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孔子游春的缘由及思考.doc_第1页
执教孔子游春的缘由及思考.doc_第2页
执教孔子游春的缘由及思考.doc_第3页
执教孔子游春的缘由及思考.doc_第4页
执教孔子游春的缘由及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执教孔子游春的缘由及思考江苏省句容市教师进修学校 巫新秋邮编:212400 联系电话、执教孔子游春的缘由包罗宏富的孔子思想,尽管其中夹杂着不少的糟粕和消极的东西,然而,它确确实实在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与共同心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最重要最巨大的作用,乃至今日,还仍然在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或大或小、或明或暗地发生着作用。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被称为“文明古国”,多与孔子的思想分不开。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灿烂文化,也多与孔子的思想相联系。中华民族宽厚宏廓的伟大气派和扶颠持危、见义勇为、杀身成仁的道德风范,以及今天我们所论及的“八荣八耻”,可以说很多是渊源于孔子思想的精华。孔子的思想,不光对中国,对整个人类都具有永恒的意义。孔子思想还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对这些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甚至成为这些国家传统思想的一个因素。因为要寻“根”,因为对民族文化怀有深深的敬重,我读起了论语。在研读论语的基础上,我切合实际,把论语中跟实际生活结合紧密的有用的语录整理出来,进行分类,并于2006年2月17日向全校教师作了聆听孔子的专题汇报。该专题汇报得到江苏省教科院中文系专门从事先秦诸子散文教学研究二十余年的姚曼波教授的充分肯定。姚教授在指出该项研究成果选材精,方法科学,理解深刻、准确,条理清楚外,首先指出的是“选题有意义”。她说,在中国的小学教育中,还没有哪一位老师把论语作为一个专题这样的进行归类与研究的。于是,我想通过这个支点,引导身边的人去读论语,尤其是想引导小学生去诵读论语中关于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关于学习等浅显而又与他们生活紧密相联的一些经典片段。一堂聆听孔子的经典诵读课在心中酝酿成熟。但“江苏省第二届蓝天杯小学语文会课观摩暨学术报告”要求一定要在教科书中选课文,不许自带内容。这样,孔子游春就成了我的首选。当首次看到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上孔子游春这篇课文的题目时,我怦然心动,不是因为别的,而是由题目知道这是写孔子的文章。于是迫不急待地读完这篇课文。给我最初的印象是,这篇课文是用适合儿童的叙事的叙述方式和规范的现代汉语向我们的孩子传递了孔子“仁”的思想。从行文中能看到论语先进第十一第26章和论语公冶长第五第26章的影子。论语先进第十一第26章如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公冶长第五第26章如下: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但孔子游春中孔子关于水的论述在论语中找不到相对应的语录,只有孟子离娄下中提到孔子屡次称赞水,而孔子回答子贡关于为什么“君子见大水必观焉”问题的记载见韩诗外传和孔子家语等书。我就带着这样的知识背景与一种情感的冲动,走进了教材,走进了课堂。教师的目光有多远,在课堂里就会走多远。我开始没看教参,主要从思想家的角度把握了孔子“仁”的思想,从教育家的角度感受了孔子生态式教育方式的美好、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温暖、循循善诱及因材施教等教育的智慧,明了了“乐”在教育中的作用等。这样的教材处理,遭到了一线教师的猛烈抨击。后来,我阅读了教参,教参把这篇课文定位在孔子对学生的关爱及浓浓的师生情意上。我觉得这样的定位似乎太浅白了一些。于是,我循着课文本来的脉络,先从教育家的角度入手,和学生一道去感受、体悟孔子的循循善诱、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然后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向前跨越一步,适度拓展了一些内容,点出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即“爱人”),再回过头来告诉学生,孔子的循循善诱、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及对弟子的关爱都是“爱人”的具体表现。二、教学片段举例分析片段一:师:让我们进一步深入孔子老师的课堂。我们来分角色朗读第11-17自然段,我们大家读叙述部分的话,请三位同学分别读孔子、子路、颜回的话。边读边思考:孔子为什么将琴推给颜回?生:(分角色朗读第11-17自然段)师:谁来说说,孔子为什么将琴推给颜回?生:颜回把自己的志向写进了一首歌里,孔子想听听他是怎么唱的。师:哦,你是从课文中读出的,很好。还有其他不同的意见吗?(老师在等待学生的回答,但学生讲不出其他理由。)师:子路是怎样的一个人?你从哪里看出?生:子路是个富有的人。师:哦?说说你的理由生:我从“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们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读出子路有车马、衣服,说明他富有。师:亲爱的同学,你很会推理。不过,老师要告诉你一个事实:子路不仅不富有,而且是个非常贫穷的人。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路“冠雄鸡,佩猳豚”,也就是说头带鸡冠帽,身披野猪皮,简直像今天流落街头的无业游民,何来“车马”、“衣服”?听到这儿,你有什么想说的?生(赞叹):子路穷,却有情义师:是呀,就是这样一个出身贫穷,衣不遮体的的人,在孔子的教化下对朋友却这样的豪爽而又有情义生:子路是个急性子,“老师的话音末落就开了腔。“生:子路是个急性子,两次都是他抢着说师:对,子路是个急性子,心直口快,勇敢。孔子在评价子路时说过一句话,“由也兼人,故退之”,意思是说,子路的胆量有两个人大,勇于作为,所以我要压压他。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如果您率军作战,将找谁与您共事呢?”