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金矿地质测量工作细则.doc_第1页
xx金矿地质测量工作细则.doc_第2页
xx金矿地质测量工作细则.doc_第3页
xx金矿地质测量工作细则.doc_第4页
xx金矿地质测量工作细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焦家金矿地质测量工作细则 矿山地质工作是矿山企业的基础工作,搞好矿山地质技术工作,直接关系到矿山生产管理和充分合理地开发矿产资源。为了提高我矿地质技术管理水平,使今后的技术管理有章可循,我们根据岩金矿山地质与测量工作条例并结合我矿生产实际情况,特制定焦家金矿地质工作细则如下:第一章 地质勘探与生产勘探第一节 地质勘探 地质勘探旨在扩大矿山资源,探明储量,以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我矿矿区范围已划定,探矿重点集中在深部和周围,以钻探为主。 一、钻探的地质技术管理 、钻孔位置应由测量人员按设计用仪器实地测定,孔口位置应与设计坐标符合,其实际误差反映在图上,不得超过一毫米。斜孔钻进开口实测方位与设计方位误差不超过0.5,钻孔测设后不得移动。如有特殊情况,需经地质人员同意。 、地质人员在钻孔施工前应向钻探人员交底,将设计目的、任务、地质情况,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对工程的质量要求等进行详细说明,同时提交一份钻孔预想柱状图。 、钻孔弯曲度 直孔钻进每100米测定一次,斜孔钻进每50米测定一次。钻孔弯曲度允许最大偏差每100米间距内,直孔不超过2,斜孔不得超过2(顶角及方位角)。测斜应在规定的深度内进行,不得终孔后一起进行。 、钻孔孔深验证测量 钻孔每100米应作孔深验证测量。在钻孔通过矿体的顶板及终孔后,事故处理后,都需作孔深验证测量(薄层矿体可不做底板孔深验证测量),在允许误差(千分之一)范围内的岩心,记录可不修正。 二次测量的误差不超过0.2m,可将这些误差完全计入最后一个回次中。 超过0.2米时,则应用算术平均法,平均摊在由上次验证孔深至本次验证孔深间的回次中。 、钻孔进入或穿过矿体时应注意事项: 应立即提钻,先测孔深,精确测定矿体底板位置。 预计矿层厚度不大时,应限制回次进尺。 用适宜的钻进方法和钻头,采取足够的矿芯。 、岩、矿芯质量要求 矿芯采取率及近矿围岩两个回次进尺的岩芯采取率均不低于75,水平钻不低于80,岩芯不低于60。低于上述规定时应补采。 注意:倒取岩矿芯时,钻头距地面不超过20厘米,矿层中回次进尺不应大于1.2米,破碎软层中不大于0.5米,薄层矿体不得大于0.8米。 、岩矿芯管理 岩芯采出清洗后(软的或易溶的除外)应立即编号,按要求(自左至右)排列整齐,在每次提升间隔处放一岩芯卡,卡片要按要求填写清楚。 、岩芯保管与缩分 矿山应有专用的岩芯仓库储存岩芯。由地质人员按情况缩减。 不应缩减的岩芯:深孔的全部岩芯,钻孔中的矿芯及矿体顶、底板邻近的围岩以及有研究意义的岩芯,如蚀变岩等。 、当钻孔已达设计目的时,地质人员应及时提出终孔意见;当钻孔条件有显著变化,不能达到设计目的时,可终止钻进。 10、钻孔编录 钻进中,要准确记录进尺数和岩芯长度,遇到松散岩层不能取芯时,要记录起止深度。 所有原始记录要填写清楚,保持整洁。 11、主要地质勘探孔,竣工后要埋设标志。 二、地质探矿成果的提交与审批 、每季度要呈报地质勘探工程完成情况和效果,内容按报表要求填写。 、年度需要编写地质探矿小结,要有详细的文字内容和附图(垂直纵投影图、勘探线剖面图、平面图等相关图件)。 第二节 生产勘探 一、生产勘探设计的编制和审批 (一)设计分类及图纸要求 、总体设计:一个中段、一条矿脉或一个区域的探矿设计,应附三面图,新区还应附地形图。图纸比例尺一般为1:1000,由总工审批。 、单体设计:指在总体设计中的一条矿体或矿脉,应附三面图,比例尺为1:2001:1000。 