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届一轮复习化学第三章物质的量复习资料_第1页
2008届一轮复习化学第三章物质的量复习资料_第2页
2008届一轮复习化学第三章物质的量复习资料_第3页
2008届一轮复习化学第三章物质的量复习资料_第4页
2008届一轮复习化学第三章物质的量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物质的量本章知识网络 第一节 物质的量 考纲要求1 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的涵义。2 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3 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教材导读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1概念: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之一,它是一个 的名称,用符号n表示。2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作为计量 的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物质含有 个粒子,其物质的量就是1mol。3使用物质的量只适于表示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如 )以及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如1molCaCl2,可以说含有1mol ,2mol 或 mol离子,或含有 mol电子等。4注意: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符号指明粒子的种类,而不用该粒子的中文名称。二阿伏加德罗常数 叫阿伏加德罗常数,常用符号 表示,其近似值为 。三摩尔质量 叫摩尔质量。摩尔质量的符号为 ,常用的单位为g/mol或kg/mol。当粒子的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 。要点解读解答阿伏加德罗常数问题的试题时,必须注意下列一些细微的知识点:状态问题,如水在标准状况时为液态或固态;SO在标准状况时为固态,常温常压下为液态;HF常温常压下为气态而在标准状况时为液态;戊烷及碳原子数大于的低碳烃,在标准状况时为液态或固态。特别物质的摩尔质量,如DO、TO、O等。某些物质分子中的原子个数,如Ne 、白磷等。4某些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如S i O 2、P 4、CO2 等。5较复杂的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如Na2O2 +HO Cl 2+NaOH 电解AgNO3 溶液等。用到22.4L/mol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某些离子或原子团在水中能发生水解反应,使其数目减少。如Na2S溶液中: n (S2-):n (Na +)1:2上述项也往往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性因素,并常为学生疏忽之处。名题导思例1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同质量的H2与Cl2相比,H2的分子数多B 0.5mol氢的质量是0.5gC 摩尔是用来衡量微观粒子多少的一种物理量D 0.1molH2SO4含有氢原子数的精确值为1.2041023E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g解析未指明是氢原子还是氢分子,故B错;摩尔是一种物理量的单位,故C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精确值为NA,故D错;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 /mol ,故E错。答案A例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的22.4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数为8NAB18g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C46gNO2和46gN2O4含有的原子数均为3NA D在1L 2mol/L的硝酸镁溶液中含有的硝酸根离子数为4NA解析选项A中的“辛烷”在标准状况下是液体,也就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来把一定体积的辛烷转化为物质的量,因此选项A是明显不正确的;选项B中,18g水相当于1mol水,而每个水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故选项B正确;选项C有一定的迷惑性,46gNO2相当于1mol,每个NO2有3个原子,则46gNO2含有的原子数为3NA,从NO2和N2O4的关系中可以看出,46gN2O4含有的原子数也应为3NA,故选项C正确;选项D中,只要学生知道硝酸镁化学式为Mg(NO3)2,很容易判断出该选项为正确选项。答案:选A。例3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12C原子的质量为bg,A原子的质量为ag,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2a/b BaNA C12b/a D12aNA解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可得:根据摩尔质量的定义可得MaNA/mol答案:AB例4在反应X+2YR+2M中,已知X和Y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比为( )A16:19 B23:9 C32:9 D46:9解析R和M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从方程式知R和M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可求得R和M的质量比为22:18,生成R4.4g,生成M为4.418/223.6g,根据质量守衡知道参加反应的质量为4.4+3.61.66.4g,Y和M的质量比为6.4:3.6=16:9答案:A例5某晶体仅由一种元素组成,经测定知其密度为5g/cm3.