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仙桃市剅河镇农民幸福感调查报告 仙桃市剅河镇农民幸福感调查报告【摘要】在xx年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恽代英实践队深入剅河镇开展农民幸福感调查。 经调查,我们发现当地农民幸福感增强但仍偏低,其中农业增收难,就业压力大,物价上涨,社会保障水平低,农村文化建设缺失等都是影响农民幸福感进一步提升的原因,我们要大力发展农业,改善农民经济状况,完善社会福利,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农民谋求更幸福的生活。 【关键词】剅河镇;农民;幸福感 一、调研背景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而幸福感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 xx年,世界经合组织发布“幸福指数”的在线测试工具,其中涉及的11个因素收入、就业、住房、教育、环境、卫生、健康、社区生活、机构管理、安全、工作与家庭关系以及对生活条件的整体满意度。 作为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幸福指数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民是最大群体,约有近8亿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3,农民的幸福感问题是关系我国社会安定团结的重大问题。 剅河镇位于湖北省仙桃市西南部,全镇国土面积174平方公里,总人口7.9万人,剅河地处排湖之滨,江汉平原腹地,境内河泊纵横,是天然的淡水鱼养殖基地。 xx年全镇全口径工业产值89318元,商税收达1100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7600元,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科教文卫事业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建恽代英社会实践队,在该地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农民幸福感调查,了解当地生活状况,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为提高我国农民生活幸福感出谋划策,同时呼吁全社会关注农民这一弱势群体,共促和谐社会建设。 二、具体研究方案(一)研究目的 1、了解剅河镇农民实际生活情况和幸福感状况; 2、寻找尚且存在的影响当地农民幸福感的问题; 3、针对问题提出应对方案,为提高剅河镇农民生活幸福感出谋划策。 (二)研究对象湖北省仙桃市剅河镇农民群体(三)研究方法问卷法和访谈法(四)研究步骤第一步,文献研究法 (1)从新闻报道、期刊网上查阅有关幸福感的报道、论文等资料,并进行分类; (2)从新闻报道、网络上查询有关仙桃市剅河镇的经济、民俗文化等资料。 第二步,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1)针对调查主题,设计问卷一份,对仙桃市剅河镇农民幸福感的情况、影响因素,结合调查对象本身涉及的变量(收入状况、社保情况、医疗卫生等)使问卷结构量化; (2)访谈题纲主要涉及农民对幸福感的认识和看法,影响幸福指数的因素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第三步,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实施 (1)对当地农民展开随机调查,总计296份调查问卷; (2)深入农家,对农民进行个别访谈。 第四步,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访谈资料的 (1)对问卷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 (2)访谈资料,结合问卷统计数据发现问题,给出建议; (3)撰写调查报告。 三、结果与分析参加本次调查的对象是仙桃市剅河镇农民,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6份,有效回收率约达98.7%,下面就调查的内容进行详细分析(一)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性别构成中,被调查对象中男性172人,占总人数的58%,女性124人,占总人数的42%,性别比例较合理;年龄构成中,被调查对象以31-50年龄段为主,符合中年人是农业主要劳动力和农村常住人口的情况;婚姻情况中,被调查对象基本是已婚;受教育程度中,被调查对象主要是受到初中教育,总体文化程度偏低,其中老年人基本是受小学及以下教育,中年人多能受到初中程度教育,受到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是年轻一代,反映了人们文化素质逐代提高的良好趋势。 (二)调查对象经济状况收入状况中,被调查对象月收入主要在两千元以下,反映了当地农民收入偏低;收入多样化,务农不再是主要的收入,农业创收难,农民要兼职其他工作补贴家用,同时随着交通设施发展,农民外出打工、跑运输等方式大大拓宽了收入;经济开支中,被调查对象收入多用于日常生活开支,较高层次生活需要消费不足,近三百人才两名有存款,存款率太低的;收支平衡情况中,49%的调查对象收支相当,仍有31%的不足开销,主要是些有子女上学负担的家庭或者老年人,说明当地农民家庭经济状况不容乐观。 (三)对经济发展状况的满意程度在经济发展状况上,64%的被调查对象对此表示满意,近些年当地GDP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趋势,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人们对当地未来经济形势保持乐观的态度;在衣食住行方面,72%的被调查对象对交通条件表示满意,当地毛通公路和随岳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区内道路硬化率百分百,89%的被调查对象对住房条件表示满意,但84%的被调查对象表示物价上涨影响生活,可见物价上涨是关系民生的大事。 (四)对社会公共事业的满意程度在治安环境上,79%的被调查对此表示满意,少数居民虽然反映还存在盗窃等现象,不过如他们所言“这些小偷小摸不成气候”,人身财产安全有保障;在教育方面,62%的调查对象对此表示满意,当地尚能满足子女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在医疗卫生方面,64%的调查对象对此满意,当地日常小病都能够治疗,95%以上村民参与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在社保方面,63%的调查对象对此满意,低保、医保等福利保障尚能满足人们最低生活保障。 (五)对人际关系的满意程度在家庭关系上,84%的调查对象对此表示满意,家庭较为和睦;在邻里关系上,82%的调查对象对此表示满意,因为农村人口较少,传统聚族而居的村落格局还未根本解体,邻里大多有血缘关系,彼此认识,相处融洽。 (六)对生活的总体满意程度多达85%的被调查对象感到生活压力,且压力主要是收入,这再一次反映农民收入难的问题;52%的被调查对象表示幸福感一般,多数人生活感受是平平淡淡,只有36%的调查对象感觉到幸福,说明当地农民幸福感偏低,这就是我们后面要探究和解决的问题(七)对意向生活地区的选择希望在大城市、中小城市、城镇或者农村这四个地区生活的人数存在明显差异,其中30%的被调查对象愿意呆在农村,主要是些年长的人习惯了农村淳朴的生活,对家乡的乡土情结深厚;仅13%的被调查对象选择大城市,主要是些年轻人愿意去大城市谋求发展,而多数人有对大城市竞争压力过大,交通拥挤,住宿环境差等消极印象;其他的被调查对象更愿意选择介于农村与大城市之间的乡镇和中小城市生活,这样既不像农村落后,也没有大城市的诸多问题。 四、发现问题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良好,人们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大趋势下,我们在走访农村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造成农民对生活的满意度偏低,幸福感不足的情形,如下(一)农民收入增长不赶物价上涨,生活负担重首先,村民们反映虽然农业税减免了,国家还对农民的种子等进行补贴,可是农药化肥价格涨幅过大,雇佣机械耕作也要花钱,加大了生产成本;而农副产品的市场价格不稳定甚至还下跌,单位土地面积收入反倒减少,种植收益大打折扣;同时当地工商业发展程度仍然偏低,农业剩余人口多就业压力大,打工经商等谋生收入也不算高。 另一方面,柴米油盐等物价上涨,家庭的日常开支要增加,加大了生活成本。 多数农民的收入仅够日常生活开支,高层次的生活需求无法满足,总之当地农民还只是处于温饱型、低水平的小康生活。 (二)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带有小农经济色彩首先,在生产方式上规模化水平低,仍然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形式,不利于机械化推广,且抗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差;其次,在生产手段上机械化水平低,虽然已经有用于耕种收割的机械,但为节约成本,农户使用牛耕和人力收割的方式还很常见;再次,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缺乏可对农副产品深加工的乡镇企业,只能出售农产品原料,附加值低;最后,农业信息化水平低,无法及时了解市场供求关系情况,致使水稻棉花完全是跟风种植,丰收时反倒是“谷贱伤农”,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三)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社会福利水平偏低一方面,已有的医保、低保等虽然基本覆盖全镇,但保障水平过低。 就医保而言,现有的医疗保险存在着地区保护主义,镇上只能治疗普通疾病,而大病就要往市区大医院去,可非于本镇就医医药费报销水平低,结果出现村民所言的“小病报销高,大病报销低”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其他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也不高,就教育而言,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水平低,学生纷纷进市区求学,一个村民说道“学生都进城了,附近某中学缺少生源,一个班级仅剩三十余人,不得不开办小学了”,可见镇上办学无法满足家长对高质量教育的要求。 (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失,农民精神生活空虚首先,农村娱乐设施和场地缺乏,笔者在调查期间只看到都未完工的改道河公园和富迪商业广场,更不要奢求有其他高档娱乐设施了;其次,娱乐形式单调,农民在闲余时间只是斗牌、看电视或着串门;再次,传统文化习俗衰落,特别是当地经典的皮影戏和花鼓戏缺乏创新,观众老龄化,面临传承后继无人的危险;最后,消极萎靡的社会风气依然存在,不仅有赌博、盗窃等不正之风,还有兴建寺庙、大搞迷信的不良行为。 