、单项工程施工设计:指针对性强的某一项工程设计,附图视工程而定,比例尺为1:200。 水平工程只附设计平面图,坑道工程要有方位、断面、坡度等,按运矿车辆等工具规格而定断面大小,一般为2.5x2.6m。 天井工程要附三面图纸(即剖面图、投影图、上下中段平面图),天井断面一般为1.5x2.0m,天井付穿上下间距一般为1020m的网度设计,按301020m的网度设计,付穿规格为1.6x1.8m(宽x高)。 天井施工后要把井筒隔开,一侧为人行道,一侧为溜井。 、经上级批准后的各类设计即为地质人员指导施工的正式依据,监督、指导施工人员按设计和计划施工。 、勘探设计文字说明要清楚,简明扼要,图表应绘制清楚并附图例,文字说明主要内容: 目的及任务 勘探方法及手段 工程布置及网度 设计工程量及规格要求 施工顺序及时间要求 安全生产要求,效果及其它 二、生产勘探设计编制依据 、依上级机关下达的生探任务、采掘任务和长远规划中的要求,确定本年度探矿的地段和工程量。 、依矿床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采矿方法要求,确定勘探手段以及勘探网度。 、根据现有高级地质矿量保有程度,结合采掘计划,确定拟获得的高级矿量的数量。 三、勘探工程布置原则: 、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及开采顺序的要求,必须遵守由疏到密、自上而下、由近到远的原则,合理的布置勘探工程。 、勘探工程布置要体现探采结合的原则。 、勘探工程要按网度、地质勘探线方位或垂直矿体走向布置。 、要节约工程,拟定合理的施工顺序。 四、勘探网度和勘探方法的确定。 (一)勘探网度的确定: 根据地质勘探规范要求,结合本矿床矿体地质特征及探采对比资料,、脉主矿体为第勘探类型,脉及脉矿脉群属第勘探类型,及级网度为30x20m,级为60x40m,和脉级网度为30x10m,回采时第一分层可加密到15m,级为30x40m。 另外,可依据矿体实际情况适当加密或放宽网度;矿体中间部位可适当放宽网度,边部可适当加密网度。 (二)勘探方法选择 、选择依据有:矿体埋藏地质条件,当前技术水平和施工条件,探采工程结合等。 、选择勘探方法原则:天井探矿工程要考虑采矿利用;对现有开拓水平的已知矿体要用坑探;对推测的平行矿脉和盲矿体,要采用先钻探、后坑探,坑钻结合的原则。 五、生产探矿工程施工管理 (一)坑探 、工程位置要有测量人员根据设计测设至现场,并由相关技术部门和人员现场检查认定。 、地质人员应向施工人员交底,说明工程的目的任务、地质构造、水文情况等。 、探矿坑道技术要求: 穿脉要按方位施工,沿脉要最大限度地追踪揭露矿体。 按时刷洗巷道、两帮和顶板。 (二)随着探矿工程的进展,地质人员应及时进行地质编录和采样,并按时综合整理成图,指导现场施工。 (三)依设计需要,探矿坑道工程的终止,应有地质人员决定。 六、生产探矿成果资料的提交和审批 (一)生产勘探工程结束后1030天内提交资料和成果。 (二)生产勘探成果资料的内容要求: 、上下中段平面图、矿块垂直纵投影图、勘探线剖面图、分层平面图等,图纸规格视情况可用号或号图等,比例尺为1:200。 、素描卡片及文字说明:探矿穿脉要及时整理成素描卡片,详细描绘、说明矿体特征和地质现象(包括矿体形态、产状、组份、厚度、品位、矿化均匀性、结构构造及围岩蚀变等)。 经过主管领导审查签字后晒图装订成册,存档并提交采矿人员作采矿设计依据。 第二章 地质编录第一节 原始地质编录 一、原始地质编录的文字描述内容 、岩性描述:岩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地质界线、蚀变类型、产状要素等。 、构造描述:褶皱、断层、节理、劈理等特征。构造性质、产状要素、断距、角砾、胶结物特征等。 、接触面的变质特征,动力变质生成的矿物、变质程度等;岩石风化程度及特征。 、脉岩的相互关系、类型、名称、产状要素及与周围岩石的关系,成因早晚等。 