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1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3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4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卷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翩然(pin) 农谚(yn) 连翘(qio) 萌发(mn)B . 褶皱(zh) 臀部(din) 两栖(q) 犀牛(x)C . 劫难(ji) 陨石(yn) 缄默(xin) 雉鸡(zhu)D . 狩猎(shu) 沼泽(zho) 吞咽(yn) 粗糙(co)2. (2分)下列词语中注音与字形都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 翘首qio 鲜腴y 跋涉sh 锐不可挡B . 绯红fi 狼藉j 嶙峋ln 和颜悦色C . 畸形j 倔强ju 不辍chu 杳无消息D . 濒临bn 躁热zo 纤维xin 坦荡如砥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3. (17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有无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耳闻目睹的周围人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一切。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做人的原则,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者;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的书,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的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崇高,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力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说,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说,读书使人避恶。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1)请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7个字)(2)第段第一句话中“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指的是_世界。作者认为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人是不幸的,这是因为_(3)第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4)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段的论证思路。4. (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房间里的大象刘喻沉默是金,人们常说。这话还被写成大字,镶在框里,贴在很多墙壁上。人们用它来告诫自己:言多必失,少说多做,祸从口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总之,能闭嘴的时候就闭嘴。但是马丁路德金说:历史将记取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历史上无数悲剧源于集体沉默。二战期间,普通德国人大多已经隐隐知道那些被推上火车的犹太人的下场,但是他们对此不闻不问,照常买牛奶面包,上班下班,并对迎面走来的邻居温和地问候“早上好”。文革期间,当学生们用皮带抽打老师、或者造反派暴力批斗“走资派”时,也有很多围观群众感到不忍,但他们只是默默地回过头去。今天的中国,朋友们聚餐,点龙虾鱼翅燕窝,结账的时候在座的人中有公职的那位“要一张发票”,这上万块钱的餐费最后摊到了谁头上,不会有人追问。这就是“房间里的大象”,“皇帝的新装”是个典型的“房间里的大象”,但“皇帝的新装”只是个隐喻。在一个电视相亲节目中,嘉宾们七嘴八舌地分析某个相亲失败的男人哪句话说错了、哪个表情不当,却绝口不谈他的职业是厨师或者鞋匠的事实,这时候,电视屏幕里站着一只大象。成百上千个人坐在一起煞有介事地开会,但谁都明白这个会只是个橡皮图章而已,在那个会议厅里,同样站着一只大象。有些时候,沉默也许是起源于善意和礼貌,比如在临终亲友面前,我们不愿意谈起他们的病情,比如和一个口吃的人聊天,我们假装注意不到他的口吃。但是另一些时候,沉默源于怯懦。人们害怕权力,害怕高压,害怕失去升官发财的机会,害怕失去房子车子,于是沉默成了自我保护的机制。高贵是高贵者的墓志铭,沉默是沉默者的通行证。另一些时候,人们所恐惧的,甚至不是利益上的损失或者肉体上的暴力伤害,而是精神上被自己的同类群体孤立。出于对归属感的依恋,他们通过沉默来实现温暖的“合群”。对认同感、归属感的强烈需要,大约是写在人类基因里的密码,这个密码有时候会成为勇气的源泉,有时候却让我们蒙上了自己的眼睛。拒绝发声并不奇怪,因为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比如,谈论全球变暖意味着我们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意味着我们可能要选择不买车、少开暖气和空调、刻意节约用水。所以为了逃避责任和不安,还是不谈这些为好。但是大象并不会因为你不谈论而消失,全球还会继续变暖所以,沉默的人数越多,打破沉默就越难因为当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沉默的漩涡,从这个漩涡中挣脱出来需要的力气就越大。历史上的先知,往往命运悲惨。面对第一个站出来大喊“屋子里有大象”的人,人们往往不会顺着他的手指去看有没有一只大象,而是怒斥他为什么吵醒了自己的好觉。甚至,他们会因为那个人的勇气映照出自己的怯懦而恼羞成怒,你那么大喊大叫干什么?哗众取宠、爱出风头、不识时务,神经病。“沉默如癌细胞般分裂生长”,房间里的大象就这样在“合群”的人们的相互拥抱中越长越大。好在随着大象越长越大,它被戳破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因为随着大象越来越大,掩盖这只大象所花费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并且,目击者的增多也意味着出现“叛徒”的可能性在增大。最终,孩子小声的一句嘟囔“皇帝没穿衣服”,就可能使这只充气大象迅速地瘪下去。拒绝发声并不奇怪,因为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直视我们生活中的沉默,直视生活中不被阳光照耀的角落和我们自己的软弱。(1)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房间里的大象”指的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请列举一例证明第自然段划线处所阐述的道理。(文学作品和生活实例皆可) (4)简述第自然段的论述过程。