原污染途径 经溶剂带入 经原料带入 经使用的容器、用具、管道及装置等带入 经制备过程带入 经灭菌后带入 经输液器带入除去热原的方法容器上热原:高温法、酸碱法水中热原:凝胶过滤法、反渗透法溶液中热原:离子交换法、超滤法、吸附法热原检查家兔法:体内检查法法定、个体差异大注射剂制备维生素C注射液量取处方量80%的水通入二氧化碳至饱和,加入亚硫酸氢钠、EDTA-2Na,溶解后再加维生素C溶解,缓慢分次加入碳酸氢钠,完全溶解后,调节PH至6.0-6.2,加入饱和二氧化碳的注射用水至足量。用G3垂熔漏斗和滤膜精滤,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在氮气和二氧化碳流下进行灌封,最后在100流通蒸汽中灭菌15分钟。输液质量要求基本和小体积注射液相同,但是不得添加任何抑菌剂葡萄糖输液制备将处方量的葡萄糖投入煮沸的注射用水中,形成50%-60%的浓溶液,加入盐酸适量,加入0.1%的活性炭,混匀,煮沸15分钟,趁热过滤脱炭,滤液加注射用水至足量,检查PH及含量合格后,反复过滤至澄清,即可灌封,116、14分钟热压灭菌。注射用冻干制品适于某些不耐热或水溶液中长期贮存不稳定的药物。冷冻干燥的原理(水的三相图)在三相平衡点(0.01、600.38KPa)以下冷冻干燥步骤1、 测产品低共熔点2、 预冻3、 升华干燥(一次升华法和反复冷冻升华法)4、 再干燥散剂、颗粒剂、胶囊剂、膜剂固体制剂的吸收过程固体剂型崩解溶出吸收(经生物膜)固体制剂的吸收快慢顺序: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固体药物的溶解速度Noyes-Whitney方程:dC/dt =KS(Cs-C)S越大,粒径r越小一般制备过程粉碎过筛混合制软材整粒干燥压片 散剂 颗粒剂 片剂 胶囊剂粉碎方法:干法粉碎:将药物经干燥使水分降低到一定限度湿法粉碎:药物中加适量水分或其他液体再研磨粉碎器械:球磨机万能粉碎机气流式粉碎机混合原则及注意事项(1)组分的比例量 可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2)组分堆密度(3)组分的吸附性和带电性(4)含液体或易吸湿性组分(5)含可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的组分制粒的目的:1.增加流动性和可压性,利于操作。2.有利于保持药物的稳定性,不易氧化,分解。3.可得到定量的药物剂量,即相互不分离,保证药效。一般分为干法制粒和湿法制粒两类。湿法制粒是在粉末物料中加入适宜液体黏合剂制备颗粒的方法。可以分为制软材、制湿颗粒、湿粒干燥三步;干法制粒是粉末的混合物通过加压而不需要热和溶媒的一种制粒方法颗粒剂一般按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型颗粒剂和泡腾性颗粒剂。颗粒剂特点(1)与散剂相比,飞散性、附着性、团聚性、吸湿性等均较少;(2)服用方便,可根据需要制成色、香、味具全的颗粒剂;(3)可包衣防潮或缓释胶囊剂胶囊剂系指将药物填装于空心硬质胶囊中或密封于弹性软质囊材中而制成的固体制剂。 分类:硬胶囊剂、软胶囊剂、肠溶胶囊剂和缓释、控释胶囊剂特点:(1)能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提高药物稳定性;(2)药物在体内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3)液体药物固体化;(4)可延缓药物的释放和定位释药。