、矿体(脉)编录描述内容: 矿体及矿石特点:矿体产状及厚度、矿石的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石的自然类型、矿物组合、次生矿物和矿物的次生变化、组成矿物含量、估测品位、脉石矿物种类、含量等,矿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等。 与成矿相关的围岩蚀变:蚀变的种类、分带、宽度、蚀变程度、变质矿物、蚀变围岩和原岩与矿化的关系。 二、图表资料内容及要求 、素描一律在施工现场,要说明素描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 、素描图一般比例尺为1:200, 地质情况复杂的局部可放大比例尺。 、素描内容要齐全,数据要准确。 三、坑道地质素描方法 (一)穿脉素描 、素描对象为一顶两壁,描前先用水洗净。 、素描图展开式一律为两壁内倒、顶板下落,以测量导线长为分段依据,用分段法连续素描。巷道高用统一巷道高,顶板按实际宽。地质现象单一,明确的地段可用单壁法素描,或二者结合使用。 (二)沿脉坑道素描 、素描对象是顶板,基线尽量靠近顶板,高于基线的界限,按产状投影到基线上。 、地质界线,岩性符号标记清晰,做好文字描述,记录好样品,亦可作掌子面素描。 (三)天井素描 、素描对象是靠人行道一壁,利用测量导线为基线,分段连续素描。 、直接丈量样品长度,做好记录和描述。 四、采场地质素描方法 采场素描基本同穿脉素描,受采矿方法的限制,有时只有一邦一顶。采场分层联巷要全部布置样品,并要作详细正规素描。 五、钻孔地质编录 (一)钻探地质编录对象是岩芯、矿芯,内容有: 、岩矿芯地质特征 、测量矿芯倾角,记录换层深度、破碎带深度、岩矿层厚度、岩矿芯采取长度、计算岩矿芯采取率。记录孔斜及孔斜方位等。 (二)野外编录(井下坑内钻编录) 、检查钻探记录、岩芯、矿芯、卡片及岩芯编号。 、用钻孔野外地质记录表进行编录。 岩芯野外文字描述内容应按本章第一节有关条款进行。 编录过程中对文字记录提出如下要求: 、按先后顺序逐一回次进行素描,尤其是回次间岩性的变异,如物质成分的差异、颜色的变化、脉石矿物增减、结构构造微细变化等。 、凡换层岩性差异,构造面、节理裂隙面等,均应确切换算出其所在孔深,准确地测量其与钻孔轴线的夹角。 、凡厚度大于0.2米的地质体,如脉岩、夹层等,不论其岩芯长度多少,应单独测出,并计算其孔深位置。 、坑内钻编录时可相对简单,但要突出重点地质现象,一般要求把岩芯当场缩分、取样,样品长度最大不超过1.0米,薄的矿脉应单独编录,对矿体内岩芯不能缩分,全部作为样品化验,以求得钻孔平均品位。 (三)编录要求: 、地质人员要仔细观察含矿层位地质特征、矿化特征、构造现象及变化。必要时进行1:5或1:1岩芯素描,样本和样品都要换算所在孔深。 、要做到边施工边收集资料边综合研究,及时提交地质成果,杜绝终孔算总帐现象。 六、原始编录室内整理 、探矿工程、生产工程素描室内整理 素描图到室内后要详细检查,发现不清不明时要及时到现场进行对照检查。 要用1:200计算纸将素描本上资料复制成卡片,和原图对照无误后方可着色。 图纸样要求线条流畅、文字清楚、格式一致。 、采矿场素描室内整理 现场素描图要及时检查,填绘在1:200采场分层地质平面图上,准确圈定矿体,由测量人员计算损失和贫化。 采场采完后,要根据本层及以往分层资料进行矿体实际圈定(三面图),重新计算储量,进行整个采场的损失、贫化计算,同时要进行探采对比,指导下一步工作。 及时修改原有资料的不足之处,包括平面图、剖面图、纵投影图等相关地质图件。第二节 综合地质编录 一、综合地质编录是矿山日常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综合地质图件的编制工作应及时、正确的反映所揭露的地质现象,以满足勘探和开采设计、采掘计划编制、贫化与损失率计算及指导生产的需要,同时也为地质科学研究积累资料。 