用射线研究该晶体的结果表明,在边长为1107cm的立方体中含有20个原子.求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解析立方体的体积V=a3=(1107cm)3=11021cm3 20个原子的质量为11021cm35g/cm3=51021g 1个原子的质量为51021g202.51022g 其摩尔质量为2.51022g6.021023/mol150.5g/mol 即该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0.5答案150.5随堂演练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mol水含有NA个H+离子和NA个离子OH-B28gCO气体所含的电子数为20NAC0.1mol/LBaCl2溶液中Cl-数目是0.2NAD使56gFe2+还原为单质需结合2NA个电子2跟12.8gSO2所含原子数相等的NO的质量为 A3.0g B6.0g C9.0g D18.0g3在化合物X2Y和YZ2中,Y的质量分数分别约为40%和50%,则在化合物X2YZ3中Y的质量分数约为 A20% B25% C30% D35%4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常温常压下,11.2L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B在常温常压下,1molNe含有的电子数为NAC71gCl2所含的原子数为2NAD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原子数5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12g14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 A等于NA B小于NA C大于NA D无法判断6、Y两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3:4,由X、Y组成的化合物中,X、Y两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3:8,则此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XY2 BX2Y CXY DX2Y27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钠与氧气反应生成Na2O或Na2O2时,失电子数目均为NAB1molNa2O2与CO2足量反应时,转移2NA个电子C1molL的NaOH溶液中含Na+数目为NAD1molNa2O2晶体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为2NA8已知一个SO分子的质量为nkg,一个SO分子的质量为mkg(设二种分子中、原子分别具有相同的中子数),若以硫原子质量的1/32为标准,S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16n(3m2n) B32n/(nm) C32m/(3n2m) D32n/(3n2m)9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mol乙醇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0.6NAB标准状况下,VL辛烷所含分子数为V/22.4NAC常温常压下,0.2mol的SiO2所含分子数为0.2NAD31g白磷(P4)中含有3/2NA个PP键10在三个密闭容器内分别装有:A.Na2O2和NaHCO3;Na2O2和NH4HCO3;Na2O2和Ca(HC03)2,其中每种均为1mol。将它们加热至3000C,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写出各容器内残留固体物质的名称及物质的量:A 、B 、C 。如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足量的稀硫酸与残留物质完全反应,则消耗硫酸的体积从大到小顺序为 。11一定质量的白磷在0.65mol氯气中燃烧,生成产物中PCl3和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恰好为1:2,则生成的混合物中PCl3有 mol。12将 gKCl溶于1.8g水中,恰好使K+离子数与水分子数之比为1:100;将3.22g的Na2SO410H2O溶于 gH2O中,使每100个分子中有1个Na+。13有A、B、C三种一元碱,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3:5:7,如果把7molA、5molB、3molC混合均匀,取5.36g混合碱,恰好能中和0.15mol的HCl。试求A、B、C的相对分子质量各是多少?随堂演练参考答案1D 2C 3B 4C 5B 6A 7A 8D 9D 10Na2CO3、NaOH各1mol、Na2CO31mol、Na2CO3、CaCO3各1mol,CAB 110.1 1274.5、34.2 1324、40、56知识拓展量和单位的使用规则 量和单位的使用规则与中学化学关系比较密切的主要有以下几条: (1)作为数值和单位的乘积的物理量,与单位的选择无关。例如质量m,它的单位的选择是任意的,可以选用SI单位Kg,也可以选用其他单位如mg、g、t。 (2)物理量可以分为很多类,凡可以相互比较的量称为同一类量,如长度、直径、距离、高度等就是同一类量。不属于同一类量的物理量之间不能相互比较。 (3)单位的名称及其简称,可用于口述,也可以用于叙述性文字中,单位名称的简称,亦可用作该单位的中文符号,如摩尔简称“摩”。根据国际规定,中文符号只有小学、初中教科书和普通书刊中必要时使用。因此,高中化学书写中不能使用中文符号,只能使用单位符号如mol、molL1等。(4)当用单位相除的方法构成组合单位时,有时需加括号避免混淆,如J/(molK),且单位符号中的斜线(/)不得超过一条。在复杂的情况下,也可使用负指数,如Jmol1K1、gcm3、molL1。(5)用量与单位的比值作为特定单位来表示量的数值,例如,用千克(kg)作为质量(m)的单位表示质量为2.5kg,可以用下列方式表示:m/kg=2.5。(6)小数单位的选择,一般应使量的数值处于0.11000之间.例如某原子半径的数值1.331010宜改为0.133nm.但在同一种物理量的数值表示中,或叙述同一种物理量的文章中,为对照方便,使用相同的单位时,数值范围可不受此限制。