不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1、 使胶囊壁溶解的液态药剂2、 小剂量且刺激性药物3、 易风化药物4、 吸湿性药物硬胶囊剂的制备空胶囊的组成主要材料明胶:A型(等电点PH7-9)、B型(等电点PH4.7-5.2)增塑剂:甘油增稠剂遮光剂:二氧化钛矫味剂着色剂防腐剂膜剂口服或粘膜外用成膜材料:PVA、EVA片剂特性1、稳定性好2、剂量准确3、便于分剂量4、可利用包衣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改善外观或获得缓控释性能5、生产成本相对低,可批量生产6、便于储存和运输7、病人顺应性好片剂组成:药物辅料片剂主要辅料1、 稀释剂(填充剂)2、 润湿剂(粘合剂)3、 崩解剂4、 润滑剂稀释剂(填充剂):增加片剂的重量和体积,便于片剂成型和分剂量淀粉:最常用,不溶于水和乙醇蔗糖:用于口含片和咀嚼片,吸湿性较强,长期贮存硬度变大,延缓崩解甘露醇:溶于水,无吸湿性,用于咀嚼片乳糖:溶于水但很缓慢预胶化淀粉:具稀释、黏合、崩解作用,可直接压片微晶纤维素(MCC):不溶于水,具稀释、黏合、崩解、助流作用,可直接压片润湿剂和粘合剂:粘合粉末形成颗粒水乙醇淀粉浆聚维酮(PVP):溶于水、有机溶剂,常用K30甲基纤维素(MC):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乙基纤维素(EC):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预胶化淀粉:干燥粘合剂微晶纤维素:干燥粘合剂崩解剂:遇水后破坏片剂结构,形成颗粒甚至粉末;增加药物与溶出液或体液的接触面积,促进溶出和吸收缓释片、舌下片、咀嚼片、口含片、植入片不加入崩解剂崩解剂的加入方法内加法:崩解发生在颗粒内部外加法:崩解发生在颗粒之间内、外加法:崩解发生在颗粒内部及颗粒之间常用崩解剂干淀粉羧甲基淀粉钠(CMS-Na):超级崩解剂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超级崩解剂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MC-Na)交联聚维酮(PVPP):超级崩解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LS)润滑剂:粘冲,摩擦力,使片剂顺利加料和出片硬脂酸镁:疏水,最常用最廉价,不宜制阿司匹林滑石粉:亲水、不溶于水,用量大微粉硅胶聚乙二醇(PEG):水溶十二烷基硫酸钠(SLS):水溶片剂的主要制备方法为什么制粒?1、 利于片剂成型2、 增加流动性,减小片重差异3、 防止粉尘飞扬4、 防止粉末因密度差异而沉积为什么整粒?干燥后颗粒聚集成大块状,通过筛网,破碎成均匀的颗粒 湿法制粒压片法制粒压片法 干法制粒压片法直接压片法 粉末直接压片法湿法制粒的特点:优点:表面改性好、粒度均匀、流动性好、耐磨性好缺点:不适宜用于热敏性、湿敏性、极易溶性物料的制粒干法制粒的特点:常用于制备遇水不稳定的药物片剂粉末直接压片法特点:无需制粒,不改变原辅料的理化性质,适用于热敏性、湿敏性物料制粒。粉末流动性差、片重差异大、容易造成裂片湿法制粒过程主药粉碎过筛混合制软材制湿颗粒干燥整粒混合压片 填充剂 润湿剂 润滑剂 崩解剂 崩解剂干法制粒过程主药粉碎过筛混合干法制粒整粒混合压片 填充剂 润滑剂 崩解剂 崩解剂粉碎:研磨过筛:80-100目制软材:原、辅料混合+润湿剂混匀;“握之成团,触之即散”制湿颗粒:软材筛网压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 裂片:压力过大,粘合剂使用不当,有细粉2、 松片:片剂硬度不够3、 粘冲:润滑剂使用不当,含水过多,冲表面粗糙4、 片重差异大:有细粉5、 崩解缓慢:崩解剂用量不当、粘合剂粘性过大、润滑剂太多,压力过大主要解决途径1、 粘合剂2、 崩解剂3、 润滑剂4、 