二、各种综合图件的制作 (一)矿床综合地形地质图 、该图在矿山初步开采阶段时是复制地勘部门的,以后由矿山地质人员根据新的地质资料绘制。 、应表示的内容 各种岩石与岩层的分界线,各种大小构造线等地质现象。 地形等高线,经纬线、剖面线及地物。 应标志出采矿设施,入新旧探矿、采矿工程、包括坑口、坑道工程矿体分布的水平投影位置,运输线路等。 (二)矿床地质剖面图 、我矿目前所用的剖面图主要是1:1000和1:200两种图纸,矿区内所有代表性勘探线剖面图都已做出原图,在日常工作中应及时修改和补充,或根据需要做出新的剖面图。 、剖面图应表示出下列内容: 地形线、水平标高线、与剖面相交的经纬线和基线。 在此剖面上的钻探、坑探等工程与采空区。 各探矿、采矿和坑道工程的采样位置及编号。 用相应符号表示出各勘探工程所揭露的岩性及产状。 剖面上揭露的地质现象、样品化验结果。 、剖面图随开采工作进展而修改,依据是: 剖面通过的穿脉坑道素描图及采样资料。 剖面通过的采矿区素描及样品资料。 各种钻探工程编录资料等。 剖面两侧5米以内的工程应投影到图上。 (三)矿体纵投影图 、矿体纵投影图可以表明矿体开采现状和纵投影面上的地质现象,并可用来作储量计算。 、投影方位原则上应垂直横剖面并和矿体走向一致。比例尺为1:1000-1:200。 、开采范围内矿体或矿层互不重叠时可投影在一张图上。如互有重叠,则应分别制作图件或用不同线条表示不同矿体。 、纵投影图应包含内容: 标高线、勘探线、地表地形线和投影方位。 矿体轮廓线、勘探编号、储量级别。 坑道、钻孔穿过矿体的位置,各种采矿工程的位置、采空区界线和符号。 通过矿体的主要构造线和其它主要地质现象。 、纵投影图应随工程进展按时加以填绘和修改。 (四)中段地质平面图 、该图是坑道测量及地质编录的总成果图,是指导生产勘探和提供开采设计,进行矿量计算,开展矿床综合研究所依据的主要图件。 我矿主要有两种比例尺中段地质平面图。 1:200地质平面图,是矿山生产设计主要用图,规格为图纸。 1:1000中段地质平面图,是矿山编制计划和设计及科研的主要用图。 、该图应有的主要内容: 实测的坑道形状,测点号及标高、座标线及勘探线。 坑道内所揭示的地质现象,用符号或颜色表示出不同岩性及各种矿石类型的分布,并填绘产状要素的实测数据。 断层及褶皱的规模及产状。 所有的探矿、开拓、采准及回采工程、残留的及损失矿柱、矿壁等。 坑道、采场进路内的采样位置及编号,并附上(或填写)化验结果。 、坑道地质平面图随各项工程的进展要及时修改补充,并保持与其它相应图件的吻合。 (五)、矿块综合图件 、主要用于提交矿块地质资料,比例尺为1:200。 、主要内容有:全部开拓和探矿工程、全部采样化验资料、四周采空区情况、矿体及围岩、构造及矿量、品位、金属量,厚度、产状等能够明确的或可推断的地质现象。 (六)、根据矿山实际需要编制其它图件。第三章 矿山地质取样第一节 化学分析样品的取样 一、刻槽法取样 这是我矿最常用的一种采样方法,适应于井下各种采矿、探矿工程。 (一)布置原则: 、沿脉坑道要垂直矿体走向,沿矿体水平厚度布置样槽。 、样槽要揭露矿体的新鲜面、浮渣、浮土喷浆层等要洗刷干净。 、采样线的间距:沿脉坑道68米,穿脉取样应统一在相应一壁,特殊情况可两帮布样;采场垂直进路取样间距(网度)为15x3米。 (二)样槽的形状及规格: 、断面一般为矩形。 、生产采场、探矿穿脉断面为5x3(cm),开拓工程、个别联巷、大巷等应用10x3(cm)断面。 、样品长度最大不超过1.0米,特殊地点可适当加长;如矿脉太窄可适当放宽至数十公分。 二、拣块取样 (一)适用条件 、矿化极均匀。 、现场不安全地段地质取样。 、某些特殊性或临时性的评价、验证取样。 (二)取样方法 、矿体中拣块要按一定网度,分不同类型矿石进行,可等距离布置采样点,各点取近似等量的试样加以组合,点距0.3米或适当加大。 、矿堆取样 在矿堆上可按1x1m或2x2m等适当的网度取网结点上的矿样,最后组合成的样品须在2公斤以上。 三、钻探取样 、我矿坑内钻探矿将主要在下部中段进行,岩芯直径33mm,样长一般为1米,采取矿芯长度根据采取率换算所得,一般将全部岩芯都作为样品,不留付样。 