第二节 气体摩尔体积 考纲要求 1了解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2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涵义 3掌握有关气体摩尔体积、气体密度、相对密度的计算教材导读 一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物质体积大小主要取决于 、 、 。构成液态、固态物质的粒子间的距离是很小的,在粒子一定时,固态、液态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 ,由于构成不同物质的 是不同的,所以,它们的体积也就有所不同。气体分子间有 的距离,各种气体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分子间的 几乎是相等的,因此,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气体体积的大小只随 的多少而变化。二气体摩尔体积1 叫气体摩尔体积,其符号为 ,即,单位是 。2决定气体摩尔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影响因素是 、 。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与温度、压强成反比。因此说某气体的摩尔体积时必须指明状态。3标准状况是 时的状况,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大约是 。理解此概念必须注意四个要点:必须是气体物质,不适用固体、液体;物质的量为1;必须是标准状况;体积约是22.4L。 三阿伏加德罗定律 1 叫阿伏加德罗定律。 2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 (1)同温、同压下:= = (2)同温、同压下:= (3)同温、同体积下:= = (4)同温、同压、同体积下:= (5)同温、同压、同质量下:= (6)同温、同体积、同质量下:= 要点解读一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mnV N二求气体式量的几种方法1由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求M=22.4L/mol(g/L)2由相对密度求:同温同压下,气体对气体相对密度为: 3混合气体平均式量M1n1%+M2n2%+Mini% =2 三.平均值规律及其应用1依据,则MAMB,代表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浓度、平均含量、平均生成量、平均消耗量等。2应用:已知,可以确定MA、MB的范围;或已知MA、MB可以确定的范围。名题导思例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的22.4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数为8NAB18g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C46gNO2和46gN2O4含有的原子数均为3NA D在1L 2mol/L的硝酸镁溶液中含有的硝酸根离子数为4NA解析选项A中的“辛烷”在标准状况下是液体,也就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来把一定体积的辛烷转化为物质的量,因此选项A是明显不正确的;选项B中,18g水相当于1mol水,而每个水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故选项B正确;选项C有一定的迷惑性,46gNO2相当于1mol,每个NO2有3个原子,则46gNO2含有的原子数为3NA,从NO2和N2O4的关系中可以看出,46gN2O4含有的原子数也应为3NA,故选项C正确;选项D中,只要学生知道硝酸镁化学式为Mg(NO3)2,很容易判断出该选项为正确选项。答案:选A。例2 下列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A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 B等体积等密度的CO和C2H4C等温等体积的O2和N2 D等压等体积的N2和CO2解析 A选项中由于N2和C2H4的摩尔质量一样,因此质量相等时就有物质的量相等。至于密度等不等,无需关心,此选项中说密度不等,说明不是在等温等压的条件下。B选项中两气体等体积等密度时必然有相等的质量,而CO和C2H4又具有相同的摩尔质量,因此它们的物质的量相等。C选项中没有讲明等压条件,因此等体积的气体不一定物质的量相等。而D选项中没有讲明等温条件,因此等体积的气体也不一定物质的量相等。答案:选 A、B。【例3】 由CO2、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 则该混合气体中CO2、H2和CO的体积比为 A 29:8:13 B 22:1:14 C 13:8:29 D 26:16:57解析 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28 gmol1,混合气体中CO的摩尔质量是28 gmol1,因此在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可为任意值,CO2和H2混合后的平均摩尔质量为28 gmol1。求CO2和H2有两种方法:方程法 设混合气体中CO2和H2的体积分别为x、y。 则44 gmol1 +2 gmol1 = 28 gmol1 = 十字交叉法:答案 选C。例4 体积相同的容器,一个盛有一氧化氮,另一个盛有氮气和氧气,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A原子总数 B质子总数 C分子总数 D质量解析 NO、N2和O2均为双原子分子,质子总数分别为15、14、16,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8、32;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中所含的分子数相同,故它们的分子总数相同、原子总数相同,而质子总数和质量不同。答案 选AC。例5在150时碳酸铵可以受热完全分解,则其完全分解后所产生的气态混合物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几倍A 96倍 B48倍 C12倍 D 32倍解析 150时碳酸铵受热完全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H4)2CO32NH3+H2O+C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1 mol即96 g碳酸铵受热完全分解,则反应后所生成混合气体的质量亦应为96 g。