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与翻转课堂心得体会_第1页
微课堂与翻转课堂心得体会_第2页
微课堂与翻转课堂心得体会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教育梦-基础教育阶段“微课程与翻转课堂走进教学实践观摩活动”心得体会单位:龙王庄镇中心校 姓名:刘 亚 敏微课堂与翻转课堂心得体会龙王庄镇中心校 刘亚敏2014年12月5日至7日,我有幸在省会城市郑州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基础教育阶段“微课程与翻转课堂走进教学实践观摩活动”带着极大的好奇和困惑,投入到微课程与翻转课堂培训中。我对于翻转课堂可以说一无所知,对于微课更是懵懵懂懂,这个微课是不是适合于我们的农村教学?有很多的疑问。二天的学习综合来讲,收获是:理念上得到了碰撞,原来有这么多有意思的理念在流行,在传播,如果我不参加培训,可能我都不知道哪一年才会接触到这些理念;眼界上得以开阔,原来以坐井观天的眼光是看不到这些发展着前进着的东西;通过专家的平台结识了一些教育界有实战经验的精英人士,所以说人生最美好的图景就是你认识了一个又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朋友。对于微课和翻转课堂这些概念和技术,我是抱着尝试着认识并学习它,结合我们的农村教学能否有选择的运用。面对这些教学技术和教学模式,有一个认识我还是坚守的:教育本身面对的是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教育孩子成才只是教育最初级的目标,成人才是终极目标,人不单要培养智商、还有情商等等。同时不管一个技术手段多么好用,教育过程中首先是要考虑接纳它的学生们心态如何,只有学生心里不排斥这种手段和这种手段所带来的知识传播,只有学生身心接纳了这种手段并能很好地利用它为自己服务,迅速地提升学习的质量,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才能实现它的价值,否则,它就是皇帝新装般的存在。此次微课堂和翻转课堂为期二天。这个闯荡作文迷宫的人袁志勇,学习让我很兴奋他为教师找到了作文教学迷宫的金钥匙,正向袁老师跟大家讲的三个笑话一样,我不但记住了:“三头牛,四只猴”。体会到了专家的幽默。我还被专家的高超的作文理论和成功的实践所感染,我决定在今后的工作中,多读教育教学理论,多听专家讲座,以此丰富知识,积累经验,让自己的工作更具有效性。徐老师对中国文化的独特理解,对自我教学实践的理性提升以及极富感染力的“散发着人性光芒”的语言,使我们如沐春风,如临甘露。徐老师的讲座,自然中流露真情,幽默中激情生动,生成中启迪智慧,愿我们都能成为徐老师的“同路人”,学会取舍、筛选和提炼,一起追寻朴素灵动、反璞归真的课堂教学,就让我们“行且思在路上吧!” 诸向阳老师老师的课也很有收获,这次这么近距离的走进诸老师,去聆听专家的声音,感觉很幸运。特级教师的课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有华丽的课件,动听的语言。听完之后感觉很朴实,这样的课堂才接地气,才真正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授课,无论是微课的制作还是教学设计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力求做到学生能更多的参与教学活动,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这样的理念与我们的农村教学不谋而合。江苏省灌云实验小学的侍校长,他们这样的县城学校,不像大中城市的学校生来高贵、天然优越、资源丰富,他们地理位置偏僻,拥有的资源也匮乏,他们能够识得现在社会的法则,潜心打造自己的学校形象,搭载了这样的教育商业包装和推销平台,全国闻名,名利双收。他们的案例给了我们很好的一种启示和思路,教育不能固守模式,要善于创新和改革。我想这样的教育理念和前沿信息可以融合到我们的农村教学中。微视频,这样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指导学生会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我们也一直在研究探索;学习任务单也一直在不断完善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二天的培训收获颇多,但还只是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