、在矿体薄、矿芯长度小时,为保证样品重量可在本回次放宽到最小可采厚度。 四、样品登记及编号 (一)所采取的样品,要及时填写样品登记薄,各项要求要齐全,不得遗漏。 (二)样品采好后填好送样单,当天送化验室。第二节 技术试样的采取 一、技术试样用来确定矿石和近矿围岩的物理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点: 、测定矿石及围岩的体重及密度。 、测定湿度、硬度、块度和松散系数。 、测定其抗压、抗拉、抗剪强度。 二、取样要求: 、不同自然类型,工业品级的矿石,不同的夹石和近矿围岩都应采取。 、条件允许时各种试样都按计划在相应地点采取。 、应保证试样的代表性。 三、各项测定项目多委托外单位做,本矿地质人员应按要求取好样品,及时送交。 第三节 工艺矿物研究取样 一、取样的目的。 对矿石的可选性、选矿方法、加工步骤和冶炼条件作出经济评价。目前主要是研究生产中遇到的一些难选矿石的工艺性质,及时提出建议,指导生产。 二、深部中段生产(-230m以下)中,对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主要由自己单位完成,具体工作标准按本专业技术规范工作。 三、根据试验要求,定好取样计划,并附详细说明,科学地选取样品。 鉴定研究工作由岩矿鉴定室完成。第四节 标本采集及整理 一、标本的采集工作最好和地质素描同时进行,以便反映出标本在图上的准确位置。 二、标本规格一般为3x6x9cm(厚、宽、长),构造标本、岩矿鉴定标本、化石标本以及某些特定标本可根据需要采集。 三、研究构造的标本,须标注长、宽、厚三个边的原始方向。 四、标本代表性要强;填好卡片和说明。 五、需送外地鉴定的标本,均需填好样品登记表,写好说明,妥善运输。 第四章 储量计算第一节 储量计算的工业指标 详细数据参照我矿地质工作技术标准。第二节 矿体圈定的具体规定 一、矿体的平面(剖面)圈定 矿体圈定主要利用工业指标按矿体自然形态进行圈定。 、矿体走向有限外推: 相邻工程未见矿时,以两工程间距的二分之一为矿体的“零点”尖灭点,内插储量计算边界线。当矿体厚度大于最小可采厚度时,按品位内插至最低工业品位处为储量计算边界。 当矿体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时,按米.克/吨值处为储量计算边界。 相邻工程已达最低工业品位,而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其米.克/吨值低于最低工业要求时,按米.克/吨内插到最低工业要求值处为量计算边界。 相邻工程的品位大于边界品位而低于最低工业品位,矿体厚度大于最小可采厚度,或品位与厚度的乘积大于或等于最低工业品位于最小可采厚度的乘积时,则以该工程的采样点处为储量计算边界。 以边界品位圈定矿体后,品位仍低于单工程最低工业品位,其厚度大于最小可采厚度时,则应从矿体顶底(左右两边)抛弃部分低品位的样品。使其厚度仍不小于最小可采厚度,重新计算其平均品位,达到最低工业品位时列为表内,否则列为表外。 、矿体走向的无限推断: 矿体走向的无限外推原则上按探矿网度的二分之一为矿体自然尖灭点,储量计算边界为: 当矿体厚度大于最小可采厚度时,按品位外推至最低工业品位为储量计算边界。 当矿体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时,按照米.克/吨值外推至最低工业要求。 二、矿体在纵投影图上的圈定: 、有限推断按上面的平面推断原则进行。 、无限推断: 矿体长度大于段高(40米),上下外推一个段高(40米),外推边界按下述原则确定: a、当矿体厚度大于最小可采厚度时,外推边界为最低工业品位和最小可采厚度。 b、当矿体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时,外推边界同平面矿体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的外推要求。 