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专题如何解答探究题.ppt_第1页
中考复习专题如何解答探究题.ppt_第2页
中考复习专题如何解答探究题.ppt_第3页
中考复习专题如何解答探究题.ppt_第4页
中考复习专题如何解答探究题.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汉川市实验中学王必刚 2009年5月18日 如何解答探究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你知道吗 如果要顺利地完成科学探究实验 就要对科学探究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一 对科学探究的认识 1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应该经历提出问题 查资料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操作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和分析并得出结论等阶段 2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 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你能做到吗 一 对现象和原理的分析 1 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2 能够分析得出实验药品 仪器 装置的选择原理和实验操作的原理 二 填探究报告和归纳能力 1 能用文字 图表和化学语言等书面方式比较明确地表述问题 探究过程 现象和结论 2 能依据一定的标准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简单的分类 3 能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 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 实验方案的设计及评价 1 能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2 能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 并对猜想或假设作出论证 3 能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 方案设计中体现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 4 能从原理是否可行 操作是否简便 是否符合经济性原则等角度对化学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5 能够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 6 能够对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反思 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以及存在的不足 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 实验与探究题考查的内容 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得出结论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交流评价 进行实验 一 考查探究中提出问题或猜想的能力 二 考查设计和实施实验的能力 三 考查解释和表达科学探究结果的能力 准备好了吗 你一定能行的 let sgo 看招 一 结论型 知识运用型 针对上述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 请将表格中的空格补充完整 2 上述猜想 是成立的 3 若将第2组实验中添加的试剂nacl改为hcl气体 能否完成探究任务 请说明原因 1 小明同学在学习酸的性质时 他用大小 外形均相同的铝片分别和h 浓度相同的稀盐酸 稀硫酸反应 他意外地发现 铝片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泡的速度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反应现象的差异呢 小明从微观角度分析得出 h 浓度相同的盐酸 硫酸中 只是所含 不同 小明提出了以下猜想 cl 能促进铝和酸的反应 so42 对反应无影响 cl 对反应无影响 so42 能抑制铝和酸的反应 cl 能促进铝和酸的反应 so42 能抑制铝和酸的反应 他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酸根离子 练1已知过氧化钠加入水中能发生如下反应 na202 2h20 2naoh h202 过氧化氢又能分解放出氧气 小华为了证明过氧化钠加入水中生成了氢氧化钠 在生成的溶液中滴加了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褪为无色 请你对此现象进行探究 只要提出假设 方案 不需要说出方案实施的具体结果 假设一 生成的过氧化氢使溶液褪色 方案一 在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再滴加过氧化氢溶液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假设二 方案二 生成的氧气使溶液褪色 向稀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通入氧气观察 指示剂变质或氢氧化钠溶液太浓或过氧化钠变质等 二 评价型 2在做氢氧化钠的性质实验时 甲同学将稀盐酸滴入到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 触摸试管有灼热感 他马上得出结论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 但是乙同学提出异议 热量不一定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的 1 你认为乙同学提出异议的理由是 2 针对乙同学提出的异议 甲 乙同学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是否会放出热量 猜想与假设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会放出热量 实验方案 可能用到的实验仪器与药品 氢氧化钠固体 稀盐酸 蒸馏水 烧杯 温度计 玻璃棒 胶头滴管实验过程 请补充完成下列空格 3 丙同学取步骤 反应后所得的溶液 继续进行探究 他向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发现酚酞试液不变色 因此他得出溶液呈中性的结论 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正确 填 是 或 否 理由是 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搅拌并用温度计测温度 温度计示数升高 将所得溶液冷却至室温 温度升高 溶液呈酸性酚酞也是无色 否 溶液变红 2naoh co2 na2co3 h2o 密封 氯化钙溶液 稀盐酸 三 分析型 四 设计型 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 空气 接触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改进与实验 