片剂压力为什么包衣?1、 改善片剂的外观,易于鉴别2、 提高物理稳定性3、 掩盖不良气味4、 改变药物释放特性5、 提高化学稳定性6、 防止不相容成分反应薄膜包衣液组成1、 薄膜包衣材料2、 溶剂3、 增塑剂增塑剂功能:削弱聚合物分子间相互作用、减小脆性使之具有弹性、增加膜的韧性和抗扯强度4、 抗粘剂5、 着色剂6、 释放速率调节剂薄膜衣材料类型1、 水溶性包衣材料:HPMC、PVP、HPC2、 胃溶性包衣材料:AEA、Eudragit E胃溶、L/S肠溶、RL/RS不溶)3、 肠溶性包衣材料:CAP、HPMCP、PVAP、Eudragit L/S4、 不溶性包衣材料:EC、AC、Eudragit RL/RS片剂的质量要求1、 外观性状2、 片重差异性3、 硬度4、 崩解度5、 溶出度(测完溶出度后不用测崩解度,分散片两者都要,泡腾片只测崩解度)6、 含量均匀度阿司匹林的制备取淀粉和酒石酸溶于适量的蒸馏水中,加热供制10%的淀粉浆,取乙酰水杨酸研磨后过80目筛,取处方量与淀粉混合后加淀粉浆制软材(握之成团,触之即散),用手搓过16目筛,制粒,然后将湿颗粒放入60的烘箱内干燥15min,抖动过16目筛,外加淀粉和滑石粉,混匀后压片软膏剂、眼膏剂、凝胶剂软膏剂:指药物与与油脂性或水溶性基质混合制成的均匀的半固体外用制剂。软膏剂分类:溶液型、混悬型、乳剂型。特点:热敏性和触变性组成:药物+基质基质分类:油脂性基质、水溶性基质、乳剂型基质软膏剂的基质要求: 润滑无刺激,稠度适宜,易于涂布; 性质稳定,与主药不发生配伍变化; 具有吸水性,能吸收伤口分泌物; 不妨碍皮肤的正常功能,具有良好的释药性能; 易洗除,不污染衣服。油脂性基质:主要用于遇水不稳定药物制备软膏剂(一)烃类1、凡士林:吸水性差,可单独用作软膏基质2、石蜡与液状石蜡:调节凡士林的稠度(二)类脂类1、羊毛脂:良好的吸水性,常与凡士林合用,在乳剂型基质中起辅助乳化剂的作用2、蜂蜡与鲸蜡:W/O型乳化剂,水溶性基质聚乙二醇(PEG):PEG混用,7002000固体乳剂型基质组成:油相、水相、乳化剂类型:W/O型(冷霜),O/W型(雪花膏)O/W型基质中的水分易蒸发而使软膏变硬,故常加入甘油、丙二醇、山梨醇等保湿剂,因为外相是水还应加入防腐剂。油相:常用的油相固体:硬脂酸、石蜡、蜂蜡、高级醇(如十八醇)等。乳剂型基质常用的乳化剂(一)皂类一价皂:O/W基质 不宜与酸性或强碱性药物配伍多价皂:W/O基质(二)脂肪醇硫酸酯类:十二烷基硫酸(酯)钠 (SLS):O/W型(主要),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三)高级脂肪酸及多元醇酯类十六醇及十八醇:W/O型硬脂酸甘油酯:W/O型乳化剂(弱)Span、Tween: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软膏剂的制备溶液型或混悬型软膏常采用研磨法或熔融法乳剂型常采用乳化法油脂性基质的软膏主要采用研磨法和熔融法研磨法:基质为油脂性半固体时,可直接采用研磨法(水溶性、乳剂型基质不宜用) 一般常温下将药物与基质等量递加混合均匀,此法适用于少量制备,且药物不溶于基质。熔融法:大量制备油溶性基质时。乳化法:将处方中油脂性和油溶性组分加热成油溶液,油相。 将溶于水的组分溶于水加热成水相。 油相水相混合后加入两者都不溶者。药物加入的一般方法(1)药物不溶于基质或基质的任何组分中时,必须将药物粉碎至细粉,再与基质混匀。(2)药物可溶于基质某组分中时,一般油溶性药物溶于油相或少量有机溶剂,水溶性药物溶于水或水相,再吸收混合或乳化混合。(3)药物可直接溶于基质中时,则油溶性药物溶于少量液体油中,再与油脂性基质混匀成为油脂性溶液型软膏;水溶性药物溶于少量水后,与水溶性基质成水溶液性溶液型软膏。