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20年中考物理第二次调研试卷D卷.doc_第1页
教科版2020年中考物理第二次调研试卷D卷.doc_第2页
教科版2020年中考物理第二次调研试卷D卷.doc_第3页
教科版2020年中考物理第二次调研试卷D卷.doc_第4页
教科版2020年中考物理第二次调研试卷D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2020年中考物理第二次调研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物理学的研究成果与我国宋代学者沈括有关的是( ) A . 电流的磁场B . 电磁感应C . 发现地理的两极与地磁场的两极并不重合,略有偏差D . 电动机原理2. (2分)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 . (1)(2)B . (2)(4)C . (1)(3)D . (3)(4)3. (2分)我国自行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纳海沟下潜至7020米,当它在深海中下潜的过程中,它受到海水( ) A . 浮力不变,压强不变B . 浮力变小,压强变小C . 浮力不变,压强变大D . 浮力变大,压强变大4. (2分)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拉动水平地面上重1000N的物体A,使物体A在4s内匀速前进了4m,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f=300N,所用拉力F=120N,忽略绳重、滑轮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绳子自由端在4s内移动了8mB . 物体A重力做功的功率为1000WC . 物体A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480JD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83.3%5. (2分)第一个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 )A . 安培B . 奥斯特C . 焦耳D . 法拉第6. (2分)如下图甲所示,闭合开关后,在滑片P由b端向a端移动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U随滑动变阻器的电阻R2变化的关系图像如下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电源电压是6VB . R2的最大阻值是20C . R1的电阻是是10D . 当滑片P移动中点时,10s内电流通过R1产生的热量是18J二、 多选题 (共2题;共6分)7. (3分)(2014锦州)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为滑动变阻器,R0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为8V恒定不变(不计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在滑片P滑动过程中,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变化如图乙所示,则根据图象信息可知( ) A . R0阻值是5B . 电路的最大总功率是12.8WC . 电路的最小总功率是0.8WD .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358. (3分)用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100 N的物体提升一定高度。当用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上的拉力F拉绳时,物体的速度v和物体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不计绳重和绳与轮之间的摩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 . 0 s1 s内,拉力F做的功是15 JB . 2 s3 s内,拉力F的功率是24 WC . 0.5 s时,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是30 ND . 动滑轮重20 N三、 填空题 (共6题;共13分)9. (2分)在蜿蜒的铁路线上,“铁轨医生”用探伤仪给铁轨做“B超”,这是利用声可以传递_,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不能被人耳听见,原因是超声波振动的_太高。10. (2分)人眼看物体的原理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相同。正常人的眼睛,看到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矫正远视眼所佩戴眼镜的镜片是_透镜。 11. (2分)“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形容射箭运动员拉弓放箭的情形,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弓的_能转化为箭的_能 12. (2分)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其目的是为了增大_;注射器能将药液吸入针筒是利用了_的作用 13. (2分)一建筑工人用50N的水平推力推重为300N的小车,使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了15m,推力对小车做的功是_J重力对小车做的功是_J . 14. (3分)电能表是用来测量_的仪表。小明同学家电能表铭牌上标有“220V、10A、3000r/kWh”字样,他观察到在lmin的时间内,电能表的转盘匀速转了15转,观察期间他家工作电器的总功率为_W;小明家的电能表所测的用电器正常工作最大功率不能超过_kW。 四、 作图题 (共2题;共10分)15. (5分)请完成图1、图2中的光路图16. (5分)如图所示,开关闭合后,位于螺线管右侧的小磁针逆时针旋转90请你在图中标出螺线管的N、S极,并在括号内标出电源的“+”、“”极 五、 实验题 (共3题;共26分)17. (7分)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某同学利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如图是这位同学做完实验后白纸上留下的记录,其中MN是他实验时画出的玻璃板的位置,A、曰是两次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所在的位置,A、B分别是他找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 (2)根据该同学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为什么? (3)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18. (8分)某中学两支物理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中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1)方案一,小刚用石块按如图甲实验步骤依次进行实验由甲图可知,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_N,排开水的重力G排=_N,发现F浮G排 ,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不可能是_ A、整个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都没有校零B、最初溢水杯中的水未装至溢水口C、步骤C中,石块浸没后,碰触到溢水杯底部(2)方案二,如图乙,小明将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在升降台C上,用升降台来调节溢水杯的高度当小明逐渐调高升降台,发现随着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且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变化量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的示数变化量,从而证明了F浮=G排 (3)为了多次实验得到普遍规律,方案_(选填“一”或“二”)的操作更加简便 然后小明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某实心金属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让小空筒漂浮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如图甲;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18mL,如图乙;将烧杯中18mL水倒掉,从水中取出金属块,如图丙;将金属块放入小空筒,小空筒仍漂浮在水面,测得此时溢出水的体积为36mL,如图丁请回答下列问题:被测金属块的密度是_kg/m3 在实验步骤和中,将沾有水的金属块放入小空筒,测出的金属块密度将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19. (11分)要测量一个额定电压为3.8V小灯泡的功率,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约为10现有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规格分别为“10 1A“、“50 0.5A”和500 0.1A”的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电源(8V)一个(1)为完成实验,应该选取规格为_的滑动变阻器; (2)选出合适的滑动变阻器后,将实验器材连成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观察到的现象是_(多选); A . 小灯泡变亮,电压表示数变大B . 电流表示数为零,小灯泡不亮C . 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D . 电压表示数接近8V,且示数不变(3)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其中有一条导线连接错误,请将该导线打上“”号;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它改到正确的位置上; (4)线路改正后,移动滑片,记录多组电流和电压U,并在坐标纸上做出1U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W;当小灯泡两端电压为3V时,灯泡电阻为_。 六、 计算题 (共2题;共25分)20. (15分)2018年5月13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01A型航空母舰离开大连港码头,开始海试。 取 请问: (1)航母001A设计排水量约 万吨,那么它满载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一位体重为600N的歼15舰载机飞行员,双脚与水平甲板的接触面积是 ,则他双脚站立时对甲板的压强是多少? (3)若舰载机飞行员驾驶歼15战机以 的巡航速度飞越渤海海峡时,发动机的推力为 ,则飞机发动机的功率为多少? 21. (10分)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均为2kg的水和某种液体加热,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如下表所示,求: 加热时间/min012345水的温度/202224262830某液体的温度/202326293235(1)水经过5分钟吸收的热量; (2)某液体的比热容。 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6题;共12分)1-1、2-1、3-1、4-1、5-1、6-1、二、 多选题 (共2题;共6分)7-1、8-1、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