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反思与评价 1 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 优点是 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 危害人体健康 2 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 并设计了图3装置 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 立足教材实验 开拓创新思维 练习 有一天 小波同学在家中不小心把生马铃薯掉到了刚配好的3 的h2o2消毒液中 无意中发现液体中有大量气泡产生 对此小波同学产生了许多疑问 如该气体是什么物质 是否是氧气 学了催化剂后 迁移联想到生马铃薯中某种物质是反应物还是催化剂 如果把煮熟的马铃薯块加到h2o2溶液中 是否也能产生此气体 1 请你与小波同学一起设计实验 解答小波同学的疑问 2 写出把捣碎的生马铃薯加入到3 的h2o2溶液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此气体是氧气 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 说明煮熟的马铃薯对h2o2的分解没有催化作用 五 时事型 cacl2 na2co3 naclcacl2 cuso4 cacl2 六 给予信息型 无法进行配平 配不平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甲同学按a装置实验 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认为此现象是由草酸晶体受热分解产生的co2所导致 此判断 填 严密 或 不严密 乙同学按b装置实验 看到无水硫酸铜由白变蓝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在尖嘴管口点燃剩余气体 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烧杯 有白色固体生成 证明产物中有 换一个干 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内壁无现象 证明产物中 3 思考与结论 草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不严密 无h2 co 澄清石灰水 我思故我在 考点及思考方法 一 一点切入 多维发散 动态讲练具相关性的试题 课例1 化学视角 下的蜡烛 课例2 探究空气的成分 课例3 等质量金属与足量酸反应生成h2的快慢与多少 课例1 由蜡烛引出的化学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后有以下10个 蜡烛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状态和颜色 蜡烛由什么组成 燃烧后变成了什么物质 蜡烛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燃烧 用火柴点蜡烛时 为什么开始很难点着 平时家中断电 用蜡烛照明时 室内为什么会有黑烟 黑烟是什么物质 当吹灭蜡烛时为什么会有白烟冒出 白烟是什么 白烟能否燃烧 蜡烛中间为什么要放一根棉线 点燃蜡烛为什么要先点棉线 棉线的作用是什么 能否用其他材料代替 蜡烛燃烧时为什么会有液体流下来 流下来的半透明液体是什么 蜡烛一经点燃 为什么能持续燃烧 蜡烛火焰为什么会闪烁摇晃 为什么火焰是外部明亮中间暗 课例2 复习课 探究空气的成分 教学思路设计 空气的组成 定性研究 现象解释 空气中含有哪些物质 定量研究 材料分析 稀有气体的发现 实验评价 测定空气中o2体积分数的实验 教学重点 能力训练点 课例2 复习课 探究空气的成分 教学思路设计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氧气的体积 空气的体积 物质反应消耗氧气 反应能否耗尽氧气 反应是否仅消耗氧气 容器内气体减少的体积 100 反应能否生成气体 反应是否放热吸热 从实验原理分析 课例2 复习课 探究空气的成分 教学思路设计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氧气的体积 空气的体积 物质反应消耗氧气 操作是否破坏气密性 容器内气体减少的体积 100 装置是否漏气 从仪器装置 操作方法的角度分析 集气瓶容积 密闭容器的容积 课例2 复习课 探究空气的成分 教学思路设计 下列装置能否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课例3 等质量金属与足量酸反应的生成h2量的探究 类题1 如右图所示 在甲 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中 装有足量的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稀盐酸 在两只试管上方各罩一个完全相同的气球 两个气球中分别装有相同质量的金属a与b 现同时提起两只气球 使其中的金属迅速与稀盐酸接触反应 实验发现 开始时 甲气球迅速鼓起 而乙气球鼓起较慢 反应结束时 甲气球鼓起的体积比乙气球大 根据以上事实 可得出以下结论 若在上述条件下 a b两种金属与盐酸反应均生成 2价盐 据此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a的相对原子质量比b小 类题2 等质量的金属m n两种金属 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反应 已知m n在生成物中均显 2价 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和反应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类题3 在已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 向烧杯中各加入质量相等 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稀硫酸 然后在左盘的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金属x粉末 同时在右盘的烧杯中放入与x等质量的金属y粉末 观察到天平的指针先偏向右边 当两种金属完全溶解后 天平指针偏向左边 则x y的组合是 a x是mg y是feb x是zn y是mgc x是zn y是fed x是fe y是zn 等质量x产生h2比y少 解题规律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酸反应 金属的活动性 金属的价量比 最终生成h2的多少 反应的快慢 决定 决定 二 举一反三 类比归纳 领悟基本的化学学科思维方法 课例4 密闭装置内气压变化的实验 课例5 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解决化学问题 备选试题 有三套如图所示气密性良好的装置 分别进行甲 乙 丙三组实验 图中a b为体积未膨胀的气球 实验时均把分液漏斗中的溶液 过量 加入锥形瓶中 并轻轻振荡 锥形瓶和分液漏斗中分别盛放的试剂见下表 请根据题目要求填空 课例4 密闭装置内气压变化的实验 备选试题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在化学实验中经常也可以形成美丽的喷泉 在左图的装置中 倒置于铁架台上的圆底烧瓶中充满干燥的氧气 连接在瓶塞上的导管伸入到烧杯内的水中 止水夹关闭 不久就可看到白磷自燃起来 待白烟消失 烧瓶冷却后 打开止水夹 即可看见瓶内的喷泉 其原因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方法 并设计了右图所示的装置 