软膏剂的质量评价1、 粒度2、 装量3、 微生物限度和灭菌4、 主药含量测定5、 刺激性6、 物理性质的检测:与凡士林熔点相似7、 稳定性8、 药物释放度及吸收眼膏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无菌溶液或混悬型膏状的眼用半固体制剂。眼膏剂基质一般由凡士林8份、液体石蜡1份、羊毛脂1份混合而成应严格灭菌凝胶剂:系指药物与能形成凝胶的辅料制成均一、混悬或乳状液型的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透明或接近透明状)。凝胶剂分双相凝胶和单相凝胶单相凝胶分为水性凝胶和油性凝胶水性凝胶基质1、 卡波姆:必须要加入NaOH才能形成凝胶2、 纤维素衍生物:CMC-Na、MC本类基质常需加入约1015%的甘油作保湿剂;加0.20.5%的羟苯乙酯作防腐剂贮存用软膏管栓剂栓剂:指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制备成具有一定形状的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外用制剂栓剂在常温下为固体,塞入人体腔道后,在体温下迅速软化,熔融或溶解于分泌液,逐渐释放药物而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作用分类:1、 局部作用2、 全身作用:主要是直肠给药直肠给药的吸收途径:不通过肝门系统,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 通过肝门系统 淋巴系统栓剂给药的特点:优点:1、药物不受胃肠PH或酶的破坏而失活 2、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可用直肠给药,免受刺激 3、直肠吸收比口服干扰因素小 4、对伴有呕吐的患者可用此法 5、可以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 6、对不愿口服药物的病人可使用此法 缺点:1、使用不如口服方便 2、生产成本高 3、生产效率低栓剂的质量要求:1、外观应光滑、无刺激性2、塞入腔道后应能融化、软化、溶化3、有一定的硬度、韧性栓剂基质的要求:1、 温室下有一定的硬度2、 有润湿和乳化的能力,亲水值较高3、 无刺激、无毒4、 性质稳定5、 易于脱模基质的选择原则: 全身作用栓剂,油脂性基质,释放药物迅速 与药物溶解性相反,药物释放,吸收 基质pH有利于药物保持非解离状态 表面活性剂增加药物的亲水性,加速药物向分泌物中转移,药物释放 ,吸收基质分类:(一)油溶性基质 1、可可豆脂2、半合成或全合成脂肪酸甘油酯(二)水溶性基质1、甘油明胶:由明胶、甘油、水制成,较好的弹性,不融化但能软化,可以缓慢释药,多用于阴道栓基质2、聚乙二醇(PEG):吸湿性强,常作为难溶性药物载体3、聚氧乙烯(40)单硬脂酸酯类:S-404、泊洛沙姆栓剂制备方法:(1)冷压法(2)热熔法包装材料和贮藏栓剂分别用蜡纸或锡纸包裹后置于小硬纸盒或塑料盒内,以免互相黏连,避免受压,置于干燥阴凉处30以下贮存;而甘油明胶栓及PEG栓可室温阴凉处贮存,并宜密闭于容器中以免吸湿、变形、变质等。栓剂的质量评价1、 重量差异:2、 融变时限3、 药物溶出速度和吸收速度实验4、 稳定性试验5、 刺激性实验气雾剂、喷雾剂、粉雾剂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是药物经特殊的给药装置,药物进入呼吸道深部,腔道黏膜或皮肤发挥全身或局部作用的一种给药系统。气雾剂:指含药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封装与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制成的制剂。