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历史意义。2、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楷体字关于博古、李德错误的军事指挥及危害,简要介绍四次反“围剿”的知识,比较胜利和失败的原因。2、在学习战争、战役等有关军事斗争的历史时,指导学生一定要掌握读图、用图的基本要求。本课要按长征路线,依次找到红军经过的省份、江河,找到重要地名(地点),了解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件。3、在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时,要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如比较、联系等,要注意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重点1、中央红军的长征。2、遵义会议。教学难点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原因。2、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诗吗?(屏显七律长征)请大家一齐来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概括了长征的艰难,那么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呢?红军长征中都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屏显课题)。(二)新课讲授一、长征的原因1、学生阅读课本第一自然段及小字部分,思考“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2、(屏显红军的反“围剿”表格)概要介绍前四次反“围剿”的情况,引导学生找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博古、李德执行王明错误路线,御敌于国门之外,犯了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与毛泽东军事战略相对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红军长征的原因。红军的反“围剿”时间军队人数领导人战略战术结果敌我第一至四次1930年至1933年10万20万30万50万4万3万3万7万毛泽东(前三次)周恩来朱 德(第四次)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各个击破胜利第五次1933年至1934年100万8万博古李德分散兵力,进攻冒险,防御保守。失败 3、学生回答红军长征的原因。教师明确: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导致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多媒体显示)二、 红军长征的经过1、学生阅读P5962页的内容,写出长征的路线。2、教师讲述长征的经过。(大屏幕显示动态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1)当讲到遵义时,播放电视剧长征中遵义会议的影像片断,再让学生看书总结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及意义(多媒体显示)。引导学生分析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电子白板上边讲边画示意图)教师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到 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的14年里,党的主要领导换了几任,先是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造成大革命失败,接着博古等人犯了左倾错误,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5年遵义会议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14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最终建立新中国。所以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屏显金沙江图片)学生讲述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3、学生思考并回答61页的动脑筋问题“红军长征途中,除敌人围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屏显)教师归纳:A、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 B、缺少粮食给养 C、悲观、失望的情绪 D、红军内部的分歧和争议等等4、(屏显江泽民关于长征精神的讲话)引导学生归纳长征精神。“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江泽民 教师总结: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勇于战斗,顽强拼搏;求真务实,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精神。(多媒体显示)5、学生两人一组,一个说、一个指图做“重走长征路”的游戏。6、(在电子白板上显示空缺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让学生用箭头在屏幕上画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路线。7、依据上图,学生完成以下练习:(1)看地图,找出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2)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的位置。(3)找出中央红军长征中渡过哪些江河?发生了什么事情?三、红军长征的意义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屏显)(三)课堂小结 板书形式,学生归纳。(四)巩固训练(屏显)1、红军长征开始的目的是( ) A进行战略转移 B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C北上抗日, D分化国民党 2、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 ) A党的工作中心转移, B革命的中心地区发生转移C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转移, D中国革命的方式发生转移 3、红军长征的起迄时间分别是( ) A1933年10月,1935年10月。B1934年10月,1935年10月 C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D1935年10月,1936年10月4、请把下列长征中的事件按时间顺序重新排列( ) 1、强渡乌江: 2、渡过湘江; 3、抢渡大渡河 4、四渡赤水; 5、巧渡金沙江; A:12345 B:21435 C:21453 D:25143 (五) 课外拓展(屏显)假如你是一名旅行社的导游,你准备让你的游客重走长征路,回忆革命史,那么,你怎样设计这条路线?重点应推荐哪几个景点?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围绕从长征的开始直到长征的胜利这一主题展开。通过本课的讲授,引导学生们学习中国红军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授完本节课后,反思课堂达到的成效,使我感触颇多: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导入这节课时,我首先引领学生们朗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诗,因为学生们在以前就学过,所以非常熟悉。略加解释后,提问“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地方?”,“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为什么会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启发思维。这样,一首七律诗把师生共同带进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征程,重温那段令人难忘的战斗岁月。诗歌的引用使这节课的教学气氛变的活跃,学生们积极主动,师生之间互动和谐,达到了教学预期目的。二、提供资料,激发兴趣由于书本上的内容较少,为了便于学生掌握记忆,我精心准备了一些资料,如历史图片、地图、影片等。图片有 “遵义会议旧址”、“赤水河”、“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地图有动态“长征路线图”;电影片段有“遵义会议”。这些资料的加入能够使课堂教学内容充实起来,为了说明问题,我设计让地图动起来,如“长征路线图”,我边讲边点出箭头,到重要地方时播放与之相关的影片片段。这样至少有两个好处: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可以通过影片拉近学生与红军的距离,便于红军的形象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引起学生心灵的震动。另外我还让学生搜集了一些长征中的感人故事。三、一图多用,突破重难点为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1、教师采用动态长征示意图讲述长征的经过。2、学生结合长征示意图做“重走长征路”的游戏,设计相关的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3、通过长征示意图,让学生设计旅游线路,推出重点景点的课外拓展活动,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迁移、拓展。四、由史及今,延伸课堂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教师的开放性表现在教材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要课内外结合,要学用结合。作为教师要突破教材对学生的禁锢,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应该做教材的主人。所以,我在长征讲完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会计基础沙盘实训
- 2025版类风湿性关节炎常见症状及护理治疗方案
- 2025版妇产科学常见月经不调症状分析及护理指导
- 2025年度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部分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4年国家登高架设作业证理论考试题含答案
- 精益方法与工具
- 2025版卵巢癌症状分析及护理指南
- 干扰素使用方法指导
- 灭火器安全使用考试题及答案
- 驾驶员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4.2.1指数函数及其图像与性质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全国一等奖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上册《口哨与小狗》课件
- Unit 1 Food for Thought 词汇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外研版(2019)英语必修第二册
- JT∕T 1477-2023 系列2集装箱 角件
-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骨科分册
- 小班音乐活动《表情歌》教案歌曲
- 《9.1.2-不等式的性质》说课稿
- 国际音标发音口型图解
- (高清版)DZT 0426-2023 固体矿产地质调查规范(1:50000)
- 三年级必读书目《格林童话》阅读测试题(附答案)
- 幼儿园课件:手机本领大-大班-社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