所以,反应后生成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混)=。又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之推论,气体间的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则有:(混)/(H2)=Mr(混)/Mr(H2)=24/2=12倍。答案 选C。例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盛有11gX气体(X的摩尔质量为44g/mol)时,压强为1104Pa。如果在相同温度下,把更多的气体X充入容器,使容器内压强增至5104Pa,这时容器内气体X的分子数约为( )A3.31025 B3.31024 C7.51023 D7.51022解析起始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容易求出,即11g/(44gmol1)=0.25mol,则终态的物质的量为,分子个数为1.25mol6.02mol11023=7.51023 答案:C随堂演练1两个体积相同的容器,一个盛有NO,另一个盛有N2和O2,在同温同压下,两个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A原子总数 B质子总数 C分子总数 D质量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某气体,当其体积为22.4L时,则该气体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B1mol硫.酸分子中含有3NA个离子C常温常压下,当锌从盐酸中置换出1mol氢气时,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2NADaL氯化氢气体的分子数为个3在标准状况下,甲乙两容器分别乘有甲烷气体和氨气。已知它们所含原子数目相同,则甲乙两容器的体积比为A.4:3 B5:4 C4:5 D1:14在一只干燥的烧瓶中,用排空气法充入HCl气体后,测得烧瓶中气体对O2的相对密度是1.082,然后将烧瓶倒扣在水中,最后进入烧瓶中的液体应占烧瓶容积的A全部 B3/4 C1/2 D1/45在标准状况下,mg气体A与ng气体b的分子数相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气体A与B的分子量比为m:n B同质量气体A与B的分子个数比为n:mC同温同压下,A气体与B气体的密度比为n:m D相同状况下,同体积气体A与B气体的质量比为m:n6将1.5g两种金属的混合物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完全后,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氢气1.12L,则两种金属可能是A.Mg和Cu BZn和Cu CAl和Fe D.Mg和Al7将H2、O2、N2三种气体分别放入不同容器中,当其温度、密度完全相同时,三种气体压强(P)的大小关系是AP(H2)=P(O2)=P(N2) BP(H2)P(N2)P(O2) CP(O2)P(N2)P(H2) DP(O2)P(H2)P(N2)8.一定量的液态化合物XY2,在一定量O2中恰好完全反应:XY2(l) + 3O2 (g) =XO2 (g) + 2YO2 (g) ,冷却后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为672 mL,密度为2.56 gL1,则(1)反应前O2的体积为_。(2)化合物XY2的摩尔质量是_。(3)在XY2分子中,X、Y两元素质量比为3:16,则X、Y两元素分别为_和_(写元素名称)。930mL某气体NXHY全部分解生成30mL和60mL,上述气体的体积均在同温同压的条件下测定,由此推断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0一块不纯的铁,已知它含有铜、铝、钙或镁等一种或几种杂质。5.6g这样的铁块跟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时,生成2.24L(标准状况)氢气,则此铁块中一定含有的杂质是 。11常温下A和B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A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B的相对分子质量)中只含有氮和氢两种元素,而且不论A和B以何种比例混合,氮和氢的质量比总大于14/3。由此可确定A为 ,B为 ,其理由是 。若上述气体中氮和氢的质量比7:1,则在混合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在混合气体中A的体积分数为 。12CO和CO2的混合气体18g,完全反应后测得CO2体积为11.2L(标准状况)。试回答:(1)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是 。(2)混合气体中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3)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 。随堂演练参考答案1AC 2 C 3 C .4 B 5 C 6 AC 7 B 8(1)672 (2)76 gmol1 (3)碳 硫 9 32 10铜 11N3H;N2;纯N3H中N和H的质量比为14/3,混入N2将使N和H的质量比大于14/3;4;:1;80% 12(1)7g;(2)5.6L;(3)1.607g/L 知识拓展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发现 1805年,盖吕萨克研究气体反应中体积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当压强不变时,参加反应的气体跟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体积间互成简单整数比。这一定律引起了当时许多科学家的注意,贝齐利鸟斯首先提出一个假说:“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但这假说与许多气体反应的实验数据有矛盾,若按照这一假说:1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氯气反应只能生成1体积的氯化氢气体。