气雾剂的特点:1、 具有速效和定位作用2、 药物密闭于容器中,能保持药物清洁无菌状态3、 无局部用药的刺激性4、 药物可避免肠胃道的破坏气雾剂的分类:(一)按医疗用途分类1、吸入气雾剂2、外用气雾剂3、空间消毒气雾剂(二)按气雾剂组成分类1、二相气雾剂:一般为溶液型气雾剂,气液两相2、三相气雾剂:一般混悬型气雾剂和乳剂型气雾剂(三)按分散系统分类1、溶液型气雾剂2、混悬型气雾剂3、乳剂型气雾剂气雾剂组成:抛射剂、药物与附加剂、耐压容器、阀门系统抛射剂的分类:氟氯烷烃类、碳氢化合物、压缩气体氢氟烷烃(HFA)被认为是最合适的氟利昂替代品混悬型气雾剂注意:1、水分应在0.03%以下,通常控制在0.005%以下2、药物粒径应小于5mm,不得超过10mm3、在不影响生理活性的前提下,选用在抛射剂中溶解度最小的药物衍生物4、尽量使抛射剂和混合固体的密度相等5、添加适当助悬剂气雾剂的制备:压灌法和冷灌法气雾剂质量评价:1、 安全、漏气检查2、 装量与异物检查3、 喷射总次和喷射剂量检查4、 喷射实验和喷射总量检查5、 药物粒度和雾滴大小的测定6、 有效部位的药物沉积量7、 药效评价喷雾剂系指含药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填充于特制的装置中,使用时借助手动泵的压力、高压气体、超声振动或其他方法将内容物以雾状等形态喷出的制剂細支气管-肺泡管-肺泡 0.5-3 m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固体分散体:药物高度分散在适宜的载体材料中形成的一种固态物质载体材料:(一)水溶性材料1、PEG:最常用4000、6000,熔点低,可用熔融法制备;可溶于乙醇,可用溶剂法制备,药物以分子或微晶状态分散。滴制法一般滴到液体石蜡里2、PVP:溶剂法制备,药物以无定形分散。K30可静脉注射3、有机酸类4、表面活性剂5、糖类与多元醇类:果糖、半乳糖、蔗糖(二)难溶性材料EC、EudragitRL/RS(三)肠溶性材料EudragitL/S、HPMCP固体分散体的速释原理1、 药物的高度分散状态。溶出速度:分子无定形微晶2、 载体材料对药物溶出的促进作用固体分散体的缓释原理载体材料形成网状骨架结构,药物以分子或微晶状态分散于骨架内,药物的溶出必须首先经过载体材料的网状骨架结构,故释放缓慢固体分散体的类型1、 简单低共熔物:微晶状态2、 固体溶液:分子状态3、 共沉淀物:无定形状态老化:贮存时固体分散体硬度变大、析出晶体、晶体粗化,从而降低生物利用度的现象固体分散体的物相鉴定中热分析法中以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最为常用。包合物制备技术环糊精:是由6-12个D-葡萄糖分子以1,4-糖苷键连接的环状低聚糖化合物常用的有、三种。葡萄糖单体数分别为6、7、8个。羟丙基环糊精:极易溶于水、可用于静脉注射包合过程是物理过程而不是化学过程微粒分散体系的制备技术聚合物胶束:由合成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在水中自组装形成的一种热力学稳定的胶体溶液1、嵌段聚合物胶束两亲性嵌段聚合物,即同时具有亲水链和疏水链2、接枝聚合物胶束疏水骨架链和亲水支链构成3、聚电解质胶束4、非共价键胶束聚合物胶束形成原理和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原理相似临界聚集浓度(CAC)由于聚合物溶解度小,因此,聚合物胶束的CAC比表面活性剂的CMC低很多,所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