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教案 (16).docx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教案 (16).docx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教案 (16).docx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教案 (16).docx_第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教案 (16).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四首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2诗歌四首表达的思想感情。3准确朗读并默写。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诗文修养。5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反复朗读中培养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教学重难点:1)品味语言,体会诗词意境美。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2)领会诗的情感表达和语言形式特点。教学方法:1 朗读法。2联想、想像法。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3讨论、点拨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诗歌发展历程,掌握其基本特点。2)学习观沧海,感受诗中的饱满激情,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从了解灿烂文学入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有没有同学知道它们的先后顺序的?各自有什么特点呢?(明确:诗歌发展经历了诗经 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古体诗,即唐代以前的;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的发展历程。)了解过诗歌的体裁,那就请同学们打开第四课,找出相对应的诗歌体裁,一起学习。二、指导学习观沧海1.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善诗歌,文学成就很高,以慷慨悲壮见称。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后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诗作融会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2.初读:多媒体显示诵读节奏,要求学生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提示: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录音机朗读,要求学生跟读。3.细读:(难点)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以观沧海:以,表目的连词。山岛竦峙: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幸甚至哉:幸,庆幸。至,极点。庆幸得很,好极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又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应理解为“鹊惊蝉鸣都出现于半夜明月清风的境界之中”。4.悟读:合作探究:(重点)1 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2 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3 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4 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活动设计】各个小组进行PK,再有教师点拨。提示: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5.小结:“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6、 合上书本,闭眼回顾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并尝试背诵,并预习下面古诗。7、 板书设计 : 观沧海 时间:秋 地点:碣石山 建功立业 实景:海水、山岛、树木、百草、洪波壮丽景象 虚写:日月、星汉博大胸怀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 体会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七言绝句)所表达的情感。 2)学习王湾次北固下叙事写景的哲理美。(一)、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诗歌体裁,这首诗是什么体裁呢?(律诗),古人常常将月融入笔端。或望月怀远,或借月抒怀,或遥寄相思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感受一下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笔下的明月寄托了怎样的情怀。(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与李商隐,李贺二人并称“三李”。李白诗风飘逸洒脱,想象丰富。有李太白集。背景:王昌龄是李白的好朋友。开元27年,贬放岭南,天宝7年,再贬为龙标(今湖南洪江西)尉。李白在杨花落尽、杜鹃声声的时节,惊悉好友被贬湖南龙标,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诗人十分担忧,并深感不平和悲伤,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赠给他。(三)、朗读式教学1、听范读,划分节奏,仿读。2、男女生分读,并思考问题,这首诗写给谁的,大致内容是什么。3、全班齐读,试着讨论问题。(四)、梳理诗歌1.解释标题:闻:听说。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迁就是降职寄:寄托,托付2.结合注释,让学生尝试描述这首诗的意思。(五)、诗歌赏析,采取男生女生竞赛式抢答。(重点)1.从表达方式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明确:写景抒情的诗。2.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明确:杨花,子规3.这两种景物各自代表什么意义,又有什么作用?明确:(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萧瑟、凄楚的气氛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体现出飘零孤寂之感。 子规:又叫杜鹃、杜宇、催归。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呜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所以叫杜鹃啼归。烘托心情:表现出诗人的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4.从这句景物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对友人离别的痛苦。5.“过五溪”表明了友人怎样的处境?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明确:迁谪之偏远;道路之艰难;表明了诗人与友人分离的痛苦,对友人的前途和命运的关心和担忧之情。6.