矿体厚度小于段高(40米),只准上或下外推半个段高(20米),其外推边界按上述a、b原则确定。 三、单工程控制矿体的圈定 单工程控制的矿体外推部分为一个级网度作棱形尖灭,棱点的厚度和品位为最小可采厚度和最低工业品位(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时,按米.克/吨值计算),计算储量级别为级。 四、钻探与坑道配合时,圈矿原则如下: 、级储量以工程控制点为储量计算边界。 、网度大于级而小于级时,计算储量级别为级。 五、采场二次圈定 、矿体的二次圈定: 矿体圈定遵循前述平面和垂向矿体圈定原则。当矿体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时,按最小可采厚度圈定,单工程必须达到边界品位。 、夹石圈定 夹石厚度的圈定,按矿体夹石剔除厚度原则进行,厚度小于米者不圈定。 夹石在平面和垂向的圈定按矿体在平面和垂向的圈定原则进行。 采场在回采过程中,连续两层(或以上)无矿段大于剔除长度的,均应圈出,出现此种情况时,应通知采矿人员。第三节 主要参数的确定 一、平均厚度的计算 、单工程矿体水平厚度的计算: 当采样线垂直于矿体走向水平取样时,单工程矿体水平厚度等于穿越矿体一排样品长度之和,其表达式为: n 0j j=1 式中:0-单工程矿体的水平厚度。 j-参加计算的第j个样品的长度。 n-参加计算的样品个数。 当采样线与矿体走向夹角大于10时应换算成垂直于矿体走向的水平厚度 、矿体断面平均水平厚度的计算 n 0jj j=1 断 n Lj j=1 式中:断 矿体断面平均水平厚度。 0j 参加计算的第j个单工程矿体水平厚度。 j 第j个单工程控制的矿体长度。 n 参加计算的单工程的个数。 、块段平均厚度的计算 n H断jLj j=1 n Lj j=1 式中: 块段平均厚度 断j 参加计算的第j个断面的平均厚度 n 参加计算的断面的个数 j 参加计算的第j个断面矿体长度 二、平均品位的计算 、单工程平均品位的计算 由穿脉控制时,用穿越矿体的一排样品计算单工程的平均品位: a、当样品长度基本相等时,采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单工程的平均品位,表达式为: n o jn j=1 式中:o 单工程的平均品位 j 第j个样品的分析品位 n 参加计算样品的个数 b、当样品采集长度不相等时,采用样长加权法求得单工程平均品位,表达式为: n j.j j=1 o n j j=1 式中:o、j、n含义同上 j 参加计算的第j个样品的长。 由沿脉工程控制时,单工程平均品位: a、当沿脉完全揭穿矿体时,则每一排样品作为一个单工程处理,计算平均品位时按之a、b两个原则进行。 b、当沿脉工程未完全揭穿矿体时,按工程控制网度,穿越矿体的一排样品作为一个单工程处理,计算时按之a、b两个原则进行。 由沿脉和穿脉工程控制的矿体,按工程控制网度,穿越矿体的一排样品作为一个单工程处理,计算时按中a、b两原则进行。 、矿体水平断面平均品位的计算: 若工程间距基本相等时,采用单工程内矿体水平厚度加权法求得水平断面平均品位,公式如下: n oj.oj j=1 面 n oj j=1 式中:面为矿体水平断面平均品位 oj 参加计算的第j个单工程的平均品位 oj 第j个单工程内矿体的水平厚度 n 单工程(参加计算的)个数 若工程间距不相等时,采用单工程控制矿体走向长度及控制矿体水平厚度加权法求得矿体水平断面平均品位,公式如下: n ojojoj j=1 面 n ojoj j=1 式中:面、oj、oj、n含义同上 oj 第j个单工程控制矿体走向长度。 