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充分解释盖吕萨克的气体反应定律,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中引入分子的概念,并提出假说:“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这就能满意地解释气体反应的体积关系了。“1体积氢气与1体积氯气结合,为什么生成2体积氯化氢”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1个氯分子由2个氯原子构成,它们相互化合成2个氯化氢分子。 然而这一现已被大量物理、化学事实所证实的假说在当时并未得到公认,因为当时的化学权威道尔顿和贝齐利乌斯都认为相同的原子组成分子是绝对不可能的。直到19世纪60年代意大利化学家康尼查罗(18261910)在国际化学会议上,从阿伏加德罗的分子概念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实验工作成果,证实了阿伏加德罗假说的正确性,这一几乎被遗忘的假说才得以承认并被命名为阿伏加德罗定律。第三节 物质的量浓度 考纲要求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2掌握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3了解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溶质粒子数目的计算;4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及综合计算。教材导读一物质的量浓度1概念: ,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2物质的量浓度的符号: ;常用单位: 。3物质的量浓度可以表示为: 数学表达式: 4注意:(1) 体积是指 ,而不是 体积,单位常用 ;(2) 溶质的量是用 来表示的,不能用物质的质量等来表示;(3) 溶液一旦配好,即确定了物质的量浓度,由于溶液的均一性,使得溶液内部处处浓度 。无论取出多少体积的溶液,浓度始终不变,但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会因体积的不同而 。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使用的主要仪器: 。2配制步骤(1) 计算:求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所需溶质的 (固体)或 (液体);(2) 称量:用 称取固体质量或用 量取液体体积;(3) 溶解:在 溶解或稀释溶质并 ;(4) 转移:将烧杯内溶液 小心地转入一定体积的 中;(5) 洗涤:用 洗涤 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入容量瓶中,轻轻振荡,使溶液 ;(6) 定容:向容量瓶中加水至离刻度 处,改用 加水至 ;(7) 摇匀:盖好瓶塞,用 顶住瓶塞,另一只手的 托住瓶底,把容量瓶 ,使溶液混合均匀。3注意事项:(1)溶质的溶解必须在 内进行,加水要 ;(2)若溶解热效应明显,要 再转移至容量瓶中;(3)仪器的洗涤只洗 ,量筒 ,每次用适量水;(4)定容时液面距刻度线 时必须改用 加水, 视刻度与溶液凹面 ;(5)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时 加水。三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溶质粒子数目1溶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与溶质电离情况有关:不能电离的溶质在溶液中以形式存在;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以形式存在;而弱酸、弱碱,在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所以既有又有存在,较为复杂。 2对于完全电离的溶质,其离子浓度的计算方法为:溶液的浓度(CB)离子个数(化学式中);离子物质的量则为:溶液的浓度(CB)溶液的体积(V)离子个数。四.误差分析根据,若在配制一定浓度溶液时,因操作上的错误而导致nB值比实际理论值小,或V比实际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反之偏大。请在下列各项中对所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结果进行分析(填写“偏高”、“偏低”、“无影响”)。1若称量固体溶质时,操作无误,但所用砝码生锈,则结果 。2若称量固体时,试剂、砝码的位置颠倒,则结果 。3若没有洗涤烧杯内壁,则结果 。4若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或定容后反复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则结果 。5若容量瓶内溶液温度高于20OC,则结果 。6若定容时仰视刻度,则结果 。7若定容时俯视刻度,则结果 。8转移或搅拌溶液时有部分液体溅出,则结果 。要点解读一溶液稀释定律 1溶质的质量稀释前后不变。即:m(浓)w(浓)=m(稀)w(稀) 2溶质的物质的量稀释前后不变。即:c(浓)V(浓)=c(稀)V(稀)二溶液混合后的浓度1同浓度溶液的混合,浓度不变。2不同浓度溶液混合,浓度改变。应求出混合液中溶质物质的量和混合液的体积。n(混)=n1+n2+(即各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之和)(即混合液的总质量除混合液的密度,再把单位转化为升)因溶液混合时,体积会发生改变,故不能简单地将二种溶液的体积加和,必须用上述的方法来求。但若题目没有给出混合液密度,则表示可忽略溶液混合时体积的变化,此时。最后依,求出混合液的浓度。三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w的换算(r为溶液的密度)c(molL-1)= 四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w的换算w= 五溶解度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其中的单位为:g/mL六. 