在锥形瓶外放一水槽 锥形瓶中加入酒精 水槽中加入冷水后 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 结果也产生了喷泉 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 浓硫酸b 食盐c 硝酸钾d 硝酸铵 比较甲 乙两套装置 从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 甲装置是 填 增大 或 减小 下同 烧瓶内部的气压 乙装置是 锥形瓶内部的气压 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原理与上述 填 甲 或 乙 装置原理相似 备选试题 亚硫酸钠 na2so3 受热会分解 它在有h2o存在时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硫酸钠 na2so4 实验室贮存亚硫酸钠的试剂瓶极易炸裂 你推测其原因可能是 如果试剂瓶在冬天容易炸裂 应是原因 填上述的序号 如果试剂瓶在夏天容易炸裂 应是原因 课例4 密闭装置内气压变化的实验 消耗气体后装置内气压变小 装置内气压可能变大 课例4 密闭装置内气压变化的实验 密闭装置气压 课例5 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解决化学问题 组题思路 小强同学用下图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经查阅资料知 白磷着火点为40 它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毒的白烟 p2o5 p2o5易溶于水 一 看看这个实验控制了哪些变量 该实验中 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填序号 下同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 着火点 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不通空气时 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通空气时 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不通空气时 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通空气时 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课例5 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解决化学问题 二 so2能否与水反应生成酸 查资料 常温下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气体 易溶于水 假设 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设计实验 1 小雨同学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他认为 若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则证明假设成立 课例5 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解决化学问题 2 小涛同学认为小雨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密 小涛同学用紫色石蕊试液将白色滤纸染成紫色 干燥后做成三朵紫色的小花 然后按下列图示进行实验 在 i 中分别观察到变色和不变色的两种现象 小涛同学认为 若中的紫色小花变色 则证明假设成立 二 so2能否与水反应生成酸 课例5 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解决化学问题 交流与反思 小明同学对小涛同学的实验方案提出了质疑 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 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了酸 其理由是 三位同学讨论后补充了一个实验 使探究活动获得了成功 你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是 简述实验步骤和现象 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得出 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借鉴 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 实验 小寒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图中试管内条形物为铜片 半个月后 他发现只有b试管中的铜片生锈了 请根据实验回答 d试管中的铜片不会生锈 可能是因为试管中缺少 填化学式 的缘故 从控制变量的角度分析 该实验还缺少若干对照组 请你补充其中的一组 可图示 课例5 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解决化学问题 四 探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 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实验步骤设计如下 称取一定质量的冰糖 研磨成粉末 每10g为一份 分成若干份备用 按照下表进行实验 实验所需仪器略 课例5 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解决化学问题 四 探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 课例5 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解决化学问题 请你对他们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价 根据上述的设计 你认为他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包括 其中不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在第一组 第三组 第四组的实验中使用研磨好的粉末状的冰糖而不使用块状冰糖的优点在于 你认为第四组实验的设计是否会影响实验结论的得出 请简述理由 影响金属与酸溶液反应放出氢气速率的变量 金属的的种类 酸的种类 温度 金属的形状 酸的质量分数 课例5 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解决化学问题 踏上探究之旅 是什么导致了反应现象的差异呢 课例5 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解决化学问题 用大小 外形均相同的铝片分别与等浓度的稀盐酸 稀硫酸反应 意外发现 铝片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稀硫酸 cl 能促进铝和酸的反应 so42 对反应无影响 cl 对反应无影响 so42 能抑制铝和酸的反应 cl 能促进铝和酸的反应 so42 能抑制铝和酸的反应 发现问题 分析比较 做出猜想 踏上探究之旅 课例5 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解决化学问题 实验探究 解释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