、块段平均品位的计算 若块段内各断面的厚度有变化,控制长度相一致时,采用断面厚度加权法求得块段平均品位,其计算公式如下: n C面jH面j j=1 n H面j j=1 式中: 计算块段的平均品位 面j 第j个断面的平均品位 面j 第j个断面的平均水平厚度 n 参加计算的断面个数 若计算块段内各断面的厚度有变化,且各断面控制矿体走向长度又不相等时,采用断面水平厚度和控制走向长度加权法求得块段的平均品位,公式如下: n C面jH面jL面j j=1 n H面jL面j j=1 式中:、面j、面j、n含义同上 面j 参加计算的第j个断面控制走向长度。 、断面法(水平断面法和垂直断面法)块段平均品位的计算: 采用断面控制面积加权法计算块段的平均品位,公式为: n C面jS面j j=1 n 面j j=1 式中:计算块段平均品位 面j第j个断面控制的面积 面j第j个断面的平均品位 n参与计算的断面个数 、矿脉(体)平均品位的计算: 采用各矿块量加权法求得矿体(脉)的平均品位,公式如下: n CiQi i=1 n Qi i=1 式中 矿脉的平均品位 i第i个矿块的平均品位 i第i个矿块的矿量 n参加计算的矿块个数 、矿区品位计算 采用矿区的矿量加权法求得,公式如下: n CiQi i=1 区 n Qi i=1 式中:区矿区的平均品位 i第i条矿脉的平均品位 i第i条矿脉的矿量 n参与计算的矿脉条数 、特高品位的确定和处理 在平面或剖面上不考虑富矿段,只要单样品位超过所在单工程平均品位46倍者均称为特高品位,我矿现规定特高品位下限值为31.5克/吨。 处理方法 a、用所在单工程的平均品位(高品位参与计算)来代替特高品位。 b、沿脉工程也可以用相邻两排样品的平均值代替。 三、块段面积的计算 我矿统一用断面法计算块段面积,在1:200断面图上用求积仪法求得。要求每一个面积至少测量三次,三次测量误差不超过测量面积的3。 第四节 储量计算 我矿统一用断面法计算储量,按相邻断面的变化情况选用不同的计算公式: 1、当两相邻断面的面积基本相等时,采用公式为: S1+S2 QLd 2 式中:Q - 计算块段的矿量 S1S2 - 两相邻断面的面积 l - 断面间距或段高 d - 矿石体重 2、当两相邻断面面积相差40以上时采用截锥公式: S1+S2+ Q = Ld 3 各字母代表意义同上。 SL 3、当矿体边缘部分呈楔形尖灭时,采用公式为:Q= d 2 1 4、当矿体边缘部分呈锥形尖天时,则采用公式为:Q=SLD 3 5、当相邻两断面线不平行,夹角小于10时,则采用公式为: S1+S2 L1+L2 Q= d 2 2 式中:L1、L2为断面中点垂线到相对断面的距离。 6、当相邻两断面线不平行,其夹角大于10时,则采用公式: S1+S2 L1+L2 Q =/sin d 2 2 式中:为相交断面间的角度(用弧度) 第五节 伴生有益组分的储量计算 一、据综合评价结果,凡能回收利用的伴生有益组分都要进行储量计算。本矿床地勘报告只提交了伴生银D级储量,我矿目前综合回收银和硫精矿。储量计算时,也只提交伴生银的D级储量,硫的储量则不计算。 二、伴生有益组份的综合利用,应随着研究程度的提高和选冶技术的进步而扩大种类。 第六节 储量计算的检查及误差要求 一、储量计算误差指储量计算方法之间的储量误差;该项误差要求不大于5。 二、矿块地质储量误差及要求: 该项误差为储量级别间误差,具体规定如下: 矿量:B级20 C级30 D级40 金属量:B级20 C级30 D级40 第五章 储量管理第一节 储量管理各类台帐 一、原始表册台帐 、试样分析结果登记表。 、组合样品分析结果登记表。 、平均品位及平均厚度计算表。 、块段面积计算表等。 二、综合台帐 、矿块储量计算、变动台帐。 、采场分层生产矿量统计台帐。 、储量管理综合台帐。第二节 生产矿量的划分与计算 一、开拓矿量的划分 、凡设计所规定的开拓系统工程均已开凿完毕,并据此可以施工采准巷道,在此开拓水平以上的工业矿量称为开拓矿量。 、开拓矿量的边界,由于开拓巷道水平起向上只能算一个中段。我矿自上而下每40米一个中段,当中段开拓工程结束后,本中段矿量即为开拓矿量。 、凡是为了维护地面设施以及地下重要工程(如竖井、斜井、溜矿井、放料孔等)所规定的永久性矿柱矿量,在保护期间不作为开拓矿量,只有在上述保护物废除可进行回采时方可列入。 