气体的溶解在标准状况下,1L水中溶解某气体V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r 名题导思例1 用1体积水吸收560体积(SPT)氨气,所得氨水密度为0.89g/mL,求氨水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解析 设体积单位为升。【答案】15.6mol/L; 29.8%例2 (1)用的硫酸配制硫酸,若实验仪器有:A100mL量筒 B托盘天平 C玻璃棒 D50mL容量瓶 E10mL量筒 F胶头滴管 G50mL烧杯 H100mL容量瓶实验时应选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是(填入编号)_。(2)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填写编号)_。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标线2cm3cm处,用滴管滴加蒸馏水到标线D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液体,用量筒量取试样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容量瓶刻度标线1cm2cm处,用滴管滴加蒸馏水到刻度线E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解析 (1)用配制,实际上是稀释问题的计算及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置实验操作。根据稀释定律可计算浓的体积:。该体积的液体用10mL量筒量取此用100mL量筒量取误差要小,故应选E,不能选A。(2)主要涉及的是容量瓶的使用方法。用待配溶液润洗容量瓶,会使其内壁附着溶质,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故B错。若在容量瓶中进行溶解或稀释,由于热效应会使溶液的体积和容量瓶的容量会发生改变,所配溶液浓度有误差,故C、D错。答案 (1)G、E、C、H、F或E、G、C、H、F (2)B、C、D例3 某温度下,固体物质A的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 ,此温度下测得A的溶解度为S,则下列关系可能正确的是 解析若该溶液是饱和溶液,则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00+S);若是同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则其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100+S)。答案 选C。例4将100g浓度为、密度为的浓硫酸加入到一定量的水中,使之稀释成的硫酸,则需水的体积为A小于100mL B等于100mL C大于100mL D等于解析 设需水的体积为x,根据,则有 因为,所以x100mL,但不等于。答案 选A。例5(全国高考题2003)若以1和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1和b molL1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 )A212 B221 C221 D122 所以 221答案 C例6 右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A、B均不是与水反应的物质,在T3时,将A、B两物质分别溶于100g水中,刚好配成饱和溶液,然后降温,试根据曲线判断下列A与B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T3时,A的溶解度比B的大BT2时,A、B两物质所形成的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T1时,A形成的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小DT3降到T1时,A、B两物质所形成的溶液的质量均不变解析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所以在T2时A、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但在T3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A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下降,而B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此时(A)(B)。A正确,B不正确。 由于, 所以T3降到T1时,(B)不变,(A)(B),故C正确,D不正确。答案 选AC。随堂演练1. (海淀模拟题2002)某物质一定量的溶液,其质量分数为0.2 a , 当加入同体积的水稀释后, 其质量分数为0.1 a 。则原溶液的密度 A大于水的密度 B等于水的密度C小于水的密度 D无法确定2下列溶液中,跟100mL 0.5mol/L NaCl溶液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A100mL 0.5mol/L MgCl2溶液 B200mL 0.25mol/L CaCl2溶液C50ml 1mol/L NaCl溶液 D25ml 0.5mol/L HCl溶液3按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要求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量25.20g NaCl固体B用100mL量筒量取2.5mL稀盐酸C用酸式滴定管量出11.40mL 0.1mol/L的盐酸溶液D用250mL容量瓶配制15mL 0.lmol/L盐酸溶液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实验结果偏低的是A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 B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中 D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5有一瓶14%的KOH溶液,加热蒸发掉100g水后,变为28%的KOH溶液80mL,这80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5mol/L B6mol/LC6.25mol/L