第三句的“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愁”?明确:“愁心”即对朋友远行偏远蛮荒之地的牵挂之心,是对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作者因友人无端被贬而愁,为友人的前途命运而愁。7.诗人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难点)提示:明月能让人产生思乡,怀旧,念远之情。(六)、主旨归纳明确:诗人通过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怀。(七)、板书设计: 杨花落 子规啼 写景 景中见情 寄愁心 随君到 抒情2、 次北固山下(1) 、导入:由律诗的句数说起,通常以8句完篇的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最后一联为尾联。让学生根据此说法划分次北固山下。(2) 作者简介:唐代诗人,今河南洛阳人,生卒年不详。(3) 朗读并梳理诗歌:1) 听录音,划分节奏(二二一),找学生试读。2) 男女生比较朗读。3) 疏通字意。: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四)、诗歌赏析:1)整体把握,引导学生回答,并提问。1 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这是诗人的想象,很明显,船到镇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2 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残冬腊月)3 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 2)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联是叙事?哪两联是写景?哪一联属于抒情?(明确:首联叙事,颈联和颔联写景,尾联抒情)(重点)3) 前三联的写景与最后一联的抒情有关系吗?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难点)(明确: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是直接抒情,其他三联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4) 颔联中描绘了怎样情景?“阔”、“风正”、“悬”该如何理解呢?大家能不能在脑海里勾画一副图景,试着表述?(这里的“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包含着一种温和的意思,是说风从正面吹过来,而且很平正,很快速。风不是很猛烈,很温顺,所以帆便端直高挂了。)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所写的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这两种景物跟诗人的乡愁有关系吗?你有何感受?男生女生比较回答,引导学生体会此情感。(难点)(明确: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都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旧在外奔波,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 )五、主旨归纳:(引导学生用“这首诗描绘的内容+作者情感,”的公式概括)次北固山下一诗,诗人通过描绘在北固山下停宿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景象,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抒发了旅居异乡时深切的思念之情。5、 板书设计: 客路叙事 行舟 漂泊异乡 借景抒情 平、阔、正、悬 写景 春意萌动,积极乐观 日生、春入 抒情思想愁绪6、 作业布置:背诵前三首诗,做课下练习册能做的题目。 预习天净沙秋思 第三课时1,解题“天净沙秋思”,并简讲“散曲”。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曲有小令、套曲之分,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小令。“天净沙”曲牌名,“秋思”题目。曲与词体式相近,都按调填词,但较词明快自由。2、听录音,勾画生字,明确读音,划分节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3、请同学自由朗诵,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由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共同明确。)(重点)(1)、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几种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氛围?(2)、小令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试着以故事形式讲述所描绘的图景)这首小令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景物,作者将这些意象并列叠加在一起,并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西、瘦等加以修饰,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孤寂的氛围。作者没有使用一个动词或关联词,即形成一幅有形象,有色彩,有气氛,有韵味的深秋图景。也正是在这样一幅深秋的图景中,作者生出了浓浓的乡愁,表达了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你看,夕阳正逐渐沉到地平线下去了,此时正是人们停止劳作、归家歇息的时候,连乌鸦也纷纷回飞,到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寻找自己的窝巢,而诗人却还在寒冷、萧瑟的西风中骑着一匹瘦弱的老马,在山中的羊肠古道上独行。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的门前,多希望眼前就是自己的家啊,可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难怪会悲痛欲断肠了。)4、作者在写景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效果?(引导学生思考并给予提示)明确:白描手法(即用朴素简洁的文字描摹形象,不加雕饰),将九种景物纳入一个画面,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苍茫悲凉的深秋晚景图,表现了一个漂泊异乡游子的思乡之情。5、再次朗读,找出点睛句,归纳主旨。(再次强调利用公式回答)点睛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寥寥数笔就勾画了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思念故乡的孤寂愁苦之情。6、 板书设计: 枯藤、老树、昏鸦(凄凉)写景 小桥、流水、人家(思念) 寓情于景 古道、西风、瘦马(悲凄) 夕阳西下(时间、环境)抒情 断肠人在天涯(主旨)2、 把握整体、理清写作特色,并学会从中借鉴。(难点)1 虚实结合。(结合第一首古诗分析,眼前实景与想象中的虚景,二者结合,创造了虚实相生的开阔意境。)2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结合第二首古诗分析,诗人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既写了景,又以“子规啼”暗点自己对王昌龄被贬的同情和悲痛。情景交融。)3 想象丰富,构思奇特。(结合第二首古诗,诗人用拟人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把关心和同情托付给明月,带给远隔千里的天涯沦落人。)4 寓情于景,景中含理。(结合第三、第四首诗重点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