子路的意思是自己勇敢,老师肯定会带他去。没有想到,孔子却说:“空手与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这样死了也不后悔的人,我是不与他共事的。与我共事的必须是临事能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取得成功的人。”师:颜回是个怎样的人?生:温文尔雅、谦逊、稳重师:颜回善德行,是孔子最器重的一个学生,他跟子路相比,更内向一些。孔子为了鼓励颜回大胆地唱出自己的志向,所以将琴推给了他。师:孔子根据不同的对象实施不同的教育,这就是孔子已经做了,但未说出来的“因材施教”。(板书:因材施教)分析:孔子与颜回、子路“谈志”的这一部分内容见前面的论语公冶长第五。而课文是这样写孔子听了子路、颜回的志向后的言行的:“颜回呀,听说你把自己的志向写进了一首歌里,何不唱给老师听听?”孔子说着,将琴推到颜回面前。颜回并不推辞,他调好琴弦,一边弹一边唱。孔子先是侧耳倾听,过了一会儿,竟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我们不难发现,此处写孔子言行的句段是作者的改写,并非论语的原样。我就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改?思考的结论是,作者非常熟悉子路、颜回的性格,这样改写是意在区分子路、颜回性格的不同,进而突出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子路是个急性子,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了腔”,“温文尔雅的颜回经过深思熟虑,从容不迫地说”这些突出性格特征的提示语,也是作者编加的。于是就有了“孔子为什么将琴推给颜回”的一问。我认为这个问题的设计是击中要害的。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要达到两个目的:第一,让学生在了解子路、颜回性格特征的基础上了解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我们很多老师在讲解孔子的这一教育思想时在课文中找不到依托;第二,在了解子路、颜回性格特征的基础上朗读好课文。为了讨论好这个问题,我让学生查阅了资料,我补充讲述了孔子对子路的评价:“由也兼人,故退之。”意思是说,子路的胆量有两个人大,勇于作为,所以我要压压他。补充讲述了论语述而第七的内容。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马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唐婉(句容市实验小学双语分校教导主任、中学高级教师):“节外生枝”的精彩。此处巫老师问“子路是个怎样的人”,本意是想让孩子从文本的一些提示语中知道子路是个急性子,然后联系后面“孔子将琴推给颜回”,看出孔子的因材施教。谁知,学生将话题转移到子路的富有上,这一节外生枝无疑是对教师智慧的挑战。课堂上,巫老师展示给我们的是游刃有余的驾驭,对子路身世信手拈来的轻松,巫老师用她的智慧给学生一个认识上的冲击,让课堂掀起一个意外的高潮。当我们在课堂的这一灵动处静静一思,不仅要问:这智慧哪儿来?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说:教学智慧是从我们的内心生出来,其长势取决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教学智慧并不能从外面灌输、栽进去,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学识修养去孕育。巫老师的睿智应该是她超越文本视野的宏观阅读作支撑。她上的是孔子游春,展示给我们的一沓厚厚的稿纸上不仅是对教材认识和教学构想的微观研究,更多的是有关论语中论及孔子论志、谈水的篇章摘录及自己撰写的聆听孔子专题稿。有了这远距离的、站在一定高度的阅读背景,巫老师课堂上左右逢源,课充满张力,充满随处生景的活力和弹性也是情理之中呀。巫老师这节外生枝的精彩不正诠释着“如果要学课,功夫在课外”么。片段二:(布置作业)师:谁来读读今天的作业。生:(指名读)这篇课文两次写孔子与弟子一起弹唱,为什么孔子在教育弟子时要用音乐?那时的“乐”与我们今天所说的音乐有什么不同?师:请大家查阅资料后完成这个作业,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分析:我在与一线老师讨论这课的教学时发现,他们把孔子与弟子在一起弹唱理解为“寓教于乐”。导致这一认识错误的原因在于对当时“乐”的性质不够了解。通过这一习题的探索思考,要让学生明了,孔子那时的“乐”与我们今天的音乐不同。它不仅指声音这种外在的形式“优美”,而且指内容是“好”的、“善”的。本课在“论水”后写到:“老师拔动琴弦,弟子们跟着唱起歌来。”可以想像,这里的“唱”是弟子们在赞水的优秀品性,是弟子们在抒要做水一样的真君子之志。本课在“谈志”后又写到:“颜回并不推辞,他调好琴弦,一边弹一边唱。”颜回弹唱的那是课文前面就交待清楚的他的志向。可见,那时“乐”的内容和本质都离不开“礼”,因此常常“礼乐”连在一起说,因此有“礼崩乐坏”这一个词。孔子本人也很懂音乐,因此把音乐作为他教学工作的一个最后阶段。论语泰伯第八中写到:“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三、上课后的两点思考。1在执教孔子游春一课时,我遇到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当讨论子路是个怎样的人时,一个学生回答说:“子路是个富有的人。”他的理由是,因为子路说“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们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嘛”,说明他富有。我告诉他,其实子路不仅不富有,而且是个贫穷的人。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路“冠雄鸡,佩猳豚”,简直像今天流落街头的无业游民。就是这样一个出身贫贱的人,在孔子的教育下对朋友豪爽而又有情义。第二,当讨论到君子是指什么人时,一个学生回答说:“圣人。”我告诉学生,圣人是最高道德标准的人。君子未必是圣人,但圣人肯定是君子。在孔子的眼里,尧舜这样的贤君也不能称为圣人。孔子死后,人们尊称他为圣人。第三,当说说你所知道的孔子是个怎样的人时,一个学生回答说:“孔子写了大学。”我告诉他,大学是孔子整理的礼记中的一篇,不是他写的。我想,当我如果不知道子路是个贫穷的人,不知道“圣人”与“君子”的关系,不知道大学出自哪里,我该如何去面对学生的回答。2这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