D6.75mol/L6等体积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分别与等体积等物质和量浓度的AgN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A1:2:3 B3:2:1 C6:3:2 D1:1:17实验室里需要480mL 0.100mol/L的CuSO4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称取7.68gCuSO4,加入500mL水 B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C称取8.0gCuSO4,配成500mL溶液 D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8某实验室用下列溶质配制一种混合溶液,已知溶液中c(K+)= c(Cl)=1/2 c(Na+)= c(SO42),则其溶质可能是AKCl,Na2SO4 BKCl,Na2SO4,NaClCNaCl,Na2SO4,K2SO4 DKCl,K2SO4,Na2SO49用密度为1g/cm3,质量分数是的浓盐酸,配制成体积比为1:4的稀盐酸,密度为2g/cm3,则所配制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BC D10某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RxH2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Mr,在25时a g晶体溶于b g水中,恰好达饱和,形成V mL溶液,则下列表达式中不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100a(Mr18x)/MrVB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a(Mr18x)/(a+b)MrC25,R的溶解度100a(Mr18x)/(bMr+18ax)D饱和溶液的密度(a+b)/V11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里分别放入0.1mol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然后各加入100mL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则甲、乙、丙、丁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的顺序为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C甲丁乙丙 D丁甲乙丙12用20g烧碱配制成50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从中取出1mL,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含溶质 g。若将这1mL溶液用水稀释到100mL,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其中含Na+ g。13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在t时AmL该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为Bg,将其蒸干后得到固体Cg。该化合物在t时的溶解度为g,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4在40mL 0.1mol/L的BaCl2溶液中,加入足量0.1mol/L的H2SO4溶液使Ba2+完全沉淀,将反应后的溶液过滤,取滤液一半,加入25mL 0.2mol/L的NaOH溶液恰好呈中性,通过计算可知H2SO4为 mL。15现有H2SO4和Na2SO4溶液200mL,其中H2SO4的浓度是1mol/L,Na2SO4的浓度是0.5mol/L,要使H2SO4和Na2SO4的浓度分别为2mol/L和0.2mol/L,应加入55.8%的H2SO4(密度为13.5g/cm3)多少mL后再加入水配制,配制后溶液为多少mL?随堂演练参考答案1.B 2.B 3.C 4.AC 5.C 6.C 7.CD 8.AC 9.C 10.A 11.B 12.1,1,0.04,0.01,0.023g 13. 14.10 15.104mL,500mL知识拓展 化学计算中的有效数字 (1)有效数字的概念 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能测量到的数字。例如,用分析天平称得坩埚质量为18.0034g,它有六位有效数字.由于分析天平能称准至0.0001g,这坩埚质量应为18.00340.0001g,因而有效数字的最后一位数不是很准确的,是“不定数字”。用感量0.1g的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为10.4g,就不能写成10.40g。 (2)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加减法几个数相加或相减时,所得结果的小数点后面的位数,应与各加减数中小数点后面的位数最少者相同。乘除法在乘除法中,所得结果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应与各数值中最少量的有效数字(既准确度最小、相对误差最大的那个数)位数相同,而与小数点位置无关。在计算过程中,要暂多保留一位数字,得到最后结果时,再弃去多余的数字。 物质的量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给出下列条件,无法确定该物质摩尔质量的是A已知物质在气态时的密度和测得此密度时的温度、压强 B已知物质的体积和质量C已知一定量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 D已知物质一个分子的实际质量2某温度下,MgCl2饱和溶液的浓度为40%,在足量此溶液中加入4.6g无水MgCl2,最终析出水合物晶体40.6g,则该水合物晶体的化学式是AMgCl27H2OBMgCl22H2O CMgCl25H2ODMgCl26H2O3将m1g锌加到m2g20%的盐酸中,反应结果共放出nL氢气(标准状况),则被还原的HCl的物质的量是 AmolB molC molD mol4氧气和氯气的混和气体500mL,使氢气在其中充分燃烧,用水吸收生成物得250mL溶液,从中取出25mL,用0.125mol/L的NaOH 溶液20mL恰好完全中和,则与混和气体反应的氢气的体积(以上均为标准状况)为A200mLB300 mL C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