五、建议与对策以上所列问题是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现象,根据国家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剅河镇实际情况,围绕提高农民生活幸福感中心,提出如下建议(一)统筹仙桃市和剅河镇区域发展,推进剅河城镇化建设要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战略,优化本地投资环境,引进仙桃市区资金技术,依据剅河自身资源劳力的优势,打造“仙西明星镇、低碳产业镇、机械工具专业镇”;逐步放宽直至取消仙桃和剅河间城乡户籍限制,扩大城乡劳动力流动,促进剅河富余农业人口进城,缓解人地矛盾;做好本镇城镇化建设规划布局,抓好集镇建设和管理,发挥城镇经济集聚效应。 (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首先,坚持当地计生工作,控制人口数量,用优生和教育提高人口质量,培养有文化的新世纪农民;其次,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水利工程建设,注重洛江河、黄桥河等河段疏通整治,做好抗旱防汛工作;深化农村土地所有制改革,加快土地流转,促进经营规模化和机械化;利用地处江汉平原和靠近仙桃市的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蔬菜种植、优质稻、特色水产养殖三大特色板块,在发展传统水稻棉花种植基础上,还要推广黄鳝、南美白对虾等高效益水产养殖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加大对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投入,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强文教卫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民政优抚工作。 其中在医疗卫生方面,要加强农村基层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卫生人员专业知识和医疗设备水平,特别是做好长江地区常见的血吸虫病预防工作;在教育方面,要加快整合,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适当减少当地中小学数量,通过合并重组扩大学校规模,提高教育质量留住生源;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对网吧、集贸市场等重点部位整治,坚决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农民们生命财产安全。 (四)注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首先,以活动为载体,组织“文明新村”、“敬老好儿女”等一系列评选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其次,建设完善公园、广场等娱乐设施,进一步活跃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再次,完成国家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给农民送优秀图书、电影等文化产品,建立农家书屋和文化中心户,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扶持壮大民间文化艺术团体,传承民间艺术,特别是对当地传统皮影戏和花鼓戏的保护,可以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最后,严禁赌博、迷信等不正之风,以科学文化教育和引导群众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1张晏敏.华中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终止写字楼租赁合同协议范本
- 门面续签合同范本
- 购买电脑耗材合同范本
- 家具清仓转让合同范本
- 病人用品租赁合同范本
- 单位购柴油合同范本
- 轨道热熔合同范本
- 废旧手表销售合同范本
- 乡村公路业绩合同范本
- 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漏护理查房
- 2025年传动部件行业当前市场规模及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报告
- 2025年重庆市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技术等级考试(汽车驾驶员·技师、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年造价工程师-水运工程造价工程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题)
- 2025年巴中辅警考试题库(含答案)
- 锚杆工程验收标准及记录表范本
- 2025年继续教育公需课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火电电力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电网调度自动化运行值班员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物业经理竞聘汇报
- 2024版房建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检查手册
- 深圳市失业人员停止领取失业保险待遇申请表样表
- 浮筒液位计演示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