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5. (12分)(2012绍兴)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撄(明)何景明猿善援犭婴亦猿类惟跳躁无他长技。山之奥有洞,洞有货物,犭婴弗得自致也,谓猿曰:“尔援上探出之,吾下守之,当共利也。”猿攀木蔓上,取而致之犭婴,犭婴悉移置窟中。猿既下,犭婴无有也。迹之至窟旁,曰:“货安在?”犭婴据窟啸曰:“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呼其群相殴躏猿,猿曳臂去。(选自兽纪)【注释】奥:深处。殴躏:殴打、践踏(1)给文中化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段三处)猿 善 援 犭婴 亦 猿 类 惟 跳 躁 无 他 长 技(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犭婴弗得自致也/无从致书以观B . 犭婴悉移至窟中/男女衣着,悉如外人C . 迹之至窟旁/不露蛛丝马迹D . 犭婴据窟啸曰/孙权据有江东(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句子: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1分)6. (11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树艾青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1940年春)(1)作者艾青,原名_,现代著名_,他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是_。他的诗作运用_化的_诗体,抒发思想感情,语言朴素清新。 (2)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_年春天,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艰苦的相持阶段,中华民族正日益走向精神的_。 (3)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 树的开头“一棵树,一棵树”,采用反复的手法,着意强调和突现一棵棵“树”的形象。B .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反映了中华民族遭受凌辱的精神受到扭曲的现象。C . 诗的第二段,由“彼此孤离地兀立着”的形象,进行相反联想,慧眼独具,“在看不见的深处”,看到“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D . “根须纠缠在一起”象征中华民族正在团结并凝聚成坚强的力量。E . 这首诗采用的是“比”的手法,是把具体的人和物相比。(4)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托物抒情的诗,诗歌以点带面,小中见大,在冷静的客观描述之中,寄寓了丰富的思想内容。B . 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用树的生存景观象征了当时的社会景观,两种景观相通的纽带是表面上孤离兀立,实质上团结一致。C . “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运用拟人的手法,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写得生动可感,而且人格化。D . 全诗用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极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给人以多方位、多层次的启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五、 名著导读 (共1题;共2分)7. (2分)(2017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城市从远方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诗中的“它”指的是_ , 本诗蕴涵着诗人艾青对_的向往和追求。六、 默写 (共1题;共6分)8. (6分)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深林人不知,_。(王维竹里馆)草木知春不久归,_。(韩愈晚春)谁家玉笛暗飞声,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_,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木兰诗中用夸张手法表现木兰不远万里,跨越雄关险隘,迅速急迫地奔赴战场的句子是:_,_。七、 作文 (共1题;共5分)9. (5分)题目:有_真好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作文。(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3)不少于600字,注意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八、 其他 (共2题;共16分)10. (15分)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秦人饭食少盐寡醋没辣子可以凑活,生活中没有秦腔 没法过。生子呱呱坠地,满月时以秦腔迎接,成人过寿,都要请“自乐班”助兴;老者去世,更要唱大戏热热闹闹送行。乔迁新居到了新的地方,子女升学,也要唱折子戏祝贺。(1)请在第句的空格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2)第句中有一个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第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1. (1分)(2014昆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美联社亚的斯亚贝巴5月4日电】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天抵达埃塞俄比亚,开启非洲四国之行。李克强首先与埃塞俄比亚总理海尔马里亚姆德萨莱尼举行了会谈,并签署了多项贸易协议。李克强在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和非洲的命运紧密相连,休戚与共彼此在民族解放和国家设中始终相互支持、平等相待,中非世代友好。【奥地利维也纳日报5月4日报道】中非贸易空间巨大,自2009年起,中国已经连续5年取代美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材料链接】李克强总理出访前驳斥了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投资非洲的批评。李克强说:“我可以郑重的告诉非洲的朋友们,中国绝不会走别国殖民主义的老路,也不允许历史上的殖民主义行径在非洲重演。”根据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李克强总理此行的两个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