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青少年历史感的培养.doc_第1页
论当代青少年历史感的培养.doc_第2页
论当代青少年历史感的培养.doc_第3页
论当代青少年历史感的培养.doc_第4页
论当代青少年历史感的培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当代青少年历史感的培养 论当代青少年历史感的培养缺少历史感是涉及当代青少年基本素质的大问题。 俗话说“好了伤疤忘了痛”,是指伤好了之后,就忘记了当初的疼痛,用来比喻有的人现在顺利了,就忘了以前经历的苦难。 不过,一个人如果从来没有受过伤痛,甚者连别人的伤痛都没有见过,你就无法指责他“好了伤疤忘了痛”。 你要他忆苦思甜,他没有吃过苦,就很难去思甜,因为他没有可供比较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对当代青少年来说,如果对人类的历史没有比较,没有鉴别,就不可能有深刻的思想认识。 这种表现就是缺少历史感。 通俗地说,历史感就是一个人对历史在不断发展,自己时刻处在历史之中这一事实,是否从内心有感觉。 缺少历史感,这不仅是指个人的生活经历简单,更重要的是指他对社会、对历史缺少了解和深刻体验。 有一篇详细探讨一下杨白劳与黄世仁之间的债务纠纷的文章,通过作者反复论证,竟然得出这样的结论黄世仁和杨白劳应该都是农民,只不过一个富一个穷罢了。 黄世仁的富,应该是他家祖祖辈辈辛勤劳动的结果,杨白劳的穷则是他自甘堕落、好吃懒做造成的,不存在什么黄世仁剥削杨白劳的问题。 我们今天租个房子住,还要交租金呢,杨白劳租了黄世仁家的地,难道就不应该交点地租吗?难道今天租房子的人都在被房东剥削吗?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杨白劳好吃懒做,根本就不好好种地,所以他才交不上黄世仁的地租。 还有一次,在全区的观摩课上,一位特级教师讲到抗美援朝结束后,朝鲜老大妈送别志愿军亲人的情景时,自己泪流满面,而学生们一个个面无表情,十分茫然。 上述观点和事例,我认为都与缺少历史感有关。 一、缺少历史感会带来什么问题表面看起来,缺少历史感,既不影响吃,也不影响穿,但是从长远看,却是涉及一代人基本素质的大问题。 1.没有历史感,就不会理解世界和人类社会,就会缺乏忧患意识和使命感世界是奇妙的,是多彩的。 然而我们对于它的了解,只能越来越接近,却永远不能穷尽。 如果我们关注人类世界、了解历史发展,有了历史感,那么对人类世界的两个重要特点一个是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一个是它在不停地发展着,你就会有所体验,有所理解。 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发展,广袤的宇宙在发展,人类社会也在发展;要想继续发展,就要做到“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否则“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忘记过去究竟意味着背叛什么?一是容易忘记和背叛过去奋斗所坚持的方向,二是容易忘记和背叛原来在恶劣条件下、遭遇困难时的意志,三是容易忘记和背叛当初下定决心、鼓起勇气的态度。 最本质、最重要的是忘记和背叛了要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就必须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的基本常识。 不了解几千年阶级社会的血泪史,不理解剥削是怎样形成的,就会肤浅地把黄世仁对杨白劳的剥削,等同于今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房租。 这样的年轻人,怎么会痛恨吃人的旧社会,怎么会缅怀千千万万为建立新中国而牺牲的先烈呢!所以,不了解历史,没有历史感,就不会理解世界和人类社会,就不会去思考“人类向何处去”的重要问题。 整日陷在物欲的泥沼中,怎会有忧患意识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2.没有历史感,就不会理解思想、文化的和变化,就不会对问题有准确的判断和预见历史并不是“上帝在乱扔骰子”,好像无规律可循,随意得很。 如果你了解历史就会发现,无数事实雄辩地证明,人类的历史和自然的发展一样有着客观规律,只不过社会发展的规律,由于人们观察问题的角度各不相同,显得更加复杂、不容易准确把握罢了。 比如,回顾中国的历史就会发现,几乎每个时代都有人在悲叹“现在是道德沦丧,世风日下”,但是,事实上社会一直没有停止向前发展。 当我们知道当时证明“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的铁证也许只是“女人不再裹小脚,胳膊露在外边”时,就会感到极其可笑。 国外总有些人担心中国强大之后会对外扩张,但是真正熟悉中国历史的人,就会极有把握地说,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所遵循的意识形态,就足以证明中国从来都是主张和平的。 历史感是一种在流动中寻求位置的意识。 