二、采准矿量的划分 、凡在已开拓矿体的范围内,按设计规定的采矿要求的所有工程均已施工完毕,此采场范围内的矿量为采准矿量。 、我矿采准矿量主要指分段巷已结束,各种配套工程(运输、出矿毛、提升等)齐全的块段。 三、备采矿量的划分 、在已做好分层切割巷,需要溜井等工程范围内的矿体为备采矿量。小采场一般以本分层上推两个分层;大采场一般为分层联巷所服务的分层。 、顶底柱和矿壁的矿量,只有在完成矿柱回采设计所规定的切割设计工程后,方可算做备采矿量。 、在回采中,如有个别矿体或采场发生地质、水文条件变化,需进行补勘或暂停开采的,在补勘工程完工前不得作为备采矿量。第三节 储量汇总及上报 一、储量汇总: 、地质储量汇总:按脉号、级别进行汇总,年末保有地质储量、累计探明储量等内容。 、生产矿量汇总:分中段、分类别汇总。 、储量平衡和管理 地质技术人员每月十日向处里提交本中段各采场分层备采矿量及地质品位,以备编排生产计划用。 每季末向矿里提交中段三级生产矿量表,以备全矿生产储量报表用。 搞好全矿储量平衡,每半年变动一次中段储量平衡台帐,并修改、补充好三面图纸,以备编排年度计划及年终报表用。 五、储量报表及附图 半年和年末储量变动报表要附数份图件: 、各矿体储量计算垂直纵投影图,比例尺1:1000。 、各中段地质平面图,比例尺1:1000。 、重要的勘探线剖面图,比例尺1:1000。第四节 储量核销 一、储量核销范围: 、凡因矿山可采而未采出的和按开采设计合理损失的矿量以及因勘探重算或重新评价而引起减少的储量,可作为正常报销的矿量。但开采损失超过计划指标50以上时,按非正常开采损失办理核销。 正常核销的矿量,应在主管机关审核年度储量平衡表的同时予以核销。 、对于规模小,储量不大,属于低级的零星小矿体或矿脉分枝的平衡表内储量,确无开采价值时,经主管审批地质勘探报告部门同意和上级机关批准后,作为地质损失处理,准予从平衡表内削减其储量。 二、储量报销原则: 、应根据国家对资源的保护政策而定,应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设法进行回采;只有在具有充分的资料和论证,说明在技术和安全上无法保证后,方可申请注销。 、若中段内的平衡表内储量尚未全部采完,或虽已采完,在未经地质测量部门验收,或申请核销尚未批准之前,不能草率废除坑道或撤走主要设施。 三、储量报销时间: 属于正常可采损失的报销,每年随编制矿产储量平衡表核销一次。属于非正常损失的报销,按实际情况而定;对将要结束作业的中段,应在作业中段结束前六个月提出资料报批。 四、储量报销应具备的资料 、有关报销部分的储量计算平、剖面图及地质取样和编录详图。 、回采现场状况、水文条件和安全情况图。 、中段上下、内外对照图。 五、审批手续 根据核销的矿量级别、数量等按要求上报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核销。第五节 资源保护和地测监督 、参与采掘计划的编制和采矿设计审查,坚持由上而下的开采顺序和大小、贫富、难易兼采的原则,防止乱采和采富弃贫。 、准确计算生产矿量的数量,检查、分析生产矿量的平衡情况,保证矿山持续生产。 、参与分析矿石损失贫化原因,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和贫化。 、监督采矿按国家规定的工业指标进行回采,对符合工业指标的伴生组份要查清并计算其储量,对尚有工业利用价值的尾砂应妥善保管。 、坚持采掘工程单体设计会审,掌握矿柱和矿壁的规模,督促有关部门及时搞好残采。 、在一个开采区域内,要坚持先探矿,后采准,再采矿的正常生产程序。第六节 闭坑报告的编写和审批 一、闭坑条件: 、本矿区(中段)的地质勘探和生产勘探已经结束,资源已查清。 、本中段的已知地质储量已全部采完和核销。 、本区、段内可能有矿的部位已做出评价。 二、闭坑资料: 、本区、段原始地质资料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