分析当前时事时,总能在纵向的历史背景上找出借鉴,这无疑是历史感的证明。 例如不只是历史学者,其他各方面学者(包括新闻界巨擘沃尔特李普曼)都指出了美国决策层发动越战的错误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历史感和历史知识。 这种批评甚至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绵延不断。 原为美国政府高级谋士的布热津斯基就曾经说过绝大多数美国人都没有一种研究和思考趋势的历史感。 确切地说,绝大多数美国人宁可注意具体的事件,而不试图建立它们之间的任何因果的或动态的联系。 如果我们不仅能够从横向去接触各式各样的人,而且还善于从纵向去叩问世世代代的人,我们就能够通过理解历史上当时人们的情感、态度、体验,来衡量当时人们所作所为的价值。 更重要的是可以以此来理解当下事件的意义、价值,洞见和预言当下事件的未来意义,提高认识的敏感性。 3.没有历史感,就不会理解生命和人生,就不会有正确的价值追求一个人了解历史,最明显的收获首先应该是确信“生命的一次性”。 因为查遍历史可以发现,没有一个人能够永生不死,即使传说中的彭祖也不过活了880岁。 聪明的做法是干脆“放弃幻想,准备好好活这唯一的一辈子,珍惜有限生命的每一分钟”。 其次,人生价值是人类的永恒追问,只有历史才能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度过一生。 通过历史检验,就会发现不同的人生,会有不同的价值。 这个价值并不是根据自我感觉,而是通过漫长历史客观的检验,根据每个人对社会、人类发展带来了什么来评价。 有的人当时社会评价很高,但是后来证明价值很低(例如大多数皇帝);有的人当时评价很低,但是后来评价很高(如遗传学鼻祖孟德尔、画家梵高)。 了解历史,才能够找准自己在历史中的位置。 这个历史中的位置,除自己的愿望和决心之外,还要由历史对每个人的需要、自己的条件和机遇三方面来决定。 最后,了解历史,才能正确对待当前的困难,恰当地应对各种考验。 有了历史感,就会发现历史是流动的,事物总是在变化,生命也是在发展的、有潜力的,就有可能充满信心地渡过难关。 二、如何培养历史感历史感的形成要依靠三个条件。 一是对历史本质的认识;二是对真实历史,与现代有差异的历史的了解与尊重;三是对人类历史怀有真情实感,有了解、体验历史的热烈愿望。 1.从感动自己开始当你在端午节吃着粽子、划着龙舟的时候,可曾想起两千多年前,就在这个时节,忧国忧民的屈原跳进了汨罗江。 当你走过北京菜市口的时候,是否想过,一百多年前,就在这个地方,谭嗣同等“六君子”因变法被砍下头颅。 谭嗣同还疾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些事情虽然过去了,但是它确确实实曾经发生过。 历史上多少人赴汤蹈火、前仆后继,才有今天。 你是否为此动容?为此伤悲?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所以,要培养历史感,应该从感动自己开始。 上面例子中,孩子们为什么没有特级教师那样的情感?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抗美援朝那段悲壮历史,缺少送别同甘共苦、生死与共亲人的情感体验。 为增加对历史的感悟,可尽量引导青少年多接触实际,参观博物馆,阅读原始资料,访问历史见证人。 例如访问经历过抗日战争时期的老人,就比只观看抗日战争题材的影视剧效果好得多。 2.了解真实历史培养历史感必须了解真实的历史。 培养历史感既不能依靠消遣性“戏说”历史,更不能盲目相信虚构的历史。 日本有些人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等罪行,千方百计虚构历史,虽然已经达到了可笑的程度,但是如果你不掌握确切的史实,就无法有力地去揭穿它。 浩瀚的史料、艰涩的古文,曾经是培养历史感的一种障碍。 这些年,易中天等人的讲座受到青少年欢迎,有利于青少年接触历史。 但是“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青少年如果想进一步掌握真实历史,鉴别精粗真伪,还必须自己下功夫,有意识地学习历史文献,学好历史课。 3.认识历史本质绝不能盲目崇拜历史,以为老祖宗留下的都是好东西。 对历史事实必须“以尊重历史的真实性,承认不同历史之间存在着差异为前提”加以正确的分析。 还要善于通过对历史疑问的争论,对历史困惑的探索,深入认识历史的本质。 所以说,培养历史感,掌握真实历史只是其中一个条件。 要想培养历史感,在掌握真实历史的基础上还必须和认识历史本质结合起来,升华为历史意识。 “历史意识的关键不在于对过去的熟悉,而在于对现在生活本质的先行的、正确的理解。 马克思说“人体解剖对于猴体是一把钥匙。 为什么解剖人类反而是了解猴子的一把钥匙?为什么不仅要指出“不了解过去,就不懂得现在”,还要强调“不理解现在,就不能解释过去”?因为历史的本质是当代人通过生活揭示出来的。 凡是能够对当代中国的市场经济和现代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念的健康发展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